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占断春光是桃花

占断春光是桃花
 
  □朱耀儒

  民间俗语说:“九尽桃花开。”此话是自然规律的写照。进入温风和煦、阳光灿烂的春天,盛开的桃花便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宋代大文豪苏轼有诗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晚景》)其实,浓浓的春意,桃花比鸭是更早些时候知道的。南宋的谢枋得也有诗曰:“寻得桃园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庆全庵桃花》)在诗人眼里,桃花和春天是融为一体的,观花知时节,看见桃花就知道春天来到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弟弟白敏中说得更妙:“千朵秾芳倚树斜,一枝枝缀乱云霞。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桃花》)繁茂鲜艳的桃花倚树盛开,一枝枝桃花连结在一起,色彩斑斓,璀璨夺目,像五光十色的云霞一样美丽。请你不厌其烦地去观看吧,占尽春光的就是这样迷人的桃花啊!“占断”之说,明确地道出了桃花是春天最美的象征。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是《诗经·周南·桃夭》中的诗句。由此可知,早在春秋时就有对桃花的赞颂了。人们之所以赞颂桃花,是因为桃花色彩纷呈,绚丽多姿,是美的化身。唐代诗人吴融诗曰:“满树如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桃花》)李白诗曰:“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偶蒙春风荣,生此艳阳质。”(《桃花开东园》)杜甫诗曰:“桃花一簇开无主,不爱深红爱浅红。”(《江畔独步寻花》)宋代诗人陆游诗曰:“花泾二月桃花发,霞照波心锦裹山。”(《泛舟观桃花》)女诗人朱淑贞诗曰:“每对春风竞吐芳,胭脂颜色更浓妆。”(《桃花》)这些诗句都是从正面描绘桃花的艳丽绰约,而王维在《桃源行》里则是从另外的角度写桃花:“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诗人没有直接状写桃花,而是从观赏桃花时的神态上描绘了桃花的姿容让人着迷发呆,以致忘记了探寻桃花源路途的遥远艰难。可见,美会排除困倦,给人力量,让人不知疲劳。

  正是因为美艳,桃花常常伴随着一些美丽的爱情故事。唐代风流才子崔护一首《题都城南庄》,演绎出了“人面桃花”的动人故事。其诗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从此,人们便以“面若桃花”来形容面貌娇美的妙龄女子,后来又把与少女结识、相好称之为交了“桃花运”。不过,桃花因其花期短暂,也常常代表着那些美好而易逝的爱情。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曰:“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竹枝词》)有些男子像易衰的桃花一样喜新厌旧,见异思迁,让痴情女子的愁绪像长流的河水源源不绝,苦不堪言。这无疑是对薄情郎的指责和批评。

  晋代文人陶渊明一篇名作《桃花源记》,让桃花具备了隐逸和超脱的气质。“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田园乐》)王维这首诗描绘了隐者如画般的生活环境,令人遐思神往。“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桃花溪》)张旭诗句中的“洞在清溪”点出了隐者的安居地。“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的这几句诗,描绘的是纯粹脱离了红尘的生活:水声传来犬吠,带露的桃花更显得浓艳可爱。林深树密的地方不时会见到鹿,到了中午也听不到钟声。可见这里是如何的清静安谧。当众多诗人描绘这种清幽神秘的世外仙境的时候,诗人刘禹锡却头脑清醒,他明确指出人们所神往的世外仙境并不能让人真正地超脱。“桃花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桃园行》)是啊,滚滚红尘中的许多事像已经浸入心灵的污垢一样,是永远也洗不掉的。这样看待尘世的影响,说明刘禹锡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还是极为深刻的。

  “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离。影遭碧水牵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风雨看舟前落花绝句》)桃花的美,居然引起了风的嫉妒。诗圣杜甫这样的妙语把桃花的美写到了极致,让人没齿不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女老师说桃花: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散文欣赏: 春风几度,刘郎又来
【古代多有桃花诗】
刘禹锡的诗全集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情如流水,爱似桃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