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上最全陶瓷瓶器型专辑!



1
尖底瓶(仰韶文化)

尖底瓶是新石器时代陶器,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器形为小直口、细颈、长圆腹、尖底、肩部或腹部有对称的双系。汲水时由于重力作用,瓶口会自然向下,待水将满时瓶身自动倒转口部向上。



2
鱼背瓶(汉)

此鱼背瓶出土于互助土族自治县沙塘川乡汪家庄汉墓。


3
传瓶(隋)

传瓶流行于隋唐时期的器形,即单口、双腹并联的双缡尊,自铭'传瓶'。目前仅发现两件。



4
双龙瓶(唐)

双龙瓶流行于隋唐时期。


5
葫芦瓶(宋)

形似葫芦的瓶式自唐以来,因其谐音'福禄'为明间所喜爱。除传统器形外,又有上圆下方式,蕴含天圆地方之意。


6
多角瓶(宋)

多角瓶为唐至五代流行的器形,由三国两晋时的古仓罐演变而来。造型为上小下大弧形台阶的多重塔式器身,每级装饰多个垂直或斜直的圆锥角。吴地方言中'角','谷'音近,故多角又寓'多谷',民间取其'五谷丰登'吉祥之意。


7
盘口瓶(宋)

盘口瓶因瓶口似浅盘而得名,流行于唐宋时期。


8

净瓶(宋)

净瓶是佛教僧侣“十八物”之一,可随身携带以储水或净手,其渊源于佛国印度。宋辽时期造型为管状细长瓶,颈中部突出如圆盘,长圆腹,圈足,肩部上翘的短流多作瑞兽首形;清代演变成“藏草壶”


9
玉壶春瓶(宋)

玉壶春瓶是北宋时创烧的一种瓶式,呈撇口、细颈、垂腹、圈足,由宋人诗句中“玉壶先春”一词而得名。


10

梅瓶(宋)

梅瓶为北宋创烧的一种瓶式,因口之小仅容梅枝而得名,又称'经瓶'。造型为小口、短颈、丰肩、敛腹、瓶体修长。


11
贯耳(宋)

贯耳瓶流行于宋代,器形仿汉代投壶式样,直径较长、腹部扁圆、圈足、颈部两侧对称贴竖直的管状贯耳。


12

弦纹瓶(明)

弦纹瓶又称起弦瓶,因瓶体环绕一道道凸弦纹作装饰而得名。


13
多管瓶(宋)

多管瓶又称牛角罐,冥器。流行于宋的一种瓶(罐)式,因瓶肩部各面分布着直立的多棱形或圆形管而得名。瓶直口、上有花纽盖、瓶身有圆管式和多级塔式、有五管六管之分、管中空、多与瓶不通。


14

洗口瓶(清)

洗口瓶因瓶口似浅洗、笔洗而得名,流行于宋代。


15
洗口瓶(清)

洗口瓶可分为两种:一种为洗口、直颈、折肩、筒式腹、浅圈足;另一种是洗口、长颈、扁圆腹、圈足。


16

琮式瓶(清)

琮式瓶是仿新石器时代玉琮造型的一种瓶。圆口、短颈、方柱形长身、圈足、口足大小相若。最早的瓷质琮式瓶见于南宋官窑与龙泉窑器,清代以后器身横线装饰演变为八卦纹,故后期又称为'八卦瓶'。


17
蒜头瓶(明)

蒜头瓶仿秦汉时期陶器造型,因瓶口似蒜头形而得名。瓷质蒜头瓶宋代始烧,流行于明清时期,基本形状为口部作蒜头形、长颈、圆腹、圈足。明清时瓶的腹部多有变化,蒜头形口因大小而异。


18

瓜棱瓶(清)

瓜棱瓶流行于宋、辽时期,特征是瓶的腹部均匀分布着纵贯的凸凹弧线,将瓶体分成瓜棱形,其造型是撇口、直颈、长圆瓜棱形腹、圈足作外撇花瓣式。


19
花口瓶(宋)

花口瓶因瓶口似开放的花朵而得名,流行于宋、金时期,唐代已有烧制。基本形式为花口、细颈、圆腹、撇足。


20

皈依瓶(隋)

皈依瓶俗称魂瓶,冥器。常见于江南地区宋、元、明时期的墓葬中,多为成双使用。


21
盘口长颈瓶(辽)

盘口长颈瓶,因瓶口呈盘状而得名,唐代出现,属辽代典型器之一。器呈浅盘口、细长颈、溜肩、敛腹、底足外展。


22

鸡腿瓶(辽)

鸡腿瓶又称鸡腿坛,辽、金时期陶瓷典型器之一。侈口外卷、溜肩、腹部修长形如鸡腿,故名。


23
凤首瓶(辽)

凤首瓶属辽代瓶式之一,是受中亚金银器影响而创制的独特形制。凤首张目,曲喙衔珠,首顶荷叶状花口为冠,细长颈多饰弦纹,丰肩,敛腹修长,平底或假圈足外展。器身光素、刻花或堆塑图案。


24

连座瓶(元)

连座瓶因瓶体与瓶座连为一体而得名。流行于元代。


25
抱月瓶(明)

抱月瓶器形似扁葫芦,颈部有对称双系,因腹圆若满月,又称'宝月瓶'或'扁腹绶带葫芦瓶',为受西亚文化影响出现的器形。此式瓶始见于明代,清代有仿制品或略加变化,改称'马挂瓶',为皇亲国戚骑马出行时携带的用具。


26

天球瓶(明)

天球瓶是受西亚文化影响的器形。口微侈、直颈、球腹、平底。始见于明永乐朝,雍正、乾隆时较为流行,多署本朝年款。


27
四方倭角瓶
(明)

四方倭角瓶是明宣德时期景德镇御器厂创制的磨器形。形状为唇式口微侈、直颈两侧贴塑兽耳、方形腹的每个直角均斜削45度使之变为八棱锤形、圈足外撇。


28

壁瓶(清)

壁瓶专为悬于壁上或挂于轿中设计的瓶式,又称'挂瓶'或'轿瓶',始见于明代宣德朝。瓶体均为整体的半剖,背面平整有穿,可系绳悬挂。初挂于鸟笼之中。


29
活环瓶(清)

活环瓶因瓶的双耳上套有可活动的环而得名。装饰活环是明嘉靖以来流行的一种造型。


30

筒瓶(明)

筒瓶造型为侈口、短颈、溜肩、长腹、平底、形若直筒,故名。筒瓶始见于明代万历朝,在清初顺治、康熙两朝被赋予'大清天下一统'的寓意,从而成为民窑中最为流行的器物。


31
六方瓶(清)

六方瓶又称为六棱瓶,明中晚期流行的瓶式之一,因瓶体作六棱柱形而得名。


32

胆式瓶(清)

胆式瓶长颈、溜肩、垂腹、形若悬垂的动物胆囊。造型近似锥把瓶,不同之处在于颈部较为短粗。始见于明万历朝,留行于清代。


33
锥把瓶(清)

锥把瓶形如锥把的一种瓶式。小口、长颈上细下粗、溜肩、鼓腹、浅圈足。创于清代康熙朝,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颇为流行。


34

油锤瓶(清)

油锤瓶小口、细长颈、鼓腹、平底,形似旧时油坊匏制之油锤,故名。器形与锥把瓶或胆式瓶相近,其不同之处为颈部比二者更细长,且上下粗细基本一致。腹部呈圆形。仅流行于清代康熙朝。


35
荸荠扁瓶(清)

荸荠扁瓶是清代流行的一种瓶式。直颈较粗,有撇口与直口之分,器腹均为扁圆,形如荸荠,圈足。清代康熙时首创,多为直颈。


36

菊瓣瓶(清)

菊瓣瓶造型为撇口、长颈、溜肩、敛腹、圈足、下腹部浮雕一周菊花瓣为饰。为清代康熙朝独特器形之一。


37
柳叶瓶(清)

柳叶瓶为清代康熙官窑独特器形之一。侈口、细颈、敛腹修长、卧足。器形曲折多姿,隽秀典雅,若悬垂的柳叶,又似亭亭玉立的美人,故又有'美人肩'之称。


38

橄榄瓶(清)

橄榄瓶鼓腹、口足内敛、平底或圈足、形似橄榄。有素身与瓜棱式之分。为清代流行器形,始创于顺治朝,雍正、乾隆时最为常见。


39
棒槌瓶(清)

棒槌瓶因似旧时洗衣用的木棒槌而得名。多为清康熙民所烧。棒锤瓶又分圆、方、软。圆棒槌又称硬棒槌,造型为盘口、直颈较短、圆折肩、筒形长腹、底部多为平切式二层台。器形大小不一。


40

方棒槌瓶(清)

方棒槌瓶又称方瓶,器形为撇口、短颈、平肩微折、方形长腹、腹部略为上宽下窄、方形宽足、凹底施釉。


41
软棒槌瓶(清)

软棒槌瓶特指雍正初期所烧制的一种器形,是与硬棒槌相对而言,造型不及后者挺拔。器口外侈、束颈、溜肩、直筒形腹、腹下略收。


42

纸棒槌瓶(隋)

纸槌瓶因形似纸槌而得名。多见于清康熙。造型为小口、细长颈、丰肩、圆腹。


43
爆竹瓶(隋)

爆竹瓶因形似爆竹而得名。造型为小口、溜肩、直腹、圈足,以清康熙制品较为多见。


44

灯笼瓶(清)

灯笼瓶因形似长圆形灯笼而得名。流行于清雍正、乾隆时期,造型为直口、短颈、丰肩、筒腹、圈足。


45
观音瓶(清)

观音瓶又称'观音尊',流行于清代康熙至乾隆时期。特征是侈口、颈部较短、丰肩、肩下弧线内收、至胫部以下外撇、浅圈足、瓶体修长、线条流畅。


46

藏草瓶(清)

藏草瓶又称甘露瓶,清朝廷为西藏僧侣烧制用于插草供佛的特别器皿,故称藏草瓶。乾隆时期制品为圆唇口、直颈有凸弦纹、丰肩、腹下部渐收、束胫、足部外撇。


47
赏瓶(清)

赏瓶是清代雍正朝新创造型,一直延续至清末宣统朝,成为官窑传统器形。瓶呈撇口、长颈、圆腹、圈足,多以青花缠枝莲为饰,取其'清廉'谐音,专用于皇帝赏赐臣下,意在令其'为政清廉'。同治以后改称'玉堂春瓶'。


48

交泰瓶(清)

交泰瓶清代流行的一种瓶式。器腹中段镂雕成如意头形,套钩回纹或倒、正T形。瓶体上下于纹饰间相互钩套、连为一体,可以活动却不能分开,寓意'天地交泰',为清代乾隆早期御窑厂督陶官刻意制作专供乾乾隆皇帝玩赏的佳品。


49
转心瓶(清)

转心瓶流行于清朝乾隆时期。瓶体由内瓶、外瓶、底座分别烧制组成。内瓶上部是外露的瓶口,瓶身似筒状。一般外瓶镂空,形状似灯笼,内、外瓶套合后放在瓶座上,座上的立轴嵌入轴碗,手持瓶口转动,内瓶可随之旋转。


50

双联瓶(清)

双联瓶流行于清代,因两瓶联成一体而得名。通常是两瓶的腹部粘连在一起或自口至底通体相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代陶瓷瓶器型
历代瓷瓶器型欣赏
博物馆藏各式各样的瓶子,让你大开眼界!你眼花缭乱了吗?
建水紫陶花瓶瓶形大全
瓷器器型大全,还有什么器型不知道!
古代陶瓷瓶的分类造型(一)-瓷库中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