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山大学的永芳堂应该砸了
看书看得脑子发懵,去大马路上溜达,见公交车牌上有“中山大学”一站,于是搭车前去游览。到中山大学时已是下午五点,花香满径,暮色朦胧,满院的红墙绿树中透出一股随意、慵懒的味道。经过庄重雅致的怀士楼前,恰逢一美女在台阶上留影,身着红色风衣,举止婉约,气质恬淡,形貌酷似汤唯,给本已古朴的校园更添了几分民国的意境。


(图片来自网上)

但这美好的意境在不远处的永芳堂前被生生截断。
永芳堂与其说是一座楼,不如说是一座彻头彻尾的垃圾。它正面的墙体并不是平的,而是由三个弧面组成。这三个弧面是向外拱的,好像要把迎面走来的人拱回去一样。中国传统的建筑学讲一个“敛气”,就是模仿自然界山环水抱的形态,将气机收拢住,平和稳定地流转,如此才适合居住。像永芳堂这样,不讲内敛,反将气机外放形成冲煞格局的,只有军事建筑。更荒唐的是,永芳堂前面竟然摆放了十八个近代先贤的铜像,分列两旁——这在中国建筑学中更是大忌,因为只有陵墓前摆放的石人石马才呈如此格局。


(图片来自网上)


17点45分,走近永芳堂前的两排铜像合围成的小广场,当距离背对着我的严复像还有两米时,忽然间毫无征兆地就感觉到了一股比较强的气场,其强度竟接近一些专供修行的寺庙。但这气场却非常混乱,因为一进入这个铜像围成的小广场后,胸中、头脑处的气机微微躁动,微略地感到眼花、气闷。虽然说不上难受,但也很不舒服。此地不宜久留,在铜像身上随便扫了两眼后,踩着广场前的草坪匆匆离去,这时才发现:永芳堂大门正对的广场和草坪连成一片,可草坪尽头却一马平川,挡煞用的屏风、景观石之类的设置完全没有!这种设计堪称极品:明堂无朝案,外部的气机无遮无拦,直接冲进了广场(广场和草坪交界处的那块景观石比电饭锅大不了多少,形同虚设),又和永芳堂弧形墙面所形成的煞气在广场上对撞——如此一来,气机将混乱到何种程度已不需多言。

以前曾在徐公子胜治写的小说《地师》中看到过关于永芳堂风水的评论,今日亲身感受,知其所言非虚。不知这块极品风水格局会不会影响中大的气运,但总不会有什么益处。与其对一个垃圾修修补补,不如推平了重建。


23点07分补记:感觉到强烈气场的位置,在严复身后2米,当时我以为这是十八先贤像围成的内循环气场,但从远景照片上看,发现那个位置正好也是永芳堂右翼锐角的指向所在,所以当时感受到的也有可能是锐角发出的煞气。


附:
徐公子胜治的小说《地师》中的片段:
----------------------------------------------------------

这栋建筑也不知谁设计的,正门居然这样一种结构:正中是凸出的圆弧形,左右两翼向斜前方伸展而出,朝向前方的墙面竟然也是凸出的反弓弧形。从正门外看过去,是三个连在一起的弧形迎面顶过来。

而且正门前的台阶很高,需仰头才能看清大门,宽度向上至门前逐渐变窄,视觉效果上显得很陡峭。整栋建筑的左右两侧墙面都是直的,与正面伸出的弧孵墙面夹角显得如刀锋一般尖锐,有人这两个“刀尖”之外各种了三株高大的椰子树,大概也是想挡一挡煞气吧。

永芳堂右侧这个尖角,正指着文科楼,这叫“冲煞”,在传统风水讲究上是很犯忌讳的,种树也是稍微化解的办法之一,但也不能种椰子树啊!椰子树只有一根笔直的主干,上面就是叶冠,没有有分支,像根筷子或一炷香似地插在那里,既起不到阻滞的作用看上去还别扭。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移栽垂柳、曲槐一类分枝非常茂盛、枝条很柔和、属性偏阴的植物,长得越高大越好,只要树别过楼的高度,与建筑尖角的距离也别小于树的高度。这里的几棵椰子村很可能是某些既不愿意信风水,又听说过这种讲究的人自作主张种下的,搞得不伦不类。

但这两个尖角,只是这栋建筑在风水角度犯的次要毛病而已,至于什么“落成之时,尖角所指,康乐园内草木皆死”的说法,都是夸张的讹传。它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正面的结构。

如果就是为了赞美而赞美,总能牵强附会一番辞藻堆砌,比如就有人这样赞美永芳堂:“它的外形象一只白色的大鸟,两翼像张开的臂膀,怀抱着兼容并蓄的大胸襟;它又像一本打开的书,从这里走出了历史风尘中熠熠生辉的十八先贤。”——真能捅词啊,想拥抱一个人的姿势,应该是两臂张开,虚胸而手心向内拢。假如是张开双臂、手心向外扒、头向前顶,那不是想拥抱谁,而像不小心掉进坑里正在往外爬,最不喜欢前面有人挡着。而永芳堂的正面形状是三个反弓弧形顶出来,给人的就是这种感觉。

有时候别看大体的形状差不多,细节上的差别,会导致建筑风水的含义截然相反。

这种结构对地气的影响不是汇聚,而是向迎面以及两侧方向反射、散,它是白色的圆滑表面,这种散与反射的作用则更强烈。假如是一个很敏感的人,心神不定之时,走上台阶会有一种被建筑迎面向后雅的错觉;而走下台阶时,眼角的余光留有两侧的建筑的残影,会有一种被人按住双肩向前推的错觉。

走这段六十级台阶,感觉上去时相对比较长,下来时相对比较短,假如注意力不够集中或心神不定脚步虚浮,搞不好还真容易数错了,上去比下来多数出一、两阶,这也是此地的“鬼故事”之一。

永芳堂侧对着剑形的中轴线,那柄剑是一个偌大的风水局的灵枢,它将弥漫在前方的犀利剑意反射、散而开,面前这片草坪上的地气扰动可想而知,就算是晴朗无风的天气,也会给人造成莫名的混乱、噪杂感。

也许是为了化解这种环境中的违和感,有人在这片草坪周围立了十八座铜像,左侧依次是孙中山、蔡元培、章太炎、梁启、康有为、邓世昌、黄遵宪、魏源。右侧依次是林则徐、詹天佑、秋谨、谭嗣同、严复、冯子材、容闳、洪秀全。

树立历史上很有威望的人物塑像,确实是镇住地气的方法之一,但也不能是这种塑法,迎面正中立一尊就可以了,怎能搞成夹道相望的形势呢?这又不是仪仗!它不仅没有化解地气的扰动,反而极大的增加了环境地气的混乱。

为先人塑像,是非常有讲究的,不能随便乱来。如果是为了供人瞻仰,它的第一个错误是就是违反了“敬人如人在,一地不二供”的原则,因为就在校园中的不远处,已经有了孙中山的纪念塑像。假如是进一座庙,大雄宝殿中供的是三身佛或三世佛,到了配殿,香案后怎么可能还是这三尊?若将塑像当做一个真正的人来尊敬,就不应该犯这种错误。

这个错误对环境的影响倒是其次的,关键是“人”不对,这些塑像能镇住脚下的地气,但彼此之间的扰动极为剧烈。为什么会这样?塑像原本不过是建筑材料的雕砌,但它成形后被安置,是所有器物中最容易形成独特属性的。无数看见它的人们,精神上鼎予它的形象就是它代表的那个人,器物的灵性被无数人共同赋予,这个过程就叫做“开光”。

寺院里的佛像开光仪式,众高僧诵经加持,象征着佛像不仅是泥塑木胎而是佛之寄形。而其他场合的塑像,也有自然的开光过程。这里是历史系教学楼门前,无数过往的师生在塑像前激起的精神共鸣,就是它们所代表的历史人物的形象,器物的属性已成,经历了自然的开光。

为先人塑像还有一个原则,不能想当然的将一些人列在一起,敬人如人在,要看这些人本身能不能聚到一起去?大到指点江山、纵横天下,小到凑一桌吃火锅、搓麻将。

在这个场合,诸如章太炎与晚年孙中山的分歧等等,此类的冲突已不算什么。十八人中有些是传统的师生关系,却摆错了位置,学生本人是万不敢这样站的,这也不算最严重的问题。以林则徐、康有为等人与洪秀全、孙中山等人各自的身份与立场,能如此安然相处吗?这才是最严重的冲突。

假如这些塑像“活”了过来,非打起来不可!塑像本身当然不会变成活人,但他们之间物性的扰动与冲突却异常激烈,游方的灵觉感应的很清晰。在种环境下,尤其是夜间人气很弱的时候,真的很容易产生种种错觉,说它是广佛第一灵异之地并不夸张。


永芳堂传说一:永芳堂里面存放着孙中山的衣冠冢。但传说其实不是孙中山的,是永芳公司老板的爷爷的衣冠。    永芳堂传说二:永芳堂的整体设计好像一个陵墓那样,呈八字型向两边伸展,堂前面还有十八贤人像守灵。    永芳堂传说三:传闻永芳堂的设计师们,建筑物建好一年内全部死光了。而且永芳堂刚刚建好的时候,八字型两撇所指之处,草木皆亡。有人说这座冢形建筑是要把中大风水全部吸走。    永芳堂传说四:传闻永芳堂下面有具女尸,是参与永芳堂建筑的一个建筑公司老板的女儿。她名字里有个芳字,所以叫永芳堂,意思是芳永远睡在里面。更传闻永芳堂时不时会传出来女人声音。    永芳堂传说五:据说上永芳堂的楼梯,早上数阶梯数和下午数的数目是不一样的。    永芳堂传说六:传闻外面的十八铜人像,每个铜像有一个锁链锁住,如果有人发现了哪一个铜像没有锁链的话,很快就会有教授或学生死于非命,好邪门地。又传闻,子夜十分,永芳堂前,将出现会动的第十九座铜像,至今无人得见其真面目……


1990年春,出生于马来西亚的香港南源永芳集团公司董事长姚美良先生,为了弘扬中华文化、纪念近代先贤,决定出资创中山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中大领导非常重视,划出永芳堂现址建造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大楼。并成立了以朱朝新副校长为主任的筹建处;1991年2月28日,筹建处开始在《世界建筑》杂志上征集建筑设计方案;最后评出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佳作奖5个,鼓励奖10个,未评出一等奖。经建筑界权威建筑家推荐,校方领导和姚美良先生一致赞同,永芳堂决定采用此次评出的二等奖设计方案,作者为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的孟建民、曹彬、张宏以及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陈宁。四位设计者的创意在于:永芳堂外方内圆,舒展的两翼象征开放中的国门,直达三楼正厅的室外六十级台阶象征着国家的发展进步。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大楼的命名,是在大楼主体工程完工后,中大领导征集姚美良先生以后确立的。姚美良先父姚永芳,是马来西亚的太平绅士、当地侨领,享年67岁。为纪念姚永芳先生,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大楼取名“永芳堂”。永芳堂建成以后,姚美良先生向中大领导提出捐资100万元人民币建设十八先贤铜像广场,十八先贤两边布局,以历史顺序为序。两组铜像分别以林则徐和洪秀全为首,以孙中山和黄兴为后,既自成独立,又与永芳堂连成一体,其宗旨是纪念和弘扬近代中国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华民族及其优秀儿女为维护民族尊严、国家独立而前仆后继的奉献精神。它为中大增添了一道亮丽景观,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两年,不断有各地学生和游客前来参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实地考察:解析永芳堂“闹鬼”事件
没有铜像!一张稀见的民国时期广州中山纪念堂老照片 | 静思斋
旅游笔记.檀香山唐人街拜谒国父孙中山先生铜像
【新邮速递】11月12日发行《孙中山诞生一百五十周年》纪念邮票
辟谣第四弹:永芳堂、文科楼、岭南堂【中山大学】闹鬼完整版!
虎年春节广州行(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