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五千年历史的宿命和气候的周期变化

1628年,500穿越众携带21世纪的科学技术、装备、思想乘坐圣船来到哪个崩坏的晚明,为即将沦陷的华夏.......

就当作是搭载穿越众们的丰城轮

Sorry跑偏了。在鲁迅的生活的100年前,那艘红船上的诸位元老给旧时的中国带来了超越时代的次时代思想核武。如果你能摆脱现在看来理所当然的认知去看他们,你甚至会觉得他们是群穿(群体穿越者)。

小说再敢编,也比不上超越时代100年的红船元老的创世纪

高中时候看过几斤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书,全当小说看呢。后来也想翻些所谓名人名作,大多就是掰扯些帝王将相大同小异的丰功伟绩奇闻异事。但凡有些观点的也是人云亦云,或是文字冗长、晦涩难懂,也不知道是曲高和寡还是故弄玄虚。

写的还没穿越小说实在,归根结底,就是切入点太low。帝王将相的历史不是真正的历史,是顺势而为的上层建筑。真正的历史是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的老百姓。精炼一点地说,即所谓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像《中国是部金融史》、《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枪炮病菌》、《另一半中国史》《饥饿的盛世》等有着特定切入角的书则给了我们一个对古代中国管中窥豹的机会。我总结以上,写一写古代中国的宿命和是什么让我党最终带着中国走出宿命,破圈出位。今天先发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中国五千年历史的宿命:气候的周期变化

“中国是个有着长达5K年的历史古国”是个中国人张口就来,但是能把所有朝代按顺序说对的人就不多了。中国历史几十个王朝,几千个皇帝谁能记得清?但是这5千年我们中国迭代了几个版本倒是得弄弄清楚。简单地说,从第一个能确定可以成为国家的奴隶制王朝周开始(1.0时代),到春秋时代奴隶制崩溃和战国的封建制度兴起(2.0时代)。秦统一六国完成了封建向帝国专制的进化(3.0版本),于是千年帝国自汉始,之后的两千年纷纷扰扰都是对这种帝国制度的修修补补,唐宋元明清都只是3.X版本,有时候还会出几个反优化版本。

5K年漫长的时间里,中国这个定义一直在变化,很难说清楚中国是个地理还是民族还是文化概念。我们熟悉的中国历史和另一半属于中国少数民族的历史合在一起才会发现,中国的确是以文明而存在的。就像希腊、罗马、迈锡尼一样,一群语言文字民族都不一样的人却被深深地纠缠在一起过了5K年,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东亚半封闭的地形和气候的变化。

东亚地形图

打开小地图后你会发现,整个东亚西面是高山峡谷,北面是沙漠草原,东面是茫茫大海,南面是热带雨林,除了几个小隘口以外这就是一个封闭的角斗场。这世界从来没有公平可言,处于地图中央拥有优势地位的汉族王朝占据核心最广大的可耕种土地,具有天然的优势。在其他被地形割据的土地上也可开局,但是拥有的资源显然和C位的中央王朝不可比拟。

在地图上你很容易找出较为独立且容易开局建基地的地方。标出来之后就会发现你的想法和历史事实如出一辙。这些地方诞生出了高丽、大和、蒙古、女真、回鹘、吐蕃、百越等等耳熟能详的民族。这些国家所占资源的极度不均衡很难支持其独立发展,必须通过和居于中心的汉王朝进行交换才能生存下去。一旦无法通过商品贸易的方式获得缺乏的物资,他们势必会拔刀相向,去掠夺汉人王朝的资源,而汉人王朝则腹背受敌,不得不四处出击。

竺可桢在他的神作《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里,通过考古、对古诗词里对动植物描述的研究(即物候时期)和政府的官方记载(方志时期)画了一根积温变化曲线。再叠加上王朝历史,就让气候变化对历史影响变得一目了然。

后来又有人继续叠加米价值数、战争数量让整个历史尽收眼底

从图上可以很明显地可以看出,积温和战争正好是反相关。温暖的时期孕育强大的国家,如汉、唐、宋,寒冷则带来分裂和孱弱的国家,如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明清。

气候影响历史的直接方式就是农作物的产量变化引起战争冲突。草原的环境承载力远不如南方的耕地,且草原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干旱寒冷的年份草原的物产是没法养活丰年增加的人口的,必须通过出售草原特产换取粮食布匹金属来维持生存。但是南方有时候自己也闹饥荒,因此北方的游牧部落与中央的汉人王朝冲突就是历史的宿命。

而且战争前线基本上和气候分界线完全重合。比如,在图上可以看到两晋到南北朝出现了一次千年来温度最低的小冰期,直接触发了与东晋平行的北方十六国五胡乱华事件,汉族人口在北方要么被屠戮殆尽,要么拖家带口往南去投靠东晋。原先稳定的人口、生产关系、生产资料从此发生巨大变化,坞堡和氏族盛行,佛教势力堪比国王。

南北朝亦军亦民的坞堡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一个历史两本书,若是以汉人王朝为中心去看这些历史,便是我们所熟悉的人教版中国历史:不是万国来朝就是吊打“蛮族”,要是被所谓蛮族平推了就大言不惭地说蛮族“被汉化”。若是以蛮族各自为中心去看这些历史,就是套马的汉子在气候和强敌的夹缝中挣扎求生。冲突就是接触,不同的文明在冲突中交流接触,会产生出更容易被各方接受的新文化,例如长期处于战争前线的河西走廊在冲突最盛的南北朝时期孕育出敦煌和汉化了的犍陀罗艺术。在资源极不平衡的东亚,各民族正是在气候的指挥下不断冲突,最终框定了我们现代所称的华夏大地,形成了以中原汉人政权为中心的汉文化圈,相爱相杀千年的中华民族,这三位一体,便是中华文明。

敦煌中典型的犍陀罗雕像

同时为了不断组织力量对抗北方民族,汉人政权不得不放弃西汉轻徭薄赋的基本国策(西汉那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养不起那么多非农人口,国家想多征税都很难),通过扩充官僚系统收集战争资源。在缺乏信息传递方式的古代,官僚作为老百姓和皇权的桥梁,自然而然地从帝王手中接管社会。

对自秦始皇设立郡县制后中国是不是封建社会一直有争论。的确,秦始皇后中国从宏观上已经升级到了帝国时期,比世界其他国家早上了好几百年。但是换一种视角,自从两晋开始,坞堡这种以宗族为核心的亦军亦民的生产组织形式使得宗族门阀势力越来越强。而流官制更是使得朝廷派下来的堂堂县令成为名义上的统治者,想要发号施令非得经过宗族乡绅和小吏才行。所以在微观层面,实际控制一个乡镇人乡绅和小吏相当于封建领主,而县令无非是国王派下来监督工作的巡视员罢了,即“皇权不下县 县下惟宗族”。

要命的是官僚系统不像帝王那样,有天子守社稷的现实压力,任何事件都可以成为他们自肥腐败的借口,即使是国之将亡也一样。历朝历代都有的包税制、隐匿人口、氏族联姻等等,让官僚与士族门阀无限增殖,最终把皇权架空,将国家逼到无税可收无兵可征的地步,亡国便是朝夕之间的事了。

所以,中国历史五千年历史便不停地在:气候变冷----蛮族入侵----进行战争----官僚膨胀-----改朝换代的死循环里周而复始。古代什么变法什么改革的,都是官僚系统对于自身的修修补补,想要他们自己革自己的命怎么可能?

想要走出这个怪圈,不仅得有巨大的力量,还得知道往哪里使劲才行。 还好,他们知道

下一部分:货币和土地所有制造成的周期变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部历史感厚重的古风小说,展现五千年历史上的波澜壮阔
一个谜一样的王朝,如果被证实,中国历史可能不仅五千年
从世界史和五千年中华史角度来看 安史之乱有哪些意外影响
就因为我是皇帝,所以就非死不可吗?
腾飞五千年之塞北三朝之金:王朝末路 22
重建中华五千年气候史 程雅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