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扶贫“凤椒”点燃花椒产业“三把火”

从2017年7月份凤县花椒进入采摘期以来,客商云集。鲜椒收购价格从最初的10元/斤,一路上涨至14元/斤,让农民喜上眉梢,而干椒最初上市价格就一直稳定在70元/斤,最高达到80元/斤,即便如此,一度还出现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

火红的“凤椒”映红了老百姓的日子,火爆的产业鼓起了老百姓的钱袋子!“凤椒”为什么这样火?

凤县地处秦岭北麓,处在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上。独特的“小气候”优势,让凤县“大红袍”花椒闻名遐迩。《本草纲目》记载:“秦椒,花椒也,金、凤、商州皆产……大于蜀椒。”清《嘉庆重修一统志》载:“椒,府(汉中府)俱产,出凤县白石者佳。”

然而,每年4月中下旬,花椒花期时的霜冻,总会导致当地花椒欠收,再加上病虫害严重和管理水平低等因素,甚至会绝收。“有收无收靠天,收多收少靠人”。这是2003年以前凤县花椒产业的真实现状。一时间,不少农民开始砍花椒树改种核桃树或苹果树。很多老百姓宁愿外出务工,也不愿再种植花椒。

2003年,凤县全境花椒仅留存1300万株,并陷入“树老株黄”、市场疲软等困境。有着“香飘十里”美誉的凤县大红袍花椒,名气也被陕西韩城、甘肃武都、四川茂汶的花椒盖过。

如何走出困境,让凤县的花椒扬眉吐气?2003年,凤县县政府走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求助,并成立以该校魏安智教授为首席专家的花椒专家大院。魏安智带领课题组杨途熙副教授,深入凤县的沟沟坎坎、田间地头进行调研,找准病根并在随后的几年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整形修剪、平衡施肥、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的示范推广与培训,在老百姓身边建立科学的花椒试验示范样板,使凤县花椒产量和效益显著提高,激发了群众种植花椒的积极性,燃起了凤县做强做大花椒产业,实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和信心。

凤县花椒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魏安智教授(左二)与他的科研团队成员正在田间察看花椒长势

2012年,在凤县政府的支持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凤县花椒试验示范站在原花椒专家大院的基础上成立,合力打造凤县的花椒产业。以魏安智教授为首席、杨途熙、王胜琪、刘永红、薛智德等为成员的专家团队入驻凤县,科学研究和示范推广如火如荼地展开。

围绕凤县花椒产业发展,专家团队研究、示范、推广了三大关键技术:一是选育审定了“凤椒1号”花椒优良品种,解决了凤椒生产中品种混杂、种质退化问题;二是示范推广了“花椒规范化生产配套技术”,解决了长期存在的低产问题;三是示范推广了花椒制干技术,解决了采摘期因阴雨多而导致的干制难问题。

在试验站50亩的土地上,3200株花椒树,涵盖国内外56个品种,红椒系列、绿椒系列,有刺的,无刺的,凤椒、秦安椒、竹叶椒、狮子头等品种应有尽有,俨然是高大上的花椒“大观园”。同凤县椒农打了十几年交道的教授魏安智,站在雨后的试验地里,鞋子上和裤腿上沾满泥土。他说:“老百姓很朴实,你只要把他的问题解决了,他就信服。”

8月初,正是花椒上市的火爆季节。椒农将成袋的花椒运往市场销售,满载花椒的三轮车刚开进来,就被客商和游客围了个水泄不通,不一会儿花椒就被抢购一空,销售异常火爆。

“今年干花椒价格一公斤 140元左右,今年能挣 5万多元。” 家住双石铺镇十里店村的赵宁谈起花椒的收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来自宝鸡市区的客商王宏伟开心地说:“凤县大红袍花椒品质好,销路也非常好,我每天要收两货车。”

凤县花椒产业发展局负责人表示,“今年花椒喜获丰收,产量高,品质好,根本不愁卖,这几天全县干花椒日均销售量达到 1万公斤,鲜花椒日均销售量突破 5万公斤!初步估算,4200万株花椒今年总产值约 5.2亿元。”

54岁的双石铺镇十里店村椒农简九成,今年迎来了大丰收。25亩的花椒园,产出了3200斤的干椒,又给他带来了24万多元的收入。“咱西农的专家,真个是我们山区群众的财神爷啊!”老简激动地说,认识魏教授后,就把苹果树砍了全种成了花椒树,依靠科技发了家、致了富。“这5年下来,少说也有百八十万元收入,我盖了新房,在县城买了一套房,还给儿子买了辆车跑营运。”

小小的花椒变成了金豆豆,花椒树也成了群众致富的“摇钱树”!从2003年到现在,凤县花椒从20万亩发展到42万亩,总产量从50万公斤增加到420万公斤,总产值从1200万增加到5.2亿,农民人均花椒收入从120元增加到了4500元以上。

凤县凤州镇邓家台村三组贫困户姚福花老公因脑瘤去世,大儿子外出务工,小儿子还在镇上读初中,家里的生活全靠她一人承担,是村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挂果的60余株花椒喜获丰收,日子会变好的!”

“可以说,没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没有我们凤县椒农的富裕。同2003年比较,产值增加43倍,人均收入增加37倍!花椒真正成为我们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凤县花椒局原副局长巨成霖一路见证了花椒产业的凋零和火爆,提起凤县花椒的前后变化,十分感慨。

“凤椒”相继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国家“有机食品认证”、“AA绿色食品认证”、“陕西名牌产品”称号,凤县更是荣获了“中国花椒之乡”的命名,2017年入选农业部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凤椒”的美名不断远播他乡。

伴随着市场的火爆,凤县“大红袍”再次火到了全国各地。产业的强劲势头,让这个地处秦岭腹地的山区小县,连续7年跻身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

“中国花椒看凤县,凤县花椒看十里店”。双石铺镇十里店村被当地人认为是凤县花椒的白菜心,全村240多户村民,共栽植花椒树2450多亩,占全村耕地的85%以上。

“今年大丰收,花椒产量高,收购价也高,家家户户挣了个盆满钵满。” 村主任朱银生掰着手指头算起了账:一亩地平均生产干花椒75公斤左右,按收购价每公斤120元来算,每亩可收入近万元。

花椒销路不愁,价格不愁,就发愁摘花椒的人手不够。这是凤县花椒试验站建立后,在凤县出现的特殊普遍现象。杨途熙教授说:“花椒产量高,市场火,采椒工应运而生。据县上人讲,每年花椒的采摘费用9000多万元。”

七八月间,从广元开往宝鸡的火车,刚一停靠在凤县火车站,一眨眼工夫,几百名背着背篓、戴着遮阳帽的“采椒人”就被“哄抢”一空,采摘价格也由去年的每公斤5元左右涨到了七八元,甚至出现了10元的高价。

双石铺镇草店村椒农鲜贵东种有500多株花椒树,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了招工信息,联系好的20个外地摘椒人,却被别人半道请走了。这让他哭笑不得,只能另起炉灶,在火爆的需求市场重新找人。

据凤县火车站工作人员李党辉介绍,6064次列车平时到凤县基本都空着,但7月初以来,基本每天都有一二百人在这里下车。“到8月他们就陆陆续续回去了,感觉像以前的关中麦客一样。”

今年,凤县花椒产业提供了近4万个就业岗位。采摘大军中既有当地村民,也有周边地区的务工人员,甚至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也加入其中,大多是四川甘肃邻近陕西的外来农民工。吃住以外,他们每天的收入在150元左右。

火爆的市场,涌现出一批像唐银华种植花椒上百亩的大户,以及像张立恒一样的民营企业家投资建设数百亩的花椒农场。陕西琪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逢春制药公司等企业,也前来流转土地发展花椒产业。陕西雨润椒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研发花椒芽菜酱、花椒油、凤椒芽生态茶等产品,一上市就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凤县县长张帆介绍,今年凤县花椒迎来了三喜:种花椒的产量高价钱好,收花椒的不愁销路,摘花椒的喜笑颜开。今年全县种植花椒的农户中,最高收入者可达70万元左右,收入20万元以上者至少百户,10万元以上者超过千户。

花椒采摘费时、费工、费力,提升了花椒产业成本。针对这个实际问题,魏安智团队跑遍了凤县的各个镇、村,一棵一棵选择优良花椒树,共计繁育良种苗木 4.5万株,示范推广丰产栽培技术 1000亩,最终选育出了凤椒新品种——“凤选 1号”。该品种丰产、优质、抗逆性强,皮刺少,三年挂果,六年盛果,较对照提高产量17%以上。

十里店村椒农刘永平年轻好学,是学校专家培育的种椒能手,他每亩地花椒收入在1万元左右。“我去年新建了10亩新园子,种的就是咱们专家选育的新品种‘凤选1号’。”据悉,该品种在当地已大面积推广。

“试验站已经开展了无刺花椒引进和良种选育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有望选出适宜当地生长、品质优良的少刺或无刺花椒新品种。”魏安智教授介绍说,“如果这个事情搞成了,产业发展会再上一个台阶。”

扫一扫分享本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凤县“麻蛋蛋”不一样的成名路
宝鸡凤县花椒卖的火
凤县花椒:从“麻蛋蛋”到“钱串串”
随手拍凤县|凤县花椒红了
浙江省“十二五”农业与农村科技发展规划
山东华山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大果榛子,榛子苗木,榛子深加工,榛子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