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阴阳五行(二)

    

【原文】

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麤为之俛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慄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注释】

1、喘麤(cu,音粗)为之俛(fu,音俯)仰:麤,粗的异体字。俛,俯的异体字。呼吸喘息粗急而困难,呈前俯后仰之状。

2、 烦冤:即烦闷不舒。

3、 能(nai,音耐):音义同耐。

4、数(shuo,音索)慄:数,频繁,多次之义。慄,战抖。即频频战栗。

5、形能(tai, 音态):形指形体、形状。能,同态。即形态。指疾病所产生的症状和体征而言。


【释义】

 本段仿效阴阳的法则,辨别疾病阴阳之属性。

 阳(邪)胜所产生的症状和体征:阳邪不得泄越则出现全身内外皆热,且有津液耗伤,火扰心神之表现。腹满,乃阳热结于中焦,阳胜阴绝,中土败坏,故死。此证若得冬阴之助,尚能支持,如遇夏热,则内外皆热,不可耐受。

 阴(邪)胜所产生的症状和体征:阴盛则阳衰,外有身寒汗出、颤栗、四肢逆冷;内因脾胃阳绝而腹满,亦死也。此证若得夏热之助,犹可支持,如遇冬寒,则无法耐受。


 



【原文】

 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注解】

1、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由于人身的阴阳气血内外上下交相贯通,所以针刺阳分或阴分,能够调节相对一方经脉的虚实盛衰。

2、殆:危也。


【释义】

 本节提出了阴阳互刺、左右互刺的针刺法则。根据脏腑经脉表里阴阳气血交相贯通的整体理论,针刺阳分可以引导阴分的经气,调节相对一方经脉的虚实盛衰,从而起到治疗阳分的病症的疗效。反之亦然。左右互刺的针刺方法也同样基于这一理论。


 



【原文】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注解】

  1、审清浊,而知部分:清浊,指望诊中面部颜色的清与浊。清,指面色明润光泽;浊,指面色晦暗滞浊。审察色泽清浊,可测知疾病部位。

  2、权衡规矩:泛言四时常脉。权为称锤,衡为称杆,规为作圆之器,矩为作方之器。此喻脉象。即《素问. 脉要精微论》:“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

  3、尺寸:尺,尺肤,前臂内侧从肘至腕的一段皮肤。寸,寸口脉。概言尺肤和寸口。


【释义】

 以阴阳的理论指导诊法。诊法有望闻问切,如“察色按脉”、“审清浊”、“视喘息、听声音”、“观权衡规矩”、“按尺寸”等,然重要的是“先别阴阳”,阴阳为辩证之总纲,阴阳辨明,“以治则无过,以诊则不失矣”,此为中医诊法之关键。


 



【原文】

《素问. 六微旨大论》: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


【注解】

1、 倚伏:相因叫“倚”,隐藏叫“伏”。潜伏的因果关系。

2、神机:泛指生命内在的阴阳变化之机,是生命征象的根本。《素问. 五常政大论》云:“根于中者,命曰神机。”

3、气立:生命体因外界之气而立。《素问. 五常政大论》云:“根于外者,命曰气立。”

4、承:承袭之义。五行各有所承袭,以防其太过,不使其亢甚为害。

5、外列:外列自然界的客观表现。


【释义】

 本节论述气机的运动形式。气的运动谓气机,气机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概言之有四种形式——升降出入。自然界的生长化收藏,人体的生长壮老已,无不赖之变化。升降出入运动是所有形体器官的共性。四者之间还必须保持正常,否则自然界就会灾害降临,人体就将发生疾病。

 

 


【原文】

 《素问. 宝命全形论》: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


【注解】

1、达:通达。

2、绝:阻绝。


【释义】

 本节阐述了五行相胜之关系。五行之间有相生相克的关系,相生,即滋助、长养、促进;相克,即克制、压抑、约束。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具有五行的五个方面,其相互之间不仅需要相生的联系,也要有相克的制约,这就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有规律的结构联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豫蓉
《催 官 篇 》宋.赖文俊
黄帝内经针灸最关键的核心,可惜大家都熟视无睹,标榜黄帝内针的也不懂,欢迎来总结
阴阳应象大论第五(二)
「学习内经」灵枢·第四十篇 阴阳清浊篇
一起来读黄帝内经·灵枢·阴阳清浊第四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