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诗云:不须放屁!
“不须放屁”,这原是一句粗俗的话。是民间发生争执时相互贬斥之词。
曾几何时,这句粗话何以成了经典话语?那是因为一九六五年毛主席在一首反对“苏修”霸权主义的诗词《念奴娇.鸟儿问答》里运用了这句话:“……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想想也是呀,待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牛肉肯定烧不烂,那还不放屁。
小时候听过一则说屁的笑话:有一个吝啬的老地主,平时撒尿也一定要撒在自己地里,好肥庄稼。那天去几里外亲戚家作客,走到半路,忽然感到肚子里咕噜噜要放屁,急忙转身往回赶,眼看就要进村,实在憋不住了,走到村口小桥上终于啵地一声放了出来,他看见河水被砸了个洞,速速下河去摸。过路人不知老地主在河里摸什么,问他,不应声,心想,老地主一定什么好东西掉河里了,便也下河去摸,摸了半天,老地主问他摸着了吗?过路人没好气地说,摸个屁!老地主急了,那是我的屁,快还给我。
这笑话有点荒唐,讥讽了老地主的吝啬,也给了“屁”一个解释,即“什么也没有”,俗说“空屁”。若对一件事满不在乎,“就这点屁大的事啊”。
其实,屁并非空无所有,它无形,无色,却有味,有声,甚至有人想象出重量,“屁颠屁颠的”,“放屁砸了脚后跟”。实际是身体里憋不住排泄出的一种气体,因含有氢、二氧化碳、硫化氢和甲烷,不宜在人的体内久留,当冲破重重阻挠勇猛排出时,就会爆发一种声音,一种很不受欢迎污染环境的气味,人们不屑地称之为“阿莫尼亚味”。
古来有人对此还作为文化现象进行研究,赋诗云:“屁,乃五谷杂粮之气也。/未放之前,/滚上而滚下,/既放之后,/熏己又熏人。/人闻之,/掩鼻而去;/狗闻之,/摆尾而来。”极形象地表现了“滚上而滚下”的气及“熏己又熏人”的味。回肠荡气,原本是褒词,一经排放,即成贬意。自古以来,屁都被用来骂人,如“屁话!”“你放屁!”也因此,放屁绝对难以堂而皇之,不管不顾。尤其一些妙龄女郎,平时很注意少吃洋葱、生蒜、薯类、豆类易产生废气的食物,但有时依然会碰到腹内“滚上而滚下”憋不住的时候,只能轻轻地、悠悠地、羞羞答答又尴尬万分地忍气吞声而出。无意间压力稍大,会意想不到发出细微而绵长的裊裊箫音,终于闹成个大红脸抽身而逃,完全失去平时的骄矜之态。也有对放屁持欢迎态度的,那是医生,动过手术,听说病人放屁了,会高兴地说,好了,肠蠕动正常了,通气了。有屁不放,憋坏心脏。
有人说放屁也有阶级属性。我好笑。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生理现象,何来阶级属性。小百姓腹内滚上而滚下,大人物也难以避免。逐臭之蝇还会不失时机地奉上几句仿古人的阿谀之词,“高竦金臀,弘宣宝气。依稀乎丝竹之音,彷彿乎麝兰之味。职立下风,不胜馨香之至。”
“放屁”一词显含贬意。摆谱的老板申斥下属,“有话快说,有屁快放!”而下属恳求上级原谅时则会自侮,“就当我什么也没说,权当是放屁。”
由不雅演变成大雅,则是自毛泽东诗词“不须放屁……”发表以后始,终于成了“一句顶一万句”的常用词汇。
(摘编自香港《大公报》 文/黄东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文化杂谈 1,
diss是什么梗
牵牛子的传说故事
文化杂谈
七绝《春老》
开瓶有益---酒文化杂谈(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