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董狐笔:官兵为什么总是打不过农民起义军?

一、农民军的辉煌时刻

秦始皇横扫六合,一统天下,全靠刀把子里面出政权,手里有一支独步天下的秦军。

可秦始皇死后没几年,秦军劲旅之一-----长城边防军就在巨鹿被项羽所率的秦末农民起义军击败,而后秦军便退出了历史舞台,中国大地成了刘邦和项羽的主场,那支号称有五十万人的秦军南征部队,也并没有因为战斗力强而翻起什么大浪。

其后最强最盛的大汉和大唐军队,也先后在汉末和唐末农民起义中表现不佳,很快便在历史的长河当中销声匿迹。

明末剿灭农民军的官兵,哪一支都是训练有素,百战百胜,但最后却一个一个被扛着锄头扁担的农民打到一蹶不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最后也是死在几个农民的手里。

清朝中后期的白莲教,太平天国也是如此,连号称三不朽的曾国藩先生,都曾差点因为兵败,而被太平天国的农民军逼的自杀。

实际上,在真实的历史场景里,如果一个扛着锄头的老农民和一个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官兵单挑,一般是赢不了的。无论是在汉末,唐末,还是明末,清末,都出现过几百个官兵追歼几万农民军的情形,农民军在具体的战斗中其实常常是处于劣势。

但是,常常处于战术劣势的农民军,却往往能够在战略上取得重大胜利,打败官军,动摇乃至推翻一个朝代的统治,这又是为什么呢?

二、守土与游击

官军吃国家俸禄,对保境安民,守土卫地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比如皇帝派出一支20万人的正规军去剿灭农民军,每收复一个城池,就必须派若干将士留守,大城留10000,中城留5000,小城留2000,有的地势险要的堡寨也得留千儿八百人,很快前线的作战部队就没有多少人了。

皇帝和负责后勤的官僚机构需要前线战斗有具体的统计数据,斩杀多少首级,攻占多少城堡,缴获多少金银。所以对这些战果,官兵一定得小心分兵把守。

而农民军不会有这种顾虑,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城市不让呆就去农村,农村不让呆就上山下水,实在不行就化整为零,干回农民的老本行,只要留口气在,过几天就能卷土重来,让官兵把前段时间得到的便宜都吐出来。

有时候官兵追剿计划不周密,还会出现自己人越追越少(需要留人把守),而农民军越追越多的情形。优势的农民军看到破绽,有可能突然杀个回马枪,令官兵措手不及,反过来被农民军追着打。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如果官兵不小心追到了人家农民军的根据地,那就更惨了,人生地不熟,陷进步步是坑的人民战争之中,或者被农民军绕小路到后方,截断官兵的后勤补给。

没有守土之责的农民军,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灵活机动,容易集中优势兵力,对分兵把守的官军目标各个击破。我们几乎可以在历次农民起义中,都能找到这样的战例,招数很老套,但农民起义军总是屡试不爽。

一句话,明着打不过你,但我能耗死你。

三、后勤保障问题

对于官兵来说,战争打的是后勤补给,是钱,是粮食。没有源源不断的军饷和粮食,就没有官兵的战斗力。

所以一旦开战,皇帝和官僚机构就得每天把大把的银子和粮食都送到前线,并且确保物流渠道畅通,军饷和粮食都能定时定量发到每一个士兵手里。

万一因为种种原因,后勤补给有几天不到位,那么还没打仗,官军的内部管理就会出现问题,军事长官得防着机动灵活的农民军,还得防着官兵自己人哗变。

而农民军就不会有这种顾虑,有粮有饷能打,没粮没饷也能打,吃草根树皮也照样有战斗力,而且奉行“官兵都是运输队长”的宗旨,时不时多跑几步,跑到没有官兵但物资充沛的地方打秋风,把官兵的后勤补给当成自己的后勤补给。

在没有摄像头,没有红外探测仪的时代,要想完全封锁农民起义军是不可能的。农民军总能找到自己补给的方法,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个别农民起义军甚至下海经商,比官兵小日子还过得滋润。

四、心态问题

官兵吃了败仗,有可能被警告,记过,或者杀几个将官树威,但农民军若是被打败被剿灭,就有可能丢脑袋。

一个是为了应付差事,一个是为了保命,心态不通,做事的效率也就大不一样。

另外官兵多是有妻有子的体制内人员,有后顾之忧,而农民军多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盲流,虽然作战经验没有前者丰富,但够楞够蛮。后来许多体制内的军事家也发现了这一点,在招兵的时候专挑盲流一根筋,以毒攻毒,经常能收到奇效。

五、政治问题

一个朝代到天下鼎沸,农民起义军纷起的时候,往往不只有农民起义一个头疼的问题,而是整个朝廷运作机制都漏洞百出。

陕西遭了灾没人救济,整个陕西地区的良民都会成为农民军,越剿越多;山东有个恶官,剥削百姓没人管,整个山东地区的百姓都会归心农民军,主动为农民军送后勤物资,夹道欢迎农民起义军的到来。

表现到军事上,就是国家不得不更加倚重军队和军事将领,但又不得不防着军队坐大,防着某个军事将领成为朝廷的权臣或者干脆取而代之。

于是,军队的处境也会十分尴尬,一方面要和农民军打仗,一方面还得和后方的整个官僚机制斗智斗勇,于是,养寇自重就成了很多军队的无奈选择。

官军一边剿灭农民军,一边对农民军网开一面,以免农民起义军被彻底剿灭之后,让将士们面临“飞鸟尽良弓藏”的尴尬境地。

于是,官兵和农民军之间的界限也就模糊了,长此以往,他们之间会达成一些默契,比如暂时让农民军接受招安,进入官兵战斗序列,或者官兵在饷银到不了手的情况下,集体哗变向农民军投诚。

职业士兵和将领加入农民军之后,农民军的性质也会慢慢发生改变,开始用精良的装备武装自己,开始用正规军的兵法来操练,到了那个地步,整个朝廷就会陷入农民军的汪洋大海之中,就算曹操岳飞和曾国藩李鸿章联手,也难挽大厦于将倾。


编辑:董狐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浙闽民变(叶宗留、邓茂七起义)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始终拒绝招安,只是最后被迫投降
明末起义军由饥民和逃兵拼凑成,官军怎么还打不过?
秦汉之绿林好汉赤眉军(五十)
明末长枪火器流真能吃的开?崇祯朝一次内陆官军镇压起义军战例
作为明朝最后屏障,孙传庭为何败于李自成?真是时运不济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