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际金融危机与现代资本主义的困境
国际金融危机与现代资本主义的困境
[日]高田太久吉 著 武萌 张琼琼 摘译
高田太久吉为日本中央大学商学部教授,
长期致力于世界经济问题研究。日刊 《前卫》
2009 年第 5 期刊登了他题为 《国际金融危机与
现代资本主义的困境》的文章。文章深入分析
了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反映出的现代资本主义的
结构性矛盾和历史局限性,并为克服当前危机
提出了很有见地的建议。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源于2007 年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危机凸
显出现代资本主义的结构性矛盾。在新自由主
义意识形态、新古典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和市
场原教旨主义———“三位一体”的经济体制下,
危机的发生不可避免。
现代资本主义已进入探索新体制的时代。
本文以此次危机反映出的现代资本主义的结构
性矛盾和历史局限性为切入点,通过对现代资
本主义在克服当前经济危机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的分析,提出应对危机的可行性建议。
一、危机的特质
1971 年的尼克松冲击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
崩溃,国际货币制度出现结构性变化。美元由
金本位兑换转变为不兑换货币,固定汇率制被
浮动汇率制取代,国际金融市场变得极不稳
定。1980 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先后发生了
1987 年 “黑色星期五”危机、1997 年亚洲货币
危机和2000 年前后的 IT 泡沫破灭等危机。与
之相比,本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更严重。
( 一) “二战”后首次国际性金融危机
此次金融危机是20 世纪80 年代后经济金
融化、金融证券化、金融全球化下的首次世界
性金融危机。究其根源,20 世纪 80 年代后快
速发展的国际金融市场和金融产业的结构变化、
金融体系极度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首当其冲。
1. 与以往的股票市场和社会债券市场结构
不同,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资产证券化市场
伴随美国房贷和消费贷款的增加而不断扩大,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范围的低利率和剩
余资本迅速膨胀。但这并未引起无论是金融
业界抑或监督机构的重视,国际监管机制功
能缺失。
2. 20 世纪 80 年代后,基于财政理论的金
融工程学被广泛引入金融交易领域,并由此产
生了总额达600 兆美元 ( 2007 年末) 的巨大金
融衍生品市场。

各类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通过
衍生品交易紧密关联,形成全球性 “风险连
锁”。大部分衍生品交易游离于监管之外,
“风险连锁”失控,其发展和蔓延机制变得无
法预测。
3. 由少数大金融机构和机构投资家构成的
网络,掌控着包括衍生品市场在内的现代金融
市场中枢,而风险管理机制却严重缺失。伴随
近年来金融证券化和金融产业变化,金融机构
—20—
国外理论动态·2010 年第 7 期的风险中心由原来的违约风险 ( 信用风险) 质
变为市场风险 ( 利息、证券价格、汇率等变动
产生的风险) ,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严重
滞后,难以发挥作用。
4. 美国的大型证券信用评价公司和单一险
种保险公司支撑着以投行为首的大型金融机构
大规模的证券发售,但其业务本身却存在深刻
的利益互斥问题。伴随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崩
溃,一直以来作为证券市场 “守门员”和市场
准入的大型信用评价公司信誉扫地。金融保险
公司业务模式的致命缺陷暴露,资产担保证券
的价格支柱瓦解,市场全面崩溃。
近年来迅猛发展的金融证券化商业模式和
交易体系十分脆弱,相关国际规则、制度和监
督机制极不完善。几乎所有政府、金融当局以
及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首的国际金融机构均
未遏止危机的发展。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堪比20
世纪30 年代的银行业危机。
( 二) 经济金融化
危机发生前的 20 多年里,在美国经常性
巨额国际收支赤字和财政赤字的背景下,世界
范围内不断累积的 “过剩货币资本”为追求更
多的利润而大规模流入金融市场。过剩货币资
本的不断积聚与企业、家庭、公共部门及发展
中国家的债务激增形成鲜明对比。金融市场中
的贷出方同是借入方,债权与债务形成了内外
一体的关系。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金融市场与金融产
业急速膨胀 ( 经济金融化) 。优先考虑金融产
业与投资者利益的 “金融立国论”影响不断扩
大,主要产业领域出现生产过剩,一味重视企
业财务状况的经营模式导致实体性投资和研究
开发停滞不前。
所谓经济金融化是指,依靠增加企业、家
庭、公共部门、众多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维持
市场需求,通过持续性资产通胀 ( 泡沫) 使金
融机构和机构投资者及其控股企业获取金融性
收益的虚拟资本市场发展为 “金融资本主义”
体制。此次金融危机正是这种资产通胀依赖型
经济体制发展至极限后,虚拟资本价格暴跌和
信用骤降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
( 三) 投资银行模式的终结
由于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全面崩溃,过去20
多年中引领 “经济金融化”和 “金融证券化”
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的大型投资银行大多濒临破
产,其经营模式走向终结。
源于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模式是无实际储蓄
存款业务的 “影子银行”模式,它规避大多数
规定和监管,开展银行业不被允许的证券业务
和高利贷等业务,以追求高资本收益率和高股
价为目标,被称为组织— 买卖 ( OAD) 商业
模式。
大型投资银行、机构投资家、大证券信用
评级公司、保险公司等华尔街形形色色的利益
集团捆绑式发展至今,形成了金融投机依赖型
“基金资本主义”,投行模式的终结意味着这种
模式的破产。

( 四) 大型金融机构破产与 “太大而不能
倒”( Too-Big-To-Fail) 政策
此次金融危机中,全球资产证券化市场出
现多米诺骨牌式崩溃。大型金融机构发生 “波
纹状”经营破产危机,银行间短期金融市场

因短期流动资金枯竭而陷入瘫痪。为挽救短期
金融市场,各国政府和金融当局纷纷实施无限
制 “流动性供给”,动用财政资金进行大规模
的救济和介入。此举甚至被西方媒体戏称为
“金融社会主义”。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
南克提出的大稳健 ( Great Moderation) 论


虚构性暴露无余,政府和监管机构推出的 “太
大而不能倒”政策,显示出现代金融监管制度
潜在的两难困境。
二、现代资本主义的局限
通过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宏观考察金融市场
的深刻病因,会发现现代资本主义的结构性矛
盾及其历史局限。
( 一) 货币资本过剩与经济金融化
过去20 多年中,伴随结构性变化和巨额
过剩货币资本膨胀,金融市场与金融产业极度
—21—
理 论 前 沿肥大化。金融资产和债务的同时膨胀导致经济
金融化。
金融市场以高于经济增长率几倍的速度迅
速膨胀,金融产业的规模和利润剧增。企业的
经营活动被资本市场所左右,“重视股东利益”
的经营模式被大大强化。企业一味优先考虑股
东利益而无暇顾及企业的社会责任,为维持股
价而抑制积极投资,借款买入本公司股份、抬
高股价、控制人工费用和裁员。而金融当局为
维持证券价格和经济繁荣不断采取低息政策,
有计划地将储蓄导入证券市场。一方面,企业
投资和家庭支出缩减、国内市场萎缩; 另一方
面,金融机构和机构投资者的货币资本不断膨
胀,现实资本与货币资本极度失衡。

( 二) 风险管理中空化与次贷膨胀
世界性货币资本过剩引起了次贷市场和证
券化资产市场的异常膨胀,以及不动产和衍生
品证券的复合性泡沫 ( 不反映实体经济的增
长、只反映过剩货币资本的资产通胀) 。银行
贷款通过住宅贷款中介的掠夺性扩张迅速扩大
至低收入阶层,汽车、消费、助学等贷款也因
审查放宽而大量流入证券市场,金融机构的风
险管理功能彻底中空化。
现代世界金融体系的基础和支柱瓦解,自
身已无法进行机能修复。在 “经济金融化”背
景下,依靠掠夺性金融和资产 ( 虚拟资本) 通
胀维持“经济增长”的现代资本主义遇到难以
超越的历史局限性。
( 三) 金融危机恶化源于实体经济的恶化
危机虽得到各国政府和金融当局的空前干
预和救济,但最终失控并发展成世界性金融危
机,世界经济增长率大降、失业率骤升、企业
破产倒闭激增。现代资本主义的累积性构造不
仅蕴含着金融体制的各种脆弱性,还孕育着实
体经济深层的脆弱性: 生产过剩、收益低下、
生产性增长困难、家庭与政府的债务依赖型市
场需求、过度的国际竞争等。
( 四) 大型金融机构间合作机制失效
各大金融机构未能构筑起防止危机蔓延的
必要合作机制。回顾近年来发生的金融危机,
在20 世纪80 年代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和1998
年俄罗斯危机、大型对冲基金公司长期资本管
理公司 ( LTCM) 破产危机发生时,本为国际
市场竞争对手的大型金融机构,在遇到连锁性
风险的威胁面前达成了被动合作,最终渡过了
难关。
但2007 年末至 2008 年春,由花旗银行、
美林证券等发起,得到美国财长强力支持的超
级结构性投资载体 ( SIV) 计划,不仅未获得
欧洲和日本的大银行的合作,即使在美国国内
亦最终被迫流产。这也说明了此次金融危机的
特殊性。
( 五) 原油、商品市场的投机市场化
全球流动的投机资本不仅进入不动产和证
券等虚拟资本市场,也侵入了原油、商品及其
他实体市场,致使包括原油和农产品在内的各
种生活必需品价格剧烈震荡。
受其影响,金融市场乃至社会保险、劳动
力、环境、能源、食品等与人们生活相关的诸
多领域都出现混乱。货币资本过剩和限制松动
导致投机活动剧增,现代资本主义体制下无法
避免的根本矛盾,即资本与自然、资本与人
类、资本与社会的矛盾激化。人们对包括经济
体制在内的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不安、不信任
和批判高涨,最鲜明的例子是最近在拉美诸国
对新的社会主义体制的关注。

三、现代资本主义面临的困境
多年来无限制的政策放宽和过剩的资本积
累,致使经济体制自身的结构性、复合性矛盾
加深。
( 一) 政府、监管机关的责任和职能
作为此次金融危机主犯的华尔街和作为其
监护人的政府、金融当局,未能控制危机的爆
发和蔓延。结果导致金融机构和机构投资者不
健康且无计划的信用膨胀和投机活动,破坏了
金融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国际金融市场整体
成为一个巨大的传销网。
要恢复金融体系的健全和稳定,就必须正
—22—
国外理论动态·2010 年第 7 期视金融市场存在的各种制度性问题,全面重建
金融监管体系。特别是要以改革国际清算银行
( BIS) 体制为中心,重新建立银行和评估公司
市场准入人功能,大力强化政府、监管机构的
监管职能。
1. 重新评价国际清算银行扭曲的评估制
度,构筑以银行经营的健全性和安全性为依据
的、多指标的、综合性的监控机制。大力提高
信息公开标准,从根本上改善包括各种资产负
债的会计制度。
2. 基于所谓 “太大而不能倒”政策,各
主要国家的央行采取了大规模 “流动性供给”
措施,用于购买价格暴跌的证券和实施信用保
证; 投入巨额财政资金购买不良债权、提供担
保和注入资本,甚至实施了部分银行的国有
化。但濒临破产的银行在得到政府的巨额资本
注入后,又并购其他濒临破产的银行。要采取
综合措施,抑制大规模金融机构的并购再扩大。
3. 此次危机的深远背景是证券公司、对冲
基金、投资基金、消费金融公司、借贷公司等
所谓 “影子银行”的资产膨胀。这些金融机构
不经营储蓄业务,没有储蓄保险等安全保障体
系,无法受到实际监督而被放任自流。这致使
大型银行和投资银行等也主动规避监管,将业
务向影子银行转移,而政府、监督机关和银行
间都无法把握真实交易情况。故而,必须对属
于影子银行的金融机构实施与银行监管标准相
仿的严格监控。
4. 现代国际金融市场已成为一个巨大的迷
宫,主要原因在于世界上约有 70—80 家所谓
“逃税天堂”,它们控制着国际资本转移的半壁
江山。要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就必须采取
措施严格限制金融机构和企业使用这些不正当
手段,直至将其彻底消灭。
5. 从根本上加强对外汇、证券和商品市场
的监管,抑制其投机行为,保护健康企业和投
资者。严加限制衍生品交易、养老基金、保险
公司等关系人们生活领域的投机活动。
6.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改革时价会计制
度。时价会计制度根据各种虚拟资本的价格对
投资者的复杂组合证券进行评估,其评价标准
是符合市场价格,这种基于市场原教旨主义的
评估体系极其危险。在新制度出台之前,首先
应限制资产担保债券的发行。
( 二) 金融主导型经济的转型
限制新自由主义的经济金融化、金融证券
化以及 “基金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构筑
有益于兼顾家庭经济活动和健康企业经营活动
的金融体系。转变放任自流的新自由主义金融
自由化政策,立即停止政府、金融业界和部分
专家高举的 “金融立国论”以及毫无根据的所
谓 “国际标准”理论。
( 三) 限制投机热钱
为恢复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抑制
过剩货币资本转为投机热钱,必须构筑有利于
货币资本可持续增值、改善贫困等社会问题、
抑制地球变暖和科技文化发展的新型金融
体系。
严格限制养老金和社会保险、邮政储蓄等
领域的资金流向投机市场。废除鼓励金融收益
的措施,对金融所得课以高于一般所得税的累
积课税。改革投行和衍生品交易,对有争讼预
期企业的并购,要研究出台包括第三方审查制
度在内的妥善规定。祛除不合理的 “企业是股
东的企业”的危险论调。
( 四) 建立代替 “华盛顿共识”的国际新
秩序
构筑基于多国合作的国际经济、金融体
系,取代直至今日美国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强加给大多数
发展中国家的基于新自由主义的 “华盛顿
共识”。
回顾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均未采取基于发展中国家立
场的政策,反而充当美国华尔街政策向全世界
渗透的先锋。在此次危机面前,美国为维持其
经济霸权,表现出同欧盟、亚洲各国、拉美各
国等展开合作的姿态,旨在通过对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功能的部分修改,使其继续服役。着眼
未来,必须建立一个作为联合国下设机构的危
—23—
理 论 前 沿机管理机构,通过真正的国际合作,实施切实
反映发展中国家利害状况的危机应对机制。采
取措施加强那些因美国干预而逐渐弱化的联合
国有关发展中国家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
等的机构。
四、尚不可预期的危机
过剩货币资本累积导致了经济金融化,新
自由主义支配下金融自由化和制度民营化不断
发展,导致了金融证券化失控,最终引起了深
层次、复合性的世界金融危机。仅从其已经出
现的庞大资产萎缩来看,危机在短期内难以克
服。但对此次危机的发展要有正确的认识。
1. 从世界范围看,具有潜在增长可能的幅
员广阔、人口众多的地区仍然存在。且其中最
有发展希望的国家 ( 中、印、俄、阿拉伯产油
国等) 的话语权在上升。这些国家的经济金融
化程度较小,金融危机对其宏观经济的影响比
美、英等国要小,而且政府更容易采取果断的
措施。
2. 以欧盟诸国为代表的先进工业国,采取
的是不同于盎格鲁 -撒克逊型经济资本主义路
线 ( 社会市场经济、福利国家等) 。这些国家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可缓解因消费需求降低和
失业率上升等导致的压力。另外,这些国家国
民较高的储蓄率使得资本流入投机证券市场的
机制落后于美、英等国,而且其对衍生品和避
税天堂的限制措施较为积极。
3. 即使在美国,过剩投资并非已深刻波及
所有领域。在新自由主义政策下,产业领域的
投资一般不太活跃,这抑制了过剩设备的累
积。但美国以家庭为中心的储蓄率处于负增长
状态将会给今后的经济走势带来深刻影响。
4. 虽然至今各国政府、金融当局正在实施
前所未有的宏观经济政策,为防止金融机构连
锁性破产,也采取了史无前例的救助措施。但
这些政策和措施的最终效果如何,尚难预测。
5. 从中长期来看,中、印等亚洲诸国、以
巴西为代表的拉美诸国、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原
“社会主义”诸国、乃至非洲诸国,经济增长
潜力很大。伴随上述地区持续地发展经济、增
加就业和提高收入政策的有效实施,这些地区
将会引领世界经济的增长。倘若发达工业国家
能与中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共同构筑起国
际合作机制,世界范围内较长时期的可持续经
济发展将值得期待。
6. 克服危机的措施是否会带来经济的稳定
恢复,将与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是否会导致新
一轮泡沫经济密切相关。必须尽快出台相关措
施,抑制金融机构和机构投资家的投资活动。
重新审视金融当局采取的“流动性”货币供应
政策。经济复苏需要的是建立在市场需求增长
基础上的购买力提高和投资恢复,而不是盲目
的流动性货币供应。股市的维持和复苏也不应
作为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7. 斩断银行倒闭和股价下跌与金融市场结
构性风险的关联。废除对面临倒闭的大型金融
机构和机构投资者的援助措施。政府不应救济
作为盈利组织的金融机构和企业,而要确保作
为 “公共财产”的金融市场、结算体系的机能
恢复和运转。
8. 必须认识到作为 “太大而不能倒”政
策实施对象的巨大金融机构,业已发展到了超
过人类所能控制和经营水平的巨大规模、复杂
程度和广泛化程度。倘若轻率地依据 “太大而
不能倒”政策进行大规模金融机构改革和实施
无原则的救助,将会使情况变得更加危险。
五、结论
与 “二战”后国际金融市场上发生过的几
次危机相比,此次危机破坏程度前所未有。各
国政府、金融当局不断出台的救助措施亦是空
前的,但这并未能控制金融危机的扩大。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以美英为首的西方
各国推崇的,所谓 “三位一体”经济政策的影
响力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1. 巨额货币资本不被用于生产领域,而被
作为投机资本注入金融市场和不动产市场,乃
—24—
国外理论动态·2010 年第 7 期至进入原油和农产品为代表的重要的商品市
场,并将这些领域变为危险的金融投机市场。
2. 以汽车产业为代表的生产过剩状况不断
扩大,而市场需求却急剧下滑。这导致世界经
济危机不断深化,企业大举裁员、失业增加,
贫困阶层规模不断扩大。
3. 支配国际金融市场的大规模金融机构相
继破产,一直推崇宽松管理政策的各国政府和
金融当局不得不进行大规模救助和国有化等
措施。
4. 欧盟和美国等国的政策存在明显不同,
有别于盎格鲁 -撒克逊式的社会经济体系的新
探索在世界范围内展开,部分发展中国家对社
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探索也在展开。
从根本上批判 “三位一体”政策,在清楚
认识其危险性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社会、经济
发展模式。对现代资本主义不能仅限于对其
“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批判,过剩的货币资本
成为危险的投机资本而无法给苦于失业和贫困
的人提供就业机会,这不仅是 “市场的失败”,
也是 “资本主义的失败”。
应对当前经济危机,首要的不是急于制定
金融市场恢复政策。恢复实体经济、提高企业
收益、增加劳动者的可支配收入是一切政策的
前提条件。没有实体经济的恢复,经济危机很
难应对。各国政府要基于本国的实际情况,在
实施刺激市场需求政策的同时,还要采取措施
提高国民的信心,并引导企业的投资着眼于长
远发展。■
注 释
① 由汇兑、债券、证券及其他“原生资产”派生出的金融商品交
易市场的总称。它的主要目的是规避现行的金融贸易规定
和转移风险。
② 有关美英的典型债务依存消费需要,参考 Montgomerie,Fi-
nancialization and Consumption: An Alternative Account of Rising
Consumer Debt Levels in Anglo-America,The University of Man-
chester,CRESC Working Paper No. 43,Dec. 2007.
③ 详见作者论文,『サブプライム問題に現れたローン証券化
市場の虚構性』,『前衛』,2008 年2 月号。『資産証券化市場
の膨張と金融市場: サブプライム問題の本質』,『経済』,
2008 年 4 月号。
④ 信用票据市场、债券买断式回购市场等。
⑤ 一部分专家认为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自由市场引起的问题
已被严密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金融政策所控制,严重的
经济危机和危机已被封杀。参考B. Bernanke,The Great Mod-
eration,Speech at the Meeting of the Eastern Economic Assosia-
tion,Feb. 20. 2004.
⑥ 1980 年,世界的 GDP 总额( 10. 1 兆美元) 和世界金融资产总
额(10.9 兆美元) 的规模大致相同; 到2006 年,前者为48.3 兆
美元,后者则为167 兆美元( 约为前者的 3.5 倍) ; 若算上衍
生品市场的"估算资本"( 600 兆美元) 的话,其差距约达 15
倍。美国的消费者信用卡借款余额所占的名义 GDP 比例,
1980 — 1990 年平均为 13. 7% ,2000 — 2006 年则上升至
18. 7% 。同样的比例,在英国由 5. 2% 上升到 16. 9% ,增加了
3 倍以上。参考: Bank of England,Financial Stability Re-
port. No. 24. October 2008,および、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
Mapping Global Capital Markets,Fourth Annual Report,January
2008. 作者论文: 『現代資本主義論としての" 経済の金融化"
論』,『企業研究』第14 号,2009 年3 月。
⑦ 参考: 『大転換』,カール? ポラニー著 ,野口建彦、栖原学訳,
東洋経済新報社,2009 年。
[武萌: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 张琼琼: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 责任编辑 张利军)
—25—
理 论 前 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时代周刊》:美国应该如何拯救资本主义 | 社会科学报
银行暴利独赚钱暗藏着巨大的经济风险
什么是金融机构的脆弱性,脆弱性的表现有哪些啊?
玩了十几年资本主义:东欧这回真要完蛋了
西方面临的是信任危机
【192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