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日清明: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调理阴阳保平衡,做好这些事,一年少生病!


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五个节气,也是传统扫墓祭祖节日,通常在每年的公历4月5日前后,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乃自然界天清地明之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清明,三月节。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清明时节,气温渐生,阴气渐退,此时万物生长、吐故纳新,也是养生的重要时节。在此节气中,心火过于旺盛,肝气容易郁滞,易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是头晕、烦躁、易怒、心烦、失眠等高发期。

《黄帝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此时养生需讲求顺应自然,目的在于更好地舒展人体的阳气。


1
一候,桐始华

桐,是指白桐花。意为清明来到,白桐花开,清芬怡人。春来万物复苏,到清明时节,阳气更盛,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或许,在古人心中,白桐花开的日子稍微迟一些,恰好又在清明之时,所以才以此作为清明节到来的标志。

清明,行走在大自然中,看各种各样的花慢慢地凋谢,一地芳华,瞬间美好即成泥,不觉使人感伤。然而,在另一坡道上,忽见一农家小院里有棵高大的白桐树挺立在稀白的云天下,兀自开了满树的紫白的小铃铛一样的花,香满原野,给人惊喜,使人震撼!这就是花开的力量,也是生命的动人之处,难怪,古人对此花情有独钟。

2
二候,田鼠化为鴽

鴑,是指鹌鹑类的小鸟。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鸟儿则开始出来活动了。

田鼠为至阴之物,鸟为至阳之物。此语意指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可见,春日里的草长莺飞之景象,是顺应了大自然的变化。

其实,何止是鸟儿喜欢阳气渐盛的春季,就连人类,告别了冗长阴寒的冬季后,在闲暇之日,游走在春日里,晒暖阳,看花开,听鸟鸣。放松身心,体会生活的美好,惬意,舒服,自在!

3
三候,虹始见

虹就是天上的彩虹,说明清明时节多雨,故而彩虹出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候,虹始见。虹,音洪,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

其实虹在这个时节出现,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知道,在干燥的冬季,天空中飞尘浓密。而在风光明媚的春季,有了雨水的洗涤,有了繁茂的植物绿叶对裸土的封遮和对粉尘的吸收,美丽的彩虹才可能出现在雨后的天空。

《十二月七十二候歌》中也说:虹桥始见雨初晴。对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正是因为新雨后的天空粉尘最少,空气最清洁,所以才有了美丽的彩虹。由此可见,古人对大自然的观察非常细致,充满智慧。

古人的清明三候,让人们正确了解和认知了大自然中的物候现象,让人受益匪浅。这是除了踏青、美食、祭祀之外,清明节的又一大特色。

清明节气习俗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清明节不仅有祭扫、缅怀、追思的主题,也有踏青郊游、愉悦身心的主题,“天人合一”传统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在古代,清明有很多习俗,除了禁火、寒食、扫墓之外,还有踏青、植树、荡秋千、插柳条等等。

1
扫墓祭祀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古时为了农事的丰收,除了祈求自然风调雨顺外,还得请祖先保佑,于是渐形成春祭的传统。

清明扫墓,人们要清除杂草,培上新土;再摆上果蔬糕点等供品,摆上鲜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祈愿逝去的先人以得安宁。

每逢清明节,人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会回乡参加祭祖活动,缅怀祖先。人们慎终追远,因为只有不忘记从何处来,才能知道往何处去。

2
放风筝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会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在夜里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飞后,剪断牵线,任它们飞走,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3
踏青

中国人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但是,现在是甲流高发期,大家出门踏春,不要忘记做好个人防护,带口罩,不聚集。

4
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

清明时节,清“三气”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寒气生浊,热气生清。”从立春到清明经过雨水、惊蛰、春分,大地渐暖到了清气上升的时候。

清明前后,大家围绕着“清”字做好保健养生,做好以下这些,一定能“清”出健康,“清”出长寿来。

1
清肝气

立春之后,人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如果肝胆之气郁结,则会影响到全身。清明尤其是养肝的好时机。

这里推荐大家一个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搓两肋。

肝经从两肋经过,推搓两肋有助于肝经的气血运行,经过这一番刺激和按摩后,郁闷、堵得慌、心慌等症状可能会有所好转。

2
清肺气

肺为五脏之长,宣发卫气于体表,以保护诸脏免受外邪侵袭。这里的卫气就是保卫的作用,清肺气才有助于宣发卫气。

最简单的清肺气方法:深呼吸。

趁着清明祭祖路上,呼吸大自然的气息,有利于保持肺部清洁,保护呼吸道,还能够减轻疲劳,舒缓情绪。

3
清心气

清明时节雨纷纷,再加上清明扫墓容易使人悲伤、心情不好、情绪低落,可能造成心气不顺,引发抑郁、焦虑等。所以清明时期要注重清心气。

可以将注意力转移到大自然中,进行户外散步、踏青等活动,来清净心气、愉悦身心。

清心气还有一个好方法:拍打肘窝。

肘窝部位刚好是心经、心包经、肺经三条阴经通过的地方,还藏着肺经的尺泽穴和心包经的曲泽穴。

总之,清明时节,人体不断生发清新之阳,而人体经过一个冬天的缓慢代谢,积累的废物需及时排出。养生重在“清”,特别要注意清肝气、清肺气、清心气。

清明时节养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正是清明时期气候特点及情绪变化的真实写照。清明期间气候潮湿,常有小雨,再加上祭祖扫墓,难免忧伤,情怀不畅。

中医认为,忧思伤脾,郁结伤肝,湿阻脾胃,湿困滞气。潮湿、忧伤均会伤人,容易引起人体不适,甚至发生疾病。所以,调肝健脾、舒畅情志、行气化湿是清明时期养生调理的重点。

1
情志养生:适当宣泄

因清明祭祖扫墓的风俗,人们在此节气里多容易产生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难免念物思人、悲伤落泪。

但此时不要以“有泪轻弹”为羞耻。心理学研究表明,哭是一种排解不良情绪的有效办法,可以释放能量,调整机体平衡,缓解机体和心理的紧张,甚至还能减轻疼痛。

而在亲人和挚友面前流泪和倾诉是真实情感的流露,既可促进亲人间情感交流的同时,又有助于顺应时节,抒发肝气,开阔心境。所以无须掩饰,情到悲时,则适度宣泄,以调理情志。

此外,清明期间容易出现肝气偏旺,精神调养上要保持心情舒畅开朗,切忌遇事着急,甚至动肝火。可以听音乐、钓鱼或春游等丰富业余生活,陶冶性情。

2
起居养生:防寒防湿

清明时节雨纷纷,虽然天气明显回暖,但是仍然会有寒潮,而且雨水增多,湿气加重。平时脾虚或痰湿体质、体弱的人群容易受寒或生湿,例如老人家,易出现关节疼痛等病症,脾虚或痰湿体质的人群容易出现腹胀,更要做好保暖防湿的保健,例如早晚天气凉时增加外套,出门带伞莫淋雨等。

3
运动养生:升发阳气

清明时节,天气明朗,草木萌发,桃李初绽,一派万物欣荣、清洁明净的美好风光代替了草木枯黄、满目萧条的寒冬景象。此时也是人体肌肤腠理得以舒展、五脏六腑因内外清气得以润濡的时候。

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多晒晒太阳,活动筋骨,呼吸新鲜空气,有助于顺应春气,扶助正气,升发阳气,为被缅怀故人的伤感情怀笼罩着的清明时节增添一份赏春的轻快气氛,以调节心情,舒畅情志,保证积极愉悦的生活态度。

需注意的是,春季运动不宜过剧过大,特别是踏青登山应量力而行,以免运动过度, 汗出过多,气随汗泄,反而耗伤身体。

4
饮食养生:健脾祛湿

清明正是一年中最潮湿的梅雨时期,南方地区更是经常湿雾笼罩,衣服难干。

此时湿气萦绕,胶着难散,人体气机运行不畅,人们常感体倦疲乏,头重昏朦,食欲欠佳,甚至大便溏泄。湿邪困阻,湿郁气滞,首选藿香、陈皮煎水内服,有芳香化湿,行气消滞功效。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此时湿困脾胃,食欲欠佳,可适当进生姜、辣椒等辛温食物以助阳化湿,醒脾开胃。因为辛辣食物能刺激胃肠蠕动,增加胃酸分泌,增强食欲,所以“吃辣能下饭”正是这个道理。

清明时节注意防四病

1
防高血压

肝属木,木生火,火为心,在此节气中心脏会过于旺盛,所以这一段时间是高血压的易发期。应引起重视。

2
防呼吸系统疾病

天气回暖虽然不用再去感受寒冷之气,但是一些细菌、病毒也开始活跃了起来。旺木伤金,金为肺,所以这一节气对呼吸系统疾病也要予以高度重视。

3
防关节病

清明前后,天气变化无常,忽冷忽热,且雨水天气增多,加上春风容易导致风寒入侵,这种变化可能导致关节对冷空气和湿气刺激敏感,容易出现麻木、酸痛等症状。而且在踏青等户外活动中,如果不做好准备,奔跑下山等活动可能加大膝关节的摩擦和压力,容易造成膝关节损伤。

4
防胃肠道疾病

清明节要注意胃肠疾病,主要是因为清明时节的气候特点容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和疾病的发生。

首先,清明时节阴雨绵绵,空气潮湿,这种气候湿气最容易侵入体内,而脾胃最怕湿气,脾胃的功能容易受到湿邪损伤。脾胃是人体的消化和吸收系统,如果发生功能异常,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其次,春季特别是清明时节,多变潮湿的天气使得各种细菌、微生物非常活跃,也是胃肠疾病多发的季节,胃病、慢性胃炎等疾病也容易发作。

此外,清明节期间,人们往往会因为饮食不节、过度劳累、情绪波动等因素,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胀、腹泻、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

因此,在清明节期间,人们应该注意保持饮食卫生,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以预防胃肠疾病的发生。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此时顺应天时变化,对自己的身体穴位、经络进行按揉和敲打,起到“未病先防,有病防变”的中医养生理念,人体之气运行无碍,经络舒畅,表里通达,这样身体自然而然就会清爽舒畅,健康无病。

下面我为您讲解身体穴位的养生奥秘。

清明时节穴位养生

1
大敦穴

大敦穴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它在足大趾未节近足二趾侧,距趾甲角0.1寸,此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2
行间穴

行间穴在足背,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赤白肉际处。肝属木,木生火,肝火太旺则可泻其心火。

而行间穴五行属火,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易致牙痛、腮肿、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泡等症,此时常揉行间穴多有裨益。

3
太冲穴

太冲穴可通过简易取穴法寻找,在脚背上大脚趾与二脚趾结合的地方向脚腕脖子方向推,推到两个骨头连接的尽头就是太冲穴。它是肝经的原穴和腧穴,五行属土。

按揉方法就是仔细找到最痛的点,然后从“太冲穴”向揉到“行间穴”方向推揉,可以缓解春季易发的头痛、眩晕、眼红肿痛、耳鸣耳聋,还可疏肝,以舒缓急躁易怒的心情。

4
极泉穴

此外,清明前后,人们易产生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心情郁闷不畅,久而久之,就会心气不顺,脏腑郁火渐生,影响身体运转。

极泉穴:上臂外展,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腋窝的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调理心脏的郁火,心情郁闷不畅,心气不顺,每天按揉5-10分钟,有清心安神的作用。

5
合谷

清明时节,给我们的肺透透气,肺部清明,身体运行而然会舒畅起来,心气也会逐渐好转。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每天适当揉按合谷穴1-2次,每次5-10分钟,有顺畅肺气、升清降浊的作用。

清明时节经络养生

此外,清明过后,春阳生发已经相当旺盛,有三高困扰的朋友们,也可以通过敲打经络,来为身体减负。

1
敲敲带脉可瘦腰

在我们的腰部有一条经脉名叫带脉,它就像是我们的腰带。腰部的赘肉越来越多,说明带脉的力量不够强,不能约束腰部赘肉的生长。经常敲打带脉,可以加快脂肪代谢,减少赘肉产生,在保养带脉的同时,更有瘦腰的效果。

2
日敲天枢排便畅

天枢穴属于胃经,又联系大肠,最能通肠、排便,是名副其实的减肥大穴。肠道通了,脂肪就不会堆积。天枢穴在肚脐旁开三个手指的位置。每天至少敲打两次,每次5到10分钟,敲至小腹发热为止。

3
揉腹三次胜吃参

小腹是阴中之阴,是寒气最爱聚集的地方,所以揉腹很关键。经常以手心按摩小腹至发热,不但可以有效地驱寒暖腹,还能养元补气、滋阴培阳。小腹常温,元气充实,为身体减负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清明处于冷空气与暖空气交替相遇之际,此时通过按揉穴位,敲打经络来促进身体血液循环,提高抵抗力势在必行!




道医视频号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清明养生:宜清肺保肝!养生、饮食注意事项一篇全知晓!
写在清明到来时
清明时节如何养生?
节气养生 | 乍暖还寒话清明,中医养生节气佳
中医专家提醒:清明之际肝气旺躁,养生重在清“三气”防“三病”
清明:如何“养”出好脾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