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样管理初中孩子有效果
孩子的未来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关键是孩子自己的综合素质,良好的教育能提高孩子的素质,能在以后更好地面对社会的竞争或更容易取得成功。
初中阶段,是孩子的关键阶段,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孩子都将参加中考,中考成绩决定是升入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初中是对孩子面向社会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主要是从初中,孩子就会在处理同学的关系开始,练习走向社会与人相处的技能,如果一个孩子全身心都投入到学习,除了学习还是学习,那就别指望他在和同学相处的时候会多思考,只可能变成一个书呆子。孩子最终是要走向社会的,对于高考所不考的社会需要的情商方面的能力,比如说待人接物,生活自理,再加上知识面的扩充、身体锻炼等方面,家长一定要注意引导,这些方面,学校虽然有所要求,但孩子们是从来不会重视的。
初中是孩子整个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机,在学校学习的基础知识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了解社会和扩展知识面也是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在学习这些知识的同时,注意引导孩子思考,培养在高中需要的数理思维能力和阅读素养能力,能力够了,孩子就具备在高中持续发展的能力,在高中学习效率也会提高,就具备了向心目中理想大学冲刺的基础,在初中如果只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而能力跟不上,即使学得很精,能考上一个好的高中,在高中也是很难说具备竞争力的,更不用说以后走向社会的竞争了。
到初中,常用汉字已经学完,完全具备从书本中学习知识并提高阅读素养的基础能力。很多孩子现在学习紧张,读书太少,阅读素养提高有限,只重视数理化的学习。长此以往,孩子几乎成了只会擅长做题的机器,既缺乏工作中需要的阅读素养,又缺乏面向社会需要的与人交往的能力。这样的孩子,别说走向社会,就连高考也是会吃亏的。
初中阶段,孩子心智不成熟,又面临青春期的困惑,很容易受到外来诱惑。如果家长不注意管好自己的孩子,孩子很容易迷上游戏,或因为所谓的感情而冲昏了头脑,也容易被习惯不好的孩子带。因此,在初中阶段,家长的作用至关重要,就是要多关注孩子引导孩子,有问题及早去解决而且加以往正确的路上引导。也就是说,读初中的孩子,和小学一样,一定要加强管理。
从孩子3岁开始,如果到22岁大学毕业,基本完成教育,一共是19年时间,是一场孩子和家长的人生马拉松。虽然有的人在前10公里的比赛中是跑在前面的,但由于体力透支过度,后面的比赛比较困难;很多人由于在初高中学习太紧张,透支精力及体力过度,在大学就再也不想学习了;有的孩子在前面的中途跑得太慢,最后虽然奋起直追,但由于差距太大,能获得比较好的成绩,但却无法名列前茅。因此,科学的安排各阶段(特别是中学六年培养方案),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学习及管理策略,才是取得最终胜利的关键。对于孩子的最终成才及成长十分重要。
本章对初中阶段学习的特点,家长要如何进行管理,提高学习的效率,协调学习和能力培养的关系,进行一些探讨。
一、  和孩子良好的沟通是教育的前提
    爱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天性,高尔基说过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情,但并不是每个家长都会爱孩子。爱的方法不同,产生的效果自然不同。
在谈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前,我们先看看在工作单位领导和员工的关系。如果你是一个员工,在工作中出了差错,领导就是一顿臭骂,并把你辛辛苦苦写的报告撕掉,你会是什么心情?以后你在工作中还会认真努力?十有八九,就是在以后的工作中,能不做的就不做,肯定不会为工作再尽心尽力了。由此想想,孩子某次考试差了,而且是自尊心比较强的孩子,如果对待孩子的态度不对,会产生什么后果?
孩子也是一样,必须尊重他们,遇事要和他们讲明道理,要使其和家长有合理的沟通,只有这样,他才会和家长分享自己在学校的经历和感受,才能就学习的问题进行足够的沟通。
建议在和孩子沟通前,家长先问问自己几个问题:
1、  我计划的沟通方法是否有效?以前我的父母是不是这样和我沟通的,当时是否有效果?当时我希望父母如何与我沟通?
2、  我说的话是孩子爱听的吗?怎样表达才能让孩子接受?
3、  现在沟通,时间和场合是否合适?
4、  这个谈话的后果会是什么?这个结果是我希望的吗?
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要多听少说,想好再说,不起作用的话不要说,同样内容的话,要控制说的次数。
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必须克制情绪,对孩子主动说出来的错误言行,不管错误有多么严重,切忌立即暴跳如雷。如果这样,很可能会出现既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又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并且断绝了以后沟通的渠道。正确的做法,是向孩子好好分析清楚这种行为会产生的不良后果,说服孩子以后不能再犯类似的错误,因为没有有言在先,绝不能就这件事处罚孩子,最多就这类错误重新定下处罚措施。
沟通的范围,不要只限于学习,可以先了解学校的新闻趣事,孩子关心的社会问题,学习的沟通永远只是一个方面,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永远比学习的分数重要。
沟通是孩子了解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特别是家长在工作、生活中的经验教训,就能让孩子及早了解社会,以后就能更早适应社会。比如,多向孩子介绍周围亲戚朋友的工作性质,就很有可能在孩子的心中构成偶像,从而为以后的专业、职业选择提供榜样。
良好的沟通,是管理好孩子的基础。
二、  初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区别
家长们都知道,在孩子小学阶段,国家为了孩子的健康,对课本设置和教学的要求上来看,要求是偏低的,特别在低年级,每天的作业量是要控制的,小升初也不允许进行考试,进入初中主要是依靠摇号,由于课本是面向全国,全国的学校教育水平、孩子的生活背景不同,因此,对城市学生来说,是很简单的,考试内容也是和教材接轨,容易出现大面积的高分,只要是不粗心,很容易得满分的。
到了初中,学习和考试内容出现差异的现象很明显,初中有几套统编教材,选择权在学校,到中考是按照大纲考,因此,有点像能力考试,主要课目的考试都分AB卷,A卷是基础,B卷是难一点的内容。学习的内容是成倍增长,在初一过渡阶段还不明显,到初二,就感觉很明显了,学习内容难度和深度增加。
因此,从小学过渡到初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关口,很多同学,在小学的考试中,成绩非常好,常常是99100分,心中带有一种自豪感,信心十足来到初中,可是常常在进入初中的入学摸底考试中就被彻底打晕,为了适应初中的教学,常常在入学的摸底考试中,题不是按照小学大纲来出的,是按照超过小学生能力的范围来出题的,很多原来感觉成绩优秀的孩子,考试能否及格都成问题,孩子的自信心受到严重的打击。
殊不知,孩子在小学的时候,虽然大家考试分数是相同的,但由于考试太简单,有的同学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文字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比较强,有的同学在数学方面进行了奥数学习,通过奥数的学习,在思维方面得到训练,数理方面的分析能力比较强,而这些能力,在小学平时的考试中是根本体现不出来的,进入初中,合适的考试题,就把这些能力区分出来了。
出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如果孩子考试成绩好,家长就应该鼓励,让孩子有信心在未来的学习方面继续努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如果考试不理想,也要鼓励孩子,让自信心不要消失,要让孩子找到差距,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找到目标。20119月中旬的时候,我接到几个朋友的咨询,其中一个网友说女儿在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新初一,昨天返校测试了数学,今天成绩发下来才班上的33名,上周的入学摸底数学班上11名,语文42名,当时着急这语文咋回事,今天又开始着急数学了,她自己一听这个名次,电话中能听出来还是很失望的,进了中学这测试太频繁了,我感觉都心跟着测试分分在起落,想请教下有没有正确的处理方法或者咋个办喃 。这种情况,很多刚进初中的孩子都可能碰到,数学成绩和很多因素有关,摸底考试不能取得好成绩并不代表孩子在初中阶段就不能学好,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和小学有所不同,对于新的学习方法,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很快适应。有的孩子适应快些,有的孩子适应慢些。每个孩子开学后的状态也不同,有的孩子很快能收心投入学习,有的却不能。这样,在前期的数学学习中,学习的效果就不相同。第二、出现考试分数比较低的情况,大部分孩子不是因为不会做,而是在考试做题的过程中,发生看错题、计算错误等大家犯的粗心错误。一般来说,粗心也是没学好,对做题的方法掌握不牢固造成的,掌握不牢,审题、做题的速度就要慢些,为了抢进度把试卷做完,必然在考试的时候争分夺秒,出错的概率大大提高,也有部分是确实长期练习不足,导致计算能力不强而丢失分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数学老师忠告:小学不吃透这些“基础知识”,初中只会次次垫底!
小学数学:1
初一新生如何改变学习方法适应中学生活
什么才是真的输在了起跑线上
小升初,是孩子成绩的突变期
小学数学:记住这些“平方数”,孩子考试秒出答案,比计算器还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