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大战役前的“三大战役”

正文共5700字阅读时间约 15分钟


如果把解放战争看成是一盘大棋局,那辽沈、平津、淮海这三大战役,便是最后的收官“大决战”。

而这收官之战的态势,由“中盘”的布局所奠定。

这场大博弈的中盘,被称为解放战争的“战略反攻”阶段。这个阶段的关键词是:攻城略地

共产党部队于1947年10月至1948年9月之间,在三个关键处“落子”,分别是:石家庄、洛阳和济南。这就是本文要讲的,三大战役前的“三大战役”。


背景回顾

解放战争在1946年6月26日爆发,第一个阶段对于共产党方面来说属于战略防御期,这是一个国共双方都有理由说自己“取得了胜利”的阶段。

国民党方面攻占了大部分城市,在1947年3月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撤出延安之时,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和华北解放区首府张家口都已失守,共产党掌握的大城市只剩下了松花江以北的哈尔滨。

电视剧《大决战》
中共中央撤离延安

共产党方面的思路是“存人失地,人地皆存”,所以重点不是抢夺城市,而是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在1947年底召开的米脂会议上,周恩来报告的统计数据是:敌248个旅中,受过歼灭或歼灭性打击的达到了145个旅。截止到1947年10月,我军达到220万以上,而敌人作战部队下降到256万。

国民党的这点人数优势,在全局上来讲其实已处劣势,因为国民党军大量的兵力被用于驻防大城市和铁路线,机动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越来越弱。

所以,解放战争第二阶段的“看点”,就是共产党部队在反攻中对大城市的收复。

今天之所以讲这三场城市攻坚战,一是因为战略意义重大,它们是后来大决战的基础;二是因为战斗过程都很精彩,当然,精彩的另一面是战争的残酷性,但它们也因此而更应该被我们铭记。

本文将通过四个方面来逐一介绍这三场战役:为什么打?(背景和战略意图);难点是什么?(国民党方面的情况);如何打下来的?(战役看点);战后带来了哪些变化?(战略意义)。

石家庄战役


为什么打?

打石家庄有一个外因和一个内因。

外因比较简单,因为国民党军在华北的兵力空虚。

西面,胡宗南的20万大军被始终不过黄河的毛泽东以及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所牵制;南面,刘伯承和邓小平、陈毅和粟裕、陈赓和谢富治三路大军已立足中原;东北面,林彪正在发起秋季攻势,蒋介石抽调了华北的兵力去支援东北。

电视剧《大决战》

内因是中共的晋察冀军区当时心里憋着股劲儿。

在1947年7月21日的小河会议上,周恩来给各战区的歼敌成绩排了个队,排在第一的是陈毅、粟裕的华东军区,而晋察冀军区排在最后,比缺兵少粮的彭德怀陕甘宁军区还少。

电视剧《大决战》中的小河会议

而晋察冀野战军,可不是什么弱旅,这支部队的班底是当年红军战力最强的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

晋察冀中央局书记聂荣臻,是当年红一军团的政委,晋察冀军区是他在抗战时期一手创建的,我军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杨得志,当年的红一军团红一团团长;第一政委罗瑞卿,当年的红一军团保卫局局长;第二政委杨成武,当年的红一军团红四团政委;参谋长耿飚,当年的红四团团长。

这些名字的战斗履历里,是我们熟悉的强渡乌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等长征中的著名战役。这样的部队,怎么可能忍受“排名垫底”?

所以在小河会议后,晋察冀野战军出动了,作战目标就是围城打援,力争尽量多地歼灭敌人。

1947年9月,部队攻击保定以北地区,没想到竟调出了石家庄守军:国民党第三军(只留了一个师驻守石家庄)。杨得志、杨成武和耿飚果断围击,在清风店全歼敌军,第三军军长罗历戎被俘。

电视剧《大决战》

这一仗打得极漂亮,一扫众人心中的阴霾。按聂荣臻的说法:这次歼灭战打得很干脆,从军长到马夫没有一个逃跑掉。

打完清风店后,聂荣臻向中央军委提出了攻打石家庄的计划。不仅因为石家庄现在城防空虚,还因为晋察冀野战军已把石家庄打成了“孤岛”。而更重要的是:打下石家庄,就可以把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解放区连接起来,也就是连通了华北和中原。

难点是什么?

难点有两个。

第一个难点是:石家庄并不好打。

石家庄当时的名字是“石门”,这是一座因为铁路线,于1900年才兴起的新城市,所以没有城墙,但并不意味着容易被攻破。

国民党军在石家庄设了三道防御体系。

第一道封锁沟被称为外市沟,深三米,宽两米,周长约30公里,是当年日军修建的。

第二道是内市沟,深五米,宽五米,周长18公里。这里还有一条周长25公里的铁路,上面有昼夜巡逻的铁甲车。

第三道是依托市区高大建筑物构建的核心防御阵地。

老电影《解放石家庄》中的封锁沟

另外,国民党守军也不止一个第三军32师,加上地方部队,防守兵力仍有2万5千人。

第二个难点是攻城和打援很难兼顾。

石家庄既是地理要冲,又是三条铁路线的交汇处,所以国民党军很有可能大力增援,对攻城部队造成压力。所以毛泽东对攻打石家庄持谨慎态度,他在10月23日复电聂荣臻:以攻石门打援兵姿态实行打石门,将重点放在打援上面。

如何打下来的?

聂荣臻已下定了攻占石家庄的决心。要克服上述两个难点,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在敌人援兵未到时迅速拿下石家庄。

而速战速决的前提,是充分而细致的战前准备。毕竟,共产党现在还缺乏大型城市攻坚战的取胜经验。

战前准备的细致程度,是至上而下的。上至我军总司令朱德,于10月31日亲赴晋察冀野战军,帮助部队制订攻城计划;下至每一个普通士兵,都投入到了作战研究当中,比如,为了对付敌人的铁甲车,炮兵和侦察兵配合,早早地计算好了开炮的提前量。

11月6日凌晨,外围战打响。8日,外围据点基本被肃清。9日,全线突破第一道封锁沟。

然后,战场突然安静了,攻城部队在内市沟防线外约两公里处停了下来。

后面的场景,在许多影视剧中都出现过:数十万官兵和当地支前农民,开始了一场人类战争史上难得一见的土工作业。一夜之间,国民党防线外的千米范围内,纵横交错的交通壕沟诞生了。

电视剧《大决战中没有石家庄战役的剧情
但粟裕围剿黄百韬时也大规模地挖了战壕

10号下午4点,总攻的炮声响起。

首先突破敌人防线的是三纵8旅23团,他们的壕沟是斜着向下挖的,直接挖到了内市沟的下面,然后用一口装满炸药的大棺材炸出了防线的缺口。

攻城部队陆续突破内市沟,接近了第三道防线,也就是市内的核心防御阵地。

午夜时分,十旅政委傅崇碧带领两个侦察连占领了一座水塔。傅崇碧命令一个连驻守,另一个连继续向前摸索。

(注:傅崇碧是后来的开国少将,抗美援朝时指挥过著名的铁原战役。)

没多久,这个连回来了,带来一个把傅崇碧“吓了一跳”的战果:他们摸到了守军指挥部,把32师师长刘英给抓了回来…

12日中午,晋察冀野战军彻底占领了石家庄。

战后带来了哪些变化?

首先,国民党军队山西与中原之间的联系被切断,而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解放区连成了一片。

其次,这是共产党部队攻下的第一座大城市,对全军上下的心态转变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最后,国民党军并未全力增援石家庄,战略全局层面上的调兵能力已初显疲态。对于中共将领来说,看到这一点,必然会有“心里一亮”的感觉。

毛泽东在1947年3月撤离延安后,始终不愿意离开陕北,而现在,他渡过了黄河,带领中共中央在一个离石家庄很近的地方驻扎下来,这个地方就是西柏坡

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

驻守石家庄的国民党第三军,就是北伐时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即当时朱培德的滇军。这是国民党军队中独一无二的,20年没有换番号的部队。我军建军的第一枪,在第三军驻守的南昌城打响,而解放战争的第一座大城市,又是从第三军手中拿下。

洛阳战役


为什么打?

解放战争战略反攻阶段的开始,是1947年7月的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但面对国民党华中白崇禧部30万人的围剿,刘邓大军的处境一直很艰苦,又因为缺乏后方支援,所以部队减员超过了一半。

1948年2月,中央军委第一次要求刘邓大军从大别山区转移出来。毛泽东认为,要解决中原问题,就必须依靠刘邓、陈粟、陈谢三军的协力,打大的歼灭战。

就在刘邓大军向河南方向撤离的时候,中原的战机出现了。

当时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和徐向前的晋冀鲁豫部队,正在分别攻击宜川、洛川和山西临汾。国民党西北军司令胡宗南为确保西安大本营,将洛阳至潼关一线的主力部队回撤至西安外围。

于是,洛阳守军只剩下了青年军206师。

3月7日,中央军委致电陈粟部的陈士榘、唐亮,以及陈赓、谢富治部,提出了在两周内外攻取洛阳的建议。同时,命令刘邓大军11纵,牵制郑州守军孙元良部。

毛泽东预想的三军协力的局面,出现了。

难点是什么?

打洛阳的难点就是必须要快。

打石家庄的时候国民党没有派援兵,但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出现在洛阳身上。

首先,洛阳是黄河以南的中原重镇,国民党丢不起。

其次,郑州守军孙元良的一个军离洛阳只有100多公里。

最后,国民党在中原战场有一支机动部队:胡琏兵团,最快可以用5天时间驰援洛阳。

洛阳守军青年军206师,是蒋经国在抗战时期,根据蒋介石“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口号,动员知识青年组建的几个师之一。师长叫邱行湘,黄埔五期,是蒋介石的嫡系将领。

邱行湘的策略是:放弃外围据点,坚守城内的核心阵地。

这种安排有两方面的考虑。

一是因为青年军的学生兵吃不起苦,不适合野外作战,但学生兵的政治性强,不会轻易投降,适合坚守。

二是有成功案例。上一年的6月,林彪在夏季攻势中攻打四平,守军陈明仁将兵力集中部署在市区的重点部位,构筑了“陈明仁堡垒”。东北民主联军用了8天时间,攻占了四平一半的城区,但又过了8天,还是没能攻下全城,而国民党的援军却到了,林彪不得不撤出了四平。

所以,邱行湘计划在洛阳再创一个“四平街奇迹”。

如何打下来的?

鉴于上述情况,陈赓和陈士榘决定投入优势兵力,于3月10日开始攻城,力求12日中午前解决全部战斗。

10日,洛阳外围防线很快被突破。蒋介石心急如焚,严令孙元良和胡琏昼夜兼程驰援洛阳。

11日,攻城战开始,洛阳的四个城门同时受到了炮火攻击。黄昏时分,突降大雨,这不仅影响了守军的射击视线,也在一定程度上迟缓了援兵的行军速度。

洛阳攻坚战从四个方向同时发动

华东野战军三纵8师23团1营首先攻破了东门。营长张明后背中弹,依然指挥部队果断突破,占领了东门城楼。这支部队后来被命名为“洛阳营”。

此时的邱行湘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他只命令了炮火封锁东门,却没有派部队去封堵突破口。就这样,“洛阳营”坚守到了大部队的到来,洛阳城被彻底突破。

更严重的情况发生了,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学生兵,开始怯战逃跑,纷纷躲进了城中老百姓的家里。

12日黄昏,邱行湘带领5000残部退守到了核心阵地,这是“四平街奇迹”的最后希望。

核心阵地的火力密集程度,还是出乎了攻击部队的意料,直到13日晚,共产党军依然没能彻底解决战斗。

14日,是攻城的最后机会,前面讲过,胡琏兵团最快可以用5天赶到洛阳。

下午,最后一击开始了,十分的“简单直接”:拿大炮轰。陈赓和陈士榘集中了两支部队的所有火炮,包括刚刚在外围战场缴获的,在敌方不足两百平方米的核心阵地上,倾泻了万余枚炮弹。

邱行湘头部被弹片击中受伤。一个小时后,守军被全歼。

胡琏的援兵其实没那么快,他的两个整编师抵达洛阳时已是17号,而共产党部队已撤离了这座防御体系尽毁的空城。

3月底,胡琏的部队被调回。

4月4日,陈赓决定再打洛阳,第二天就顺利攻克。共产党部队永久性地占领了黄河以南的这座战略重镇。

战后带来了哪些变化?

一个重大的变化,是中共中央在战后决定再建中原军区和组建中原野战军

组织结构如下:
中原中央局第一书记邓小平,第二书记陈毅,第三书记邓子恢。
中原军区及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第一副司令员陈毅,第二副司令员李先念。
中原野战军下辖两个兵团:刘邓大军为第四兵团,陈谢集团为第三兵团。
陈毅兼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及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宋任穷为副政委。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即后来的二野和三野。

解读一下这个架构:其一,刘邓大军和陈谢大军合并了。其二,陈毅身兼两职,这又促成了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的统一指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在《大决战》里看到,陈毅一会和刘邓在一起,一会和粟裕在一起。

电视剧《大决战》

总之,拿下洛阳后,原先在中原的三路大军被统一在了刘伯承、陈毅和邓小平的指挥之下,这就是未来淮海战役的班底。

另一个重大意义,在于洛阳切断了国民党军中原和西北两个战场间的联系。

石家庄切断了山西和中原,洛阳切断了西北和中原,所以在后来的淮海战役战场上,我们看不到阎锡山和胡宗南的部队。

济南战役


为什么打?

讲完前面两场战役,打济南的意义就已经很清楚了:彻底切断国民党军中原与北方的联系。于是,国共双方在中原决战的态势就此形成。

这是共产党在“中盘”落下的最后一子。

所以,济南战役被称为大决战的“序幕”。

难点是什么?

难点就是打济南只能硬拼。因为国民党不会轻易放弃这个军事重镇。蒋介石曾说:“济南稳则徐州稳,徐州稳则中原稳。”可见其重视程度。

打石家庄和洛阳的时候,城内守军都只有两三万人,而济南的王耀武麾下,有10万兵马。同时,可以从南面驰援的有邱清泉、李弥和黄百韬的三个机动兵团约17万人。

电视剧《大决战

济南城外,华东野战军可以调动的部队有十三个纵队约32万人。守易攻难,32万打27万,共产党部队的优势并不大。

所以,连“战神”粟裕都对打济南持一种谨慎态度,他最初提出来的方案,是用两个纵队围城,十一个纵队打援。

毛泽东提出了不同意见,他建议的方案是“攻城阻援”,而不是“围城打援”,重点在攻城。最终,济南战役的方案被确定为:14万部队攻打济南,18万阻援。

毛主席的这个作战方案,基于他的一个预判:国民党军已难以实施大规模的协同作战。

这个预判最终惊人地应验了。不论国民党方面在态度上多么地重视济南,现实的情况却是:济南被攻破的时候,邱清泉兵团刚到200多公里外的成武县,而黄百韬、李弥两个兵团仍在集结之中。

如何打下来的?

华东野战军14万攻城部队被分为东、西两个兵团,分别由聂凤智宋时轮二人指挥。

插一句,这两位将军后来都参加了抗美援朝。宋时轮是东线第9兵团的司令员,电影《长津湖》里出现过;聂凤智是中朝联合空军司令员,在战争中后期率领空军参战,打出过3.1:1的战损比。

攻城总指挥,是毛泽东指定的,以打法凶猛著称的许世友

电视剧《大决战

济南战役在9月16日午夜打响,粟裕最初的预计是15至20天攻克济南。而国民党方面负责调动三个兵团增援的杜聿明,也是要求王耀武坚守15天。

但最终,攻城部队只用了8天,于9月24日解放了济南。

打得快,并不意味着好打。这是一场真正的血战,外围战就打了4天。尽管西线的国民党吴化文部阵前倒戈,但直到20号,济南外围的防御据点才被全部扫清。

许世友没有让部队休息,战士们刚刚包扎好伤口,补充完弹药,随即开始了济南外城墙的攻坚战。好不容易用血肉之躯突破了外城墙,眼前又是更加坚固的内城墙。

电视剧《大决战

所以济南战役的“标签”就是:极限作战,一场七天七夜不停歇的持续进攻。套用一句俗话:这打的就是意志品质。

这更是一场血战,解放军付出了伤亡2.6万的代价。外城战的时候,三纵8师师长王吉文肺部中弹仍不下火线,直到血流殆尽。最后的内城战,十三纵37师师长高锐负伤,政委徐海珊牺牲。

客观来讲,王耀武指挥的济南防御战,在军事上并没有犯什么大错。输就输在意志品质。

战役开始之前,王耀武干了两件事。一是把一家老小送到了南京,此事弄得济南守军人尽皆知。二是向蒋介石提出应该放弃济南,将部队向南转移,与徐州战区的部队连接起来。事后来看,这个方案是明智的,但在当时,还是会影响到防守意志。

济南战役的另一个特点,是“人民战争”。战役期间,山东老百姓的支前民工超过了50万人,比交战双方的兵力总和都多。

当然,人民战争也同样是石家庄和洛阳战役的特征,比如攻打石家庄时的大规模土工作业,依靠的就是老百姓的力量。只不过,济南战役的这个特征更加明显,因为,出逃的王耀武是被民兵抓住的…

战后带来了哪些变化?

这个不用多啰嗦了。济南战役9月24日结束,林彪的东北野战军在10月9日打响了辽沈战役的锦州外围战。大决战从“序幕”进入到了“第一幕”。

最后,说点有意思的吧。

打石家庄的时候,国民党第三军军长罗历戎在清风店被俘后,第一个要求就是见聂荣臻。因为罗历戎是黄埔二期,曾是时任政治教官的聂荣臻的学生。

打洛阳的时候,守军司令邱行湘被俘。黄埔一期的陈赓问他:“你是邱行湘吧,黄埔五期的?我是陈赓。”邱行湘说:“久仰,久仰。”

打济南的时候,王耀生出逃。守军指挥部里的参谋长罗幸理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你们赶快走吧,我在这里没关系,我和陈毅认识。”

这就是国共将领之间剪不断的各种渊源。

当然,最有意义的渊源还是粟裕和王耀武,您可以看杜衡记的另一篇文章《“大决战”中的复仇之战》。

全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放战役——开封战役
晋察冀野战军解放全国第一个大城市——石家庄
国民党军在石家庄曾驻守5个精锐军,城破时为何仅剩1个师的守军
1948年9月23日,许世友指挥华东野战...
一代名将许世友在山东的峥嵘岁月(下)
洛阳战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