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入市9年,一直重仓银行股,我有这些感悟
我的投资感悟及2016年投资总结

2016年是我投资的9个年头。2008-2013年,基本处于傻傻拿着招商银行(总额不大),边跌边买,从来没想着去对比哪家银行性价比

或者成长性更高,浮亏最多达到10%(抗涨也抗跌)。2014年,终于扭亏,年底盈利50%+。2015年,盈利15.3%。今天收盘,盈利15.8%。连续三年盈利,还是蛮开心的,虽然自己持有的股票从来都是波动很小,这七八年也就牛过两三个月而已。2016年,我认识到了投资策略的重要性,不再长期持有不动,年换手率达到了100%。

一、我的投资感悟
1.投资的本质是什么?
了解本质,才能看透事物运行的规律。从90年代看着老爸炒股,到读大学期间开始关注和模拟炒股,再到08年开始从几千元入市,期间买过的股票大概也有几十上百只了,关注过的股票更是不计其数。回望这些年,系统性大块头的经典投资书籍看的太少,企业财务报表和企业行业分析更是弱项。但是,这些年的投入也不是一无是处,起码知道一定要避免本金的根本性损失,防范十年一遇的大风险。这10年来,我先后经历了2007大牛市(家里炒股),2008年(6124-1664)快熊、2009-13年(3478-1849)慢熊和2015年(5178-2638)快熊三次牛市和熊市转换。在2009-2013年慢慢熊途过程中,主仓一直是招商银行,整个账户最多亏损10%。连续多年的横盘和阴跌,真的是跌没了脾气,记得招行9块多时候,真的看不到啥希望,就是一个字——熬。回想这些年的投资经历,主要仓位一直在银行股上,原因只有一点,便宜。从开始10多倍市盈率买入,到最低时候只有4-5倍市盈率,业绩在不断增长。但是那会也确实没想到这两年银行好日子到头了。之所以这些年只赚了不到1倍,是买错了股,招行这个大众情人从2009-14年效益一般,不思进取,如果是民生、兴业和浦发,收益应该还能再翻一倍。过去10年的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个炒股的最根本的道理。这个道理和规律如果不认可,那么自己的投资体系将崩塌,所有的买入卖出便出去了锚,便成为了投机。这个道理就是:买股票就是买企业,而且长久看企业的价值与其股价正相关,企业的利润和现金流才能支撑其市值。业绩持续增长的好企业,熊市跌的少,牛市涨的猛。这也才能理解苹果、腾讯、阿里巴巴动辄几千亿上万亿的市值,才能理解一些优质成长股过去十年股价涨了几十倍。你要知道,有理念和有体系的人,一定比目光短线天天做短线的人盈利的成功率更高。如果不知道一个企业的价值,不知道其底线在哪里,那凭什么去买入和卖出呢?
2.我的投资系统是什么?
投资赚钱有很多方式和策略。有的很简单,有的很复杂。就像武功一样,派别很多,招数不一样。投资系统有很多种,有价值投资、成长投资、趋势投资、技术分析、量化分析,还有把成长和趋势结合起来等。在我看来,其实每一种都有其有效性和局限性,关键是投资者必须建立一套自己真正信服的系统,能够控制回撤并严格执行,否则朝三暮四,追逐热点,随着市场风格变化而变化,见异思迁,最终的结局一般不会很好。在金庸小说笑傲江湖中,华山派还有剑宗和气宗之争。华山派当时分作两个帮派,一方认为应该从内功修炼上手,当内功修为到家后,举手投足都是剑气,所向无敌。这一方被称为气宗。另一方则认为应该从剑术修炼上手,以弱胜强,以巧胜拙。这一方称为剑宗。在股票投资中,价值投资更接近于气宗,而技术分析接近于剑宗。价值投资的成功者很多,技术分析的成功者罕见(尽管大多数菜鸟都沉迷其中)。自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合格的价值投资者,即我认可价值投资的思想和理念,但自身对于企业价值分析的能力不够,仅仅知道低估买入等简单道理。俗话说,盈亏同源,既然亏的慢,涨起来也慢就可以理解了。我看不懂很多“价值股”,所以老老实实守着低估(股价低于净资产)很多的银行股,只能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我都买的这么便宜了,就算不是什么好货,也亏不了多少呢。就是这个原因,这些年来一直以买入银行股为主。这个大的方向没有错,就不会走错路,才能避免亏损。我觉得自己的投资思路可以总结为:
熊市不卖,牛市不买(熊市攒股,牛市攒钱,不牛不熊攒价值)—以低估为核心,分批分散买入,关注成长性,越跌越买,熬,在估值合理或高估时卖出。
3.什么是低估?低估是股票的价格低于或接近于企业的价值。低估是投资者的护城河,其所提供的安全边际,加上一定的分散,能够让我们在这个残酷的市场中活下来。在资本市场,特别是流动性宽裕的市场,新股、小盘股市盈率动辄五六十倍和成百上千倍,短期看可能还会涨,但是一旦碰到2009-2013年那样的熊市,跌幅可能在5-9成。所以,我不会买高估的股票。
4.估值低就是值得买吗?
不一定,估值低有估值低的原因。通常是企业增长乏力,甚至未来可能业绩大降。所以说,估值低也可能是陷阱。早年投资,我就看市盈率。犯了不少错误。当连续增长数年的企业业绩负增长5成,在遇上熊市,业绩和预期双杀下损失惨重。所以说低估不能仅仅看市盈率,现金流、资产的可持续盈利能力、行业态势等等都需要考虑。如果买入一档后发现其成长性不如预期,或者业绩大幅下滑,那便只能斩仓出局,而不是越跌越买了。投资就像打仗,凡是炒股的人,都犯过很多错误。犯错多了,就会很小心,不打无把握之仗,不让资产受到毁灭性打击。不轻易下重注,一旦看中就坚定执行。面对着高估和低估以及其背后的不确定性,我宁可买业绩稳定且低估的企业。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我基本不买高估的股票(市盈率超过30倍以上),持有的银行、保险、电力等企业,市盈率都在10倍左右。市场上的机会很多,钱是赚不完的,各种概念层出不穷,全身心的投入进去追涨杀跌,终究很难赚钱。
5.好企业很贵怎么办?
在资本市场,聪明的资本太多了,它们高效地将很多上市企业估值打得高高的,让我无法接近。过去多年的大牛股,特别是持续高成长期的企业,市盈率很少低于30-40倍,我们眼睁睁的看着其市值从几十亿到几百亿。对我来说,这样真的是毫无办法,在好企业与贵的价格之间,无论我们怎么选,都未必是有胜算的把握。因为高估值的企业,并不一定都是好企业。如果没有一双慧眼合足够的投研能力,怎么知道买的是真的成长股呢?所以,对于贵的企业只能是等,或者小仓位参与,要么全身心投入去研究。很多好企业,都是发展到瓶颈期,其估值便降下来了,但是成长性也没了。当然,如果研究和判断能力足够,三四十倍PE买入成长空间巨大的行业龙头(比如七八年前的上海莱士、恒瑞医药、海康威视等),也绝对是好的投资决策。说到底,还是自己的能力决定了投资的结果。
6.为什么熊市不卖,牛市不买?
因为熊市便宜,牛市贵。只要不在牛市高点大幅度加仓,大概率不会赔钱。话虽这么说,但是做到很难。这背后是人性。人都是趋利避害的。遇到困难就想放弃。漫漫熊途,动辄一两年,或者三五年。虽然回头看没有人炒股,羞于说自己买股票的时候,确实是最好的时候。但是,逆人性确实很难。因为大多数人看到的都是随着股价不断下跌,市值在逐步降低,“损失”在日益扩大,有谁能忍住而不斩仓出局呢?这时候,就需要对企业的价值有足够的了解和自信。
7.买股票到底怎么赚钱。
上面说了,赚钱方法有很多。可以低估买,高估卖。可以在合理估值或者高估买,靠企业成长(资产、利润和分红的增长)推动股价上涨卖出,当然最常见便是高抛低吸。买入的最终结果,还是卖出。一买一卖,多简单。但就是因为简单,所以才难赚钱。做短线和技术分析,其盈利模式在于有傻子愿意以更高的价格买入。这招可能很好使,但是万一自己买在了高点,碰到了股灾怎么办?投资者需要努力降低犯错的概率,特别是一些由于贪婪或者恐惧带来的低级失误。如果不犯错,那么大概率能够赚钱,毕竟社会是发展的,而我们的投资是分散的(谁让咱研究能力不足呢)。
8.对自己的预期投资收益是多少?
降低预期,就是对自己能力有合理的判断。关注价值(而不是价格)的增长,才是投资的核心。价值何时反应到价格上呢?答曰,天晓得。只能等和熬。当然,也可能等错了,熬错了,这就看自己的眼光了。基于我对于企业价值分析的短板,我对自己的预期投资收益率大概就是在10%左右(虽然我买的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大多在10-20%之间,市净率在1倍左右)。如果运气好,赚到15%甚至很高。其实,股票市场很公平,能力不足运气好的人,只能短期赚钱,不离开继续买入,早晚会吐回去,这跟斗地主、打麻将是一个道理。炒股,最忌讳的是想赚快钱。三年的周期,如果还不赚钱,大概率说明自己的眼光和能力有问题。五年如果还是不赚钱,那就是自己错了。
9.投资决策的关键是什么?
确定性。要知晓一件事情的确定性,需要了解大量的信息。业余投资者受经验、知识储备不足的影响,不如企业经营者了解的多,业余时间也没有大量时间,所以既然不能将确定性提高到足够的水平,就需要坚持低估前提下的分散投资。我之所以以前敢大仓位买银行股,只是坚持一个尝试,大中型银行不会倒闭。如果倒闭了,我相信大多数人的积累也都没了。
10.2017年应该乐观还是悲观?
总体偏悲观。大牛市之后通常有几年的一地鸡毛,今年也算是反弹了大半年,好多股也涨回来不少甚至创了新高,可是现在的估值(去掉金融),哪里像是熊市,明明是大牛市,而且还是过去10年来估值的次高峰。当然,对于低估的大盘蓝筹股,应该是偏乐观。现在的自己虽然面对下跌也暗暗不爽,但内心深处还是有些小兴奋的。我相信,别人恐惧时自己贪婪才能赚大钱,如果能跌到2600点,还是要足够预备队抄底的。当然,也有股友分析说16年是蓝筹的大年,17年该轮到中小板了。过去几年一直是这样轮换。尽管如此,这些确实不是我的菜,我追求低估、适当成长和分红,所以很多港股对我来说便是合理的选择了。
二、2016年盈亏统计
年内上证指数下跌12.31%。恒生指数很有意思,靠着最后一个交易日的上涨,算是收了阳线。目前约7成仓位在港股,主要有中信银行(00998)、融创中国、中国太平、复星国际、长城汽车(02333)。A股主要集中在国投电力、华夏幸福、中国平安,还有少量的兴业银行。从这些股票今年的涨跌幅情况看,大多数股票下跌或小盈,而自己账户能够取得15个点左右的盈利,主要原因有3方面。
1.高抛低吸
(1)港股
从港股交易情况看,合计成交45笔,其中买入33笔,卖出12笔。凡是有买有卖的股票,都做到了低买高卖。对于准备要长期持有的中信银行(股价是净资产6折),则越跌越买(4.28-4.86元),到5元附近则少量减仓(4.91-5.06元),稍显遗憾的是在年内高点5.3-5.4元一线未减持,有些越涨越越不敢卖,越跌越不敢买。考虑到中信银行持股不断增加,也考虑到农行不良率偏高,发生了票据大案和纽约分行洗钱被巨额罚款,减持了农业银行。由于三季度非常看好融创中国的潜力,只好卖出了当时刚刚实现扭亏的重庆农商银行。从目前看,买入后融创的涨幅高于一直持有重庆农商行。凡是清仓的股票或多或少基本都实现了盈利,去年开始布局的东阿阿胶和中国平安、中信银行、融创中国等目前也都实现了盈利。前期刚刚买入的北京控股、中国太平、长城汽车等港股目前处于小盈小亏状况(今天收盘前卖出了北京控股和中国生物,回收了部分现金)。另外港股复星国际的第一笔买入仓位偏高,下跌后两次补仓也都被埋,目前亏损比例为13.4%。对于这笔投资,我相信还是有机会赚回来并实现盈利的,慢慢熬吧。
(2)A股
由于平安证券使用方便,能够自动打新股,我在11月前后将老证券A股股票分批卖光后到新账户重新建仓,重新建仓后到年末和投入持平。在此之前,老账户年内交易(不含逆回购和货币基金)28笔(买卖各14笔)。在新账户中买入的长安汽车、潍柴动力等股票持有一两个月均已卖出,该部分约盈利10%左右,但新建仓的华夏幸福浮亏近10%,抹平了这些股的盈利。中国生物和兴业银行则处于盈亏平衡的状态。当然,也有认亏卖出的股票和被埋死撑的投资标的。如去年买入的招商蛇口于15.56元卖出,亏损20%以上,好在所占仓位不大。属于过去一年多亏损比例较高的一项交易。11月开始打新股,前几天中了一个新股(中了一个五位数),再次感谢平安证券,感谢不明真相的群众。
2.现金分红(扣税后)
年内持股分红率在3-4%之间。
3.人民币贬值
由于人民币贬值,港币兑人民币从0.835涨到目前的0.894,导致换算为人民币的港股资产浮盈约6%(从去年以来持续买入卖出,加上汇兑费用,难以估算具体收益)。
三、2016年交易情况即2017年期望
1.1季度
2016年伊始,A股便碰上了熔断,是2015年年中以来的第三波大幅下跌(18个交易日从3580点跌到了年内最低2638点,跌幅26%),算是一场小型股灾,一定程度上导致证监会领导的下台。由于主要仓位在港股,所持有的中国平安等股票我也比较有信心,因此熔断期间A股一股未卖,反而买入了少量的国投电力。
1-2月份所持有的港股中信银行、重庆农商行和农业银行基本与恒生指数跌幅接近(恒指从21914点跌到年内最低点18278点,跌幅16.59%),总体下跌幅度低于A股。恒指跌破2万点后,增加了资金投入。记得在最低点时,仍有小比例的加仓,主要集中在中信银行、重庆农商行、农业银行和港股ETF、H股B基金。由于投入资金不多,占总仓位的2成,没有做到越跌越买,有些越跌越不敢买。总体而言,1月-2上旬单边下跌期间1股未卖,还小幅度加仓,事后看给自己打70分(扣分为未料到下跌如此惨重,仓位偏高,现金不足,加仓过早,子弹很快用尽,低点买入较少,且对其他弹性更大的超跌股票基本没有研究,影响了全年收益)。
2.2季度
2月初恒指见底,因为已经满仓,加上年初出差,基本未操作。四月初趁反弹高点小仓位卖出中信银行,五六月间买回,并试探性买入制药股中国生物。
3.3季度
3季度是收获的季节,各银行股分红到账。因为看好融创中国,卖出重庆农商行(刚刚回本)。换股后重庆农商行迅速大涨,但融创表现一般。多亏后来融创大涨,重庆农商行反而有所回落,算是换股成功。
4.四季度
4季度先是在融创年内第一次冲突6元回落到5.3元附近补买了部分仓位,让融创成为自己的第二重仓股。12月份随着港股新一波下跌,靠着之前部分现金和新投入资金,新建仓了长城汽车、中国太平和北京控股,并继续加买了中信银行。最后一个交易日卖出了中国生物和北京控股,目前有约13%的现金。
5.2017年的期望
期望自己能提高对企业的分析能力,有机会在银行股之间持续搬砖和高抛低吸,学些低风险套利(目前还只会逆回购,14年买过中行转债)的方法,比如分级基金、现金管理工具(买过银华日利,前两天试着赎回过)。同时,要多读书,计划一季度能把杨天南老师的《一个投资者的20年》、鱼兄的《读懂银行股》、苍兄的《股票进阶之道》、《手银1》看完。聪明的投资者、任老师的两本书买了许久,一直没有勇气去读,如果年内看完,年底一定要给自己点个赞。

最后,一是感谢那一水的鱼、云蒙、东博老股民、唐朝、流水白菜、小小辛巴、我是腾腾爸等大V,感谢人淡若菊对融创的分析,希望你能早日回归(求恒大粉放过),对于喷子要向释老毛学习(我最崇拜的导师),拉黑即可,犯不着不发言嘛。二是祝大家和自己2017年投资水平再上台阶、打新惊喜连连,投资收益大大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刘注有谈投资理念、投资体系
我们在股市中到底如何挣钱 --- 一个困扰了我许久的问题
[转载]Sosme:洞悉自我、张弛有度,我的投资策略
璟恒李志强:一流的投资高手比拼的是内功 在武侠世界里面,通常顶级高手讲境界,一流高手比内功,不入流的...
清和泉资本吴俊峰:买卖时机要看个股成长周期和估值
杨天南最新演讲:港股市场,当下物有所值,但不知何时起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