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亲子关系(二)过度约束?
(接上一期:亲子关系(一)过度溺爱?)
对儿女过度溺爱是严重的错误,过度约束也不对。
切记:孩子不是父母的资产!  
错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资产
当初我们如何承受,日后会如法泡制——这是人的自然反应。
由于我们从小接受父母「绝对权威」的管教方式,所以顺理成章地认为,以这种方式管教儿女,那才算尽到父母的责任。
请记住这句话的重点——那才算尽到父母的责任!
否则,就是一个不尽职的父母。
即使我不认同这种管教方式,也没有这么做,心里依旧有这种负担。
也因此,在给予儿女充分自由的同时,很长一段时间我怀疑自己是一个不尽职的父亲!
直到最近听到两个故事,这才让我释怀。
先说第一个。
朋友A拥有博士学位,在大学任教,妻子B也是高学历;两人对独子C的教育可说是尽心尽力,除了从小就安排各种补习,也会督促独子写家庭作业,甚至碰到段考之类的重要考试,B会特别请假,在考试的前一天做C的「陪读」。
C的成绩并不突出,但一关又一关地闯过了,从小学到国中、国中到高中,高中毕业准备大学联考之际,忽然有一天离家出走了!
走之前是毫无预警,走之后是毫无音讯,让身为父母的A、B有如热锅上的蚂蚁。
C整整失踪了三个多月,这才打电话回家,表示自己在外面打工,日子过得很好,请父母不要尝试找他。
这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身旁朋友的伤心事,听得我是万分感慨!
纵然要离家出走,不能留一点音讯吗?
有什么深仇大恨,何苦要如此折磨父母?
第二个故事的主角我不认识,而是看新闻才知道的。
故事发生在台湾成功大学航太系教授景鸿鑫的身上。
景教授有二儿一女,深信「棒下出孝子」的管教方式,对长子景威尤其寄予厚望。
可惜,景威从小的成绩不尽理想。
景教授爱子心切,在他长期督促与打骂教育之下,景威逐渐失去了原本活泼、可爱的笑容,也失去了自信。
景威大学毕业,景教授不计代价送他到美国留学进修,有一天突然收到景威从美国传来的伊媚儿,上面写着:
你们以后不用再e-mail或打电话给我,钱也不用汇了;我会自力更生,我会活得很好……;我想忘记过去,过我自己……
此后景威就如同从人间消失,直到二○一一年三月当我看到这则新闻,三年多的时间,他还是拒绝和父母连络。
这两个都是血淋淋的教训,值得我们这一代还相信「棒下出孝子」的父母们省思。
好了,现在问题来了,这两位父亲到底犯了什么错?
我也是父亲,深深了解他们的用心。
就他们身为父亲的立场,如此严格要求儿子,正是亲情的表现。
例如A教授,据我所知他在学校颇得人缘,和每一个学生都能理性沟通,也是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唯独碰上自己的儿子,因为小时候管得太多,长大以后两人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为什么?
因为学生是别人的儿女,没有亲密的血缘关系,他死他活是他家的事!
就好像走在街头,迎面来了一个流浪汉,你会因为他的蓬头垢面而拉住他,大声斥责他吗?
之所以会要求,是因为爱之深,责之切啊!
至于学生,管他犯了什么错,都是别人的儿女,只要和自己没有直接的利害,谁不能维持理性的沟通?
类似的问题,我也遭遇过。
我是一个善于讲理的老师。近几年不管到哪儿上课,也不管学生的身分是什么,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聚精会神地听我讲课。
上我的课能够睡着,还真得有几分本事!
可是,面对我的二儿一女,一旦话题扯到「道理」,通常三十秒之内他们会绉起眉头。
有的时候我觉得,儿女就是为了反对父母而存在——是有点夸张,但不也有几分道理?
现在的父母(或儿女)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小时候父母对我们训话,别说转身走人,哪个敢露出不悦的表情?
是什么原因让今天的亲子关系改变了呢?
细细分析很复杂,但大致来讲,主要有以下两项:
(一)现代的父母把「主动权」交到儿女手中
小时候父母跟我们讲话,十之八、九是命令式语气。
如今呢?
大部分时候我们和儿女讲话——依据教育专家的建议——都是「协调」、「请托」的口气,像是「你可不可以……」、「你是不是应该……」、「你能不能够……」、「你不觉得……」。假如将主动权交到儿女手中,他们为什么要照你的话去做?
更糟糕的是,互动的关系中谁掌握了主动,谁就居于优势;而这种关系一旦确立,日后便难以扭转。
今日父母自嘲为儿女的「孝子」,讲一句不好听的话,是我们自作孽——自己把主动权交了出去,让儿女爬到我们头上。
(二)大环境使然
当然,这也是我们的藉口:大环境如此,我能如何?
孩子有他的同学、朋友,现今资讯传播又是如此发达,教育专家又再再鼓吹父母应该把儿女当成朋友……;耳濡目染之下,大家的父母都没有绝对的权威,你能力挽狂澜、独力支天?
除非你的孩子不用上学、不交朋友、不看新闻,天天关在家里当宅男宅女,否则怎么可能?
前述两个是现今的社会「现象」,谈不上对错,而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现实环境如此,身为父母的我们该如何应对?
打不过敌人就加入敌人——我很早就体会这个道理。
而且,我体会得非常彻底——打从心底说服自己:孩子的人生由他自己选择、自己负责!
事实上,的确应该如此。
就血缘而言,孩子和你我有扯不断的关系;但是就人生来看,孩子是独立自主的个体与生命!
再讲白了:你是你,他是他!
为什么?
因为你和他生长于截然不同的环境,拥有截然不同的思想。
记得我们从前的成长环境吗?
小学的时候我没吃一块巧克力,没喝过一罐可乐。
现在呢?
国中的时候我家连电话都没装。
现在呢?
当年大学联考的录取率有多低!能考上国立大学,左邻右舍会放鞭炮庆贺,感觉连祖坟都在冒青烟。
现在呢?
官校二年级上物理课,有一位老师说未来会使用电子式手表,用坏了就扔,连修的价值都没有——我直觉认为这是鬼扯!
当然是鬼扯,当年手表一支要几千元,值几个月的薪水。
官校四年级第一次接触电脑,使用读卡机输入程式,运算功能比现在的智慧型手机还要差,主机却比一辆汽车还要大。
后来到美国留学,第一次在课堂上听到「网路」的概念,感觉那比登陆月球还困难、更遥远!
…………
再说下去,我可以写一篇专文。
总而言之,五十年前的科技和五千年前相比,进步的幅度如果是一;今天的科技和五十年前相比,进步的幅度恐怕超过一百!
我们这一代何其有幸,见证了人类历史上进步最巨大的五十年。
反过来,如果无法调整心态,那又是何其不幸,因为你无法适应人类历史上变化最剧烈的五十年。
今天和当年我们的成长环境,是大大的不同啊!管他是物质富裕的程度、职场面
临的挑战,或是对人生的憧憬与追求,你和你的孩子肯定不一样。
你认为的对,对他不见得对。
你认为的好,对他不见得好。
你终生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他可能不屑一顾。
这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关键出在不同的成长环境。
由于你和孩子的成长环境截然不同,因而孕育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与个体。
不要把你的思想、你的习惯、你认为的对错……,尤其是你无法实现的梦想,强力加诸在孩子的身上。
孩子不是父母的资产,不是父母的投射。
孩子的事就是孩子的事;如果他向你谘商,给他一些建言,否则只剩下四个字——少管为妙!
我对二儿一女的管教都秉持着「少管为妙」的大原则。
截至目前为止,我的家庭关系和谐,儿女都算上进——若非如此,今天我真没资格写这篇文章。
假如你的脑筋转得快,可能会想到先前我对杭州那小霸王的评语,因而质疑:你是这种人吗?
没错,我是这种「少管为妙」的父亲,然而有一个底线:个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自由为前提(好像课本的八股教条)。
有些自由全然属于个人,好比说几点睡觉、几点起床、个人房间的整理、上网多久、穿什么衣服、读什么书、考什么大学、选什么系、交什么朋友、嫁娶什么对象、选择什么职业……,这些全是他个人的自由。
他喜欢怎么干,就让他怎么干!
人生追求什么?
不就是快乐两字?
假如他觉得快乐,怎么……,你会不快乐?
没错,基于父亲的责任,必要时我会说几句唠叨话。但只要他露出一丝不愉快的表情,不管当时我心里在想什么、嘴巴在说什么,都会住口。
不过,如果他藉自由之名而侵犯到他人的自由……,好比说把自己房里的音响开得太大声,吵得别人睡不着,那就由不得他。
也因此,如果杭州那小霸王真是我儿子,由于牵涉到六位长辈的用餐心情,我虽不至于真要他跪在地上吃屎,但保证会把他赶下桌!
去他的,谁怕谁!
一餐饭不吃会饿死吗?
有时候抱着壮士断腕的决心,事情很容易解决。
就怕你该给孩子自由时松不了手,该狠下心来时又下不了手,问题就麻烦了。
你会把儿女看成自己的资产吗?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还振振有词,不妨再看以下的分析。
哪些族群比较倾向把儿女看成自己的资产?
就我的观察,大概包含以下五类:
(一)高学历知识分子。
(二)高高在上的大官。
(三)满怀雄心壮志,结果是怀才不遇。
(四)成长于充满暴力的环境。
(五)自认在善尽父母责任的完美主义者。
我曾经在杂志上看过一道心理问卷,题目如下:
请坐下来,拿出纸笔,默想你所有经常接触的人,管他是亲戚、朋友、长官、同事……,在撇开利害关系的前提下,依序列出你心底最讨厌,最不想私下相处的对象。
请注意这问题的重点——撇开利害关系的前提下!
想不想试试看,你心底的答案是什么?
当我看到杂志公布的标准答案,也是大多数人心里的答案——学历越高、官阶越大的人——我不禁哑然失笑。
这两类人的确不容易相处。当他们身为父母,大概是「老子英雄儿好汉」的心情作祟,对儿女的要求特别严格。
正如同本篇文章所举的两个例子,两位父亲都是博士,也都在大学任教,甚至在国内拥有一定的风评。
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是一流大学的博士,在社会又有一定的地位,儿子再差,总也该混个二流学校的硕士吧?
偏偏不幸,儿子的兴趣不在读书,那不就麻烦了吗?除了这两类,第三种是满怀雄心壮志的失意人士,他们在失望之余,可能会把自己未完成的理想一股脑地投射在儿女身上。
第四类——成长于暴力、相信暴力、习惯暴力的暴力分子——当这种人的儿女,只能说倒了八辈子楣!
至于最后一类——自认在善尽父母责任的完美主义者,他们不单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事,反而认为自己是负责尽职的父母。
我不能说他们是错的,不过我要强调,想要适当管教一个和你思想截然不同的年轻人,要非常小心,那是极其高段的艺术。
假如你没有那么大的本事,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那么我还是奉劝你那句——少管为妙!
看到现在,你还认为「把儿女看成自己的资产」是正确的吗?
不管你是上述的哪一种,假如你习惯把儿女看成自己的资产,而你们的亲子关系又不和谐,奉劝你一句忠告:赶快松手!
不是要你竖起白旗,更不是要你退让,而是想清清楚楚地告诉你:你管得太多,是有问题的父母。                                                                                          (文/黄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突破亲子沟通的瓶颈】家长必看
心灵时空 2009.06.15(大阪)
一则秋游通知发进家长群后……终于明白了孩子为什么不争气
疫情之下,母亲该如何调适亲子关系
沟通在家庭教育中十分重要
家有儿女初长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