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锻炼思辨能力,就要学历史
为什么要学历史?锻鍊思辨能力4个步骤,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定!
为什么要学历史?我们从小念的历史和古人学的历史,有什么不同?
现代史学,重视的是政治、经济、学术、文化、制度等等,但是中国传统史学只重视一件事,那就是人。传统史书一打开,看到的就是本纪、世家、列传,写的全都是人。对古人来说,历史的功用是藉由一个个的人事案例来磨练智慧,而这是不管哪一个世代,不管是谁,都需要的能力。
中国人几千年来都在研究人,累积了上从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大量的人事资料,因为中国人认为,所有事情的关键在于人,制度对了,方法对了,只要人不一样,结果可能天差地远,这就是中国史学独特的观点。
所有教育的目的,都在于培养人才。历史教育要培养的,是眼光不局限于当代的人才。有些事情当下看不清楚,多年以后才明白事件的意义,甚至你一生过完都未必能理解,要到子孙那一代,才会知道它的意义。
因此,学历史的两个大功用,第一是启发智慧,第二是了解人性。社会是人的组成,想成功,就必须了解人性。而了解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藉由人事案例,这也是中国史学价值之所在。
学历史也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出眼光长远的人才,帮助我们思索今天的举动对未来的影响,我们才能知道今天到底该不该做这件事情。
锻鍊思辨能力4个步骤:关键时刻,你会做什么决定?
我最常对学生说的话就是,「相信我,你绝不是历史上第一个碰到这个问题的人。」过去有无数人跟你碰到一样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不看看这些人怎么面对这些问题?他们怎么解决?是成功还是失败?
我把如何透过学习历史,培养思辨能力,分成了4个步骤:
步骤1:设身处地
碰到事情的时候先想,「如果我是那个人,在这一刻,我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
读过无数的案例之后,进展到下一个层次,就是在碰到问题的时候想,「如果是我读过的那些人,他们在这时候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如果是秦始皇会做出什么决定?唐太宗会做出什么决定?孔子又会做出什么决定?那么在决策时,你就有无数的智慧宝库任你使用。
步骤2:揣摩通透
碰到一件事,不是看一次就能明白。很多学生问我,为什么他自己读《史记》,不能得到和老师一样的结论。我跟他们说,我跟你们讲过的每一篇史料,我起码读过五、六十遍以上。
「通」和「透」不同,「通」是这个道理你觉得你想清楚了,「透」是你有一天突然拍桌大喊「原来如此!」那就是透。碰到事情,必须想到透的地步。
步骤3:体贴入微
人世间不是只有理,还讲情。「情」主导了大部分的决定,是最值得重视、也最麻烦的东西。
以前有本武侠小说里有这样的情节:一对侠客夫妇在江上被敌人追杀,眼看敌人的船快追上他们,妻子决定跳入江中,减轻船的重量,让丈夫逃生。就在她下定决心要跳下去的那一刻,丈夫居然把她推下船。一瞬间,妻子对丈夫的心情,就从极端的爱变成极端的恨。我们用理智来想,自己跳下去或被推下去,结果不都是一样吗?但是就情来说,两者的意义完全不同。要真正了解历史,就必须体贴人情。
步骤4:洞见表里
中国人看事情认为事情必有阴阳、表里、正反两面。看事情不但要看表,还要看里,要看他没有说出来的那一面到底是什么,到这个地步你才真正明白什么是人,什么是事。
荀子说,「百王之无变,足以为道贯。」道贯的意思就是人性。我教历史会不断发出各式各样的问题,要你盖上书,仔细去想,在这一刻你会怎么做,你才知道千古以来的人性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就像人性多贪,如果你遇到一个不贪的人,通常是因为那个东西他不想要,他想要别的,只是贪的东西不一样。
明白了人性之后,你还要有审时度势的智慧。这个时代的环境就是「时」,趋势就是「势」,任何人都不可能和时势作对。你要明白时代会往哪个方向推演,这是学历史最重要的事情。我最常问学生,我们到底活在什么样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人的特色是什么,你才会明白这个时代做什么容易失败,做什么容易成功。
秦始皇的成功之道:用理智压抑感情,有道理就做
开课的第一个主题人物,为什么挑秦始皇?
要从历史谈思辨,题材最好有3个条件:1.他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2.最好是有争议性,有争议才能思辨;3.这个人物在他所处的时代,必须是有能力做决定的那个人。秦始皇符合每一个条件,而我想谈他的一个中心命题是:如果为了成功不择手段,最后会带来什么结果?
我们这个时代有很多人都想成功,不但要成,而且要速成,要他花十年工夫,他做不到。喜欢速成的人,就容易走捷径。秦始皇是一个认为用欺骗和杀戮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人,这样的人会有什么结果?
不过,他的前半生也有值得参考的地方,那就是,人要成功,必先把理智放在感情之上。简单来说,感情是我喜欢做什么,我不喜欢做什么;理智是,我能做什么和我不能做什么。
出生在敌国赵国邯郸的秦始皇,从小备受欺凌。13岁回秦国,22岁才即位,政权却掌握在权臣吕不韦和母亲的情夫嫪毐(音ㄌㄠˋㄞˇ)手中。母亲和嫪毐生了两个小孩,嫪毐不希望秦始皇活着;秦朝也屡见权臣杀幼主的例子,能活到即位,可见秦始皇多会隐忍。即位后,他不仅灭了赵国,还重游邯郸,杀掉小时候欺负过他和母亲的人。当时他即位已19年,但是欺负过他的人,他绝对不忘。
秦始皇后来流放了自己的母亲,朝廷大臣都劝他这有违孝道,不合人伦。他在宫廷上放了巨大的鼎,装满沸腾的油,凡是劝诫他这件事的人,就丢到油鼎里去。当时,齐国人茅焦有事晋见秦王,官员好心提醒他别谈太后的事,结果他一见秦王开口就说,我今天来跟你谈太后的事情。秦王说,先生没看到宫殿前的油鼎和死人吗?茅焦说,看到了,你先听我把话讲完,再把我丢进去也不迟。
茅焦说,大王眼前最重要的事是统一天下。你做这样的事,让诸侯知道了,都会对你生出反感,原本可以投降的人可能不投降,原本可以谈和的人可能会抵抗到底,你统一天下的事业,会生出多大阻力?秦王听了,立刻把太后迎回来,重新尊奉为太后。茅焦这段话里,没有谈到一点仁义道德和人伦,他谈的是利害。而秦始皇认为,只要这件事于他有利,他就会去做。
像秦始皇这种情感强烈的人,你去讲他的心结,他理智上发现对他有利,他就能用理智去压抑感情,做出正确的决定。相较于对峙500年的战国时代,秦始皇不过花了几年就统一天下。领导者碰到事情必定要先问自己,你是用理智做决定,还是用感情做决定?
另一个例子是李斯写的《谏逐客书》。秦始皇身边原本都是外国人,历代秦国宰相,包括商鞅、张仪、范雎、吕不韦都是外国人,本土势力早已想赶走外国势力,才有位置给秦国人。当时爆发了间谍郑国案(郑国是来自韩国的间谍,他建议秦王修水利渠道,以消耗秦国国力),秦国内部势力便要求秦始皇把外国人赶出去。
李斯劝说秦王,会不远千里来到秦国的,都是天下的人才,赶走这些人才,他们会对秦国怀抱怨恨,回到自己的国家,凭自己的才能出头后,都会变成秦国的敌人,这将对秦始皇的统一大业造成多大的阻碍?秦王理智上知道李斯说的对,他就做到底,宁可对抗国内庞大的压力。
对秦始皇来说,茅焦说的有道理,李斯说的有道理,有道理就做,这就叫做把理智放在感情之上。
取天下需要有能力的功臣,守天下要靠人品好的社稷臣
然而,秦始皇的前半生是理智放在感情之上,统一天下之后,却开始志得意满,后半生是感情放在理智之上,所以最后一定要失败。
把秦朝比喻为一家企业,我们可以检视它的企业文化,找出它覆亡的原因。秦人家族的一个特性是,艰苦时努力奋战、绝不屈服。历史上,成功人士的共同特质,不是有道德、也不是聪明的人会成功,而是百折不挠,这就是秦人的特色。
第二个特色是,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奖励军功但严刑峻法,秦人被逼到最刻苦的局面。商鞅的特色后来变成只求目的不择手段的风气,秦国国力壮大了,却造就了上下交相诈,上下交相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到最后就是领袖人格特质的放大,「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老板可以决定用人,而他用的必定是他喜欢的人。秦国快速成功、也快速灭亡的原因,就在于此。取得天下之后,秦朝理应改变之前的做法,因为取天下(创业)需要功臣,看的是能力;守天下(守业)则需要社稷臣,看的是人品。
历史上都告诉你要「亲贤臣、远小人」,因为小人很好用,善用小人,成功可以比你想的快很多,你要100分,小人可以做到120分。但是为什么不能用小人?因为只要有利可图,小人将来一定会反咬主人。秦始皇用的是像李斯这样的人,他是功臣,不是社稷臣。
用人要看三件事,最重要的是「人品」,人品不好但能力强,将来必要反咬主人,对组织有不良影响。第二是「态度」,态度决定成败。第三才是「能力」,人品不佳、态度不好,可是能力很强,将来就会破坏组织长久经营。
秦始皇看的全部都是能力,当年他的祖先秦穆公遭遇惨败,立誓告诫子孙,若看到别人有才能,不让他出头,这样的人就是对国家有害的人,将带来危险。李斯为了自己出头,害死师弟韩非,这不就是秦穆公警告绝不能用的人吗?但是秦始皇没有听从祖先誓言,李斯有才华,秦始皇就重用他一辈子,最后李斯背叛了他,还害死了他的继承人扶苏,三年之后,秦始皇建下的王朝就灰飞湮灭了。
从继承人的选择也可以看出秦国灭亡的端倪。当时,国家最重要的事情是立储,如果找不到继承人,天下就会大乱。因为在那个时代,要往上爬最好的办法,就是投资潜力股,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皇帝立储的心意不坚定,就会有无数人下注,选边选立场,他们不会轻易放弃,会争到底。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会有储位之争,有时不是储君想争,是周围的人逼的他不得不争。
秦始皇知道扶苏是秦朝最好的继承人,也是他的长子,但他不喜欢扶苏,他喜欢小儿子胡亥,到哪都带着他。但是,秦始皇也没有要让胡亥当继承人,这就让周围的人看出有可趁之机。秦始皇此时的作为,就是按情感来做决定。因为到了他这个位置,对儿子的喜好不能依照自己的情感来决定,要依照国家的未来做决定。
秦始皇的成与败,是历史上很特殊的案例,从来没有人这么快取得这么大的成功,也这么快就招致这么凄惨的失败。任何人都不会想象秦始皇一样快速成功失败,问题只在于你有没有心去追求长久之道。中国文化看的不是眼前,而是长久,中国人自有一套长治久安的办法,这就是中国历史智慧之所在。而要看长久,就必须思考自己希望带给下一代什么样的世界,又造就了下一代什么样的世界。
吕世浩
台湾大学历史系专任助理教授。台湾大学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博士。2013年8月起,在网络上先后开设MOOC中文文史课程《秦始皇》及《史记一》,目前合计总修课人数超过18万人。
《秦始皇》被美国免费在线课程平台COURSERA评价为最受欢迎的网络中文课程第一名,《史记一》被中国科技网站「果壳网」(Guokr.com)票选为不分语种最优网络课程第一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為什麼要學歷史?鍛鍊思辨能力4個步驟,關鍵時刻做出正確決定!
犬猎与秦相李斯
中国国学网-- 李斯的散文
《大秦赋》中有哪些情节与历史不符?
秦相李斯想要明哲保身为何反丧命|秦相|李斯
秦始皇花15年灭六国一统天下,却因错杀1人,导致秦朝14年就没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