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屯堡,仍生活在明代的村落
 以前在偏远地区看见服饰很特别的人,就认为是少数民族。这次来到贵州屯堡才发现,这个观点不一定正确。


    据史书记载,14 世纪中叶,朱元璋平定天下一统中原之后,为了肃清盘踞在云南的元朝残余势力,任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率领江南 30 万大军出征云贵高原。


    征战结束后,为了巩固西南边疆的防御,明朝廷命令这些士兵携家眷在黔中“屯田戍守”。在当地,军队的居住地称为“屯”,移民的居住地称为“堡”,他们的后裔就叫做“屯堡人”。


    600年过去了,屯堡民居的建筑、服饰以及娱乐方式等依然沿袭着明代的文化习俗。


    走进天龙屯堡,触目皆是青青的石板,“石头的瓦盖石头的房,石头的街面石头的墙,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石头的碓窝石头的缸”。这里带着浓烈的军事色彩,整个屯堡就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小城。


    屯堡的房屋屋顶非常平缓,上面像鱼鳞一样错落地布满石片,各家的屋顶相连,平时居民可以很轻松地在各家的屋顶上走动。这样一旦有外敌入侵不但可以让居民迅速爬上屋顶,并能行动自如,而且屋顶上的石片扔出去就是很厉害的武器。


    屯堡女子的服饰非常有讲究。镇上的妇女们还一直穿着宽袖的斜襟长袍,衣领和袍袖处都镶有绣花边,腰系黑带,前绑围腰,脚上是尖头绣花鞋,头盘凤头结。


    未婚女子,当地人称作“小娘娘”,她们的装束通常梳长独辫,衣服颜色比较鲜艳。


    已婚女子,被称作是“大娘娘”,头发挽成圆网罩于脑后,媳妇带白头巾,婆婆带黑头巾。额前的头发被她们称为“苦发”,在结婚前一晚,母亲会为新娘前额的“苦发”一根根地拔掉,盼望女儿今后过上好日子。


    屯堡地戏是一种头戴面具、身着彩裙在锣鼓声中起舞打斗的戏剧演出。由于它的演出地点不是舞台,而是在寨中空坝或山前坡地露天演出,故被称之为“地戏”,也有人称之为“跳地戏”或“跳神”。很多研究屯堡的学者认为,地戏源于军傩,他们推断,屯堡人演出地戏,一是为娱乐,二是为敬神祭祀、驱邪纳吉。


    地戏的面具包括将帅面具、道人面具、丑角面具、动物面具四大类,屯堡人称地戏的面具为“脸子”。“脸子”是地戏的灵魂,没有“脸子”就跳不成地戏。


    演员头顶“脸子”,面罩青纱,背插战旗,手执刀枪等兵器,穿着简单的布袍或战裙,一会儿角逐开打,一会儿腾挪闪身,热闹非凡。


    坦率地说,我听不懂,也看不懂,只见演员手持兵器,在院子里跳跃挪腾,舞刀弄枪,彩旗飘飘,煞是好看。


    时间过得很快,到了该离开的时候,有些不舍。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这里沉淀下来的六百年的古韵遗风,也不知道该如何描摹这一片片的石板房,在阳光下显露出的沧桑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明朝那些屯
屯堡傩戏,几百年的文化瑰宝缘何流传在马路乡
文创星火 | 面具文创 桃园结义扇(15)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安顺地戏
脸子:雕出来的屯堡文化
倾尽家产,只为给这项神秘的古老文化建一座博物馆,所有悬而未决的问题背后, 都有一个偏执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