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如何创造一个春天般的教室,深度好文


小编说

     老师与学生打交道,不仅仅需要老师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还需要一些切实可行的沟通技巧,来帮助学生达到更清晰的自我认知,进行更有效的自我管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得益于老师有效的课堂管理和良性的师生互动,那么,教师如何创建一个如春天般温暖的教室呢?

     今天小编就从C.M. Charles的《教室里的春天——教室管理的科学与艺术》一书中精选了五个有效的方法,来帮助老师们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以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方法1:减少评判之声,传播理性讯息



     学生行为的改变的原动力来自于内心,而我们的教育中,时常忽略了学生这种内在的理性和动机。当学生出现不太好的课堂表现的时候,有些老师倾向于用责备、要求、说教,甚至贬低、恐吓等形式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恐惧,因此迫于压力而改变自身行为,但是这种方式直接否定了学生内心的真正感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依赖他人来评判自我的价值

     理性讯息是指针对情境而非学生人品的判断,强调老师应该接纳与承认学生的感受,简而言之,就是对事不对人。理智的行为有赖于人类相信自己对现实环境的觉知能力,因此,在学生出现不良行为的时候,教师不应该去评判一个学生是怎么样的,比如“你真是太笨了!”,而是转向对客观情境的描述,让学生依靠自己的理智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并判断对自己的感觉

     这有一个传达理性讯息的案例:有两位学生在该安静的时候讲话,破坏了教师规律。老师便说:“这是安静的时间,需要绝对的安静”,这是理性讯息,而不理性的讯息则是“你们俩太过分了,根本不考虑其他人在做什么!”

     老师对学生的反应方式可以反射出老师对学生的感觉,老师的反映可能建立或毁掉学生的自我概念。教师较好的反映应知识说出事实,让学生自己判断他们的行为是否符合他们的自我形象,依靠他们自己的理智去调整行为,激发内在的行为动力而不是依赖外在的评判标准。

方法2:适当表达愤怒,理性表达情感



     教师不是圣人,教师有平常人所有的情感,不论是对学生的情感还是对自己的情感。老师的行为应该是自然而真实的,包括说话、行动,以及对学生的反应。但老师需要学习如何表达愤怒,甚至反感,而不会伤害学生的人格特质。

     老师在表达愤怒的时候应该使用第一人称的语句,比如“我很生气。”“我很失望。”,这只是在表明教师对于情境的感受。避免用第二人称进行表达,比如“你太懒了!”“你太自私了!”等,因为第二人称具有攻击性的意味。

     老师表达情感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被学生模仿,如果一个老师习惯于用攻击性、评判性的语言来表达情感,那么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不良影响,不能理性地表达情感,而对他人和自己造成伤害。因此,老师在表达情感的时候应该牢记“以身作则”的原则,应该问自己“我生气的方式是不是和我期待学生的表达方式一样?我是否在班上示范我所期待出现的行为?”,老师可以借此机会增进学生表达情绪的能力,比如老师说:“我很惊讶、愤怒,也很懊恼。我看到了不可原谅和无法忍受的行为,我希望立刻停止。”在这个例子中,老师传达了两个信息,一个是学生的行为,一个是言语形容的力量,这样不仅不会对学生造成攻击性的伤害,既承认情感表达的合理性,又能启发他们对情境的理性思考,而且学生能从老师有力的言语表达中学会表达情绪的艺术。

方法3:减少控制命令,促进学生自主



     老师应避免使用命令和强人所难的方式,因为直接、强制的命令容易引起敌意。相反,老师应该以邀请学生进行合作的姿态来达到一定的目的。比如,相比于“把图书收起来,放在桌子里,拿出数学课本,拿出一支铅笔,翻到60页,开始做题……”,而发出邀请,寻求合作的方式是“现在是数学课,今天要做的习题在60页。”这样的讯息,老师显现出他们尊重学生自动自发的能力,增进学生的自我选择能力和责任感,以提升学生的自我形象。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学生依赖的问题,让他们觉得自己能够控制教室中的事情,让他们自行决定如何进行他们所选择的解决方法,于是学生渐渐摆脱了对教师引导和推动的依赖,能生活在自己设定的标准中。

方法4:赞美遵循理性,连接真实感受



     评判性的赞美有潜在的危险,也就是评判学生人格特质的赞美,比如“你是个好孩子”,“你很了不起!”等,这些语句使学生对自己的价值衣服在别人给予的赞同之上。在老师对学生进行赞美时,同样应该遵循理性讯息原则,对事不对人,注重对行为本身而非学生人格的赞美。比如,“这份报告水平很高,它对人类的情绪有深刻的描绘”。

     另一个老师应该警惕的赞美词就是“很棒”,因为他们“答对了”。而其他学生会以此推论认为自己“很笨”,因为他们“错了”。知识并不能使一个人“很棒”,缺乏知识也不会使一个人“很笨”,因此对学生有了正确回答的适当反应应该是:“不错”、“正确”、“答对了”,这些反应没有附带对学生人格的判断,而仅仅专注于对他们所做事情的判断。

     表达赞美的另一个技巧就是避免用言语判断学生的行为,比如“你们在今天集会中的表现太好了”“如果你想做的话,肯定可以做到”,转向用自身的情绪体验表达对该行为的赞许,例如“很高兴你们能安静下来”“今天与你们一起画画,感觉真是太好了。”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评判性的赞美会使老师始终处于评判的地位,姿态仍然是居高临下的,企图操纵学生重复其所期望的行为,但是有时学生会抗拒这些明显的操纵,因为他们觉得这些赞美是不真心的。

     与评判性的赞美相对的是建设性的赞美,其功能是支持、激励和鼓舞,而不是评判。刚刚提到的表达老师对学生积极行为的感受就是一种建设性赞美的方式。另一种建设性赞美的方式就是鼓励学生去努力,去尝试,针对的是学生的努力,而不是成就,使学生有勇气去尝试,并且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老师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要找机会去肯定学生的努力,而不是一味地注意结果。这种鼓励能够帮助学生接纳自己,引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比如,“我可以感到你做得很认真!”“我发现你真正地喜欢吉他!”“一起参加运动会的感觉真好!”等。

方法5:逻辑结果替代惩罚,建立学生责任意识



     逻辑的结果是紧跟着某一特定行为而出现的后果。逻辑的后果不是惩罚,惩罚是老师对不良行为学生所采取的报复行动,一对学生展示谁是“老大”,惩罚会引起学生内心的报复冲动。而逻辑的结果跟随着自然和必然作用,绝非老师使用的武器。它会使所有的学生知道,所有行为都会招致相当一致的作用:“好的行为带来奖赏,不好的行为则带来令人不愉快的结果”,比如一个学生乱扔垃圾,则他必须捡起来,一个学生没有做完作业,则他需要花额外的时间补上。

     逻辑的结果不是老师个人意志的体现,而是要发挥集体的约束力,将团体的秩序表现出来,力行学生自立的班规。而且逻辑的结果不是应急预案,而需要持之以恒地得以贯彻实行,不能针对某些个体,而必须适用于所有学生,让他们知道,不良行为总是带来令人不愉快的结果。逻辑的结果的运用,可以让学生自己自由选择如何表现,这样他们会学到去依据内在的规律来控制自己的行动。

     老师在运用“结果”时,没有必要表现愤怒和胜利,而是表达坚定和中肯,比如对一个没写完作业的学生,老师可以中肯地说:“你选择了说话而没有选择做数学,所以你下课后一定要把数学做完”,当学生选择了不良行为,他们必须去承受该行为带来的后果。

来源: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堂学生影响教师讲课,老师制止学生,学生当堂辱骂老师,咋办?
用爱心接纳每个孩子
处理学生问题的几种有效模式
野蛮的诗意与温柔的理性
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教师,你会用体态语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