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让目标更有效

        前言:结缘《动机心理学》

        去邻居家,偶然看到一本《动机心理学》,本以为是本枯燥晦涩的学术书籍,会看的瞌睡连连。这半个月来,每天晨起读这本书,却发现这本书不仅写得生动有趣,而且如同追剧一般,让我流连忘返。

        里面揭露的关于【为什么你的目标总是无法实现】的秘密,真的是令我震惊,也大大刷新了我的认知!

        然而到如今,也只是读了一半,原因有2:

        ①实在是工作家庭事情太多,才拖这么久还没看完

        ② 里面提到的大大刷新了对于【目标】的理解,需要花点时间消化。

        现在我就暂停一下,对书本前半部分的所学做一个【检索练习】。

        第一部分:为什么要学习“人类动机”

        书本前七章花大篇幅,描述了人类的【核心动机】。人的很多行为,其实是基于“核心动机”展开的。很幸运,我们的核心动机,基本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我们所有人行动背后的需求,其实就是那么几条(核心三条:自主,能力,归属)。这就大大降低了我们了解他人的难度。

        解读人类核心动机后,作者开始深入剖析“目标”,从目标设定、目标规划、执行,深度探索了影响目标实现的许多因素。

        研究动机,我有2个目标:

        ① 了解自己行为背后的密码:随着社会阅历变多,身边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多样和复杂,我发现我自己出现了一些自己无法解释的行为。例如,和家人相处闹矛盾时情绪失控,设定目标无法实行,有时陷入迷茫和自我怀疑等。

        ② 了解他人行为背后的原因:希望了解他人行为背后的动机,从而更好地和他人相处。

        第二部分:人的行为,由什么决定

        我认为,人的行为,可以有以下2种分类:

        从发源地,可以分为:

        生理需求激发的行为:饿了,渴了,累了等,由于生理需求激发的行为。

       心理需求激发的自发行为:基于个人目标、内在动机,自发进行的活动。例如,早起写作,晚上锻炼等,是我们基于我们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引发的自主行为。

        ③ 外界事件触发的行为:外部事件,很多是不可控的,他人的赞美,他人的批评指责,我们既然生活在【社会关系网】之中,就必须会对外界事件作出反映。

        我们如何应对外界出现的各类事件,也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我们的家庭教育,自我教育,成长过程中身边长辈、同学等带来的影响,影视剧带来的影响,外界因素导致的激素变化,个人对外界事件的定义和解读,等等,都会影响我们的行为。

        从应对模式,可以分为两类:

        ① 应激行为一个人对外界某件事情,应激性的反应。根据丹尼尔卡尼曼在《思想快与慢》一书中提到的,这属于是“系统一”带来的行为。

        而什么行为会沉淀到系统一:一方面,是我们还不太了解的激素等生理因素带来的,可以说是身体的本能(例如,看到大蜘蛛就会尖叫),另一方面,是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受个人天生性格、成长环境等诸多因素形成的【习惯】,带来的快速反应。

        例如,不同的家庭和成长环境,可能会养出对他人赞美不同反应的孩子。面对赞美,有的孩子立即会说:“哪里哪里,我其实做得很糟糕”;有的孩子会坦然接受,说:“谢谢,确实如此”。

        其实,我们的很多行为,都是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成长过程中许多人的行为,共同塑造了现在的我们。我们的很多行为模式,早就刻入【快速反应通道】,这就是为什么成年以后,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差距、行为模式差距有的存在很大差别。而这些经年累月沉淀到“系统一”的行为,除非个人自我觉醒,或者外界影响介入,轻易不会改变。

        ② 思考后带来的行为:“系统一”下的行为,特点是:反应迅速,可能在你还没有意识到,你就已经做出了应答。但是,还是有很多外部事件,是在我们不熟悉的范畴,而这类行为,人们就会权衡利弊,再做应答。这就是“系统二”下的行为。

        对于这类事件,我们的应答水平,就会由我们所受的教育、个人理念、认知水平,个人需求等共同决定。例如,我们在饭局上的表现,我们在年终述职的表现等。

        研究【动机心理学】,就是要剖析行为背后的决定因素,让我们更好地行动。

        上面我花大篇幅对【行为】的类别做了描述,其实主要是想表明一个观点:我们的行为,受很多因素影响,但是我们的行为,是可以去刻意塑造的。只要我们了解了我们行为背后的【动机】,我们或许可以更好地控制我们自己的行为。

        毕竟,所有的成就,都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行动】造就的;所有的【目标】,都是一步一步的【行为】达成的。

        第三部分:人的核心动机

        前面讲到,本书作者花了大量篇幅,介绍人类的核心动机,并且分别就【自主、能力、归属】这三个核心动机,做了探讨,论述过程非常精彩。

        都说“殊途同归”,不同人纵然因为习惯不同、认知水平不同,表现出来的行为不同,但是,究其行为的根本动机,确实并无多大差别的。

        这也再次反映一个事实:人与人的区别,主要就是在于【认知】的区别。“你知道,和你不知道;或者你见识过,或者你没有见识过,就是导致人与人的能力不同、地位不同、成就不同的主要原因(幸好人的认知是可以改变的)。

        这本书论述了我们的三大核心动机,这三个核心动机,主要是探索心理方面的。

        ① 自主:人人都希望获得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这就是自主。我们都希望自行决定如何度过自己的一天,自行选择我们喜爱的工作,做我们想做的事情。这个需求如此强烈,当我们的自主行为受到阻挠,我们必定会大声反抗,如果迫于权威,也会暗中反抗。

        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的激烈冲突,严密监视员工的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冲突,践踏他人尊严招致复仇,等等这些,都是有人忽视了每个人都有【自主需求】的这个常识。

        尊重他人的【自主需求】,应该成为我们对待他们的第一条法则:也就是尊重他人,允许他人做他们自己想做的事情。现在的管理学,从德鲁克开始,从关注组织,演变到关注【个人】,就是顺应了人的这个需求。

        实验证明,当人认为自己有【掌控感】,会激发出更大的积极性和能量。

        ② 能力: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力非凡,正如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提到的“优越感”,每个人都在某些特定的领域,希望自己能力非凡。因此,我们天性都拥有积极向上追求的本能,或许,我们不需要担心我们的员工懒惰,也不需要担心我们的孩子不思进取,追求非凡能力,是每个人的本性,只需注意方法得当,满足人的这种需求,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③ 归属:自主需求和能力需求,是针对独立个体自己而言的,但是人同时生活在集体中,我们离不开集体,再怎么标榜独立的人,也无法离开人群生活。因为,我们天性就有【归属需求】,那就是:被集体接纳,被关怀,被爱。其实,我们的能力需求,也是为了更好地被接纳:被自己接纳,被他人接纳。

        以上是本书研究总结的人的三大核心动机:自主、能力、归属。可以看出,这个理论和非常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非常相似,马斯洛提出人的需求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审美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并且提出只有满足下一层的需求,才能去追求上一层的需求。

        但是本书的理论指出,人会同时追求上面的三种需求(自主,能力,归属),我认为这是更有道理的。知道了这些,也就大致知道如何对待身边的人了:

        1. 满足其自主的需求:给他们更多掌控感,给他们一些自主的选择,给他们自主的控件

        2. 满足其能力的需求:虽然人更倾向于和对他们的评价与自己类似的人相处,但是帮助他人提高能力,或者向他人求教,都是非常有益的事情。

        3. 满足其归属的需求:帮助他人融入集体,给予其关爱和温暖。

        第四部分:目标实现的影响因素

        为什么年初定下的目标,到第二个月就忘记了?为什么目标定下了,却迟迟没有行动?为什么明明很努力,但是却收效甚微?或许,是因为我们对我们的行为模式了解的太少了。

        目标实现分为三步:设定目标、制定行动计划、计划执行

        很多时候,我们第一步就错了。

        怎样的目标,更加有效、更容易被实现呢?诸多的心理学实验证明了,有以下特征的目标,更容易实现:

        ① 多效性:多效性指的是,一个目标,有多种方法去实现。能够有多种实现途径的目标,更容易被实现

        ② 难度:目标的难度决定了绩效,越难的目标,完成的质量越高。不妨设立有挑战的目标,这样不仅更有动力完成,而且完成的质量可能更高。例如,目标从每天写1000字,调整成每天写2000字。

        ③ 具体化:相比模糊的目标,具体的目标,更容易被实现。

        例如,目标是每天运动,这个是比较模糊的目标。目标是:每周一、三、五早上6点20分跑步半个小时;

        目标是成为一个作家,这个目标比较模糊;目标是,每天早上8:30之前完成2000字写作。

        后者的目标都更加具体,因此也更加容易实现。

        ④ 时限短短期目标更容易被实现,很多长期目标根本无效。短期目标,更能够实现。所以,所谓三年目标可能不能挂在嘴边,挂在嘴边的,应该是本周目标,今日目标。月目标都属于是长期目标了。

        脱不花的《沟通的方法》,也讲了这方面的方法,问自己:半年以后,你想成为怎样的人?这样会比,三年后你想成为怎样的人,更能够激发人去行动。

        托尔斯泰也说:“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天的目标。”目标越具体,越有可能实现。

        有一句话说的一针见血:“判断一个人未来,不能看他给自己设定的目标,他过去的行为,更有可能预测他的未来。”也就是说,一个人再“宏图伟略”,如果他过去是一个懒散、不爱学习的人,那么他未来很可能也是一个懒散、不爱学习的人。

        因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由惯性推动的,而人的惯性如此强大。如果你不改变当下的活动,不设定当下的目标,未来大概率,也是按照老路走下去。设置短期目标,更能够推动我们实质性地往我们想要的方向前进。

        ⑤ 自我能效感 :我觉得可以的事,更容易实现。

        ⑥ 对照--沉溺现在/沉溺未来:【对照】我们除了关注目标实现能带来的好处,也就是沉溺未来,还要沉溺现在:思考:a. 有什么因素会影响目标的实现;b.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模拟演练实现可能性、实现路径、实现路径上可能的阻碍,逼迫我们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思考解决方法。

        ⑦ 价值/期望理论:如果这个目标你觉得对自己非常有价值(高价值),同时非常希望实现它(高期望),那么你会有更高的动机去实现它。

         ⑧ 客观因素:实际能力,教练的水平,经济能力等。

         “下面,来个实践吧!

        知道了以上影响目标实现的8个因素,现在不妨实践一下设定短期目标:

        ① 目标一致性:周目标,月目标,年目标,当然要围绕着一辈子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设定。每周一设定本周目标,围绕本周目标,每天设定当日目标。每件事做事前也可以设定目标。正如脱不花老师在《沟通的方法》里的一个灵魂发问:“我现在做的事,和我最初想要做的事,是同一件事嘛?”

        ② 设定短期目标(结合OKR,O是目标,KR是key result):

        例如,长期目标(O) 是长寿健康,阶段目标是健康减肥(O),短期目标就可以设定为:

        KR1:每周瘦1.5斤。

        KR2:每周运动3次:一次跑步30min,腹肌撕裂者运动2次(晚上8:30执行,每次20min)

        拿上面说到的7个因素比照一下:

        1. 多效性:瘦身有很多路径可以实现,因此属于一个有很高多效性的目标。目标有效。

        2. 难度:一周瘦1.5斤,是比较科学的减肥速度(科学的减肥速度是每周1-2斤),看起来不太难。但是,如果能够连续10周达成,那么将在两个半月减去15斤,也是挺有挑战的了。因此KR1可以调整为:连续10周每周瘦1.5斤。两个半月后,减重15斤。

        3. 具体化:具体化的具体表现为,考虑了时间、地点、方式、数量、异常情况。这个目标没有考虑异常情况,这个会在第五部分【捷径&杀手锏】讲解。但是这个短期目标,已经是比较具体的了。

        放在个人工作目标,理财目标,也是一样的,今天上班上午做什么,下午做什么,回到家做什么等等。只有细到能够落实、细到每个时刻,才能真正推动行动。

        怪不得说:越是大领导,越是关注细节。也许,正是对细节的关注度和掌控能力,才是区分人能力大小的真正因素。就拿商务接待来说,细节就是,考虑:这句话该怎么说,怎么递名片等等。

        4. 时效短:这两个目标,时效在周/天的级别,也属于是短期目标了。

        5. 自我效能感:你觉得你能够做到,就有高自我效能。高自我效能能够自我赋能,因此对自己说,我可以,甚至“盲目自信”,只要能够提高自我效能,也是能够让我们发挥的更好。

        6. 对照现在和未来:如果我在设定这个目标的时候,还考虑了实现的难度,那么会更有利于目标实现。“如果加班没时间运动,那么就推迟一天”,“如果下雨,那么就换成走楼梯”。这个方法,第五部分会有更详细的说明。

        7. 期望/价值:减重会消除脂肪肝,减少糖尿病、高血压风险,价值很高;我也很期望能够达成这个目标,因此期望很高。因此这是一个高期望,高价值的目标。

        8. 客观:有条件有时间完成以上目标,客观上这个是一个可行的目标。

        可以把我们的其他目标,用类似上面的流程评估下。如何吃掉一个大象?答案是:一口一口吃掉。古语也有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老子也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知晓了影响目标实现的8个因素,还有2个杀手锏工具,让目标更加落地,那就是“过程模拟”“执行意向”,其实这两个方法可以合并成一个,合并成“过程模拟”。

        我个人将【过程模拟】这个技能,列为和《认知天性》提到的【检索练习】一样重要的、有效的方法。我今天这整个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在用【检索练习】的方法,把过去半个月学到的,试图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而【过程模拟】,将会成为未来行动、计划前必经流程。

        由此也感慨一下,这些知识,怎么会是看几个短视频就能够知道的,本书的论述,结合了大量的实验。这一点和《认知天性》一样,《动机心理学》也是援引了很多的科学实验,不是主观臆测、不是主观感觉,而是科学实验下得出的结论。

        只有知道知识的源头,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行为,看短视频就是,看的时候很爽,看完对于行动没有任何改变,以前怎么做,现在还怎么做。

        第五部分:捷径&杀手锏—“过程模拟”和“执行意向”

        大脑分为“系统一”、“系统二”,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认知,通过刻意练习,去把我们想要养成的习惯,放入“系统一”。因此,培养良好的习惯,可以把一些需要动用“意志力”的事情,变得如同“举手之劳”那样简单。

        这本书,介绍了2个非常好的习惯,那就是【过程模拟】、【执行意向】,它们可以把我们的行为,引导向更好的方向。

        在目标设定后,行动前,进行过程模拟,会更有利于行动的实际开展。这个方法非常重要。

        【过程模拟】,其实就是把要做的事,在头脑里演练一遍。非常简单对吧,但是他做起来并不容易。

        它的应用范围很广:

        ① 演讲。正如我上次参加的一个演讲训练营里,教练lily老师讲到的:演讲,并不是把文稿背出来;而是演讲形成语言。《国王的演讲》里,不善言辞的国王就是使用过程模拟,不断地根据演讲提纲模拟演练,才有了最后精彩的演讲。

        ② 客户拜访。客户拜访前,你花多长时间准备了?如果能够在拜访前,提前演练所有的流程,思考每一个细节该怎么做,拜访成功率是不是会大有不同?

        ③ 如何度过每一天。如何度过你的每一天,提前在脑海里演练过吗?如果能够每天把一天要做的事,在头脑进行演练,你会相信你的每一天都能够创造新价值,实现0.01%的进步嘛?

        要实现目标,就是要怎么做。你的目标是什么,你打算怎么做?头脑里演练一遍,就会发现很多之前没注意到的困难,逼迫你思考解决方案。

        【执行意向,就是去思考行动方案以及提出备选方案。执行意向,就是按照这个公式去规划你要做的事情:

        1. 时间when:什么时候做

        2. 地点where:哪里做

        3. 行为what:做什么

        4. 方法how:怎么做

        5. 数量how much:做多少,做到什么程度

        6. 备选方案 what if:如果以上做不到,用什么替代方案解决。

        执行意向这个方法,在抑制不良习惯也很有帮助。

        例如我觉得用手机在社交软件聊天的时候,和自己说:“如果我发现我自己打开微信,我就把微信关掉,并且打开浮墨笔记。”这样同样是应用了习惯的力量,把打开微信这个“暗示”,引导向一个正向行为:通过检索练习做记录/记录灵感。这时候再加上奖励,就更好了。例如:每记录20条浮墨笔记,就给自己买一本书。

        正如“检索练习”有难度,“过程模拟”并不容易,它会耗费我们大量的心力去思考,而思考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

        但是,这是值得的。毕竟,挑战困难,也会让我们非常有成就感,不是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他人的心理状态、 行为动机、意向等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认知过程属于 一般认知。
内在动机的发现之旅
动机心理学
马斯洛需求理论:揭秘人类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组织行为学-个体行为
如何面对人际关系中的冲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