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旅顺北城】明代北城毁于日俄战争

专家认定:旅顺的明代北城毁于日俄战争

编辑/图片/ 瑞雪烹梅  文字/ 据大连日报改写

大连新闻网:http://www.dlxww.com/gb/daliandaily/2009-03/20/content_2645777.htm

旅顺明代北城到底毁于何时?历来说法不一。2008年春,旅顺地方史爱好者从网上下载的老照片中,发现有关此史实的重要线索。

有关旅顺南北二城的历史记载

据《大连通史》(古代卷)记载:明代大连地区除筑有金州城、复州城两座规模较大的州(卫)城外,还筑有规模虽小而地位特别重要的旅顺南北二城……

南城以原普希金小学(俄占时期)为中心(大华街、长江路、红光街、忠诚街中间部分),北城以今旅顺九三小学为中心(清代为宋庆兵营)。两城相距约200米。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七月,定辽都卫都指挥使叶旺、马云二将率大军在狮子口登陆后,改狮子口为旅顺口,当即命军士“树木为栅”,修成一座木栅城,留守旅顺,此即旅顺北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防倭寇侵掠金州沿海,明廷决定加强旅顺一带海防,即将金州卫中左千户所调往旅顺驻守……永乐十年(1412年)由金州卫指挥使徐刚主持,将木栅城改筑为砖城。新筑就的旅顺北城,周长一里一百八十步,护城河深一丈二尺。砖城南北各有一座城门:南曰“靖海”,北曰“威武”……

到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全辽志》成书时,旅顺“北城废”,明末后金南下时拆毁了北城,旅顺南城则废于清代。

而在大连地区最早的方志著作《南金乡土志》“城池志”中关于旅顺古城,仅有两则简短的记载:

旧旅顺城,治城西南一百二十里,周围一里五十五步,一门。

旅顺城,治城西南一百二十里,周围一里二百十八步,一门。

《简明大连辞典》则称:“旅顺城……明末毁掉。清康熙五十四年设水师营后,重修北城,仅留一门。两年后水师营移今水师营街道。又名新城。后历经战乱,南北城俱废。”

孙宝田《旅大文献征存》根据前人之著作,对“旅顺城”作如下综述:

《全辽志》云:旅顺南北二城,在金州城南一百二十里,俱临海。北城洪武四年(1371年)都指挥使马云、叶旺立木栅以守。二十年设中左所,永乐元年(1403年)设都司官备御,十年指挥徐刚砖砌,周围一里一百八十步,池深一丈二尺,阔二丈。城门二,南曰靖海,北曰威武。南城永乐十年(1412年)徐刚包筑,周围一里三百步,池深一丈二尺,阔两丈五尺,城门二,南曰通津,北曰仁和。登州卫海运军需至此。今北城废(旅顺在金州城西南境,其南北二城至清时均废)。

以上罗列了几部史志著作关于“旅顺城”的记载,其中以成书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之《全辽志》为最原始、最权威,近世大连地区的诸多史志关于旅顺明代南北二城的记述都是根据此志的说法,抄录时或有舛误而已。关于旅顺城废毁之时间,有说“其南北二城至清时均废”,也有说“明末后金南下时拆毁了北城,南城则废于清代”。尽管说法略有差异,旅顺南北二城到清代均已废毁之说,却都是一致的。

老照片质疑旅顺北城废毁年代

1.旅顺俄国红十字医院奠基仪式

1.沙俄“租借”旅大时期的一张明信片,照片下方的俄文说明是“旅顺医院”。照片中央为一高大帐篷,帐篷前上方缀一硕大的红十字;帐篷顶端插有一排旗帜,有十余面;帐篷前横排两列外国人,有男有女,将近五十人,前排站立者有数名俄军官与女士。仔细端详照片的背景,竟然有出人意料的发现:帐篷右侧,是一段城墙,城墙上面凹凸形的堞墙清晰可辨。帐篷左侧有高耸的城门楼和逶迤的远山。从山势轮廓及山下数排俄式平房建筑分析,此地应是旅顺白玉山东北麓。照片中的城门楼,或许就是明代北城之北门?这幅照片的拍摄时间为1902年,此时正是沙俄“租借”旅大后第五年,日俄战争尚未爆发。

2.旅顺口庆字正营全景

日本陆军参谋本部陆地测量部写真班《日清战争写真帖》、龟井兹明《明治二十七八年战役写真帖》

2.日人所拍老照片,其中一张照片的左侧印有竖排汉字一行:“明治二十八年一月版权所有陆地测量部”;照片下正中,自右至左横印两排汉字,上行字略大,为“旅顺口庆字正营全景”,下行字略小,为“明治廿八年一月××摄影”。这张照片展示了三面城墙、城墙内房舍及角楼等全景。

明治二十八年,公历为1895年,此时正值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军于1894年11月21日侵入旅顺口,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使我两万多无辜同胞惨遭杀戮。清军败退,宋庆率残部经复州,转战于田庄台、盖平、营口、太平山一带。这张拍摄于“明治二十八年一月”照片中的“庆字正营”,此时已是人去城空。“庆字正营”正是“宋老帅”宋庆驻防大营。营址即今之旅顺九三小学。

3.旅顺北部,原清军兵营

3.另一幅照片则是拍摄于同时期的毅军副营旧兵营及其附近城门楼的特写镜头。此城门楼高大雄伟,城门正前方不远处有两面相连的石砌影壁。这大概就是康熙年重修北城时保留下的唯一一座城门吧!

日本伯爵龟田兹明(1861—1896)在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充当随军记者,拍摄了大量战地照片,并通过日记形式详细记述他从日本出发至日军退出辽东半岛期间的所见所闻,战后出版了《日清战争从军写真帖》,其中的一些照片与资料弥足珍贵,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在此书第六章“旅顺攻略战与行政管理”中,1894年11月24日的日记写道:

我在椅子山炮台装好照相机,拍下了战后状况……出炮台门下左方的险坡……稍往前行又登上一个山坡。坡上即前军左营,有一座壮丽的城门楼,门上挂着金字大匾……山地师团长等到门前时,也就是我军三团通过练兵场逼近宋头领的坐营时……

上述文字表明,龟田兹明1894年所看到的“一座壮丽的城门楼”,即俄国1902年明信片中左侧的城门楼;文中之“前军左营”亦即“毅军副营”。文中还提及宋头领(宋庆)的坐营(即今九三小学),正是上述明信片中城墙向东延伸之所在,即“庆字正营”。将龟田兹明1894年日记的有关记述与日人1895年之照片以及俄国人1902年明信片比照细研,就可以对甲午战争及其稍后时间旅顺北城的全貌了然于胸。

4.旅顺白玉山全景——来源 旅顺口 博文《旅顺南北城毁没时间再探讨

4.而在《旧明信片中的老大连》一书中,一张拍摄于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之“旅顺白玉山全景”的明信片,展示的却是另外一幅场景:在俄人1902年明信片中有城门楼的空间位置上,城门楼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却是一排和风欧式二层建筑(即解放后之老406医院,今为驻军某部驻地)。作为这幅照片表现的主题——白玉山全景,照片展示了白玉山的山势,稍右位置隐约可见“纳骨祠”的形影,稍左位置却不见今日之白玉山塔,因为当时日本“表忠塔”尚未建起(1909年11月方竣工),故明信片右下方标有“向左旅顺忠魂碑建设地”(由此可知“表忠塔”最初拟名为“忠魂碑”)。拿这张1908年的日本明信片与那张1902年的俄国明信片比对一下,可以推断,当年旅顺北城消失的时间,应当在1902年之后,1908年之前。

专家共同认定北城毁于日俄战争

2008年9月20日旅顺博物馆举行大连文博论坛暨首届专家年会。专家均表示:老照片十分珍贵。其中之“旅顺口庆字正营”全景照片,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军占领旅顺时拍摄的,当年旅顺北城的全貌尽呈眼前,说明直至1895年旅顺北城还是完好无损的。而俄国的明信片进一步证明,直至1902年旅顺北城犹存。那么旅顺明代北城究竟毁于何时?综合各位专家的意见,答案大致如下:旅顺北城建于明初,清康熙年间重修,毁于1904—1905年日俄战争的炮火之中。日俄战后,为了殖民统治的需要,殖民当局按照其城市建设规划,拆除城墙与城门楼,在北城旧址一带建医院,修公路(今旅顺北路),设街区。文献资料的新发现,终于解开了历史研究的一个谜团。

 

【附录—另一种声音】:新浪博主旅顺口对此提出不同看法,注意我在上下两段话中加粗的部分,他们表达的意思实际是相同的。

《旅顺南北城毁没时间再探讨》 出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4d08350100mdw0.html

报道中提到的旅顺老照片,描述为“因为当时日本“表忠塔”尚未建起(1909年11月方竣工),故明信片右下方标有“向左旅顺忠魂碑建设地”(由此可知“表忠塔”最初拟名为“忠魂碑”)。拿这张1908年的日本明信片与那张1902年的俄国明信片比对一下,可以推断,当年旅顺北城消失的时间,应当在1902年之后”。

但是研究者忽略了这张照片的细节,照片是摄影者于高处俯拍,而这个高处就是旅顺北城的城墙之上。照片中红线就是城墙的走向,而蓝色箭头之处尚能看出城墙的垛口。因此可以判定旅顺北城并非毁于日俄战争,而是在日俄战后旅顺的大规模城建中渐渐被蚕食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末大连旅顺口老照片18幅 120年前的旅顺街景及名建筑
迷人的旅顺口!
记载旅顺口日俄战争的明信片
旅顺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朝经营旅顺,可谓用心良苦
【大连】旅顺火车站,一张美丽的明信片
由5张明信片记载的旅顺口日俄战争[一个具体冲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