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鉴定青铜器五要素

鉴定青铜器五要素

一、夏、商、周三代青铜器锈层复杂,锈色关系互错而有层次,最基层有原氧化层“地子”,用 40%的碱水泡之锈色不脱。

二、古器多有土腥味,仿品则以汗腥、铜腥、酸味偏多,重量较沉。商周古铜敲声沉朴、铜质枯朽易损,断面灰白泛黄,胎体厚度、纹饰镶嵌及造型都必符合时代特征。真品鼻闻舌舔无辛酸咸涩及漆蜡味,用丙酮棉签和香蕉水拭之无反应,锈体结实。

三、真铭文只见琢磨而无刀痕,字内底大、字口小,笔力转折自然流畅,字口内外锈色一致。

四、现代仿品见打磨粗糙锉痕及石膏粘附内胎,锈色是色泥喷漆或酸蚀长理法制成,既无层次变化又显得松糠平薄。

五、三代古器铸造工艺常有三类。模范法见垫片和模块接缝范线,失蜡法器表光洁而精美细致无痕,焚失法制作的铜器表面有细巧纹饰及金银错花图案,很少锈蚀。

青铜器辨伪知识

中国青铜器种类繁多,数量惊人,即使是精美罕见的珍品也不胜枚举。但是,中国青铜器伪作及赝品之多也是惊人的。据张光裕《伪作先秦彝器铭文疏要》一书统计,历代伪器及疑伪之器多达1600余件,其中清代乾嘉以来近百年的伪作就超过1000件。容庚在《西清金之真伪佚存表》中也有统计,在有铭的1176件青铜器物中,伪作就有317件,可疑的尚有173件,于此可见青铜器作为之一斑。

当然,伪作青铜器有的还是非常精美,已达乱真的地步,尤其是一些赝品,模仿之逼真,使人真伪难辨。显然,摆在鉴定者面前的任务是艰巨的。有人认为:既然仿器水平已经达到真器水平,又有什么必要去辨伪、鉴定呢?回答是否定的。对青铜器的鉴定、辨伪工作非常重要,其原因归纳如下。

首先,伪器无论做得多么精美、逼真,但它毕竟是伪器,它不是商周时的铸件,也就不能反映那一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更不能反映当时的冶炼水平。伪器充斥青铜话,无疑影响了中国青铜器的声誉。显然,鉴定工作是必要的,这是维护中国青铜器形象的重要之举。

第二,伪器常使藏家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假乱真的伪器常使古玩商和收藏家因辨不出真伪而受骗上当,有的人甚至倾家荡产。如民国时期,北京“式古斋”古玩铺,曾花1万元习进一件提梁卣,这是一件赝品,本来该店主要想借此倒卖发财,这时却卖不出去,店铺也因此倒闭。

又如上海人吴启周与美籍华人卢芹斋合办了一家美国最大的古玩铺,吴启周做了一辈子古铜器生意,竟也买了自己的外甥叶某伪造的殷墟铜器,而且金额高达5万美金。由上二例可知,伪作手法这高超,后果之严重。显然,青铜器的鉴定、辨伪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青铜器伪铭文影响后人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青铜器铭文是中国真器的重要特点之一,有的铭文甚至长达400字,这些文字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材料。铭文大都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及社会生活情况,对我们认识商周时代的风貌很有帮助。而伪铭都则根据自己的需要,瓷意拟文,铭文内容完全可能背离商周真实状况,使治史者出现错误判断,伪铭影响显然恶劣。如北宋徽宗年间曾伪制大晟编钟(仿春秋宋公戍编钟的形制)336件,现藏故宫有“大晟”、“夹钟”两件。其有“太和”、“夹钟清”一件曾遭金人掠走,并将“大晟”二字刮去,伪铭“太和”,宋本已作伪,而金人则伪上作伪,青铜器伪作显然影响了我们对真器的认识。

总之,伪作既影响中国青铜器声誉,又常使藏家受骗上当,蒙受经济损失,伪名甚至影响甚至影响史家的历史研究,使今人不能准确地了解商周的社会生活状况。仅些三点,足以说明我们对青铜器进行辨伪、鉴定的必要性。

中国防大学青铜器鉴定的对象是真伪中国青铜器。中国青铜器种类太多,仅以形态而言,就包括工具、农具、兵器、礼器、酒器、水器、乐器、食器及其他生活用具,因而后世伪作也大都以上述器物为蓝本。要掌握并提高青铜器鉴定技能,就必须对真器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只有全面把握了真器,才能辨别伪器。

首先,青铜族中,食器、酒器、水器占有很大的比例。食器包括烹饪器和盛器。烹饪器有鼎(后来仅作礼器用)、鬲、甗等,都具有二足或四足,在足间可烧柴薪烧煮食物。盛器包括簋、敦、豆、簠、等,这睦器皿大都有耳、盖、圈足。酒器包括容器、温器、钦器三种。容器有尊、彝、卣、觥、壶、壘、 等;钦器有爵、角、斝、觚、觯等,无论容器还是钦器,大都有足,因而又具有温器的性质。水器包括盘、匜、盂、鉴、缶、、瓿等,多有足或耳。上述青铜器皿因时代的不同而特点各异,在鉴定中应尤其注意时代风格和器物的个体特征。

第二,青铜礼器也是鉴定的重要对象。青铜礼器不仅是现金器研究的主体,也是鉴定、辨伪的重要器物,后世伪作也最多。最重要的青铜礼器显然是鼎(食器中的簋、甗,酒器中的爵、觚、觯、斝等按一事实上形式组合,也演变为礼器),西周时期天子用九鼎,诸侯廾鼎,大夫五鼎,士三鼎,等级森严。发展到后来,鼎甚至成了国家政权的象征,所谓“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而“向鼎中厚”的使用率就更高了。鼎的鉴定无疑是一重要内容,这不仅因为它是一件重要的铸件,后世伪制很多,更由于鼎还有浓厚的政治气氛,抽象性的鉴定显然增大了辨伪、鉴赏的难度。

第三,青铜生产工具出土也不少,也有不少伪作。如斧、斤、凿、锯一类手工工具,又如耒、铲、锛、钁、锸、锄、耨、镰一类农用工具,也是青铜器鉴定的重要内容。真伪鉴定是一方面的内容,还可以通过鉴定,了解当时的生产发展状况,生产力水平等。

第四,商周青铜兵器出土不少,种类也很多,后世也有仿制。商周兵器包括戈、刀、剑、戟、匕首、殳、胄、矢镞、弩机、铖、矛等,兵器形状多样,鉴定难度颇大。尤其是兵器作为商周军队的重要装备,多用于战场,故鉴定时无疑应深刻了解商周兵器史和商周的征求。

第五,青铜艺术也是鉴定工作的重要内容。从造型艺术上看,众多的青铜器又是工期艺美术品。生动的造型,精美的铸工,畅达的纹饰,劲拔的铭文,古朴的韵味,这类描述尽可堆砌,中国青铜器在中国艺术史中占有灿烂的一页是勿容置疑的,对精丽青铜器的鉴赏、辨伪因而显得尤其重要。

第六,中国铭文青铜器众多,铭文不仅是书体鉴赏的重要内容,也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铭文是商周语言的记录,其中保存着大量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方面的资料。后世伪作特别多,铭文作伪影响很坏,伪铭都按其需要拟文,篡改历史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若未鉴定出来,后人对当时的认识必有偏差。显然,青铜器铭文鉴定工作异常重要。

第七,青铜器铸造技术也是鉴定的重要内容,如铸造方法、铜锡比例、选矿冶矿等技术问题,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辨别真伪,还可以从冶金史的角度对古人冶炼技术加以总结,为现实社会生产服务。由此可见,青铜器鉴定的对象是非常宽广的,进入青铜领域,犹如进入一座斑斓多彩的迷宫,要在这座迷宫中辨明方向,必须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中国青铜族。这也是中国青铜器鉴定的重要任务。

生动崇实的宋代铜镜

可以这样说,由于历史的偏见和考古资料的缺乏,唐以后的铜镜并没有得到深入研究。宋代铜镜就属于这类情况。例如宋代铜镜的类型和分期,宋代铜镜的特点以及它与其他时代铜镜的关系,特别是宋金铜镜、宋明铜镜的异同都没有很好研究。因此将宋镜研究得深入一些会有助于宋以后其他时代铜镜研究。

一、宋镜类型

根据已经发表的资料,可以分为花卉镜、龙纹镜、禽鸟纹镜、神仙人物故事镜、八卦镜、商标铭文镜、吉祥铭文镜、素镜等类型。每类中又有不同的形制和内容。

花卉镜类:花卉镜是宋代铜镜中最为突出的镜类之一。常见的有亚字形、菱花形、葵花形、圆形等。主题纹饰多缠枝花的表现手法。有的以钮为中心,由一根枝蔓放射出四朵盛开的牡丹花,对称排列于四方,构图简洁,写实性强。有的时隐时现的菱枝中露出宽大的花叶和花朵。菱枝纤细秀丽,茎叶穿插交叠,花卉葩萼飘逸。不少有纪年的宋墓,在随葬中出土了各种花卉镜,如湖北麻城北宋徽宗政和三年墓、陕西丹凤县徽宗宣和元年墓、江苏南宋高宗绍兴元年墓都有出土。从出土地区看,南北各地都有出土。

龙纹镜类:可分双龙镜和单龙镜。从目前所见资料单龙镜极少。双龙镜,有八菱形、六菱形、葵花形、炉形、带柄菱花形等形式。双龙分别在钮两侧,身躯盘曲于头的上方,一后肢于尾交缠,形成一环形。二龙对看圆钮,以钮为宝珠,作戏珠状。一龙张嘴一龙闭嘴,钮下方有一三足香炉置于岸边,岸下海浪翻腾。此型龙纹镜不管镜形如何,但龙的纹饰及布局都基本一样,特征十分明显。江西高安南宋理宗宝祐三年1255年 墓出土一面。另一面铜镜上铸出“嘉熙戊戌吴氏淑静”铭文,“嘉熙戊戌”即南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年,可知这种镜子流行与南宋较晚的时期。从目前能知道的资料看,此型镜子传世和出土较多,是宋代最为流行的镜类之一。

禽鸟镜类;宋代花鸟镜种类也不少,但以双凤镜最美,也最为流行。双凤镜形制多为圆形,主题纹饰一般为双凤。凤形体大,满铺镜背。不少镜子除双凤外很少点缀其他纹饰。双凤作首尾相接环绕形态,造型似剪纸图案,双翅及尾部都刻画的细致华丽。特别是尾羽用夸张变形手法,有的如同三根长长的细藤曲曲弯弯,有的则似一株卷曲的菱枝花草,有的又作菱形图案方析舒展。可以说双凤纹镜是宋代铜镜纹饰中的佳作。

神仙人物故事镜类:这类题材的铜镜内容丰富,种类众多。属于神仙故事题材的有飞仙镜、仙人降龙镜、二仙渡海镜、罗汉过海镜、嫦娥奔月镜、月宫镜、牛郎织女镜。人物传说故事题材的更为丰富。有:蹴鞠纹镜、梳妆镜、王质观弈镜、宁戚饭牛镜、气功人物镜、龟鹤齐寿人物镜、拜谒人物镜、轩辕镜。其中罗汉纹镜、龟鹤齐寿人物镜、王质观弈镜、宁戚饭牛镜、拜谒人物镜发现较多,此举几例。

拜谒人物镜:画面有楼阁,小桥流水,大树,楼阁前有人物及侍者。桥上一人作拜谒状。目前所知以近10面。其中湖北襄阳北宋徽宗崇宁三年墓出土一面,对于确定其时代尤为重要。

宁戚饭牛镜:画面分水陆两部分。地上有一大树及二人。一人牵牛,水中波浪纹。目前已知也有七八面之多。

王质观弈镜:画面亦有水陆两部分。地上有一大树,树下两变化弈棋,一人观弈,岸边有人行走。

八卦镜类:宋代八卦镜形式最为多样,从八卦与其他图纹结合情况看,有匹神八卦镜,即八卦与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组织在一起。十二地支八卦镜,天象八卦镜,龙虎八卦镜,十二生肖八卦镜,八卦铭文镜,八卦镜,无论图纹复杂还是简单,但八卦象都十分突出。
宋八卦镜的排列仍然是按照《易·论卦》的方位排列的。既乾卦在西北,坤卦在西南……与宋代学者邵雍主张的乾卦在南,坤卦在北的方位不同,与八卦方位相适应,其他图纹也按严格的方位序列排列。如四神按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十二生肖按子鼠北,午马南方位排列。

宋八卦镜有出自北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墓,徽宗政和三年1113墓,高宗绍兴九年1139墓的。可知它们在北宋晚期与南宋初年特别流行。

商标镜文镜类:所谓商标铭文,是在镜钮的一侧或两侧的长条格中铸出铭文,其内容多为铸镜的地区、店铺、字号和工匠姓氏等。人们以铸镜地区的不同分为:湖州镜、建康镜、成都镜、杭州镜、饶州镜……

湖州镜:常见的形式有菱花形、葵花形、方形、长条形、有柄形等。铭文种类众多,其中以石家铭最多,如:“湖州仪凤桥南酒楼相对石家真青铜照子记”,“湖州真石八叔炼铜照子,每两一百文”。从考古材料证明,湖州镜北宋晚期开始流行,南宋时期最为盛行。

杭州镜:铭文如“杭州锤家青铜照子,在越州清道桥下岸向西开张”,“杭州真正高家青铜照子”。

成都镜:铭文有“成都龚家青铜照子”。

建康镜:铭文有“建康府家炼铜照子记”。

饶州镜:铭文如“饶州新桥许家青铜照子”。

此外还有吉州、苏州、明州、常州、秀州等,本文不在一一列举。

中国古代青铜礼器大观鉴藏

中国古代青铜器分为礼器、实用器、冥器,其中最为尊贵、规格最高的当数礼器。礼器是宗庙中和宫室中陈设的器物,使用于各种祭祀、宴飨和各种典礼仪式的场合,古人认为祭祀和打仗是国家头等重要的事情,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器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和祭祀有关的器物,目前青铜器中最多最重要的也是宗庙中使用的器物。

簋,盛食器和礼器,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盛黍、稷、稻、粱。形状一般为圆腹,侈口,圈足,有无耳、二耳、三耳,甚至四耳的。商周时期,簋与鼎等器物一样,都有标志奴隶主身份高低的作用。史书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常见的簋或没有铭文或有寥寥数个字,珍贵的铭文可以为后人提供更多簋主人的详情,极具考古价值。栏主从境外抢救回一尊西周中期带有34个铭文的簋,实属罕见。

这尊簋制造于西周中期,腹部有横瓦棱,敛口垂腹独角兽首耳下有饵,圈足下饰四兽足,造型敦厚庄重。高隆盖上有圆捉手,捉手顶端、盖面与颈部及器腹均饰有一圈瓦棱纹。泛金地皮壳,品相极佳。

我国青铜器不仅丰富,而且别具艺术特色,历来是中外收藏家注意收藏的珍品。由于青铜礼器的造型最为多样,也最能体现青铜器的艺术特色,所以千百年来收藏家都重视鼎、彝、钟、簋、尊、爵、卣、豆等礼器方面的传统收藏,尤其是带铭文的礼器,更是追逐搜寻的重点。本来青铜礼器的传世量就不多,而需求者有增无减,僧多粥少,所以青铜器历来价格昂贵,尤其是珍稀精品,只有王公贵族和巨富商贾才玩得起。

晚清时期,清政府工部尚书潘祖荫酷爱青铜器,在他的藏品中,以西周的大克鼎和大盂鼎最引人注目。大克鼎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通体变形兽面纹,三足立耳,庄严厚重,腹内壁还铸有铭文290个字,大盂鼎高101.9厘米,重133.5公斤,三柱足,大立耳,造型雄伟凝重,纹饰简朴大方,有长篇珍贵铭文291个字。这两件青铜器一直被中外官僚和富豪所觊觎。潘病故后,这两件大鼎运抵故里苏州,其间一美国人曾以600两黄金或一幢洋房相交换,被潘氏家人拒绝。日军侵入苏州后,也想得此2鼎,潘氏家人怕有不测,便将二鼎深埋于庭院中,果然日本人经常去搜查,有时一天搜查七次,因找不到大鼎才悻悻而去。1952年潘氏后人将大克鼎献藏于上海博物馆,大盂鼎献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据老古玩商回忆,民国初年,曾任清宫学部侍郎(相当于教育部长)的宝熙,曾将一件玩腻了的提梁卣送到北京琉璃厂古玩铺寄卖。提梁卣是商朝时的酒器,宝熙这件提梁卣,提梁两端有兽头,口的下端有花纹,盖的里端有4字铭文,造型端庄、纹饰清晰,色泽翠绿,精美绝伦,堪称国宝。当时北京琉璃厂和天津天祥商场经营青铜器的古玩铺很多,经常可以见到青铜礼器,但像宝熙这件精美的提梁卣,实属罕见难得,所以很快就被藏家买走。

青铜礼器虽说值钱,但并非所有的礼器都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单从投资角度考虑,更要注意这一点。从1992年北京国际拍卖会一件商代青铜爵被台湾收藏家高价买走后,国内的古玩市场青铜器骤增,特别是地摊上的青铜器,精粗杂陈,到处可见。一些古玩商贩只知青铜器珍稀昂贵,价值不菲,足以致富,便不择手段以假充真,以残充好,稍不留意就使买家落入圈套。

我国青铜器的复制和仿造由来已久,自北宋、元、明、清、民国,直至今日,可说从未间断。但宋代仿前青铜器,是出自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仰慕,它和蓄意作伪骗人当有所区别。宋代复制的青铜器工艺水平比较高,一般仿制都很成功。笔者曾见过宋仿的商代鼎和簋,不仅器型和纹饰逼真,且黑漆古间或红斑绿锈,佳妙至极,酷似传世珍品,虽是仿品亦有相当的观赏和经济价值。

元、明以后的仿品远不如宋器,很容易识别。清代中期以后,国内外搜寻青铜器的人日益增多,为了借机赚钱,青铜器作伪已开始有专门行业,当时山东潍县是伪造青铜器的主要发源地,以后逐渐扩展到陕西西安、河南洛阳和山西等地。其伪造的青铜器大多质地低劣,但伪装巧妙,鱼目混珠,曾使不少人上当,投资者不可不防。

要保持青铜器原样,切忌过分刷洗。出土的青铜器经常是泥锈混浊,纹饰不清,进行适当清洗是必要的,清洗的方法一般是先放在水中浸泡,让泥土自行脱落,尔后用小毛刷轻轻刷洗,遇到有影响纹饰的土锈,可用小竹签慢慢剔除,切忌用铜刷或硬毛刷着力刷洗,更不能用利器清理打磨,否则会毁坏青铜器,而失去收藏价值.

此外,保持青铜器原貌,还有个收藏保管问题,青铜器在地下经过长期腐蚀氧化,质地已不坚固,特别是半脱胎青铜器,甚至比瓷器还易损,因此对青铜器妥善保存,防止出土后受损,对投资者来说十分重要。

铭文为“丁亥福叔做宝簋子子孙孙其万年永宝用”。据张音涛老师介绍,铭文中的“福叔”的官位至少为士大夫,在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能够使用青铜器的只有贵族。

如何辨别青铜器锈色

年代久远的青铜器浑身布满锈色,然而锈有真有假,识别锈、研究锈的问题就变得极为重要了。因为锈色一般包裹在一件器物的外层,器物上的锈如果是真的,那么这件器物大多可判定为真品。青铜器物的真锈硬度大、类型多样、层次分明。

真锈,器物长年埋在地下,锈蚀很深,呈蓝绿色,有的有裂痕、裂口,里面也是锈迹斑斑。如果一件器物锈蚀严重的会出现大幅减重的现象。

硬绿锈有层次,每一层锈的颜色都不一样,外深内浅。可见结晶膜状闪光锈体,多数属于窖藏品或随葬品。

另外,锈的颜色,反映出铜质地的好坏。古人有“黄铜不鎏金,鎏金是青铜”的说法。有一种“水坑”,锈色斑斓,人们习惯称之为“七彩”,是难以仿造的锈色。“发坑”或“半发坑”的铜锈,似发酵、发泡状,有疏松、胀裂、鼓泡、纹起等状态。青铜还有“泛金”或“返金”现象,但只出现在刚刚铸造完成、尚未使用过就入土的器物上,这些几乎全部出土于商代安阳地层中,其他地区仅见个别。还有一类锈叫“水银古”,又称“黑漆古”,是战国至汉代的一种高技术的冶铸工艺,是价值很高的罕见品种,在唐代末期已经失传,到宋代几乎绝迹,可分表层、渗透层、坯体层,黑漆古又有红、绿、蓝、白、黄等颜色。

伪锈颜色不正,有的呈“粉绿状”,色较鲜艳。伪锈不牢固,涂颜色的锈,有毛刷痕迹及毛发遗留。化学催生的锈,似深坑绿锈,有气孔有气味。仿造的锈必有缺陷,容易识别。

了解青铜锈对把玩铜器一类的古玩会有很大的帮助,玩久了会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中国古代青铜礼器大观鉴藏

中国古代青铜器分为礼器、实用器、冥器,其中最为尊贵、规格最高的当数礼器。礼器是宗庙中和宫室中陈设的器物,使用于各种祭祀、宴飨和各种典礼仪式的场合,古人认为祭祀和打仗是国家头等重要的事情,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器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和祭祀有关的器物,目前青铜器中最多最重要的也是宗庙中使用的器物。

簋,盛食器和礼器,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盛黍、稷、稻、粱。形状一般为圆腹,侈口,圈足,有无耳、二耳、三耳,甚至四耳的。商周时期,簋与鼎等器物一样,都有标志奴隶主身份高低的作用。史书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常见的簋或没有铭文或有寥寥数个字,珍贵的铭文可以为后人提供更多簋主人的详情,极具考古价值。栏主从境外抢救回一尊西周中期带有34个铭文的簋,实属罕见。

这尊簋制造于西周中期,腹部有横瓦棱,敛口垂腹独角兽首耳下有饵,圈足下饰四兽足,造型敦厚庄重。高隆盖上有圆捉手,捉手顶端、盖面与颈部及器腹均饰有一圈瓦棱纹。泛金地皮壳,品相极佳。

我国青铜器不仅丰富,而且别具艺术特色,历来是中外收藏家注意收藏的珍品。由于青铜礼器的造型最为多样,也最能体现青铜器的艺术特色,所以千百年来收藏家都重视鼎、彝、钟、簋、尊、爵、卣、豆等礼器方面的传统收藏,尤其是带铭文的礼器,更是追逐搜寻的重点。本来青铜礼器的传世量就不多,而需求者有增无减,僧多粥少,所以青铜器历来价格昂贵,尤其是珍稀精品,只有王公贵族和巨富商贾才玩得起。

晚清时期,清政府工部尚书潘祖荫酷爱青铜器,在他的藏品中,以西周的大克鼎和大盂鼎最引人注目。大克鼎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通体变形兽面纹,三足立耳,庄严厚重,腹内壁还铸有铭文290个字,大盂鼎高101.9厘米,重133.5公斤,三柱足,大立耳,造型雄伟凝重,纹饰简朴大方,有长篇珍贵铭文291个字。这两件青铜器一直被中外官僚和富豪所觊觎。潘病故后,这两件大鼎运抵故里苏州,其间一美国人曾以600两黄金或一幢洋房相交换,被潘氏家人拒绝。日军侵入苏州后,也想得此2鼎,潘氏家人怕有不测,便将二鼎深埋于庭院中,果然日本人经常去搜查,有时一天搜查七次,因找不到大鼎才悻悻而去。1952年潘氏后人将大克鼎献藏于上海博物馆,大盂鼎献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据老古玩商回忆,民国初年,曾任清宫学部侍郎(相当于教育部长)的宝熙,曾将一件玩腻了的提梁卣送到北京琉璃厂古玩铺寄卖。提梁卣是商朝时的酒器,宝熙这件提梁卣,提梁两端有兽头,口的下端有花纹,盖的里端有4字铭文,造型端庄、纹饰清晰,色泽翠绿,精美绝伦,堪称国宝。当时北京琉璃厂和天津天祥商场经营青铜器的古玩铺很多,经常可以见到青铜礼器,但像宝熙这件精美的提梁卣,实属罕见难得,所以很快就被藏家买走。

青铜礼器虽说值钱,但并非所有的礼器都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单从投资角度考虑,更要注意这一点。从1992年北京国际拍卖会一件商代青铜爵被台湾收藏家高价买走后,国内的古玩市场青铜器骤增,特别是地摊上的青铜器,精粗杂陈,到处可见。一些古玩商贩只知青铜器珍稀昂贵,价值不菲,足以致富,便不择手段以假充真,以残充好,稍不留意就使买家落入圈套。

我国青铜器的复制和仿造由来已久,自北宋、元、明、清、民国,直至今日,可说从未间断。但宋代仿前青铜器,是出自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仰慕,它和蓄意作伪骗人当有所区别。宋代复制的青铜器工艺水平比较高,一般仿制都很成功。笔者曾见过宋仿的商代鼎和簋,不仅器型和纹饰逼真,且黑漆古间或红斑绿锈,佳妙至极,酷似传世珍品,虽是仿品亦有相当的观赏和经济价值。

元、明以后的仿品远不如宋器,很容易识别。清代中期以后,国内外搜寻青铜器的人日益增多,为了借机赚钱,青铜器作伪已开始有专门行业,当时山东潍县是伪造青铜器的主要发源地,以后逐渐扩展到陕西西安、河南洛阳和山西等地。其伪造的青铜器大多质地低劣,但伪装巧妙,鱼目混珠,曾使不少人上当,投资者不可不防。

要保持青铜器原样,切忌过分刷洗。出土的青铜器经常是泥锈混浊,纹饰不清,进行适当清洗是必要的,清洗的方法一般是先放在水中浸泡,让泥土自行脱落,尔后用小毛刷轻轻刷洗,遇到有影响纹饰的土锈,可用小竹签慢慢剔除,切忌用铜刷或硬毛刷着力刷洗,更不能用利器清理打磨,否则会毁坏青铜器,而失去收藏价值.

此外,保持青铜器原貌,还有个收藏保管问题,青铜器在地下经过长期腐蚀氧化,质地已不坚固,特别是半脱胎青铜器,甚至比瓷器还易损,因此对青铜器妥善保存,防止出土后受损,对投资者来说十分重要。

铭文为“丁亥福叔做宝簋子子孙孙其万年永宝用”。据张音涛老师介绍,铭文中的“福叔”的官位至少为士大夫,在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能够使用青铜器的只有贵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铜镜,即使你不懂艺术,只要你喜欢美,就会被它深深吸引
如何清洗古铜镜
购藏青铜器有讲究|青铜器|铜镜|礼器
贾文忠:青铜器的鉴赏与收藏
商周青铜器的特点及铸造工艺?
中国青铜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