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性教育多元化的构想

“性信息传输”与性教育内容多元化的构想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方刚

 

 

一,“性教育”,谁有权利决定“教育”?

    强调性教育的声音已经很多了,但是,反思如何进行性教育、进行什么样的性教育,似乎仍嫌不够。仿佛性教育存在一个公认的模板,只要说“性教育”,大家便知道是什么了。其实不然,性教育的内容并无一个标准答案。

  性可能是人类历史中最难以达成共识的问题之一。即便是被主流社会认可的,似乎是“公认”的性知识和性价值观,在几十年后也可能完全改变,成为主流社会否认的性知识和性价值观。即使是同一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国家,对于性的主流认识也可能是不同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非主流”的性认识与性价值观并不一定是错的,今天的非主流可能就是明天的主流。那我们在进行性教育的过程中,显然不应该依据教育者自己的认知,将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强加给受众,即使这教育者代表着主流的价值观。

  所以,性的知识(包括性价值观)同数学里1加1等于2的公式不一样,性领域被普遍公认的标准非常少,而且标准本身也是不确定的,存在争论的。

  既然如此,笔者觉得与其说我们应该进行“性教育”,不如说应该进行“性信息传输”,把有关性的信息传给别人。用“性教育”,便暗示着“我拥有真理,你要向我学习,你要听我的”,而使用“性信息传输”,仅意味着“我把有关性的信息告诉你,但我说的不一定是正确的,你也不一定要都相信”。一个词的改变,其实是教育理念的改变。特别像性价值观等一直有争论的领域,仅以“信息传输”的心态进行“性教育”,才是对知识、真理,以及多元价值观的尊重,体现着一种深刻的民主精神。

  使用“性信息传输”,除了因为“性信息”不存在“绝对正确”的标准之外,还因为我们要面对另一个问题:倒底谁是 “性教育”的主体?

仅以针对未成年人的性教育为例,长期以来,我们把自己(教师、学者、成年人、家长)当作了性教育的主体,在笔者看主体应该是未成年人,其他人都是为他们服务的。如果我们真正认同于未成年人的主体地位,那么,就应该以他们的需要来进行性信息传输,而不是将成年人认为是他们需要的东西“教育”给他们,更不是将成年人认为正确的东西要他们接受。

  我们需要质疑和颠倒的,是传统教育理念中的“师本位”。性教育也好,教师也罢,是为学生服务的,而不是“教育”学生的。

  只有扭转了这一观念,才会认真去了解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性信息传输的内容应该是什么。否则,在学校的性教育中,就会一方面教师在那里认真地、辛苦地讲课,另一方面学生却可能说这些我们比老师知道的还多呢。

 

    二,性信息传输,多元声音的呈现

  当我们强调性信息传输之时,我们同时也就是在强调,所传输的信息本身应该是多元的,而不应该是经过筛选的。这些信息并不一定是教育者自己认为正确的,也不一定是要求受教育者必须接受的。教育者可以在传输的同时对这些信息加以评论,但要说明这是他“个人”的观点,而不是公认的,是否是“真理”也有待检验,因此不需要学生照单全收。

  对于一个有争议性的话题,教育者向公众(包括学生)全面的传输各种不同的观点、理念,包括那些自己很反感的,甚至很憎恨的观点,这是需要勇气的。但是,这也正是笔者心目中理想的教育精神,也是现代教育应有的理念。

  比如在学校教学中,对于非异性恋的、性少数的、性边缘人群的认知,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传统上这些人都被称为“变态”或“淫恶”,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个人自我选择的权利,与他人无关,社会应该尊重并捍卫他们的选择。如果可能让当事人(如同性恋者)在课堂上献身说法,则再好不过了。老师最后应该告诉学生:你们可以自主地选择持什么样的态度。

再比如,针对“安全性教育”和“纯洁性教育”之争,一个公正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详细向学生介绍二者的具体内容,相同和相异之处,争论的焦点所在。同时告诉学生:这个世界上存在着这样两种不同的性教育理念,每一方的信仰者都认为自己是对的,都认为他们自己的理念对你们是最负责的,是最有利于你们的成长的。教师可以说:“老师自己是支持安全性教育(或纯洁性教育)的,我的理由是……,但对方的反驳理由是……。老师把这一切告诉你们,并不想强加给你们任何一种观点,而是要交给你们自己去做出判断和选择。”

  这种同时提供针锋相对的不同观点,并且交给学生们去做自主决定的教育方法,不仅需要教师个人在高度超拨的个人胆识,还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判断能力有充分的信任。事实上,你不给他们这权利也没有用,学生同样会自己做出选择的,他们不一定通过教育者便可以知道不同的选择,也完全不需要教育者的授权就会做出选择。与其被动地接受,不如主动地给予,同时在给予的时候呼唤学生们认真思考,审慎选择,承担责任。

  而且,学生们在行使这样的权利的同时,也是一次自我成长的过程。

  相信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提供多元的、相互冲突的信息是否会造成未成年人的思想混乱?对于多大年龄的未成年人可以提供相互冲突的信息而不用担心他们“走偏”?在笔者看来,这一问题的提出本身还是基于对未成年人自我判断、选择能力的不信任。

  教育者最重要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具备这样独立思考、审慎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而这是需要在平常的教育中全面浸透的。

  这样做,才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态度,也是有争论的问题的求实面对。

 

    三,性信息传输,平等、民主、自由的张扬

    性信息传输这一理念,同样是对平等、民主、自由这些人类核心理想的弘扬。

  在性价值观的冲突中,一直存在着主流的、拥有权力的一方,对非主流的、边缘的、弱势的另一方话语的压制。借助于自身掌握的权力和资源,主流话语及其拥有者,将对手进行贬损,甚至剥夺他们发声的机会。这,不能不说是与现代民主精神相冲突的。

  客观地讲,主流话语的捍卫者也是因为相信自己绝对正确,对手“误人子弟”,才坚定地独揽话语权的。但问题是,历史一再证明,曾被绝大多数人普遍接受的主流思想可能是完全错误的,比如手淫的害处,比如性的唯生殖论,等等。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有勇气跳出历史的局限,同时也跳出更为狭小的自我,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以平等、平权、平常之心,接纳不同的声音,也给他们呈现的机会,在多元的呈现与讨论中明辨是非,求索真谛。

  做到这一点,确实需要超拨的智慧和勇气,但这理应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

  课堂上,除了提供多元观点之外,还可以组织讨论和争论。争论不一定是学生之间的,还可以是学生和老师间的,甚至不同老师之间的。在这样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被还原为拥有同等权力的个人,而不再有师生间的等级秩序与权力规范。所有人都在求索真理,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如果我们真能以这样的精神面对性问题,带给学生的将远不止于性信息的多元传输,性价值观的自由选择,还会将相互尊重、多元发展、平等博爱这样的理念深深植入学生的心田。而这将无疑会有助于创造一代新人。

  因此,以“性信息传输”理念丰富“性教育”理念,符合培养对未来世界能够承担责任的一代新人的要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赋权暨赋权型性教育
车浩:法学教育的三次浪潮与教学理念的百家争鸣·新坐标
此片一出,教育工作者心态崩了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笔记(小学)
学校文化建设的“误区”与“治疗”
对于孩子来说,教育方式要比教育理念本身更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