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桥事件爆发,中央急令项英北移,但项英仍在犹豫

1940年7月,粟裕指挥新四军出其不意,北渡长江,进入黄桥,驻守黄桥的国军何克谦部不战而走。
9月,韩德勤集结数路大军进攻营溪,结果被击败;当月中旬,作为报复,新四军攻陷姜堰;月底,韩德勤再次集结26个团三万余人分三路进攻黄桥。
当时,新四军防守兵力仅有7000人,其中还有约2000名非战斗人员,武器装备很差,全军仅有一门迫击炮。
粟裕大胆地采取了先击强敌、各个击破的策略,命大部主力在城外埋伏,仅以少部兵力守城。10月4日下午三时,翁达独立第六旅攻至黄桥以北2-3公里处,粟裕令第一纵队立即出击,以逸待劳,仅三小时全歼翁旅,中将旅长翁达自杀。
此时,国军第33师猛攻黄桥,几乎突入城内。但原定中路进攻的89军李守维部得知翁达正被围歼,惊恐之下,既不敢救援翁旅,又不敢继续向黄桥进发,反而命令所部原地构筑工事防守,致使33师的进攻功亏一篑。
10月5日,已歼灭翁旅腾出手来的新四军各部包围33师和89军,当天歼灭33师,次日歼灭89军,李守维在逃跑途中落河溺毙而亡。
至此,战局大势已定,为免更大损失,国军残余各部当即撤离战场。
此役,国军89军军长李守维、独立第六旅旅长翁达身亡,33师师长孙启人、99旅旅长苗瑞林等师、旅、团军官三十余人被俘。
在此期间,7月16日。国民党召开五届七中全会,提出一个'中央提示案',要求将陕甘宁边区,改为陕北行政区,归陕西省政府指导;规定八路军、新四军的作战地境为察、冀两省地区,鲁北及晋北一部。八路军、新四军应于奉命后一个月内全部开赴上述规定地区——也就是军令部四月份提出的投畀有北的策略,把新四军、八路军全部赶往黄河以北,集中消灭。
9月6日,在重庆的周恩来、叶剑英急电延安:确悉国民党军令部已向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发出'扫荡'长江南北新四军的命令。中共中央军委当日即将此情报转发新四军,并指出:请叶挺、项英、刘少奇准备自卫行动,“皖南尤须防备”。
至此,因孤悬于国军第三战区优势兵力和被日军严密封锁的长江之间,军部及皖南主力向江北转移的问题被再次提了出来。而中央关于有条件地放弃皖南、转移主力经营江北的战略架构也就逐渐确立起来。
9月19日,中央电示项英,明确要求“率部迅即渡江,应于两星期内渡毕增援皖东为要。”并于10月8日,向皖南新四军提出了三个行动方案,即:
1. 军部移动到铜陵、繁昌三支队(指军部所辖的新三支队)活动地区,准备在顽军进攻时渡江到皖北;
2. 如有可能,移到苏南也可;
3. 如直接移皖北,即令江北四支队派兵到无为沿江接应。
次日,刘少奇也致电叶、项,要军部从速北移,并指出“如果迟缓,恐有被顽固派阻断封锁可能。” 12日,毛泽东又再次致电耐心说服项英,说明北移理由,要皖南军部“绝对不要迟延。
10月19日,蒋介石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何应钦、白崇禧的名义,直接向朱德、彭德怀、叶挺发出皓电,以十八集团军、新四军不守战区范围,自由行动;不遵编制数量,自由扩充;不服从中央命令,破坏行政系统;不打敌人,专事吞并友军等理由,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全部开往黄河以北。
这里要说明的是,这份皓电也引起了日本的注意,东条英机公开表示:华北是日本人的地盘,蒋介石要驱逐华中共产军去华北,是破坏日本利益。因此,也开始筹划于次年1月下旬发动的豫南会战。
当月21日、25日中央又连续两次来电反复催促项英尽快北移。
11月9日,毛泽东亲自起草,并以朱、彭、叶、项名义回复以佳电,在电文中,披露了国民党残害抗敌武装的罪行,驳斥了国民党政府的造谣诬蔑,揭穿了他们为与日寇议和扫清道路而策动的反共高潮,以现实理由说明了无法将八路军和新四军悉数调往黄河以北的理由。但同时也表示,为顾全大局,同意将江南新四军调往江北。
至此,皖南新四军北移,成为国共双方达成一致的军令。并且无论从政治上还是军事上的形势来看,他都非走不可,并且是越快越好。
军事上,皖南新四军军部只有直辖的三个支队和教导总队,并且还有数千名非战斗人员。关键是,军部驻扎地的北面是被日军封锁的长江,东面、西面和南面是国民党第三战区的优势兵力。一旦第三战区突起发难,或者国民党与日寇勾结,这几千人随时有被袭击乃至剿灭的可能。
政治上,国民党发出军令、政令,共产党讨价还价可以,但不能完全不理,否则就不能争取舆论的支持。同时,此时已经明确了经营华北的战略决策,军部北移,是这个战略决策中最核心的部分。
或许在项英看来,在国共双方激烈对弈的这个大棋盘上,为换取斗争的主动权,是以他项英为牺牲品的。
但事实上,他如果静下心来,认真研究国共双方围绕着新四军的各种政治、军事的斗争和决策,他就会发现,中央对国际局势的解读和预判,是多么高瞻远瞩;对付蒋介石的手法,是多么奥妙与高超;也会发现,继续滞留皖南,是多么短视和危险。
但建立江南根据地,甚至恢复当年的苏区,是他从新四军组建开始,就始终梦寐以求的战略构想。对他而言,那怕在江南打游击,也比到江北强。
但他忘了,在江南打游击,是在国民党军队的背后;而在江北,则是在日寇的最前沿。抛开国民党是否允许不谈,共产党的军队躲在国军背后打游击,民众怎么想?舆论怎么说?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宣称项英不遵命北移,是为了实现他的三山计划,也就是南进黄山、天目山、四明山一带,并在那里开辟新的根据地。甚至还有传言,说他在云岭设立了一个专门研究三山计划可行性的秘密办公室。
基于此,有些人还进一步推断出项英希望在南方建立一个“第二延安”的野心。
但如果研究项英的历史就会发现,这两种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他在皖南事变上的确犯了许多错误,但他仍然是忠诚的共产党干部。他的战略构想虽然与中央不一样,也的确在抵制中央的决策,但这仅仅是思想上的分歧,以及个人战略眼光的缺陷,而不是个人野心使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项英贯彻中央政策不力!陈毅贯彻得如何?陈为何力请项与他会合?
黄桥决战的台前幕后(一)
北渡南归,项英的生死劫(下)
皖南事变(4)
叶挺要辞去新四军军长职务,周恩来:我代表毛泽东同志向你道歉
皖南事变后,中央收到封急电,毛主席看着朱老总:看来我们要忍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