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长必知的小儿用药误区

小儿在一个家庭中往往都是备受关注的,一旦感冒发烧,大人们都不允许其拖个三五天,恨不得一吃药打针,半天一天就好,所以在药物使用方面会出现一些误区:

1、退热药的滥用

有些家长,特别是家中的老年人,见到孩子发热时吃些退热药,体温便降下来,就认为孩子的病好了。因此,他们动不动就给孩子吃退热药。实际上,这样的做法是不妥的。

一般健康人的体温约为37℃。幼儿大脑发育尚未完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薄弱,因此孩子一有病就会发热,而且其他症状不明显,如感冒、肺炎、麻疹、局部感染等。因此,发热是诊断儿童疾病的重要体征,如果一发热就用退热药把它压下去,常常会掩盖病情,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影响治疗。另外,大多数退热药,若长期频繁使用,则有可能引起血液系统方面的药源性疾病。所以建议家长不要自作主张,随意给小儿服用退热药。一般来说小儿体温不超过38℃,是不需要用退热药的。当然,如果小儿体温过高,如达到39℃或以上就会严重影响孩子健康,且可能发生惊厥、抽搐等。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求助于医生,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适当应用退热药,同时采用物理降温法,如酒精擦浴、冰敷等。

2、抗生素的滥用

流行病学调查证明,绝大多数感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因此,感冒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常规应用抗生素是不合理的,而且还会因此引起一些药物不良反应,比如青霉素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红霉素有胃肠道反应,四环素类易引起牙齿变黄等。所以一般在没有明确细菌性感染的感冒初期,不主张使用抗生素。

3、迷信静脉点滴

很多患者有一种潜意识:进医院看病就应该打针吃药,更有患者认为去到医院看病,如不打针,则误认为医生是不负责任,特别是小儿感冒发烧,一些家属甚至强烈要求医生给予静脉点滴用药。其实只要不是病情太急太严重,病人在仍有进食功能的前提下,是不需要静脉点滴的。经静脉用药,医学上叫做开放血管用药,会有感染风险,同时较多的外源性液体直接进入循环系统,可能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在能够口服药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是不主张静脉点滴用药的。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使用药物需谨慎,特别是给小儿用药需更加慎重。因为儿童的肝、肾等器官、组织发育不完善,很容易受到损害或发生中毒反应。南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中药师戴婉婷称,目前家庭里给小孩用药比较盲目,存在三“滥”现象:

滥用成人药如阿司匹林类解热镇痛药适用于成人,若给患儿使用则不易掌握用量,容易造成虚脱。又如氨茶碱治疗量与中毒量十分接近,成人用药尚需注意,小儿用后容易中毒。

滥用小药有些家长习惯将一些小儿常用药称为“小药”,认为可以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有益于小儿的身体健康,这种做法其实不可取。如抗菌药物不按时按量使用,会导致耐药性,一旦真正需要抗生素时,药物就起不到杀菌消炎作用了。又如一些消食化积的中成药里都含有大黄、牵牛子等泻药,盲目使用会影响小儿营养吸收。还有些中成药里含有朱砂,长期服用会引起积蓄中毒。

滥用补药不少家长在盼望自己的孩子长快、长壮、长健康的心理驱使下,购买一些营养保健品给孩子吃,如蜂王浆、花粉、鳖制剂等等,甚至连一些药品也当做补品服用,如鱼肝油、钙片、维生素、锌制剂、赖氨酸等都当成补剂来用。据上海统计,在儿童早熟门诊中,25%是滥用补药造成的假性早熟。

因此戴婉婷中药师建议,孩子无论用什么药都应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进行

家长必知的小儿用药误区

现在家庭自购药品服用的现象逐渐增多,许多家庭都有储备的“小药箱”。但由于对儿童的病情判断不准确,盲目用药,掩盖病情,延误治疗等现象屡屡发生。昨天,记者采访了上海市同济医院儿科主任谢晓恬教授。

 

谢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家长们对儿童用药普遍存在以下几大误区:

一、预防性用药。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长,个别家长过于相信广告宣传和药品价格优惠的误导,盲目给孩子服用药物以作预防。实际上,迄今为止市场上还没有任何确切的可以提高免疫力的预防药物,盲目服用药物预防孩子的疾病对孩子的免疫系统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对于两岁以内的孩子来说,每一次生病对于孩子免疫能力的提高都是一个促进。

二、擅自用抗生素。有的家长发现孩子感冒发烧,便盲目使用抗生素,这样不但会耽误病情,还会产生使用剂量少于正常用量令孩子体内产生耐药菌株的情况。这样势必加大下一次治疗的用药量。

三、滥用退烧药。由于家长缺乏医药常识,儿童发烧时,便随意服用退烧药。实际上,当孩子发烧的温度不高时,用退烧药是不恰当的。谢教授说,适当的体温升高其实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小孩子肛门量表在38.5℃以下就没有必要退烧。

 

四、乱用止泻药。儿童腹泻发病率较高,治疗应根据脱水、电解质紊乱程度适当给予液体疗法、饮食疗法及控制感染等措施。现阶段发生秋季腹泻的孩子很多,家长一定要带着孩子到医院确诊孩子的腹泻属于哪一种。

 五、使用成人药物。有些家长会给患儿吃一些成人用的抗生素药、感冒通之类,虽然剂量减半,但这也是不妥的。

六、随意改变药物剂型。有的家长常把成人用的胶囊内容物倒出来喂儿童,或把针剂改为口服液,给患儿服用。这样随意改变药物原有的剂型,减弱了药物的作用。

家长在给孩子用药时,遵循下以几点注意事项:

 

1、婴幼儿皮肤、粘膜的相对面积大于成人,且粘膜娇嫩,皮肤角质层薄,药物吸收快,有些药物如新霉素膏,阿托品滴眼液等外用制剂可因透皮吸收较多,而引起全身性不良反应。因此家长在给孩子用药中,应考虑以上因素,尽量避免使用一些外用制济。

  2、儿童不宜常吃补品。摄取营养最重要的是均衡,任保一种营养物质摄入过剩,均会导致营养失衡。人参蜂王浆之类的补品,用多了会导致儿童性早熟&cols=1 target=_blank>性早熟,即使维生素A,过量服用也会影响骨骼的发育。

3、儿童不宜服用成人制剂。比如,速效感冒胶囊等复方制剂中含有中枢神经兴奋剂咖啡因,高烧的儿童服用后易诱发惊厥抽搐,特别是5岁以下的小儿更不宜服用。

4、对抗菌药物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服用抗生素时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不可滥用,避免某些抗生素带来的毒副作用,

5、在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时应注意铁制剂不是营养补品,不可以长期服用,而要注意配合维生素C服用,避免与钙片、牛奶、茶叶等同时服用。铁剂要远离儿童,避免儿童误服超量而引起中毒。

6、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疾病。市场上感冒药物很多,在具体选择用药时,必须要根据小儿感冒的症状来考虑,对症下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药物对0-3岁婴幼儿影响巨大 这些药孩子一定要慎用!
治疗儿童感冒用药防“五滥”
孩子得了肺炎 家长最关心的五个问题答疑
小儿感冒用药6提醒
小儿感冒咳嗽逾3周该看医生
合理用药基础知识荟萃——儿童用药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