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岁做粉丝70岁老人如今再创业,手工制作一年挣100多万元

蔡道贤2007前是皖北董湖村村长,一名平凡的老党员,曾经带领村民们成立了村拖拉机协会,带领村民们学习果蔬嫁接技术。2007年,蔡道贤利用自家百十年的手工粉丝传统技艺,成立了董湖村金香丝粉丝农业专业合作社,引导帮扶一千余户村民走上了致富路,村民人均年收入三到五万元。现在,老蔡家收入每天超过百万元。

董庙村蔡家金香丝粉丝传承已有200年, 68岁的非遗传承人也是蔡家粉丝第八代传承人蔡道贤目前已成立红薯粉丝专业合作社,把近两百年的传承技艺推向了市场。

为保证传统工艺和祖传粉丝口味,蔡家一直坚持手工粉丝的制作。其首道工序为搅粉,在一个大铁桶里装满了红薯粉,加水后成糊状,不停搅拌使之逐步变硬。第二道工序打浆,搅拌后的糊状粉放入大盆内,一边用手搋,一边加热水,直到粉不粘手为止。这是最关键的工序,搋粉要掌握好火候,最考验一个“粉把式”的眼力和手感的真功夫。

在清嘉庆二十年(1816年)夏,当地发大水,粮食歉收。过年了,村民董三方、蔡郎用石磨把绿豆和山芋磨碎,加工出淀粉,把淀粉用开水打芡,再在葫芦瓢上打几个眼,漏成了粉丝,加上榆树皮等一起吃,度过了灾年。

此后,这个工艺就被蔡家和董家后人一代代传承下来了。到蔡道贤这,已是第八代了。

“我19岁就开始做粉丝了。”蔡道贤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红薯种植面积的扩大,手工粉丝产业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达到了鼎盛时期。

接下来就是“上瓢”了,一个铁瓢嵌在厚木板中,瓢底打出46个细孔,把搋好的粉放入瓢中,用包着胶皮的木质锤有节奏地敲击,粉丝即从细孔下垂入锅。先前听到的“噼啪噼啪”声即由此而来。

锅里水温一般在96度左右。没入锅之前为生粉丝,入锅后为熟粉丝。生粉丝漏到锅里后,要控制好时间,煮的时间太长,粉丝容易断;煮的时间太短,粉丝不熟。

随后,熟粉丝被竹竿从热水锅挑到冷水里,冷却后捞出放在架子上。在手工生产环节之后,还需要冷冻、晾晒、包装等,一束束手工粉丝即可上市了。

2012年,蔡家粉丝专业合作社“金香丝”牌粉丝的生产工艺,也是“传统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晾晒中,还要对粉丝进行梳理检查,有没有黏在一起的,有的话,要给分开,蔡道贤说,自己家的粉丝,不仅传承了老辈人的技艺,更重要的是对粉丝要有感情,做出来的粉丝才好吃。

蔡家粉丝有别于其他粉丝,最主要的是颜色金黄、如细丝一样入口柔而不腻不断,这是蔡家历代制粉丝人累计经验的结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百年前龙口粉丝咋做?
:傣族手工造纸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90后残疾小伙 “种下”生态农业梦
虎贝黄家蒸笼
老年人的生活,有人当环卫工一月400元,有人退休在家跳舞健身
河津|马家庄久仁合作社唱响核桃增收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