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向阳明心学借智慧“之王阳明教你成功备考




考试,是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也可说是一种必需的阅历。耳目所及,俯拾即是。小学升初中要考试,初中升高中要考试,高中升大学更要经历“惨烈”的高考;好不容易进了大学,还要为专业课备考,为选修课备考,为英语课备考,为专业资格证考试备考;一旦进入职场,转岗、晋级、升迁往往也与一场又一场的考试相连。


事实上,不但现代人与考试结下不解之缘,即便古代人,尤其是读书人,对于考试也毫不陌生。在上升路径单一的古代社会,对于读书人而言,一生命运、贵贱穷通全系于科举考试。自科举考试成为国家制度,直至1905年被废除,千余年来,把科举考试成功作为人生目标追求的人历朝历代都有很多。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固然英豪辈出,落榜失意之士也不计其数。


明代袁黄(了凡先生)经历“六应秋试(乡试)”又“六上春官(会试)” 的漫长举业生涯,终于万历十四年(158654岁之际取得进士功名,现在来看已属场屋之中的佼佼者了。冯梦龙“童年受经,逢人问道,四方之秘复尽得疏观”,而科考事业却非常坎坷,郁闷之余只能回家写写小说,崇祯三年(1630),57岁的他屡败屡战,通过考试成为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清代广东佛山黄章,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已届102岁高龄,尚能参加乡试,自言:“吾今科且未中,来科百五岁亦未中,至百八岁始当获隽(考中)。”其言后来虽未能应验,然其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精神足以激励后辈。


有关考试的成败故事、悲喜情缘,暂且按下不谈,今天只就准备考试的心态与状态说一说,这是考生都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几乎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承认心态的重要性。有人更是相信,心态好、状态佳,可以“超常发挥”;心态不好、状态不佳,难免发挥失常。这个方面,人人相同,因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古今皆然,因为古人今人的七情六欲、心念起伏基本一致。也可以说,无论何种类型的考试,其形式固然不同,内容也有差异,但人在应考过程中,完全可以总结梳理一些可以相互融通的经验、技巧,足资借鉴。


在这方面,阳明心学恰恰提供了很好镜鉴。心学大师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既是举世公认的有明一代大儒,更是彪炳史册的思想家。王阳明父子两代的科举考试之路走得非常顺利。其父王华高中状元,阳明本人则少年登第,二十岁中举,二十八岁参加会试,“举南宫第二人”,赐二甲进士第七人。可以说,阳明父子的考试成绩堪称出类拔萃。此外,王阳明还向弟子传经送宝,指导徐爱(横山1487-1517)、王畿(龙溪1498-1583)、钱德洪(绪山1496-1575)、欧阳德(南野1496-1554)等人成功取得科举功名。


捧读《王文成公全书》,搜检其中有关科举考试的文字,虚心涵泳,切己体察,便知阳明本人深谙科举考试三昧,其所讲述有关考试的经验及备考心得,见解独到,历久弥新,散发着智者的光辉。


一、心态摆正 不累得失




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想达到较高的境界,必须把事情本身所牵扯的成败得失全部抛舍、全部放下,考试也是如此。成功备考的关键和首要任务便是摆正心态,以平常心对待考试。阳明说:


君子穷达,一听于天,但既业举子,便须入场,亦人事宜尔。若期在必得,以自窘辱,则大惑矣。


既然选择了读书科举之路,便须应考,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考试的成功,固然关乎个人前途命运,但绝对不能将得失成败系于心头,而应当有“尽人事而听天命”的洒落胸怀,方能从容应对。倘若“考中”的愿望过于强烈,结果必然适得其反。为何?且听阳明说——


今人入场,有志气局促不舒展者,是得失之念为之病也。夫心无二用,一念在得,一念在失,一念在文字,是三用矣,所事宁有成耶?


中国人常以“三心二意”形容犹疑不定之人与不能成事的之心,“一念在得,一念在失,一念在文字”正为最佳注脚。一心三用,难免“志气局促不舒展”,这种不能放松的状态,全是“得失之念”占据内心所导致的。果真如此,纵然胸中有万卷诗书,能够出之于笔端乎?


因此,考生要想考出好状态,必须放松再放松,放下再放下,打破内心拘束,不计成败得失,“入场之日,切勿以得失横在胸中,令人气馁志分,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惟如此,方能“大开心目”、“放胆下笔”,取得好成绩。


二、预先练习 调养身心




考试,是一场消耗战;备考,即是整军经武、秣马厉兵。考试之前的身心调护关乎考生的临场发挥,因此非常重要。总而言之,调养的要素有二:一是提早准备,功夫做在前。二是坚持不懈,形成好习惯。阳明如是说:


将进场十日前,便须练习调养。盖寻常不曾起早得惯,忽然当之,其日必精神恍惚,作文岂有佳思?须每日鸡初鸣即起,盥栉整衣端坐,抖擞精神,勿使昏惰。日日习之,临期不自觉辛苦矣。


临考的精神状态,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考试成败。人们常说,早起的鸟儿有食吃,事实上是早起的人精神好。“每日鸡初鸣即起”,“整衣端坐”,有利于“抖擞精神”,避免“昏惰”,而且还要“日日习之”,这便是考试之前的精神保健操,可为爱睡懒觉的朋友敲了警钟。


关于调养问题,很多人认为无非是吃好、喝好、睡好而已。对此,阳明先生的见解出乎世俗寻常之外。他特别指出:


今之调养者,多是厚食浓味,剧酣谑浪,或竟日偃卧。如此,是挠气昏神,长傲而召疾也,岂摄养精神之谓哉!务须绝饮食,薄滋味,则气自清;寡思虑,屏嗜欲,则精自明;定心气,少眠睡,则神自澄。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能致力于学问者,兹特以科场一事而言之耳。


如何吃?如何睡?是个大问题。用大鱼大肉来补充营养,用恶补睡眠来保养精神,恰恰是考前大忌。在阳明看来,这样做只能“挠气昏神”、“长傲召疾”,与正确的保养之道南辕北辙!“绝饮食,薄滋味,则气自清;寡思虑,屏嗜欲,则精自明;定心气,少眠睡,则神自澄”,寥寥数语,揭示养生真谛,不啻为至理名言,早已超越了备考调养的范畴。此处所谓“绝饮食”,不应解为拒绝饮食,而应训为谢绝饮宴。他又强调:


每日或倦甚思休,少偃即起,勿使昏睡;既晚即睡,勿使久坐。进场前两日,即不得翻阅书史,杂乱心目;每日止可看文字一篇以自娱。若心劳气耗,莫如勿看,务在怡神适趣。


不论“少偃即起”,还是“既晚即睡”,都是突出一个“保”字;“自娱”也好,“怡神适趣”也罢,只是突出一个“养”字。《道德经》有谓“如保赤子”,就像摄护娇嫩的婴儿那样保惜自己的精神。这才是考试之前的正确保养之道。


三、涵养有得 超常发挥




如何考出正常状态,如何进一步考出良好状态?换句话说,如何超常发挥?这是每位赴考者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就心理层面而论,能否超常发挥,与一个人的气质、涵养息息相关。王阳明认为,“精神道德言动,大率收敛为主,发散是不得已,天地人物皆然。”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都应当以“收敛”为主,涵养更要从“收敛”中得来,这一点考生尤其应当注意。阳明说:


每日闲坐时,众方嚣然,我独渊默;中心融融,自有真乐,盖出乎尘垢之外而与造物者游。


要想达到良好考试状态,考前一定要远离尘嚣,让身心清净,让心态安然,体会一种超然独处、“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无为无不为的意趣。超常发挥,虽是可遇而不可求之事,但在涵养得当的情况下,考出好状态则是完全可以的。结合切身经验,阳明描述其灵感充沛、作文得力的状态云:


忽充然滚滚,若有所得,勿便气轻意满,益加含蓄酝酿,若江河之浸,泓衍泛滥,骤然决之,一泻千里矣。


古人有“文思如泉涌”之谓,阳明“骤然决之,一泻千里”的譬喻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备考过程中,一旦出现“若有所得”的感觉,尤应保持虚怀若谷的心境,力戒“气轻意满”。在这种“含蓄酝酿”的良好状态下,临场考试到来,就坐提笔,良好状态自然呈现。


以上便是阳明先生的备考智慧。


有人说,人生是一场考试;其实,考试的心态的确关乎人生的修养。了凡袁先生为备考举子提供建议,曾引《孟子》之言——“王之好乐甚,齐其庶几乎”,认为科举考试之事得此理之同然。由此观之,在各种考试多如牛毛的现代社会,备考虽属“人生细事”,但同时更是一门艺术、一种学问、一件修养,如何不惧于考、不累于考,进而有得于考、成功备考,并借助考试来调身、调心、摄念、养神,无疑是人生修养课。

(1204)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如何高效的备考2019年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
修养之悟(38)
高三生开学状态差怎么办?
曾国藩:我们在观察人时,一定先观察对方的精神状态和骨相情况
中考前心理辅导讲座
怎么办?高考中考要到了,我紧张到吃不下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