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律基本功,从哪里开始?
孩子该有的能力都有了,为什么有人仍需要父母催逼,有的却能按部就班、自我鞭策? 这些孩子具有哪些特质?父母的着力点在哪里?
美国宾州大学讲座教授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与他的同事达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在一项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研究中,证实了「自律」比「智商」更能预测学业成绩。他们发现,这些自律的孩子一回到家,就投入许多时间在学业上,而非打开电视,满足眼前的欲望。
就学理上来说,这样的孩子有哪些特质?父母可以怎么做,帮孩子建立这些特质?
一、口语发展较好的孩子
孩子玩扮家家酒,一边分配手上的「饼干」,一边喃喃自语:「这是我的,这是爸爸的,这是妈妈的……咦?小布怎么没有呢……来,给你一个。」像这种自导式的独白,最常出现在三到五岁,俄罗斯发展心理学家维高斯基(Lev Vygotsky)称它为「私语」(private speech)。维高斯基认为,这是幼儿发展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思维工具,它能帮助幼儿计划当下活动,也能协助幼儿控制自己的冲动。
当孩子开始说话时,他会模仿成人,将成人的标准纳入自己的谈话中。因此,口语发展较好的孩子,较能善用这项「认知自我导航系统」来控制自己的行动。
二、内在标准较高的孩子
美国心理学者班都拉(Albert Bandura)指出,孩子是将重要他人的标准,内化为自己的标准。从早期二十四小时照顾自己的父母,一直到入学后的同侪、教师,都有可能是孩子模仿、采纳标准的对象。当孩子眼中的重要他人自我要求不高时,孩子也会对自己采用低标准。
为了提升孩子的内在标准,除了父母以身作则或同侪影响之外,班都拉建议,可以为孩子读些「追求卓越」而获得公众肯定的科学家、运动员的故事。
三、乐观的孩子
正向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著作《教孩子学习乐观》中表示,乐观的人把不幸的事情解释成特定的;悲观的人则诠释为普遍的。例如考试没过关时,乐观的孩子可能会觉得「是因为我没有好好准备」(特定的),悲观的孩子有可能归因于「我没有其他同学聪明」(普遍的);比赛打输了,乐观者会觉得「我不擅长踢球」(特定的),悲观者则认为「我运动神经不好」(普遍的)。当孩子把失败当成特定事件来解释时,虽然这个部分表现不佳,他仍然可以在其他部分继续努力。有了这样的想法后,他自然就有动机去尝试,而毋须外力介入。
一个人有可能将悲观扭转成乐观吗?塞利格曼认为这是可以训练的。他认为孩子的悲观,有一部分来自他所接触及尊敬的成人,所以首要之道,就是父母先改变自己对事件的解读方式。例如,面对孩子拒绝收拾玩具时,别放大孩子的错误「你为什么『从来』就不听我的话」,最好聚焦在当下「你为什么今天不听话」;遇到成绩不理想时,用「你得多花些时间在这个科目上」,取代「你真不是读书的料」。
四、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孩子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心。自我效能感低的人会觉得自己做什么都徒劳无功,遇到阻碍时很快就会放弃原先的企图;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则是将困难视为挑战,坚信自己可以克服。即便高估自身能力很有可能导致更深的挫败,班都拉还是认为「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是好的,因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这样的信念可以让人热忱、执着的去完成,并忍受多次打击。
他也提醒,带有竞争性的评分与排名,会使许多孩子感到自身能力不足,毕竟第一名永远只有一个。他建议,如果孩子能够以更加合作的方式一起学习,并能依照个人不同的进度被评断,较能提升他的自我效能感。
以下两点是增进孩子自我效能感的具体做法:
1. 拥有成功的经验,或看到别人成功的表现。特别是看到与自己能力相当的人成功时,孩子会心生「他能,我也能」的念头。
2. 获得口头上的肯定。肯定要具体、接近孩子的能力,例如家长可以说:「我相信你能在二十分钟内,完成这一页的练习。」而不是含糊的说:「我相信你可以快速的写完功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律基本功,從哪裡開始?
乐观——孩子的心灵免疫力
隐藏的教育密码
父母总是被指责,而非受训练
孩子撞到摔到怎么办?这样的小事很多父母没做对
不要为孩子解决任何他可以解决的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