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观察力」如何提升为「洞察力」?直觉在思考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思考法门 进阶1)

首先要来识别「观察力」和「洞察力」之间重叠的部分以及离散的部分。也就是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观察力」和「洞察力」之间重叠的部分在于它们都是一种「看」的能力。但「观察」更多关注和停留在一个平面——即“此时此地”,它能看到更多的细节,更多的物质材料,但同时也为这些所局限。

「洞察」则具备超越“此时此地”的能力,它在时空坐标系上可以绵延几万里(甚至超越时空本身)。它可以链接相离很远的两件事,看到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它也可以凭着直觉更快找准问题的方向,和尖锐地看见问题的核心。相对于「观察」,它需要放弃过多的细节和物质材料,紧紧抓住事物的核心并穿透它。

最关键的是:「洞察」需要直觉的参与,缺少直觉,不可能有「洞察」。同时,「洞察」也需要掌握一定量的信息(知识与经验),这是它的基础。

而观察,可以不需要直觉,只需掌握一定量的信息即可。

所以,「观察」是一种更加日常化的「看」,而「洞察」是一种极富灵敏性和直觉性的「看」。


它们的运转速度也有很大差别,「观察」遵循基本的认知原则,它需要一定量的时间,即输入信息-识别信息-处理信息,它尤其需要对大量信息做梳理的工作。

而「洞察」的运转速度极快,用我们的感知来看的话,几乎就是瞬间完成。但它内部其实也包含了观察的所有过程,它绝非略过这些,相反,它是几千几万遍观察之后的「水到渠成」。不过这个水到渠成也并不完全是练习的结果,它同时也是我们本身所具备的'灵性’的再现。

这个'灵性’就是「直觉」

稳定的洞察力是「直觉」+「分析」完美配合的结果。


那么,观察相较于洞察是否必须呢,它是前提吗?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洞察本身就是一种观察力,它只是一种运转速度更快,更深刻的观察力。另外,洞察并不真的需要先必须将观察练习个一千上万遍才能具备,很多天性更加灵敏的人在知识和阅历都还很匮乏的时候就能展现出这种洞察力。

不过这种时候,严格来说,这时还不能称之为洞察力,而是一种直觉的再现,不过其结果已经很接近了。

但正是这些人,越是需要警惕。

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灵敏的天赋都停留在了一个较浅层的直觉上,而未真正提升为一项稳定强大的能力,就是因为这类人极容易因为具备这种天赋而忽视练习观察(描述+分析),以及忽视现实知识和经验的作用。


如果长期缺乏观察(描述+分析)的练习,再好的直觉天赋也很快会遇到天花板。

如一个人可以写出看似很深刻的句子,但其实自己并不真的理解一样。能写出来,并不表示真的理解了,得看是怎样的写,是含糊简短地写,还是能打开来:具体细致地写?

我打个比方:因为我有长期写日记的习惯,这一习惯从12/3岁就开始了,上大学后我开始把写日记变成写博客,博客写了9年,网易博客消失后,就改成了写公众号。 

每当我现在看回很多年前我写的东西时,有很多句子看起来的深刻度跟现在几乎一样,从表面上看,都是一样的句子,但是我很清楚我当时并不真的理解我写的那些,这种理解跟现在是不能相比的。我是纯靠直觉写出来的。

那里面几乎还没有对生活的体验,也没有具体的描述和分析,在写博客的最后几年,很明显遇到了瓶颈,感觉已经没有什么可写的了,对生活也再体验不出来什么了,这就表示在需要往下打一层时,我遇到了障碍。

这无关写作,而是我自己的体验再无法更进一步,我开始感到自己很乏味,干燥,翻来覆去就那么点东西。会有这种感觉,就是因为我缺乏最重要的现实层面的描述和分析,但是更多时候,我会把这解读为“我需要看更多,体验更多。”

我那时更倾向把这种不能深入的瓶颈解读为是我的材料(体验,视野)不够丰富,但其实根本上是我看的方式(浅浅带过还是力求准确细致地描述?)出了问题。


直觉是重要的,它可能来自天赋,也可以来自上百千遍练习观察带来的成果。高质量的思考不可能缺少直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可以去获得它。

但在这里面,更基础的是练习观察和描述,路要走扎实,切勿急躁图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足智多谋,堪称诸葛亮的三大星座,洞察先机,料事如神
父母如何培养安静、热爱文学、富有同情心和创造性的INFJ孩子
一个人精明到“可怕”的6种表现!遇到可要当心点
培养洞察力,帮助孩子发现自我价值,父母需做到
科学家的能力特征
洞察探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