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报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康复科主任 唐丽丽 栾天 《 生命时报 》( 2017年02月17日   第 14 版)

  癌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媒体在对其进行报道时,一些负面的表述给大众传递的信息很消极。2月4日世界癌症日前夕,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癌症研究所整合了癌症人群、其家人及临床医师的反馈,发表了《癌症沟通用语指导》(以下简称指导)。这份指导旨在帮助公众使用支持癌症人群的语言,传递正面信息。 

  改变对待患癌人群的观念是这份《指导》很重要的方面。《指导》中说,并不是所有被诊断为癌症的人都适合被称为“患者”,这种称呼只适用于正在接受治疗的病人,对于处在康复阶段的人群,《指导》建议改用“癌症人群/人士”描述;同时,“癌症受害者”“与癌症抗争”等说法也尽量避免,可以用“受癌症影响人群”等说法代替。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康复科主任唐丽丽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癌症的治愈率在提高,部分癌症已经变得不再像20年前一样“凶神恶煞”。诸如乳腺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等已经可以视为慢性病而非致死病,若治疗得当,可以实现长期带瘤生存。 

  研究发现,恐惧与绝望的心理确实会干预癌症的发展,甚至导致病人短时间内死亡。究其原因,对癌症存有深深的畏惧,会让人的精神垮掉,产生的负面心理 可引发焦虑、抑郁,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改变激素水平与大脑神经递质分泌,对身体产生破坏效应。 

  唐丽丽表示,现今癌症已成为如同高血压、冠心病一样的慢性病。只要积极正确地面对,选择合理科学的治疗方法,就能够使患者实现“与癌共舞”。澳大利亚科学家发布的这份《指导》,由于文化语言的差异未必适合照搬到中国,但这是个很好的启发,期待不久后也能有符合国人习惯的“癌症沟通用语”问世,引导国人正确面对疾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癌症治疗要注重缓解患者常见的乏、痛、妄三症
癌症患者留意!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抗癌新药TT-00420片!不限瘤种!
蟾衣治疗癌症的适用人群有哪些?
与癌共存:食管癌病人的自述
为解决50万癌症患者的求医难,北京大学肿...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解读——酵素之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