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儒家|刘济逢:诚明修身三要
userphoto

2022.12.16 山东

关注

诚明修身三要

正名章第一

  《大学》曰:“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故知,修身之事本乎心,正心之方在其意。意者,何也?念之相续也,念之充塞也。心者,何也?诚也、明也、观也。

意气章第二

  意发而后气动,气动而后意随。意气相合,辗转增上;气帅血涌,内受猝生。既乃猝尔,何及察省,昏昧之间,心为之掳,纵意而驰,放之远矣!《大学》云:“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其斯之谓欤!

明辨章第三

  如《大学》之说,身有喜怒哀惧,则心不得其正。喜怒哀惧,四者皆情。如前之理,气帅血涌,内受猝生。所生者何?实乃情也。意之与气,蓦直相引;意气与情,相合而生。是故,情者,何也?意气而已矣!

  故知,情统于身,反扰乎心。横渠先生云,心统性情,虚妄言也,但立其名,未审其实;空推其理,未察于身。程子云“身之有身当作心”,误之于己,反疑乎经,未足与议也。《中庸》云:“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可不慎欤!

  《书》曰:“克念作圣。”意如梦幻,念似电光,刹那生灭,决无可畏。然则念能动气,犹若龙动云从,而能震雷布雨,神其灵矣!故曰:

念动非可畏,可畏唯气动。

气动意更扰,犹若风雷薄。

猝尔情生焉,此心何由正?

情动而心偏,此身何由修?

  是故《孟子》云:“志一则动气,气一则动志也。”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气者体之充,非特谓鼻息也。

体用章第四

  《中庸》曰:“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如何意诚?曰明。如何自明?曰诚。明者明其念,诚者诚其意。明其念,而意自诚;诚其意,而念自明。藤葛无些子,次第何处寻?

  然而未能者,可先正其心;正心者,非制心而正也,实为观其心,观心在情,观情在气。所观在气,既有所缘,明力显发,而念自断;念既自断,情将安在?情既不动,未发谓中,而心自正。然而未能者,可先修其身。修身者,非克身而修也,实为观其身,观身在形,观形在肩。所观在肩,既有所缘,明力显发,而意自断;意断气静,情将安在?情不乱心,而心自正。心既自正,清明在躬,身斯修矣;身既斯修,中正察物,家乃齐焉;家齐国治,天下平矣。

合德章第五

  《中庸》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物者,器也。不诚无器,无器不诚。又曰:“诚者,天之道。”是故,道器不二,形上形下不二。能观者,诚也;所观者,物也。立能立所,权论也;能所不二,实情也。故知,能观者,非诚也;诚寓于物,以物观物。是故,观意、观心、观身,如何而观?曰:以意观意,以心观心,以身观身,以天下观天下。观者,观其自在也。能所双亡,一种平怀,本自坦荡,本来自得也。

  《文言》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岂虚言哉!

三要章第六

  或问:“诚明与观,异同几何?”曰:诚者,明之体;明者,诚之用。何谓观?观者,诚之显,明之机,体用之枢要也。

  《易》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中正以观,非判其是非也,察其实情,杜其辟也。观在意,则意灭;观在心,则心空;观在身,则身和。斯三者,一也,松之也。松放其意,非无想也,而意自诚;松放其心,非不动也,而心自正;松放其身,非以欲为患也,而身自修。《孟子》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此日久之功,非一蹴而就也。

  问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观意。”问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观心。何也?松放其身,则心空意灭。”

  虽然,意与身心,更有秘要。意之要在念,心之要在情,身之要在形。是耶?非耶?语焉不详,行之无入。更曰:意之要在念,情之要在气,形之要在肩。是耶?非耶?语焉不详,修之无处。故曰:意之要在念,气之要在膻,肩之要在胛。念者,刹那念也;膻者,膻中穴也;胛者,肩胛骨也。

  噫吁戏!除此三要,更无余物,供君把玩!

中和章第七

  观者,明之机;明者,诚之用。明力者,圣贤之觉照力也,众庶之注意力也。观在念,即明在念,则意诚;观在膻,即明在膻,则气静;观在胛,即明在胛,则肩松。松放其念,松放其膻,松放其胛,则意不扰,心不乱,身不劳。

  在兹观兹,观兹在兹,无论遭逢何境何缘,勿忘勿长,松而勿失。然而失亦不悔,何也?知失即不失矣!《孟子》曰:“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此之谓也。一即三,三即一,乃至松放全身,毋固着也。日久功深,全体明照,全体松放,至诚无息,致中和也。

  果能此道,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明力章第八

  虽然,念之相续,或促或缓,时而在观,时而失观。如何可治?斯必待明力渐充而后诚也。明力所至,如烛照暗,如火销冰,无念不明,无意不诚。或问:“如何而得充其明力?”曰:“常观常充。”如睽之爻辞:“见舆曳,其牛擎。”即失观,即掣回。诚者,明之体。体者,源也。天道为源,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观则明,明则观,何劳费力乎?坦然而观,翕然而回,而明力自充。

  明力甚足,方能观之于念。其有未能时,退而观于膻;其有未能时,退而观于胛。尚有全不得力,乃迷转甚深者也。《诗》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是之人,宜先求乎其外,施以礼乐。

执中章第九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质胜文者,动于触受,耽乐成习,宜敛其血气,退之以礼,养其明力;文胜质者,泥于妄想,疑恐积中,宜活其经络,进之以乐,破其固着。然则,世殊事异,虽知古礼而弗敢用者,何也?子曰:“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是故,五帝殊时,不相颂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

  《礼记》云:“礼乐之事,合情饰貌者也。”苟致中和,而能参赞天地;弃此而偏,恐至地揭天掀。可不慎哉!《中庸》曰:“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不尽其性、不尽人之性、不尽物之性,其孰敢作之?是故,圣人之作礼乐也,知人知物,因其时势,用其中于民。故不伤人,亦不害物。《书》曰:“人心惟危,道心唯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礼乐章第十

  察斯之旨,得其方矣。圣人并举礼乐,兼修内外,无过无不及,养生也;今用礼乐之偏性,或内或外,矫枉过其正,疗病也。无病服药,药斯成鸩;患病饮毒,毒化药焉。是故,质胜文者,约之可也;文胜质者,逸之可也。约之之法,主静,无如礼节、戒律、制度也;逸之之方,主动,无如闻乐、歌咏、舞蹈也。闻乐之不足,无如歌咏之,歌咏之不足,无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礼之胜也,明清最苛,《弟子规》或是一药;乐之行也,土风为烈,拉丁舞或是一药。亦有其性极偏者,非其人而不敢言,非其事而不敢用也。理则如是,药则万种,宁有定法哉!

  《乐记》云:“乐胜则流,礼胜则离。”此是求乎其外,以偏纠偏之方。圣人既殁,礼不备而乐不敦,是故此方,用之则止,可玩而不可执也。

  诚知如是,三要得矣!

自明章第十一

  三要者,不出《大学》之彀,“知止定静安”者是也,充其明力者也,养其慧源者也。格物者,知其本末终始,明其先后轻重也。致知者,履冰慎独,毋自欺也,切磋琢磨,除疑恐也,日新其德,深彻知也,更用其极,无讼而后已也。内自无讼,斯乃意诚之相状。

知行章第十二

  如是,彻知路途唯一,故不浪求,其意必诚,亦不疑其所行也。然则大学之道,非吾等践行而得也,乃圣贤证知而传也。是故吾等,虽曰“格物致知”,实非真知;杂知缚胸,互搏互牵,故不自慊。一念意诚则可,念念意诚实难。是故,纵闻其理,难行其道。或虽知其所止,强行仁义,但差自慊二字,不谓仁义行也。

  是故当知,知难行易,知易行难,皆戏论也。实则知之愈切,行之愈笃;知之肤浅,行之难果。知行一贯之故也。斯乃格物致知之证。

  自慊者,中和也。欲致中和,必当日用常行,不离三要;又或心斋静坐,格物致知,以达至诚,可立大本。《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又曰:“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明白若此,昭昭其然也。

  行由知发,知行一贯,欲得笃行,先致其知。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无欲速,欲速则不达也。

圣道章第十三

  诚明之道,德性之尊也,致其广大,乃由意诚而直契,实是《中庸》气象;然则,若未识诚之之体,恐堕无想。明诚之方,问学之道也,尽于精微,斯从格致而意诚,许为《大学》次第;然则,格致之不力,须自知止静定安虑得而始焉。

  呜呼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与言章第十四

  仲尼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吾非智者,其失人哉?失言哉?操之在君也!

               刘济逢 于 怀南书院

               (癸巳初稿,丁酉修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大学 中庸
诗词写作杂感
(原创文言文)辄以满腔热忱以待亲,谁家有事不为傍观者
老师不会教你的智慧2:学鬼谷子揣摩人心
谁都不欠你什么,这世上没有'应该'二字
微笑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