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渭南新闻网

  严安政

  原朝邑县县治故城在1958年该县合并到大荔县后废弃,但儿时关于该城的回忆还时时浮上脑际。

  朝邑故城和我国大多数城市一样,有方形城墙围绕四周,每边城墙中间设有城门。主街道为十字形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其顶端分别就是东西南北四座城门。朝邑县城西边地势略高,故西城墙较其他三边城墙略低。笔者幼时,可能因为黄河水冲击的缘故,东边和南边的城墙均仅存残迹或遗迹,唯北城门和被称为“禹(音)王洞”的西城门犹存。朝邑并入大荔县后,城墙被拆毁,其城墙大砖多数被用于建筑新朝邑剧院,少部分流落民间。

  大街中心建筑为钟楼,其形式与各地常见的钟楼无异。钟楼紧西为南北大街,东西大街自钟楼下穿过。

  东大街是旧朝邑县的政治文化中心:从钟楼下门洞穿过,街北几家店铺之东,就是城隍庙;城隍庙最显著的建筑,就是原来大门口的木牌楼。此牌楼民间传说为鲁班所造,极为高大精巧,全部为榫接构成,未用一枚铁钉。朝邑旧城废弃后拆卸此牌楼时,竟无法将其拆开,只好将其锯成部件。据说拆卸时,发现其中心木檩上写有“胜我者添木三根,不如我者余木三根”的话。这些木部件后存放于新朝邑的文化馆中院之后,上面仅用瓦片覆盖,近十年的风剥雨蚀,有的已经腐朽,让人感到极为惋惜。木牌楼前有一对石马,高大威猛。木牌楼后向北是一片空地,空地正北是城隍庙的主体建筑,据说其中曾有阴曹地府雕塑,十分怕人。空地东边可能原来是城隍庙的附属建筑,后来是该县文化馆所在地。其馆藏图书“文革”时尚存于新朝邑的文化馆,藏书之丰富,让“批儒评法”时被抽去整理“法家”著作的省文化馆名誉馆员王重九先生和笔者惊叹不置。其部分藏书后来被移置大荔文化馆。街南与城隍庙斜对而偏东的主要单位则是人民银行。

  城隍庙和银行向东东大街尽处,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小路,路东有一排店铺和民房。民房之东不远,就是旧县衙、后来的国民党县政府、县党部和解放后的县政府所在地。紧挨着县政府的是墙头有铁丝网围护的看守所。从看守所向东,偏北是解放后大集会时常用的东大操场,东大操场北边自西而东是县医院和东街小学。从东街小学再向东,过了东城墙就是黄河滩了。县政府对面就是坐东向西的朝邑中学,朝中稍西南门附近则是朝邑剧院。朝邑中学是在原县文庙的基础上改建的,起初叫做朝邑临时小学,解放后改设朝邑中学。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教于北大等大学的我国著名古琴专家张友鹤曾为该校校歌写作歌词并谱曲。其歌词云:

  飞沙满目,洛渭合流。临时小学,于斯绸缪。师生一堂,风雨同舟。

  载弦载歌,河水悠悠。苏节不渝,班笔奋投。爱国保种,勉效前修。

  朝邑剧院是当时全朝邑人民最大的娱乐场所,也是笔者的戏曲启蒙之地。舞台坐南面北,舞台近处有约十排凳子,是所谓“坐位”,后边就是站位了。在这里,笔者看过李正敏先生的《五典坡》,余巧云先生的《审苏三》,朝邑县剧团著名演员贠安民、李玉民的《金沙滩》、《辕门斩子》,省戏曲研究员同州梆子剧团演出的《天门阵》等好多传统剧目,培养了笔者的戏曲和文学爱好。记忆最深刻的,则莫过于为座位上客人送茶水的一个人称“道道”的人倒茶水的绝技了:他手提一个大茶壶,高高举起,能隔数人把茶水准确倒入客人的茶杯中而茶水不洒一滴!

  西大街最繁华的地方是处于十字街口的一个大商店(当然,这个大只是相对而言,和现在的大商店实在不能同日而语)。西街愈向西愈高,但较其他三条街略短,街尽处就是前面提到的禹王洞了。洞上边的城墙,城墙宽约两米,上可通行,把被一条深沟隔开的大寨子和建有丰图义仓和阎敬铭府第、家祠的南寨子连接起来,因而也被称为“连城”。

  南大街两边多商铺。记忆比较深的是钟楼下东南角有一家买油糕点的店铺,一千元(相当于现在一毛钱)四个,每个中间用刀切成十字,再倒上一勺白糖,酥脆香甜,生意十分兴隆。街西的一个饭馆,则以卖“鸡丝馄饨”出名。朝邑小吃素来出名。笔者后来在渭南的一位同事曾在朝邑中学工作过,至今提起朝邑小吃,还赞不绝口。街南端就是牲口交易场所的所谓“牲畜市”和草市了。这条街比较有名的地方是与东大街方向平行的“马援(音)巷”,住户多富裕。房屋建筑都比较讲究,多是北方常见的四合院。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与其东边隔着朝邑中学和朝邑剧院的“贫民区”了。这里多住的是河南等省逃难来的难民和遭受黄河水害的灾民,有的还勉强有旧砖垒墙,茅草苫顶的简易房屋,有的就连这"茅帘草舍"都没有,只搭着席棚了。

  北大街街东多面坊和馍坊。街口常放一个笼,笼系旁插一只筷子上插一个蒸馍,就是卖馍的“广告”了。笼中白布下热气升腾的,就是令人口角生津的硬面蒸馍了:一掰两个白茬,在解放前和解放初,对一个穷家孩子来说,那就是无上美味了。此外,北街两边还有油条等多样小吃摊点。相比而言,还是路边的焦花生摊比较红火:黄河滩多产花生,农闲时有的人就在当街支起一口大铁锅,倒上沙子,把花生放在里面炒得焦黄,故曰“焦花生”,炒好就一大堆倒在地上卖。主人一边挥动铲子在锅内翻倒,一边高声叫卖,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由于炒得比较透,所以不仅老远就能闻到花生那种特有的诱人香味,而且吃在口中,分外香甜,是现在超市里卖的炒花生无法相比的。笔者现在自己炒,也似乎再也炒不出当年那样的香味来。

  处于县城近郊的,是朝邑有名的三寨子:大寨子、南寨子和北寨子。据说都因李渊起兵反隋渡过黄河曾驻兵于此得名。大寨子分南、中、北三条巷道,多为该县富人为避兵匪而建,建筑考究,大可和韩城的党家村相比,可惜近年来其居民多迁居寨子之外,原房屋多被拆毁,等到发觉有保存价值,已经悔之晚矣。幸存下来的原东岳庙的“岱祠岑楼”和原金龙寺的“金龙高塔”,和南寨子的丰图义仓,共同组成大荔县古建筑最著名的景观。

  南寨子除丰图义仓而外,清东阁大学士、有“救时宰相”之称的义仓倡建者阎敬铭的府第和家祠就在义仓之西。其家祠毁弃较早,府第解放后则为南寨子小学所在地。阎府和祠堂遗物,除有名的慈禧所书“龙”、“虎”二字之外,笔者曾在南寨子小学见过作为讲台的一方石匾,上镌“霁月澄怀”四字;又于一工程施工处见一木匾,上镌“履中处和”四字,均慈禧书赠阎敬铭的。前者不知现在流落何处,后者笔者再见到时,已经被人砍成木条做栅栏门了。另外,南寨子西边,曾竖一永济血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碑后镌有阵亡将士名录,现在也已不知去向,令人感慨莫名!

  北寨子则因北周始建、隋唐两代扩建并使用的长春宫和发生在这里的大战出名,虽此宫仅存遗址,但《辞海》释“长春”一词,还释为“宫名”,言故址在朝邑北寨子村,此宫也可谓虽毁弃而不朽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陕西渭南这28个地方被国家重点保护,看看都有些啥宝贝?
西安的过去,见过的很怀念,没见过的想了解~
渭南惊现钟楼!转疯了!!
兵马俑、秦始皇陵、华清池
世界文化遗产——山西平遥古城
1935年西安,雄伟的城墙,熙熙攘攘的西大街,由美国牧师拍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