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看新闻才不会被洗脑?
撰文者琳达.艾尔德、理察.保罗
成为媒体无法洗脑的人
「所有的新闻记者都会凭着他们的本事来危言耸听,这是他们让自己引人关注的方式。」
─芮德尔勛爵(Lord Riddell),英国律师
每个社会和文化都有它们独特的世界观,人们会从这个世界观去形成他们的视野、看待事物的方式,还有感知与信仰。世界各地的新闻媒体也会反映出它们本身文化的世界观。确实如此,那些全国性新闻媒体的从业人员,本来就会和他们的读者观众共享着同样的看法,因为他们必须把同样文化的人会想购买的内容,卖给他们。他们必须用一些能够取悦、吸引观众的方式来包装新闻,以便提高获利。
在《关于新闻的新闻》(The News About the News)这本书中,作者唐尼(Leonard Downie)和凯瑟(Robert G. Kaiser)对这个问题就是这样说的:
全国性电视网缩编报导团队、裁撤驻外单位,以便削减经营者的成本。他们试图用生活风格、名人娱乐专题,来降低那些成本高昂的新闻报导,也会用司法、犯罪和腥羶色的报导,来填塞那些低预算、高利润的黄金时段谈话节目。
任何一种文化内的主流新闻报导,常常都是不自觉地依循下列这些准则来运作:
「这是从我们的角度所看到的情形;所以,这件事情就是这样。」
「这些现象可以支持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所以,这就是最重要的部分。」
「这些国家对我们很友善;所以,我们应该赞扬这些国家。」
「这些国家对我们很不友善;所以,我们应该抨击这些国家。」
「这些新闻最能造成读者观众的关注或轰动;所以,这些新闻就是最重要的新闻。」
然而,世界各地的真实状况,远比任一文化中的人所看到的真相,还要更加复杂得多。如果你无法认知到本国新闻的偏差;如果你无法察觉到意识形态、偏见和个别诠释的存在;如果你置身在某种宣传言论中却不自知,那么你就无法合乎理性地判断出,哪些媒体讯息应该要加以补充、平衡,或者是完全摒弃不谈。要想当个新闻媒体的批判性读者,建立分析媒体的技巧,上述这些见解看法便是关键要点。
当媒体日益肤浅,你需要变得更有深度
对日常生活中的新闻媒体产物,必须审慎以对。小心研究新闻报纸,注意报纸会怎么去正面呈现某个国家的「朋友」,并且负面呈现该国的「敌人」。注意对比那些不怎么重要的头版新闻,和塞在内版的重要新闻。注意报纸如何忽视、或简单处理那些重大的世界问题,却特别强调腥羶色的新闻。
想象一下,如果是你的话,会怎么改写这些新闻报导,以求能拓展角度,或更公平地陈述议题呢? 把批判性阅读新闻当成一个习惯,不要只是偶一为之。注意电视新闻节目会如何过度简化一个复杂的问题,如何锁定每一个可以煽情炒作的议题,并花费极大资源与版面处理那些能够造成轰动的新闻(而非聚焦于有重要性或有深度的新闻)。注意它们通常是怎么经由性与犯罪行为等诉求,创造及豢养出整个社会的歇斯底里。
洞察新闻媒体的策略
◇ 试着透过多样来源的想法和信息,来理解与深入观察,而非只是仰赖大众媒体。
◇ 学习如何辨别新闻里所植入的观点。
◇ 认知到不同的角度观点,会对新闻的故事有什么不同说法后,在心里重新改写、重新建构这些新闻。
◇ 把新闻看作是陈述事实的一种方式,它混和了部分的事实和部分的诠释。
◇ 注意新闻内容的矛盾不一之处,这种状况常常在同一则新闻里头就会发生。
◇ 注意新闻是为了什么议题和利益所服务。
◇ 注意新闻中所报导和所忽视的真相。
◇ 注意某些实际上应该有待讨论,但却被呈现为事实真相的事情。
◇ 注意新闻故事中隐含的预设前提。
◇ 注意那些暗中透露、但却没有公开明言的部分。
◇ 注意有哪些隐含之意被忽视了,哪些又被凸显出来了。
◇ 注意哪些观点可以有系统地被正面呈现,哪些观点则会遭到边缘化的对待。
◇ 透过质疑的角度,审视那些流于戏剧化和腥羶色的新闻,并在心中加以改正。
◇ 注意新闻是否会不适当地用一些社会禁忌和规范,把某些议题和问题,界定成不道德的事情。
不要轻易被政客唬住
「想当化学家得研究化学;想当律师或医生得研究法律或医学;但想当政客的话,你只须研究自身利益就好。」
─奥雷尔(Max O'Rell),法国新闻记者
许多政客老想让我们相信,他们非常关心大众福祉,怎么样对大众最好他们就怎么做,但说穿了,这些政客只是把自己包装成良心政治家,所以别相信他们。
美国总统约翰逊(Lyndon Johnson)就说过:「金钱是政治的母奶。」如果你能领悟到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就会很容易了解到,政治圈的所作所为,通常是基于金钱利益,而非关心公众利益,甚至会不惜代价维护巨额利益。
请思考以下这个新闻案例 :
布什政府周四宣布,拟要求世界卫生组织(WHO)大幅修改其倡议的打击肥胖计划,指责该计划的科学论据有误,而且踰越此联合国机构的权限......这项计划制定出策略,供世界各国用以对抗肥胖问题,广为公共卫生倡导人士所赞扬,却遭某些食品制造商和制糖业者激烈反对。
不用说也知道,食品制造业与制糖业的既得利益,在于规避肥胖问题,因为他们正是导致肥胖的元凶。许多诸如此类的例子显示,大企业操控着政策走向,甚至不惜牺牲公众健康,当然这只是众多政治决策受金钱利益影响的例子之一罢了。政客担心若不照着幕后金主的期望去做,就会断了金援,不利竞选连任(他们一定要当选才会有权有势)。
铿锵有力的口号、醒目吸睛的标语、浮夸炫目的形象及对群众夸夸其谈,向来是政治圈操纵社会大众惯用的手法。不过还是有少数例外─这些人参选从不接受巨额金援,不被重金收买,但他们通常只有落选的份。
具思辨能力的人不会被油腔滑调的政客左右,他们能够洞悉政治如何运作。请检视自己对政治人物的看法,看看你有多轻易相信政客说的甜言蜜语? 你会经常比较政客的言行是否一致吗?
拆解竞选语言的糖衣,不轻易受到操弄
想想政客和政治家的区别。所谓政客,多半是为了增进既得利益而追求权力;而政治家则会真正替社会大众谋福利,他们甘冒大不韪提出逆耳忠告,勇于对抗权势团体和既得利益者。
留意政客那些令人不敢苟同的论述,仔细琢磨他们冠冕堂皇的言论下,包藏了哪些真正意图,判别哪些是他们的既得利益。注意政客的行为是否经常看似为了国家或人民福祉着想,实则在巩固自己的利益。政客到底想让你相信什么,他们的背后动机为何? 他们是怎么过度简化问题来操纵群众,又是如何颠倒是非,把悖离实情之事坚称是「真相」,偏偏民众又愿意吃这一套?
看穿政客伎俩的思考方式
仔细听听政客怎么说,认清他们是用什么手段把选民玩弄于股掌之间,例如用言语强化某些刻板印象,或煽动不必要的恐慌。时时不忘这么问:「政客的大金主能在这里捞到什么好处?」或反过来问:「哪些事情才真正符合公众利益?」注意那些政客有多么吝于替大众的利益着想。
别当乖乖牌,学会理性的叛逆
「凡是大众鼓掌叫好的,铁定不是什么好理由。」
─塞内加(Seneca),古罗马哲学家
每个人都难免要试着融入某个国家、文化、职业、宗教、家庭和同侪团体等形形色色的群体之中,我们发现自己成为其中的一份子,才会认知到自己活着;但事实上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我们还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所属的团体各有其社会定义,并暗藏指导所有成员行为的潜规则。我们所属的团体,会把信仰、行为、规范和禁忌加诸在我们的身上,成为接纳我们的条件。
研究显示,只要是在所属团体中养成的行为方式与信念,一般人或多或少会视为理所当然,不过这种认同多半是盲目的。
成为团体的一份子固然有些好处,但想得到这些好处,就得付出代价。很多人做人处事没有自己的原则,正是因为团体期待他们没有原则。团体会将教条、成规、风俗、禁忌等等强加在个人身上,关于这点,想想社会上规定的穿着方式或性别相关法律就不难明白。团体成员会从多个方面被要求生活行为正常,切勿标新立异等等。
对于团体的种种设限,大多数人是不由自主且不假思索地盲目遵从,还有大部分的人是在不自知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遵从。他们将团体规范和信仰内化,表现出对团体的认同,行为举止全按照社会的期待,丝毫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所作所为可能不太合理。多数人在社群中不具反思能力,对社会诉求的信仰、态度、行为往往照单全收。
从众是人类社会的一大缺陷,即使是某些专断的社会规范,有了大众的遵从,就会被当成良善正确的准则。然而,专断的社会规范造就许多不公不义的情事,想想那些不遵守社会惯例的人,是如何惨遭孤立排挤,像无神论者、反战人士以及大声说出政府施政不当的非主流派,常遭到社会的边缘化,便是最好的例子。再进一步想想,专断的社会惯例常衍生出专断的法律,让人受尽折磨(例如不适当的刑罚等)。
当你把自己培养成独立思考的高手,就不会随波逐流,你会自己弄清楚什么该相信,什么又该否决。你会认清社会教条与禁忌的本质,它们多半是群体未经客观思考就主观认定的产物。
当然,无可否认的是,要批判既定的文化传统没那么简单,毕竟我们终其一生,都被系统性地灌输这些传统思想,它们和那些当道的信仰一样,与我们长相左右。想要抵挡这股强大的灌输力量,需要持续的努力、洞察力和勇气,还要你愿意超然独立于自己的信仰之外。
你需要适度的不服从
想观察眼前的从众现象,要先假设自己是容易墨守成规的人。唯有承认自己偶尔也会有从众心态,才能明辨自己在何时何地会出现从众行为。我们不得不承认,从众现象确实发生在生活各个层面,从新闻上、人际关系上和你所属的团体,都能找到它们的影子。你可以从旁人身上观察从众行为是从何而起,仔细看一般人如何宣称自己会独立思考,但其实却是不折不扣的从众者。
留意你最可能从善如流的时机(象是开会讨论时,或信奉某政党的意识形态时),而你又是什么时候最不可能循规蹈矩。想清楚自己和他人从众的后果,思考一味讲求集体服从的后果。想想什么时候顾及大众观感是合情合理(例如在餐厅讲手机时降低音量),什么时候这么做就说不过去(例如盲目支持不合道德原则的事业或政府政策)。
当你觉得自己学会思辨,那你还得再思考一下
「若想对某件事情游刃有余,首先便得努力去做这件事情。」
─约翰逊(Samuel Johnson),英国作家
创造公正的批判性社会,最大障碍之一就是我们自己。许多人都认为自己最为正确无误,也就是说:想要知道事实真相,「问我就对了」。他们先入为主地认为自己的思考方式最好,认为他们的价值观最高尚,他们的角度也最为周到。
无论哪个党派、宗教甚至持无神论立场的人,都觉得自己很懂得批判性思考;老师和行政人员、雇主和员工、丈夫和妻子、家长和子女(至少是成年子女),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拥有思辨能力。
无法认知到自己的无知,是人性思维的一大特色。每个人都有这种倾向,无论他们的理智技巧和能力处于什么程度。从训练有素的医生和科学家,到工厂和农场的工人,我们所有人身上都有这种类似现象。发展批判性思考和发展其他任何一种复杂技巧一样,都需要勤快的练习和深刻的决心,但是不少人却往往认为自己的思考没有问题,不需要特地去「练习」。
很多人会迅速承认因为自己从来没学过,所以不太懂、甚至完全不懂怎么拉小提琴;但谈到思考可就不同了。他们不会说因为自己从来没学过,所以不太懂、或甚至完全不懂怎么思考。相反地,他们会不假思索地为自己的想法进行辩护。
由此可见,问题在于人类社会对于思考,也就是培养公正的批判性思考这回事,并不够认真看待。很少有人像这本书这样讨论批判性思考,即使这个字眼常被提到,却极少有人会正本溯源地探讨它。如果你要某个人为批判性思考下个定义,大多数的人可能都答不太出来。他们也许会给出一个偏颇或模糊的答案,也许是把批判性思考当成某种公式化的问题解决途径。
但是,现在请你把批判性思考想成一种永远无法完全理解的东西,因为它永远都有另一个层次。换句话说,我们应该把批判性思考,想成一种「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的境界。原因在于,我们的思考多半都是自我中心和社群中心的,永远都无法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批判性思考者。
持续发展思辨能力的诀窍
◇ 列举出你会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认为自己是个懂得批判思考的人。找出你在前述每个方面有什么思考弱点,如果找不出任何结果,请再持续往下挖掘。
◇ 列举出你会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坦言自己并不懂得批判思考,或是无法像在其他方面一样做出好的批判性思考? 明确找出你思考中的错误之处。请记住,纳入越多细节,就越有机会把问题找出来,并且加以解决。
书籍简介
书名:30堂带来幸福的思辨课:多想一点,发现更有深度的自己
作者:琳达.艾尔德、理察.保罗
琳达.艾尔德Linda Elder
教育心理学家暨杰出的思辨专家,现为批判性思考基金会(Foundation for Critical Thinking)的主席及批判性思考中心(Center for Critical Thinking)执行长,在大学教授心理学与批判性思考相关课程,也是「批判性思考国际年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ritical Thinking)极受欢迎的主要讲者之一,公认为批判性思考领域的权威。
理察.保罗Richard Paul
批判性思考基金会(Foundation for Critical Thinking)创办人,也是全美批判性思考精进协会(National Council for Excellence in Critical Thinking)的主席。他是批判性思考的国际公认权威,出过九本相关著作与逾两百篇文章,作品散见于《纽约时报》、《读者文摘》、《新闻周刊》等媒体。曾任教于美国哈佛大学,以及加拿大、荷兰阿姆斯特丹等地大学。
两人的著作已被译成西班牙、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波兰、中国、土耳其、希腊、泰国和韩国等多国语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高考作文培养的这项能力,影响了人生的发展潜力
强烈推荐 | 如何提升批判性思维?
展望2019年高考作文趋势
思辨与立场_如何提升批判性思维
在批判中思考 在思考中前行
思辨性思维在高考作文中的考察探究 ——以2018年高考全国卷作文为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