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孟子、庄子养生智慧比较谈
孟祥运
孟子、庄子分别是我国战国时期儒家、道家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孟子认为人生的最大矛盾莫过于生死,而人都是欲生恶死的。庄子认为生老病死如同昼夜一样,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他们思想虽然不同,但分别活到了84岁、83岁,无疾而终,其寿命是同时代人平均寿命的两倍多。这应与他俩少私、寡欲、静心、达观及注重气节的养生智慧是密不可分的。
一是清心、寡欲。孟子、庄子都把清心、寡欲放在养生首位。孟子重视修其天爵即修养好个人品德,认为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即为学之道没有别的,把丢失的善心找回来就够了。要求人们去掉杂念,多存善良,就做到了清心。他还认为养心莫善于寡欲,无欲其所不欲(不该要那些不该要的东西),认为寡欲才能保持一个好心情,才是对心的最好养护。
庄子提倡静默祛病,认为凡有志于养生者,都应当磨炼自我控制的能力,要善于在纷乱的环境中保持自我放松,自我稳定,做到轻松自如。他认为一个人如果终日不得安宁,思想不得止息,定会百病丛生。只有做到头空、心静、身稳,才能身心健康,安然处世。庄子认为人欲不可绝,亦不可纵,纵欲必招祸染病。一个人如果抑情欲,就不会欺男霸女,损肾伤尊;节食欲,就不会谋财害命,贪吃伤身;寡权欲,就不会投机钻营,逢迎伤神,就会保持平静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
二是适度、少私。孟子认同告子“食色性也”的观点,即食欲、性欲是人的本性,但必须适度,取之有道,符合社会道德和自己的身体。庄子认为“私”是万恶之源,百病之根。一个人如果私心满腹,遇事便会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思想上终日不得其安,久之必致形劳精亏,积虑成疾,疲困不堪,必“殆而已矣”。只有剔除求名贪财之心,心地坦荡,不计功名利禄,才可以养身、尽年。
三是仁爱、豁达。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认为仁德之君子讲仁义,重道德,心胸开朗,积极向上,精神乐观豁达,就能达到仁者无敌、仁者寿。社会调查证明,凡与人为善的人其死亡率明显降低。同时孟子还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和为贵”的思想是中华民族普遍具有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和”就是强调天人调谐,蕴涵着和以处众、内和外顺等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是很好的养生健身之道。
庄子认为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主张处世要乐观。他曾形象地比喻说,水泽里的野鹤,十步一啄,百步一饮,消遥自得,幽闲自如,因而得以保生;而笼中之鸟虽然饮食充足,但有翅难飞,蹦跳不能,成天低头不鸣,无精打采,因之难以全生。一个人长期锢于自己设置的精神枷锁之中,必然会忧愁苦恼、病由心起。庄子以古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的生死观为训,十分超然的态度看待人生,在生之年不寻欢作乐,空耗精力,也从不因为“老之将至”而畏惧死亡,一切顺其自然。他生活艰辛,有时甚至向别人借米来糊口,对这些他都无所谓。这样豁达大度的智慧,终使庄子成为逍遥自在的长寿道人。
四是道义、正气。孟子讲道义、重气节,提出“配义与道,无是,馁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等观点。其意思为:那种气,必须与义和道配合,缺乏它,就没有力量了;行为有一点亏心之处,气就软弱无力了;尊崇道德,喜欢仁义就可以得到无欲的境界。如果他的政治主张得不到君王认可,宁愿辞官回家,也绝不为厚禄所动。他言行一致,敢作敢当,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真正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从而终于成为一名德高望重的长寿圣人。庄子认为多行不义必折寿,只有做到知其荣、守其辱、安其身、图其志、创其业、洁身自好的人,才能心地坦荡,健康长寿。
总之,孟子、庄子之所以能称为后世的养生楷模,根本原因还是他俩都真正做到了为学为道、转识成智,懂得了顺应社会、刚健有为或者顺应自然、不争无为的生存处世之道,进而共同达到了形神合一、无所不为的人生至高境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家认为孔子、老子、庄子、孟子谁最有智慧?
庄子:“道心”的觉悟,在俗世的“无求无知”之上
了解人性的真相,这本书不可不读
国学的天空 (豆瓣)
古人150条经典名言,字字珠玑,与君共勉!
孔子、孟子和庄子所信奉的养生之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