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检索练习--杀手锏工具

 《认知天性》真的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如果我可以早二十年和这本书结缘,或许我就是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了。

01

什么是检索练习

《认知天性》这本,讲的是:怎样学习更有效。其中重点介绍了【检索练习】。这个方法,真的是颠覆了我对于学习/记忆的认知。
这本书的作者,是几位心理学家,他们把十多年的研究成果,写进了这本书。因此,这本书是一本实战派的书。里面的很多成果,是经过科学实践的验证的。
检索练习是说,我们需要付出【检索】的努力,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学习新知识。
具体来说,是这样的:
当你尝试学习某个新知识,例如:看某本书,考试,听课等。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学习完,自己回忆一下学过的内容,看看自己能回忆起多少。
【检索练习】,还有一些应用技巧,包括:穿插练习,间隔练习。
【间隔练习】就是,不要学完后很短时间内动用检索练习。最好在快要遗忘一部分的时候,再次运用检索练习。也就是【间隔一定时间】。
【穿插练习】是说,不要集中学一个知识,穿插着学习不同模块的知识,效率更高。

02


为什么要使用【检索练习】

以前你在学生时代,或者现在需要记忆某些新知识,例如考证、看书,是如何学习的呢?是否有试过以下方法:

1. 在重点部分划线,学完后反复查看划线部分。
2. 边听课边做很多笔记。课后反复查看笔记。

你觉得这个方法,好用吗?或许是挺有用的,通过这种方法我们确实似乎很快记住了很多东西。但是,其实,这个是一个非常“偷懒”的方法。
 现在,我们已经不再需要考试了。或许你会在空闲时间看一些书,那么,你是否有碰到这个问题:

1. 看书的时候,感觉非常良好。但是过段时间,书中讲的内容都不记得了。

2. 就算知道讲的什么,没有办法实践在生活中。

我刚毕业那两年,还是看了一些书,例如《思考快与慢》等,但是确实我不太记得书中的很多内容了。最近在听书《沟通的方法》,要我回忆起脱不花到底讲了哪些方法,我也确实忘记了大部分。

这样子,很可惜,不是吗?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但是学的不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没有带来改变。这样的时间利用率,有点低。

当然,纯粹的学习,而不考虑实际用途,也是可以的。而且也会有帮助,随着学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很多知识会不自觉地在头脑里联系起来。这就是知识的“滚雪球效应”,知识就像你存储在大脑的“原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酵,变得越来越丰醇。

而且,很多你当时不理解的,可能过段时间,你学习了相关的知识,突然就懂了。例如,最近阅读《习惯的力量》,就能够和《思考快与慢》里的系统一、系统二关联,阅读《动机心理学》,也可以和《习惯的力量》里关于人类行为的知识,创建联系。

然而,我这里提到的是【功利性学习】,毕竟精力有限,我们没有过多的时间,花在纯粹的阅读享受,因此,看一本书,就希望在看这本书上花的时间,创造最大的价值。

【检索练习】,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然而,检索阅读并不容易,应该这么说:它比纯粹的享受式阅读,难多了。这个方法需要付出的认知努力,非常大!

来看一下上面这个学习模型吧:

如果我们的学习方式,仅限于听讲和阅读,知识的吸收率只有10-20%。

且不论这个数据是否准确,但是这个是符合我们的常识和认知的。因此,听讲、阅读,是比较初级的【学习方法】。

我们还可以通过:与他人讨论、实践、教授他人,来获得更牢固的知识掌握度。

其实【检索练习】,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最高一级:教别人。

通过复述你学到的知识,其实你在强迫自己的大脑去记忆主动找出你学到的知识。这个过程是需要付出认知努力的。因为付出了认知努力,大脑因此会把它检索出来的知识,记忆更加深刻。

上次我在关于习惯的那文章里说:“ 一些好习惯,刚开始就像被杂草掩盖的小小水沟,水流冲过水沟,慢慢变成溪流,变成小河,直到变成大江。

知识也是一样的,刚刚进入你头脑的知识,呈点状分布,星星点点,不成体系,通往它的道路,被杂草掩盖,比较难找到。

检索多了,就好像一条路走的人多了,小路变成了大路,下次要再找到它,就更快了。

因此,【检索练习】就像是一个拓路开荒者,它不断地拿着镰刀,把杂草清理掉,直到把这条路,从被掩盖的小路,变成了一条宽阔的大路。这个知识,也由此从【短期记忆】,变成了【长期记忆】。

03

如何用【检索练习】发挥最大效力

【检索练习】这个方法,连同【过程模拟】这个方法,被我列为是2个非常重要、有效的工具。
在阅读《认知心理学》的时候,我就多次使用了检索练习,确实很有效果。我能够快速回忆起书中的某些知识,当然,隔段时间,我又会忘记,这时候要使用【间隔练习】的方法,继续进行检索训练。
发现了吗,针对某个知识,反复使用【检索练习】、【间隔练习】,对于某个知识,就可以学习非常牢固,乃至可以达到讲师级的水平。
我看《学习力》这本书,里面提出的4大阅读原则,我一直印象深刻:

  1. ① 带着目的阅读才能学以致用
    ② 第二遍永远比第一遍容易理解
    ③ 阅读后回忆,效率更高
    ④ 按自己的框架重新组织阅读内容才能理解得更深

上面4条原则,第③条,就是运用了【检索练习】。

在我们的日常学习、工作中,涉及到需要记忆的内容,都可以采用这个策略:阅读后,自己拿一张白纸,把刚才学到的、自己还能想起来的内容,自己画一遍。过段时间,再重复,如此反复几次。

只有这样,知识才能被真正掌握。如果仅仅是阅读,你以为你懂了,要你讲出来,却讲不出几个字,其实就是还没有懂呢。

使用检索练习,确实是很累的。因此,还是要找准自己的目标,在自己需要持续发力的领域,使用这个方法去积累新知识、连接旧知识。

04


关于思维导图的一些发现

最近认识到,看别人的思维导图,其实学不到什么东西。思维导图的作用,并不是用来给别人看的。

思维导图,只有在自己画的时候,最有作用。画完了,思路梳理清楚了,甚至对于自己都没有什么用处了。

因此没有必要神化思维导图,与其看别人画的思维导图很酷炫觉得很羡慕;还不如自己画一些思维导图,把自己脑海里的知识组织起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识体系——用思维导图搭建你大脑里的书架
如何读书,为什么有些人读过一本书后,再回忆起来脑袋里一片空白?
认知框架:它是啥?如何理解它,如何构建它,如何应用它?
学习越轻松学得越好?错啦!孩子高效学习,要知道这些真相与方法
如何让学习变成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情?掌握这些方法和规律就够了!
思维导图-常用词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