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征文】万昌华:回忆奶奶王先人
2015-07-24 13:50
来源:共识网-作者赐稿作者:万昌华775次点击:我要评论
奶奶在世时,一辈子的吃苦与实干精神,也是远近出了名的。用家乡老百姓的话讲来,干什么,奶奶都能刹得下身子。意思是,能做到又苦干,又巧干,全力以赴。
我的奶奶王先人没有具体名字留下,生于1884年(大清国光绪十年), 1956年农历四月去世,虚岁享年73岁。
奶奶去世时本人因年纪太小,只隐约记下了奶奶弥留之际在灵床上的一个画面:是中等长点的脸型,满脸都是饱经风霜的苦难的皱纹。但是,她老人家一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热爱儿女和孙辈、勇敢面对苦难与生活的高大形象,却永远活在我心中。老人家所留下的以上精神遗产,孙儿我一直特加珍重。
父亲虽然是奶奶的娇儿,但却令人可怜得很,天生没有健全发达的语言表达机制,其关于奶奶的生平就像台湾歌曲《酒干倘卖无》中所言,不曾留下一句话。奶奶的如下事迹,本人主要是听母亲讲的,个别是听今还健在的80多岁大姐讲的。讲奶奶的身世与艰苦卓绝的生活经历,也是母亲当年故事育儿的一个组成部分吧。
一、奶奶的身世
奶奶娘家是今新泰市宫里镇上南头王家。晚晴时期的宫里人称宫里街,数千人口,有十日四天的大集,是徂徕山前远近有名的大村与物资交流集散地。王家当时在宫里街南头过得可以,出过一些人物。她有一亲堂侄子名叫王登科的,建国前在南方上大学毕业后在国民政府中干过事,1949年后坐监狱一直坐到文革前,晚年了才被释放回家。印象中,其被释放后一直孤身一人过活,曾到过我们家。
娘家虽然可以,但给奶奶找的主即我们家,当时却相当糟糕。老人家是被媒人骗到我们家的。媒人是我们村的一个街痞,好吃懒做,天天赶四集,具体名字母亲讲过,本人现在想不起来了。
我们家曾祖父万有仁在世时日子过得还可以,整个家庭在家乡十里八里的,有点名气。
其父亲万廷修有三个儿子,老大万有恕,老三万有义,本人曾祖父万有仁是老二。当时村里人公认的万廷修家的仨儿会过日子,各有特点。有言曰:“万有恕家的脾气、万有仁家的饭食、万有义的针线。”意思是,万有恕家人和气,全家团结和睦;万有仁家干净勤快,一日三餐做的及时并且质量好;万有义家的女人手巧,衣裳做得好,全家人穿得整齐。在当时,人和气也是一笔重要家庭财富,叫做和气生财。但到万廷修的第三代上就不行了,尤其是他的二儿子万有仁家,也就我们家。
万有仁也有三个儿子,分别是万清福、万清荣和万清贵。万清贵是我祖父。
万有仁在世时给老大、老二娶上了媳妇,并且让他们都各自单门独户过日子了。但不久,老大老二就都家道衰落了。
老大万清福好吃懒做,不会过日子。分家分的地卖光了之后,老婆跟人跑了、孩子也死了,中年以后常年在外给大户人家干活,以后死在外地。
老二万清荣也没过日子的心,也好吃。自己的地卖光之后老婆也是跟人跑了。其晚年独自一人流落到费县仲村镇(今已属平邑县),以开豆腐皮制作小作坊为生。父亲少年时期外出谋生,就是投靠的他。父亲会制作豆腐皮的手艺,也是跟他的这位二大伯学的。万清荣是晚年病重之后才回家的。
母亲听奶奶讲过,在仲村开豆腐皮小作坊时,父亲的二伯父也一直没过日子的心,挣多吃多,挣少吃少。父亲当时也就十二三岁,看这样下去实在不行了,就瞒着其二伯每个“磨子”(一个豆腐皮制作单位,10斤豆腐皮左右)存下五文钱。另外,还买了几只带病的大绵羊,给它们治好了病之后用豆渣喂肥,卖时卖了好价钱。这些钱父亲后来18岁时带回家,置了我们家的第一块真正田地。以前我们家没有一块正规田地,只是在河崖滩里开的几块荒。
老三我祖父(家乡称老爷)万清贵也是个不会过日子的人,好吃懒做。幸亏是他娶了我奶奶,用家乡老人的话讲来,算是把我们这家子人家撑了起来。
奶奶年轻时是被这样骗来我们家的。曾祖父万有仁当时天天给其还是光棍一条的三儿子万清贵请媒人。据说,光酒就喝去了一柘沟大缸(家乡有名的泥巴大缸)。到最后,曾祖父万有仁去世时,我老爷的媳妇还没有着落。后来,可能是被请的街痞媒人对我们家而言良心发现了,想到了给我老爷诳媳妇。
富一点人家(家乡称大把主)的姑娘都出嫁出得晚,多是想嫁死了前妻的富人,去“填”人家的房。奶奶当时也是待嫁大把主的大龄女青年。没想到,到后来在家搁得太大了,已经二十二三岁了,大把主也没找着,着急出嫁,结果街痞媒人一去诳,就把奶奶给诳来了。当时人兴早婚,一般女孩子十五六就出嫁了。姑姑则因家里穷,十三虚岁就嫁了人。
本来媒人说的是祖父万清贵有一所四合院住宅,有两三块靠河边的田地,家里还有两头耕地的公牛来,但奶奶来了一看,完全不是这回事。四合院因为欠人家的帐太多,已经被抵押,虽然所有权暂时还归我们家,但已经没了使用权,随时可能被扫地出门。说的河边的地,不是正规田地,是些荒,雨季河里发水大时就过水。至于牛的问题,则纯是子虚乌有。
直到前些年本人在家时,家乡都有“一家女,百家提”,媒人给人诳媳妇不算诳、是做善事的说法。因此,宫里街南头王家在知道被骗以后,认为我奶奶嫁到万家生米已经做成熟米饭、成既定事实了,未再追究。但奶奶不行。老人家自年轻起性情刚烈,曾嫁到万家不久,一介年轻女子,尤其在晚清那男尊女卑的专制时代里,就找媒人理论去了。直接说到媒人脸上,不该骗人,尤其在牛的问题上。因为,当时家里根本连个牛毛也没有。
街痞媒人本来就是无赖,他哪里承认自己骗人。竟硬说我们家当时就有两头公牛,并说这是全村人都知道的事实。原来,是奶奶的两个大辈哥万清福、万清荣,他们的乳名一个叫犍子,一个叫爬牯。在我们家乡,它们都是阉割过了的公牛的意思。
奶奶当时听后破涕一笑,原谅了媒人。
二、奶奶的苦撑万家
没有办法,日子还得过下去。就像现在人们常说的,生活艰辛,但生命美好。
婚后不几年,奶奶就接连有了姑姑与父亲。但这时,因为家里有原来欠的人家的债,四合院老宅不得不卖掉。他们娘仨已经不能在原来的地方居住,搬到了现在我们家院落东北角上的一间厂棚里,院子只有一张秫秸箔大小。祖父则常年在章丘给人扛活,即所谓的当长工。
大概在1910年前后,父亲才两三岁,夏秋之际村北的柴汶河里发大水,把我们家里仅有的一间厂棚也冲塌了。没有住处,奶奶娘仨此后曾长时间住在街边的秫秸攒里。为防坏人,奶奶夜里枕头边上不得不放把割麦子用的大镰刀。所谓秫秸攒,是指种高粱人家收获了高粱之后,拉回的高粱秸秆斜靠墙立放形成的秸秆堆,里面靠墙处有一定的空间。
许多年后,奶奶曾向母亲回忆说:“那年冬天也是在秫秸攒里过的。夜里醒来,头发上都是冻霜。怕冻死‘汉子’了,盖头少,夜里我就把肚皮搭在他身上。”汉子,父亲的乳名。极度寒冷的天气里,奶奶怕冻死自己的幼儿了,拿身体当被子盖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多么凄惨的境地,又是多么高尚的母爱。
但可恶的是,就在这一年里,祖父清贵过年从章丘打工回来时,只带回了二斤香油果子,其它分文没有。问工钱都哪里去了,也不吱声。大姑当时也就四五岁,小孩不听话时,祖父也就在家呆个十天八天的,还竟打了她。这样无爱心的父亲令奶奶气愤至极。奶奶后来对母亲讲:“自己当时没拢住火,起来身子,呱呱就打了他两巴掌。”一打,祖父竟大过年的走了,回章丘了。从那一直也不回家,直到最后在那里病得不行了。
所谓的香油果子,就是现在的油条。二斤油条当时也就制钱十几文。大概,父亲那年的工钱是喝了酒或者找女人了。有一种说法,当时章丘的男人都在北京、上海或者济南、青岛做买卖,女人在家持家。她们大都很狡猾,与自己家的长工关系不清白,一来是能哄着长工多干活,二来经济上也少支出。我们家乡有心计的前去打工时,前面有此类例子,一般都防着她们这一手。但可能祖父傻,上当了。
祖父清贵是父亲六岁那年去世的。在章丘时已经病得不行了,是奶奶接到“信”(口传的消息)后,找人用手推车将其推回家来的。祖父时值青壮年上不到四十岁就死了,一家一户的不高兴其进本家祖林“大林”,奶奶也没再求人,最后被葬在了全村人的老林南边的边缘洼地上。这个地方叫老林湾。
值得提及的是,此事以后曾“因祸得福”。文革时期,全村各个林地中的坟头都被平了,唯独祖父清贵的坟头,一是在林边洼地里,二是奶奶去世后未与其合葬,坟头很小,上面又长满了一种叫剌剌秧的杂草,一直没被平掉。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本人与弟弟都考上大学之后,村里上了年纪的万承玉等人开始羡慕祖父的坟头躲过一劫了。他们并且认为,是当年埋葬祖父地方的风水好,所以出了我们这些所谓的人才。对于他们的以上议论,本人知道后觉得好玩。
祖父在世时是奶奶一个人育儿持家。其不在了,奶奶也还是在我们村里与一双儿女坚强地活着。春夏秋冬,奶奶一天也不闲着。
春天里,奶奶除了像别家男人一样播种家里的几块河滩荒地之外,有时也带着孩子外出讨饭。外出讨饭时,往往为顾忌面子、怕遇着熟人,要走很远的路。父亲十岁那年,母子两个到天宝寨讨饭。天宝寨即今天新泰市的天宝镇,在徂徕山前,离我们村十几华里,中间还隔着柴汶河。没料想,奶奶母子到天宝寨后分开讨饭时,不多时间父亲的腿就被一家人家的狗给咬伤了。尽管这家也是善良人家,迅速拿了筷子烧了给父亲敷在伤口上,并多给了些食物,但母子会合后,奶奶见儿子被狗咬伤了,曾抱着父亲大哭一场。从此以后,奶奶就不再外出讨饭。
夏秋两季,奶奶的主要工作是拾麦子与拾“秋”。两季下来,奶奶能拾几百斤的粮食。奶奶拾麦子拾秋时仗义得很,别说像别的拾庄稼者偷人地里庄稼了,当人家怜悯她娘们,往家里运输时顺手给她几个庄稼“个子”时,她都坚决不要。母亲后来听说了这样的事之后不理解,问奶奶为什么不要。她也讲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说:“那算么?那样的话就不叫‘拾’了”。很可能,奶奶当时心里的意思中,已经暗含着如下的内容:别看俺虽然穷,但我们是本分人,并且有志气,不需要你们的特别怜悯。
冬天里,奶奶的工作也不少。白天背着用席子缝制的大包,到林地或河崖滩里用靶子去搂柴禾。搂来的柴禾用来生火做饭、取暖与喂羊。晚上,则到我们家东面隔路邻居万传珠家,义务帮他们剥花生。所谓剥花生,就是手工为花生去皮,以便花生的仁成色好,到集市上卖好的价钱。
奶奶多次给听母亲讲起,当时大姑已经出嫁,父亲正在仲村跟他二伯学制豆腐皮,家里就奶奶一个人,冬天,经常一天只吃一顿饭。早上不吃饭就外出搂柴禾了,中午回来随便吃点煎饼,晚上傍黑天时也不吃饭,洗洗脸梳梳头就到东院万传珠家帮他们剥花生去了。
论农村辈分,传珠老人比奶奶大一辈,奶奶管他叫大叔。由于会过日子,有计划,勤劳吃苦,当时他们家已过得相当富有。其有三个儿子,分别是万振乾、万振坤和万振刚,传珠老人按照三个儿子的能力,分别叫他们跑茶山长途贩卖茶叶做买卖、下力种植与管理家中土地、上学读书求功名。我小时候,村里上了年纪人说起传珠老人来还说他人“大”、“傲”,别人见了向他问好时,也不多讲话,只是一个“哦”字了事。但对奶奶的前来帮忙剥花生,老人家却很是欢迎。每次奶奶来时,老人家都会主动搭话迎接:“他三嫂来了(以上已讲到,我祖父是家中老三),坐。”有时,其家里还没吃完晚饭,老人家就会吩咐家人给奶奶舀上一碗稀饭喝。这碗稀饭再加上主动帮他们家涮做稀饭锅的涮锅水,一并喝下,常常就是奶奶的晚餐。
对于邻居传珠老人的“高看一眼”,奶奶从心里感激,因此,在帮他们家剥花生时不遗余力。虽然当时已经很富有了,但传珠老人每晚还是陪家里的大人小孩一块剥花生。老人家说是陪,实际是在“临阵监督”。儿媳妇们都有定量,不剥完自己的一份都不好意思去睡觉。奶奶是外人,虽然没有定量,但当时比传珠家的任何人都剥得多。奶奶她所以剥得快,是因为用牙咬。别人用手捏花生,不一会手指就被磨痛了,而奶奶的用牙咬开花生,既速度快,又避免了手指被磨坏。
就因为亲眼看到奶奶的能干与待人真诚,后来奶奶与父亲发家时,传珠老人给予了大力帮助与支持。当时买地,中间介绍人与保人非常重要。听母亲讲起,奶奶与父亲最早置的好几块田地,都是传珠老人的中间介绍人或保人。大多是传珠老人主动给我们家介绍的卖家。传珠老人曾多次说起:“他三嫂是能过把日子的人,我愿意帮这个忙。”由此笔者想到,中国相学上有一种说法,交贵人能使人好运到来。这话不假。奶奶与父亲当年的发家,就与贵人传珠老人的大力相助分不开。但是,其中也得有条件。亦即,一是你得有交贵人的心,二是你得有交贵人的诚意与奉献精神。
当然了,奶奶在苦撑我们万家时,可能也有过想改嫁的“活思想”。但是,有活思想一事并未损伤她老人家在我心中的高大形象,而是相反。
是这样一件事。父亲去仲村跟其二大伯学制做豆腐皮的第二年麦季回家来了。回来时在村南大桥上遇到了一个人,叫着他的乳名对他说:“汉子还走吗?你娘马上要舍了你呢。”
很可能,其人已听说了,当时宫里南头王家已经有人为奶奶找好主了,或者那时农村有抢寡居妇女的习俗,有人已有来抢奶奶做媳妇的打算了。比如我志洋堂伯母,当年就是志洋大伯抢来的。其的前一个主(婆家)是今新泰市城前村,当时已有了一个女孩。丈夫死后,被我在万团里当连长的志洋大伯带上人,夜里硬给抢来做了媳妇。到家拜堂入洞房了,伯母还不从,大哭大叫。志洋大伯一看火了,拿出驳壳枪来朝天花板上连开了三枪,才镇住。
用农村人的说法讲来,父亲虽然从小也“不会说个话”(指不能用语言完整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但是“心眼”(智慧)够头。第二天他一早就走了。走时,奶奶送父亲上的路,还给儿子身上带的面饼。但父亲记住了前一天那人对他说的以上话语,当时并未真走。
奶奶当天一早也到我村南面一块叫南洼的大田里拾麦子了。拾了一天的麦子,几个麦个子放在家乡小河泉河的边上。天已傍黑,都看不见人影了,奶奶正准备背上麦个子回家来,突然附近的桑树丛里传了声音出来。有人,奶奶吓了一跳,她立即握紧手中的大镰刀后厉声问道:“谁?出来!不出来我假镰劈了!”
回答说:“我。汉子。”一看,出来的人竟然是父亲。
奶奶问道:“你不是一早就走了吗?怎么捣蛋,不去了?”
当父亲说明原委,是怕母亲舍下自己,才一天都躲在桑树丛里紧随与保护母亲的时,奶奶与父亲,母子俩立时在南洼地里就抱头大哭了起来。当时地里还有未收工晚回家的庄乡邻人,引了他们前来相劝。回家后母子俩又都痛苦了一夜。
多年后奶奶提及此事时还讲到,小小年纪的父亲当时曾苦苦哀求奶奶不要舍了他,许诺长大后一定好好孝顺奶奶。奶奶问:用什么孝顺?答曰:羊肉包子。奶奶并且讲到,打那之后,奶奶算是最后坚定了不再嫁人的决心,决定守寡终生,把自己的儿子养大,撑起万家这个家来。
三、 奶奶的性格与才能
以上已简单提及奶奶性情刚烈、不怕艰难、乐于吃苦,并且待人真诚。老人家另外还值得提及的几点是,虽一妇道人家,但奶奶却有一般男人所没有的远大抱负、英勇气概、实干精神与多才多艺的才具追求。
在远大抱负方面,最明显的例子是她的给自己儿孙们的取名字上。
老人家是否识字,现在已不得而知,但父亲的名字,包括乳名与大号,都很大气,有鼓舞人昂扬向上的精神内涵,都是她给或她找人给取的。
前已提及,家里还在穷得叮当响的情况下,父亲的身材又是一直瘦小,她就给自己儿子取了大气名子汉子。不用说,其中有期望自己儿子将来成为一位有事业有财富的男子汉的意图。
父亲长大以后,奶奶又请人给其取了也是很大气的名字万志泰。不用说,志泰,其中有激励人勇攀人生高峰的意蕴。
另外,据母亲说,本人乳名前面的大字,也是奶奶在世时给加上去的。再后来,在原来发音的基础上,本人的乳名又从大陈演变成了大臣。开玩笑说事了,大臣、大官也,奶奶就希望她的儿孙们做大人物当大官,这正好体现了奶奶当初给本人名字前面加上一个大字的本意。
也是中国相学上,有人取名字至关重要的说法。说一个人的名字比相貌还要紧,所谓的“六名七相”是也。奶奶对此是否懂得不得而知,但她重视儿孙们取名与取大名取好名的做法与价值取向,与之却是一致的。
关于奶奶的英勇气概。这同样也是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其能够撑起我们万家这个家来的一个重要方面。不然,孤儿寡母的,在当时社会环境不靖的情况之下,白手起家过起一份家业来,是根本不可能的。
也是前已提及,奶奶年轻时常随身携带有力自卫武器割麦子与谷子用的大镰刀。另外听大姐姐讲起,奶奶的胆子一直正得很,从来不知道害怕。以后上了年纪了,下雨天还经常拄了木棍,披了蓑衣,拿了大镰刀,到我们家的田地里巡视去,以免庄稼大面积丢失。
还有,我们家里由于奶奶不怕死的威名在外,从来没有遭过贼。都知道,农村进院入室的盗贼或小偷,都是本村或邻村附近的人,他们慑于奶奶的勇敢,一般都对我们家不敢起歹意。
奶奶在世时,一辈子的吃苦与实干精神,也是远近出了名的。用家乡老百姓的话讲来,干什么,奶奶都能刹得下身子。意思是,能做到又苦干,又巧干,全力以赴。在这点上,很近似于曾国藩对李鸿章讲的挺经,或者邓某人所说的做事要下得了把。
比如,家乡以前大面积种植制作麻绳的大麻,扒麻,即把麻纤维从腌制晒干的麻杆上剥离下来,别人一晚上扒半个麻个子,奶奶却能扒一个。与剥花生一样,奶奶用的方法也是用牙咬。即把腌制晒干的麻杆咬裂了,其的纤维自然也就容易剥下了。
听母亲讲,奶奶一直身体很好,后来的去世早了,就与扒麻累着了有关。劝不住她老人家,在其去世前的一周里,奶奶一天扒一个麻个子,到后来麻扒完了,也累得起不来了。一直吃不下东西去,当时又没有输液一说,不长时间就去世了。对此,母亲一直后悔不已,认为当时本应该去强力制止奶奶的,自己却没有去做。对奶奶,母亲一直心怀怀念之情,曾多次说起,奶奶与其十五年的婆媳关系,二人之间一直没有不愉快红过脸;奶奶去世时,特别嘱咐的是不要舍孩子,舍活也不要舍孩子。奶奶后一句话的意思是,要看好她的孙子们,不能叫我们受委屈。
现在看我国官办电视上才艺大比拼之类的节目内容,全是庸俗娱乐与过分地阔气臭摆,一点也不贴近生活与使用时,本人有时会联想到自己所看到的美国、日本或台湾电视台上教人自己动手盖房子,或者教人自己动手搞生活用品小制作的画面。并且,有时也会情不自禁地想到母亲口中所讲到的奶奶有关方面的本领。
听母亲讲,奶奶人极聪明,凡活儿、事情见之就会。女人的活儿,裁衣缝制,绣花,做鞋,奶奶的手艺均佳。为人裁衣,为人描绣花蓝图,为人定夺做鞋的样子,奶奶年轻时几乎服务整个镇里村。尤其是人们高要求、比如嫁女或者娶儿媳时,由于奶奶代表了全村的最高水平并且名声在外,以上裁衣、出绣花蓝图、定夺鞋样子的活儿,都是非奶奶莫属。
不但如此,不少当时男人们才做的活,她老人家也会,并且做得也精。比如农村为大锅支灶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活,家家烧大锅是用的庄稼秸秆,过火处有讲究。不能大了也不能小了。小了锅不快,大了火与热量都顺着烟筒跑了。母亲讲,每到过春节时,村里的远近邻居到了用大锅煮猪肉时候了,奶奶也就忙开了。只见她到了各家里也不多费事,三五把麦秸泥巴在大锅灶台的里面一贴,就解决问题。
再就是,农村人家院里院外搞个小建筑,比如盖个厕所、羊圈、鸭舍、鸡窝等了,位置、式样与结构上有讲究,一般,邻居遇到此类问题时也会请奶奶前去现场指导。
推测,奶奶具备此方面的能力,与祖父去世的早、孩子又小,家里什么事都她一人来干有关。奶奶上了年纪了,还曾对母亲提及,早年我们家里的猪栏、院墙发大水冲塌了,重建时都是她老人家一个人,自己砌墙根,自己用麦秸泥巴垛墙。简易大门,也是奶奶自己用树枝编做的。
奶奶在世时附近几个村中,最有名的是她老人家的医道。老人家的医道包括了为大人治疗头痛脑热肚胀、轻微跌打损伤与疮疖,为孩子治疗惊厥发烧、彻夜哭啼不眠,以及为产妇接生等。俨然,我们家当时就是一个村民义务治疗中心。
也是中国相学上,有一项要求是人要养生。奶奶就注意养生。但是,奶奶与之也有不同之处。她老人家的养生不是简单的求个人延年益寿,而是关注全家,关注所在的群体,实践在平时人们的生活中。她老人家一是注意我们全体家人的身体健康,二是将其在期间所获得的一些治病经验与医疗技能,无偿贡献于邻居他人。
从母亲继承下来的一些偏方与治病经验看来,奶奶当年已经懂得了许多种中草药的药理药性,针刺、抑压、按摩等治疗手段,并能应用于治疗中。
当年我们家里种植与采集的常见中草药有藿香、陈皮、香附、黄芩、栝楼、栀子、苍耳、霜桑叶、车前子、猪牙草、罗卜种、鸡冠花等十余种,另外常备有牛黄、朱砂、明矾、蜂蜜、香油等。牛黄用来退烧,朱砂用来镇静,明矾用来杀婴儿口中的舌疮,蜂蜜、香油,则是用来制造药丸的辅料。
婆媳之间夫妻之间打仗搁气,是当时农村各家庭里的常见现象。往往,发生了这种情况之后,人气鼓撑胀身体难受,奶奶知道后会主动把自己含有香附、陈皮与罗卜种的方子呈上。有人喘不上气来气了,奶奶会让其喝栝楼水与吃香油炸的栝楼仁。人肠胃不好了,让其大剂量的吃藿香。人上火感冒了,让其喝桑霜叶与黄芩水。栀子是用来活血的。苍耳是外用贴疮疖的。车前子、猪牙草、鸡冠花是用来利尿行水的。
当时农村水肿的病人特多,尿不下尿来,人们称其为“虚”。母亲后来讲到,奶奶当年给人治虚,往往立时见效,方法是用车前子、猪牙草与鸡冠花熬制的“三和汤”中加红糖。
奶奶给人治感冒时不是只用偏方,还伴之以针扎、抑压穴位与按摩颈部头部。
中医学上,作用于印堂穴有清头名目、通鼻开窍的作用,看来奶奶对此也懂得。对感冒了的病人,奶奶有时视情况,会用自己的明亮大银针,扎其印堂穴,使之出血。
中医学上作用于仁中穴有使人精神振奋的作用,奶奶也知道。奶奶一般都对感冒病人的仁中进行不同程度的抑压,对于促使病人精神好转,效果明显。奶奶另外利用仁中穴,是用于休克病人的急救,方法是对该穴位进行深掐。
按摩现在已经成了城市人促进身体血液循环、消除精神与身体疲劳等的常用健身方法。在实际上,奶奶当年很早就应用它了。但它当年的名称不叫按摩,称作捋扒。母亲后来经常讲起,奶奶当年的手可神了,人有个头痛脑热,经他老人家一捋扒就好了。
但是,奶奶当年的捋扒与现在城市人的按摩也有些许不同。奶奶当年的“按摩”除了捋扒病人的太阳穴处、双耳尖部之外,着重于捋扒人的脖颈与头顶,理论是脖颈与头顶最易淤血,这两处的淤血捋扒开了,病自然会好。
对于一般的跌打损伤,只要不是断了骨头,奶奶也有给人迅速治愈的办法。另外,奶奶也会给人治四肢关节脱臼。
除了前面提到的栀子中药治人跌打损伤以外,奶奶常用的办法是上热敷。热敷的材料可以是食盐,也可以是麦麸。
与会接生有关系,往往村里的新生儿或年龄不大的儿童发烧惊厥了,也有抱着前来找奶奶给看(治疗)的。对之,奶奶有自己的也是不收钱的方子进行治疗。新生儿,她一般不让服药,而是将自己制作的蜂蜜中药丸子放到其手心里,促使患儿出汗。据母亲讲,其中有牛黄与朱砂。前面已经提及,牛黄退烧奇效,朱砂则是起镇静作用。
对于彻夜哭啼不眠的婴儿,奶奶也有自己的经验理解与处理办法。老人家认为,诸如此类的表现实际上就是狂躁,有可能是婴儿的头部、脖子、肠胃、肚子、四肢等哪里不舒服,或者是受到了惊吓与凉热外感所致。对之,奶奶一般采用的办法是对婴儿全身进行轻轻捋把加短语重复安抚(实际上是催眠)。往往,婴儿的此类病情在其手上立时就减轻,奶奶的手工治疗还没有结束哩,新生婴儿就睡成了滩泥一样。
奶奶从年轻时就学会了给人接生。由于其断婴儿脐带的方法是用火烤过的剪子,具有一定科学性,十分安全。在我们村,现在六十岁以上的人中,绝大部分都是她老人家免费接生的。有时,也出村给人接生。前些时候(2014年8月17日,擂鼓石路巨鼎饭店),本人与今已70多岁的泰安市工商局前局长、称其作四爷的本家万承平一起进餐时他还提到,听老人说,他家兄弟四个都是奶奶接的生。他与其大哥年龄相差很多,估计不下20岁,则他大哥万承云在世的话已90多岁了。由此可以推知当年奶奶在村里所接生人数的众多。另外,万承平当时还讲到,奶奶当年在他印象中是个整个镇里村里少有的女汉子。
四、献给奶奶的赞歌
十分惭愧,虽然一直怀有敬意,但自己以前并未完全认识奶奶在我们家发展历程上的崇高地位与价值。只是最近听了如上承平四爷关于全村少有的女汉子的评价,个人才将奶奶她老人家当年许多的事迹,行之成文,拿来重新仔细珍重了一番。
有讲人事迹可歌可泣的,我奶奶当年的以上事迹就如此。尤其奶奶早年奋斗挣扎的事迹,真个是字字血,声声泪。本人几天来写下以上的回忆文字时,不是在写,而是心如刀绞,为奶奶所遭受过的一切不幸而以泪洗面。同时,为自己拥有这样的不屈女性先人而感到骄傲。下面是期间自己写下的日记一则:“2014年8月29日。写关于奶奶的纪念文章,昨天睡得太晚,又失眠了。几天以来,写到紧要处的时候,不禁悲痛不已,泪水流连。多么伟大的女性,多么凄惨的往事啊!与之相比,我的一点奋争、苦斗,不算得什么。”
另外,作为女流之辈,奶奶她老人家当年撑起我们万家,所具有的惊人意志、不凡智慧、忘我精神与骄人才华,老人家当年为父亲与万家我们所有后代所付出的身心苦难煎熬、血泪和汗水,将之详细纪录下来,就社会层面而言,其积极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本人在此,愿意代表我们万家全体后人对奶奶再次致以敬意,并改本文开始时提及过台湾歌曲《酒干倘卖无》的歌词如下,献于平凡而伟大奶奶的在天之灵:“奶奶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您,没有您哪有家,没有家哪有爸。假如您不曾给爸温暖的生活,假如你不曾保护他,假如您不曾给他一个家,让您与爸一起拥有它,爸的命运将会是什么?假如您不曾付出了热忱的生命,爸的命运将会是什么?没有您就没有今天大万家,感谢您撑起了万家!感谢您撑起了万家!”
(作者简介:万昌华,泰山学院历史与发展学院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导师)
责任编辑:花满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我的祖母
外婆,我想您
“家故事”征文|家谱
好看小说 ∣ 母亲在乡下 曾瓶
【四季散语】陈晓春︱家 风
老宅、老娘、老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