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让课堂讨论欲罢不能?
如何将讨论课程融入正规教学?
所谓的「讨论课」,并非同学在老师演讲完毕后的发问,也不是老师点名同学逐一发言表达意见的过程,而是藉由此起彼落的发言方式,让课堂上的每一位参与者,都有机会培养思考、表达、及沟通能力的学习过程。由于民主社会要求讨论沟通,因此讨论课也可以发挥培育公民素养的功能。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期勉自己在课堂上能做到令听者感到如沐春风,更重要的是与学生互动的经验,因为这类互动可以增加师长与学生间讨论的机会,提供师生经验交流的管道,以相互学习成长。
教学是由许许多多细微的环节所组成,而当中相互讨论所引发出的思考空间,让教学更加有意思。
讨论课的重要性
究竟怎么样才算是好的讨论课程呢?
如果师生皆可以针对主题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下课后仍热烈地交换意见,有着欲罢不能的感觉,这样的一门课程必定是相当成功的。讨论课,与一般传统教学概念有别;教学不再是单向式的演讲模式,学习也增加更多思考的空间。这样的课程对于师生都是一种不同的体验,也间接冲击到传统教学概念之内涵,但对于整体教学质量之提升颇具价值。
讨论的意义
在了解讨论课的重要性之后,我们不禁要问:究竟何种互动模式可称得上是「讨论课」呢?引用中西方不同文化的看法,分别以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教育方式为例说明如下:
西方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在其学生柏拉图《理想国》第一卷中,以典型的「苏格拉底式的问答」(Socratic Question),与众人讨论「正义」的定义,并逐一驳倒不成熟的意见。这种苏格拉底式的问答,的确可以刺激众人的思考,对于学生的组织思考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不过,这种逐一驳倒众多观点的方式,与此起彼落的讨论方式,仍有一定距离,如果用在现在的教学上,不一定能达到最好的功效。
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问答方式,譬如《论语》中孔门师生的问题,也一样有其利弊得失。孔子以因材施教的方式教导不同特质的学生,回答不同学生的同一个问题(譬如问孝)。这种问答式教学,就如同演讲之后的问答,有其一定的功效,对于学生知识或道德基础的建立有其贡献。但这种教学方式是单向的,学生较无机会延伸思考,更没有机会进一步讨论,这是其缺点。
所以,综合来看,讨论不是演讲、不是问答,更不是辩论。讨论是讨论者之间对于共同关心的问题,以坦率、善意、理性的态度,所进行的平等对话。
基于上述分析,讨论的意义在于:
(1) 让大脑开始认真思考,
(2) 学习组织论点并明确表达,
(3) 培养接纳他人卓见的心胸,
(4) 锲而不舍地探求真理。
带领一堂讨论课的技巧分享
那么要如何让老师有信心及能力带领一堂让所有讨论者欲罢不能的讨论课程呢?
可以透过教师角色及学习者定位的转换,教学形式及内容的改变着手。以下各项技巧,供大家参考。
1. 对讨论课题应有充分准备:
讨论课程之准备并不是把书中的内容充足准备即可,必须同时在心里事先模拟可能的讨论内容及程序。
2. 设法让参与讨论者有所准备:
讨论课程中,并非所有讨论者都会事先充分准备,这一点是可以预期的。所以,必须要设法让讨论者事先思考当天将讨论的议题。建议以柔性的方式促使讨论者预先准备,譬如请讨论者在讨论前一天先行缴交心得报告或发问稿,就可以促使讨论者更有意愿参与实际讨论。
3. 妥善安排讨论的空间及配备:
选择合适的讨论空间,务必让讨论者可以面对面地沟通,而不要有任何人背对着同学,并将所有讨论课程中所需之用具及设备准备妥当,例如可能运用到的小纸条等重要工具。
4. 要求讨论者彼此认识、记住姓名:
试着请讨论者记得其他讨论者的姓名。这是基本的尊重,同时也可以促使讨论者认真且重视每一位发言者的发言。
5. 以简洁有力的方式处理暖场或引言:
讨论课程有别于演讲课程,开场时无须提出冗长的演讲,可以试着用与讨论有关的时事或轻松幽默的故事来暖场。采用的议题并无限制,但应尽量简洁明了,并与主题相关。
6. 善尽穿针引线的主持人角色:
讨论课的老师应扮演主持人的角色,试着让整场讨论顺利地进行。在讨论内容偏离正题时,适时地引导回来,善尽穿针引线的工作。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适时且简洁地诠释讨论者的发言内容,但并非夸大或曲解其发言内容。这个过程的重要性,是藉由主持人再一次诠释的过程,让主持人预备的讨论重点,再次被强调或讨论。
7. 鼓励木讷或羞怯者参与讨论:
由于讨论者的背景不同,并非所有人都受过良好的表达训练,往往有一些较为木讷或羞怯者,不敢表达意见或是发生言不及义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多鼓励外,也可趁机教导其他的同学,学习尊重及体谅他人的风范。在课堂结束后,老师可以私下给予木讷的同学适度的鼓励,找出障碍点后,针对其无法克服的问题点提出建议。
8. 避免让少数人滔滔不绝:
主持人另一主要工作是避免少数讨论者主导整场讨论的方向,如有这类情形发生,可以适度地提醒对方尊重所有讨论者的发言权,并要求发言者必须简短。因为讨论课并不是发表演讲的场合,每个人都应该试着学习思考、诠释及聆听,同时藉由简短的发言时间,去练习将冗长的内容组织整理为清楚易懂的观念。
9. 宁可迂回,不必急于导出答案:
主持人可以试着以迂回的方式进行,藉由迂回的过程,诱发同学的思考。如果讨论者离题太远,也可以在整场讨论的后半段,由主持人以一个讨论者的身分参与讨论,试着将关键重点融入之前学生们的讨论,并且须准备足够的时间让其他讨论者再次检视你的论点。
10.要有幽默,切忌动气介入战局:
要随时保持幽默感,这是营造气氛的重要关键。同时,在教导学生尊重各种观点的同时,自己也应准备好接受各方观点的态度。保持幽默感以及提供一个没有压力的思考空间,对学生的表现及激发学生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讨论课失败的原因
接下来,谈一些可能会让讨论课程失败的原因,希望尽量减少这类情况的发生。
1. 误以为自己的角色是百科全书:
虽然针对同学的问题有问必答,可能是一种很认真的教学态度,但这种态度并不适合用于讨论课。尤其是学生可以自行查阅书籍或由网络获得解答的问题,更不适合在讨论课中回答。
2. 放任同学天马行空胡扯闲聊:
讨论课的基础乃是由不同观点建构而成,但是,虽然多元化的观点有助于刺激思考,老师仍要掌握住原始的主轴。如遇到天马行空、胡说八道的时候,可以请该名讨论者清楚地提出所讲论点之依据或出处为何,如此亦可使学生了解理论基础的重要性。
3. 过度偏袒某些你所欣赏的同学:
尽量避免让同学感到不公平,或觉得师长有所偏袒,由于讨论课程是属于所有讨论者的课程,要让最没有表达能力的同学在讨论课中也有所表现。
4. 态度严厉,使胆怯者失去信心:
由于部分老师们会在不自觉的状况下产生求好心切的情形,往往令学生感到压力或心生恐惧。为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可以透过鼓励与肯定,让所有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感到满意,以增加这些同学的自信心。
5. 强不知以为知,被人看破手脚:
针对自己不熟悉的课题时,不需要刻意表现出什么都懂的态度。这也是讨论课程上应有的态度,要让讨论课成为一个教学相长的环境。
6. 无法摆脱一片死寂的困境:
这种情况下偶而会发生,唯一能做的,就是由最简单的问题重新开始。另外,也可以考虑先把全班分成更细的小组,由两三个人构成一组,要求各组先交换意见,汇整出问题,然后再各派代表表达小组的意见。
最后,只要教学者秉持教育的初衷,充分表现出热情、耐心、公正、幽默这四个关键要素,相信每堂讨论课都会成为一场欲罢不能的飨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讨论课究竟该如何组织?|干货
一堂小组讨论课引起的反思
在复旦大学通识核心课程中做一名助教是怎样的体验?
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学在哈佛是种怎样的感受?这位00后女孩说,只有“祛魅”哈佛,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
上课提问无人答?教你几招打破课堂沉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