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都不做,创造力更丰富
适度「放空」的重要性:
什么都不做,创造力更丰富
文 / Manfred Kets De Vries   编译 / 齐立文
身处在当今网络化的社会里,我们随时都有可能沦为信息超载的受害者。内省(introspection)和反思(reflection)已经变成了失传的艺术,因为「只要完成这个」「把那个找出来」的诱惑实在是强大到难以抵抗。
然而,更认真工作不必然是更聪明地工作。事实上,放慢步调,并且定期地排出「什么事都不做」(doing nothing)的时段,或许才是我们能够做的最好的事情,借以引导出有助于激发想象力、改善心理健康的精神状态。
推开信息,才有时间做更重要的事
我们的生活已经变得是透过忙碌的程度(busyness)来界定的。环顾你的四周,在车站、咖啡店、街道上,人们都黏在他们的手机或平板上。
我最近询问了一个我辅导过的高阶主管(我姑且称呼她为海伦),她一天收到多少e-mail。「500封!不过我一封都没看。如果我看了,我就没办法工作了。」
取得信息一点都不难,真正的挑战在于「把信息推开,这样我才不会苦于信息超载。我需要时间去思考。」
海伦有一个助理,会帮她过滤所有的e-mail,所以海伦每个星期都会花上几个小时,跟助理一起讨论有问题的邮件。「我不是领薪水来做这种工作的。」她解释,「如果我一直都忙着做别人期望我做的事情,我就没有时间留给我应该做的事情了。在网络空间里,你是没办法从事有创造性的工作的。」
海伦说的确实很有道理,我也从经验中发现,很多人如果能够做得少一点,深思多一点,情况都会更好。
只是,人们向来很难真正接受「什么都不做」这件事。我们会把它跟不负责任、浪费生命联想在一起。大多数人如果不做点什么的话,都会产生罪恶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每当我们觉得真的很忙碌的时候,往往会感到亢奋。而分心所引起的行为,象是不断地查看e-mail,会刺激脑部大脑分泌多巴胺(dopamine)到血液里,让我们感到一阵兴奋,导致手边的动作更难停下来了。
这种情形的危险在于,我们可能会失去我们的连结(connections),不只是人际之间,而是我们跟自己的连结。如果我们不给自己一些不受打扰、可以自由联想的时间,就比较不可能产生个人的成长、洞见和创造力。
无聊的好处: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什么都不做」和「无聊」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如同我在〈什么都不做和无事可做:空闲时间和无聊的潜藏价值〉(Doing Nothing and Nothing To Do: The Hidden Value of Empty Time and Boredom)这份报告中所说的,尽管我们多半都觉得「无聊」很难忍受,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无聊却可以成为某件事的序曲、开端。它可以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某种意义上来说,无聊甚至可以被视为一个临界、初始的空间(liminal space),一项关键的资源,促使我们去寻求不熟悉的事物。
然而,在网络时代,娱乐和让人分心的事物几乎是无穷无尽,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自己处在一个持续忙碌的状态里,而非什么都不做。而我们在网络空间(一个多工和极度活跃的世界)里的狂热行径,也让我们得以自欺欺人,误以为自己是很有生产力的。
真相是什么呢?社群媒体其实是非常被动回应的(reactive),并不是非常有原创性的(original)。它不但局限了创造力,而且可能有害心理健康。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在行动与反思之间取得平衡,我们可能会面临心理崩溃(psychological burnout)。
高效主管的祕密:从忙碌中抽身,才能思考和行动
不幸的是,在当代组织里,工作成瘾者不但备受鼓励、支持,甚至还会得到奖励。而且这个疯狂行径的发展愈演愈烈,很难对抗,因为这样的行为对组织是很有用的。
这跟「控制」有关,背后的心态是:「我付给那个人高薪,为什么他们不在办公桌前工作?」
然而,拚命工作和聪明工作未必有关。事实上,一个工作狂文化很可能会促成严重的个人和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士气低落、情绪沮丧、药物或酒精等成瘾物质的滥用、职场骚扰、关系破裂、缺席率高于平均。
成效最高的主管都是可以行动和思考的人,这意味着他们随时都可以从不得不忙碌的状态中抽身。
什么事都不做:激发无意识思考,孵育创意
什么都不做或无事可做,都是刺激「无意识的思考过程」的珍贵机会。无意识思考擅长于整合和连结信息,其运作方式就是在我们广大的知识数据库里,潜意识地执行联想性的搜寻。在这个心灵区域里,我们比较不会受到传统联想的限制,比起我们有意识地专注于解决问题时,更有可能产生新颖的点子。
这些思考过程的结果,可能不会立即进入我们意识层面,为我们所察觉。它们可能需要时间去孵育。在此提供的建议是,什么事都不做(或是少做点事)不但是增进心理健康的最佳良方,也可能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最好方式。
一个好的问题解决者会在停止了意识的工作之后,还会继续无意识地工作着。人们可以藉由断断续续地专注在问题上,同时又关注一些世俗的活动(象是散步、开车、阅读、跟小孩玩),而找到有创造力的解决方案。
切断与周遭事物的连结和专注在当下的好处,在企业界日益受欢迎,许多高阶主管开始从事正念冥想(mindfulness meditation),以协助他们制定决策和解决问题。不过,如果一个主管持续疯狂地工作9个小时之后,再去参加正念课程,可能也只能发挥暂时的效果。
理想状况下,这种中断、放空的时间应该是放在一天当中。到外面走走、把脚翘在桌上一段时间,说不定都会比午餐都不吃、一直在工作来得更有生产力。
意大利画家瓦萨里(Giorgio Vasari)说得很好,「天才有时候是在工作最少的时候,完成最多事。」
有许多著名的例子,都是人们「凭空」(out of nowhere)想出绝佳点子,从阿基米德(Archimedes)在浴缸里发现了浮力的原理,到牛顿在林肯郡公园(Lincolnshire garden)散步时发现了地心引力,和英国乐坛披头四(Beatles)成员之一保罗.麦卡尼(Paul McCartney)有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在睡梦中完成了《昨日》(Yesterday)这首歌的旋律,都是如此。
创意的孕育期也可以透过许多方式引介、推行。象是3M、皮克斯(Pixar)、Google、Twitter和Facebook等公司都已经让「不连续、断裂的时间」(disconnected time)变成他们工作场合里很重要的面向。
工作太拚命了吗?事情愈做愈多,就是该放空的时候
要察觉出我们已经工作得太拚命,而且不是太聪明,通常可以从以下迹象看出来:发现自己处在一个永远都还有更多事要做的状态里。我们欺瞒自己,以为只要再多做一件事,就可以放松。这样的念头其实是一种妄想和错觉,结果不是我们的待办清单(to-do list)继续拉长,就是我们觉得自己可以再把事情做得更好一点。
如果我们持续陷在这样的心态里,就是时候该摆脱单调的工作,稍事休息一番。出人意表的是,通常只要断线一段时间之后,问题看起来就会大不相同。我们可能会发现,答案其实一直就在那里,正面直视着我们。
(本文英文标题为〈The Importance of Doing Nothing〉,作者Manfred Kets De Vries是INSEAD领导力发展和组织变革杰出教授。)
创造「放空时间」的3种方式
1.维系关系:我们需要与人群进行有意义的接触,让我们觉得自己真正活着。维系人际关系需要互动、投入和休息。
2.说不:懂得说不,是我们能够培养的最实用的技能之一。说不,不必然会跟自私划上等号;而对每一项请求都说好,也是不健康的。向不重要的请求说不,可以释放出时间,从事更重要的事。
3.管理睡眠习惯:在一个完美的世界里,我们都应该一个晚上睡足8小时。睡眠是个人成长和创造力的关键。睡眠习惯不好,是我们尚未摆脱忙碌状态的明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繁忙≠效率,如何利用好工作之余的空闲时间
职场上,哪些事做起来无聊但坚持越久意义越大?
职场大忌:太把自己当回事
工作很无聊,十大绝招拯救你
如何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6岁前一定要陪孩子做12件事!
孩子创造力被扼杀?父母请当心:这7件事一定要引起重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