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资教”搅活农村一池春水

“资教”搅活农村一池春水

—来自湖北“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的报告(上篇)

                                          本报记者 叶莎莎

  “资教”,这读起来很拗口的两个字,近两年在湖北的大学生中却引起了广泛而热烈的回响。从2004年开始,1335名资教生响应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走进54个县市区的400多所乡镇学校任教。他们的到来为当地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乡村孩子撑起一片亮丽的晴空。

  资教,搅活农村一池春水。

  资教生为农村“师资荒”解渴

  “不到神农架,不知道路途的险阻;不到下谷坪,不知道生活的艰辛。”在海拔3000多米的神农架林区下谷乡,2004年7月,范献龙和另外3名资教生的到来让村民们欣喜万分,而在他们之前,村里的祖祖辈辈没见过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的教师。

  “发展教育最现实的困境是既缺钱,更缺人!”阳新县教育局副局长刘少兰说,“缺钱日子可以苦一点,条件可以差一些,待遇可以低一点,随着‘普九’达标、省里的危房改造工程等,农村的办学条件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缺人’让农村教育发展举步维艰。”刘少兰所说的“缺人”,不是指教师绝对数量的缺乏,而是合格、优质教师人才的匮乏。

  教育部门的调查表明,农村中小学师资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中学正处于高峰期,教师需求量大增,高中从初中“拔”教师,初中从小学“拔”教师,教师的素质很难保证。以湖北监利县为例,2003年起初中生入学进入高峰期,2004年全县净增新生1.7万人,全县568所中小学缺编教师超过3000人。监利县教育局局长张晓冰说:“去年引进的98名资教生已在新的岗位上挑起了大梁,对乡镇学校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三年后如果他们留下来,又将为基层建设继续贡献力量,这笔账无论怎么算都是‘划得来’的。”

  点评:在农村,优秀人才存在难培养、易流失、招不来、引不进的矛盾。“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建立了面向农村的稳定的人才供应机制,由政府购买阶段性服务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为当地教育发展补充了新鲜血液。

  “不仅教书,还传播科学与文明”

  “老师,你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一种不一样的感觉。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学习都因你而在悄然改变着。我们学会了如何去享受学习。谢谢你,老师。”这是大冶市保安镇第三中学学生送给资教老师叶森的电子贺卡。而半年前,这些学生还不知道什么是互联网。

  叶森记得刚到学校资教时,随口问了机房保管员一句:“这都联网了吗?”“哎呀,蛮多蛮多。”保管员边开机房门边说:“你自己看啊!蛛网子用扫帚都扫不完。”只见几十台崭新的电脑上布满了灰尘,学计算机专业的叶森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才把电脑都重新安装调试好。

  第一次期中考试过后,学校的教师每3人一组,拨算盘,按计算器,按土方法计算平均分,忙得热火朝天。叶森用电子表格做的分数统计方便快捷,让老师们大开眼界。为了让更多的老师领略到科技的魅力,叶森还把学校的计算机连成局域网,并连上因特网。连平时不苟言笑的教导主任也感叹:“21世纪什么最宝贵,人才!”

  资教麻城市第六中学的北京姑娘贾燕慧除了教书还当上了“环保专家”。她带领学生拿着实验仪器考察被污染的小河,考察结果让学生们很惊讶,竟然是居民长期把自家猪圈、牛圈里的大量粪便直接排到了河里所致,而这种行为在农村多年来是司空见惯。从那以后,一场波及全镇每个村落的“环保运动”让小镇卫生大有改观,许多家长都笑着说:“我家那娃,都不让我到河里刷马桶了!”

  点评:“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不是简单地派遣教师到学校教书,这项计划还赋予当代大学生传播科学、文明的使命。如果按每名资教生带动100个学生计算,两年来这项计划至少使13万名农村学生直接受益。

  “为乡村教育带来多年未有的朝气”

  资教生尽管人数不多,但他们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激活了农村校园的氛围。

  在远安县,当地有史以来第一次校园联欢晚会就是资教生刘维城一手操办的。晚会没有专用彩灯,就用红蓝墨水涂在灯泡上;没有跳舞用的帽子,就借农家草帽;没有烟雾,学生在后台燃烧潮湿的稻草,眼泪都被熏出来了还开心地笑着……资教生的言行给孩子们心灵带来了强烈震撼,兴奋的学生晚会之后围着刘维城说:“老师,今天我们好高兴,好高兴。长大了我们也要像你一样!”

  在监利县汴河镇列宁中学,资教老师刘伟星的课一扫沉闷,学生们欢快的校园歌曲合唱常常代替了传统的上课喊“老师好”。虽然是数学老师兼班主任,但刘伟星却经常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念他搜集到的美文,“这种方式能让孩子们以一种愉快的方式开始上课。”

  “资教生给我们学校带来了这么多年来从未有过的朝气。”监利县尺八镇姜李中学校长胡军说,这种朝气不光影响了学生,也影响到了老师。

  在范献龙资教的神农架林区下谷乡中学,由于路途险阻,家校极少沟通,有的家长几年下来就只认识学校的会计。两年来,资教生们带头家访,累计步行3000余里,走访了100多户山村学生家庭。家访沟通了学校与家庭,也带动了更多老师的加入,今年,下谷坪所有的学校已经开始分片召开家长会。而许多觉得上学无用的家长,又积极地重新把孩子送回了校园。

  点评:“就像一条鱼放进了一个水塘,它的游动激活了一塘的鱼。”资教生在基层,让农民群众感受到了子女受教育的权利更应受重视,整个“行动计划”赢得受教育者对社会的感激,将远远超过资教行动的预期。

  “教学生生活的勇气和见识”

  “农村学生缺少的不是知识,而是勇气与见识。”4年的大学生活让来自农村的资教生葛剑明白,要缩小城市与农村的差距,必须先帮助农村学生开拓眼界。

  “教书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在自己的课上,即使是非考试重点的内容,只要觉得在未来的生活中对孩子们有用,葛剑也会抓住一切机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锻炼他们与人交往的勇气。“来到这里,最重要的使命不仅仅是教他们如何考试,提高学业成绩,而是在于唤醒、激励、鼓舞他们渴望成长的心。”葛剑说,“农村孩子拘谨而羞涩,引导他们认识外面的世界,给予他们梦想和改变命运的信心和勇气,也许最终才能去改变山村的贫穷和落后。”

  资教生王艳梅初到阳新县黄颡口中学任教,遇到的第一个障碍就是,“孩子们从来不说普通话,上课下课都说方言。”为了激发学生说普通话的积极性,王艳梅在班上开展了“你教老师学方言,老师教你普通话”的共学互比活动。现在,课堂上讲普通话已渐成风气,校园里学生们也能用普通话聊上几句。

  在资教生所在的学校,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正逐步建立起来。在学生们眼中,资教老师和当地老师最大的不同,就是性格温和,学生有什么事也都愿意跟资教老师说。“有时我觉得你仿佛就是我生命中的一轮太阳,你那爱的阳光帮我重新建立了生活的勇气和学习的信心。”学生们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着对老师最真挚的谢意。

  点评: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让农村的孩子有知识,有素质,不是简单地把他们变成城里人,而是让他们带着知识把农村建设好。帮助他们克服与生俱来的自卑感,从精神上到经济上予以鼓励,也许就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

  “农村舞台很大,缺少的是人才”。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当资教的火炬一年一年传递,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和老师,改变的可能是几代人的命运,也可能是整个中国的命运。

  《中国教育报》2006年4月17日第1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监利县2012
第214期【名师之路】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教学故事
城乡学校手拉手 送教下乡共成长
“我们要把家安在这儿”
那些年,我作为教师曾经走过的路
乡村教师调入县城中学,又忙又累还没补助,到底图的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