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荣贵:走还是留?这是一个问题
2015-07-24 11:40
来源:共识网作者:金荣贵648次点击:我要评论
面对孩子们这种单纯诚挚的感情表达,相信只要是有心的人都会感动不已,何况那些每日相对的青年教师。于是某种意义上,在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之余,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承担起了孩子们“半个父母”的角色。
——浅谈我眼中的农村青年教师困境
作者按:本文想法源于四川支教见闻,无奈下笔之后多有迟疑,整理思绪沉淀感情延宕日久,方才成此初稿,今日择机发出,欢迎大家指正。
(一)
“金老师,这学期你负责九一班和七二班的语文,辛苦你啦。”杨主任很热情地说到。
这是初到支教地接受工作的场景,如今回想起来,仍然记得当时心里咯噔一下的感觉。虽然个人很是喜欢语文学科,当初征集志愿也是报了语文,但是一下子教两个班的语文、而且其中一个还是毕业班?心里未免嘀咕。大学学的经济专业,此前自己又未接受多少专业培训,却要马上站上讲台讲课,其中还有个毕业班,心里怎会不忐忑?
当时还在暗想,是不是因为身上人民大学的招牌,让这里的领导对我们抱有过高的信心?不久我们发现,也许这样的决定更多意义上是一种无奈之举。
因为当时在我们支教的学校,语文组除杨主任之外,只有两位语文老师,承担的却是八个班的教学任务。而且,教师人手不足问题不只困扰着语文组,由于缺少地理和历史老师,整个七年级的地理教学之外,同行的另一位同学还要承担起八年级的历史教学任务。“我们学校教师缺编严重,今年要不是你们来了,我们还真不知道怎么办呢!”后来大家一起吃饭之际,学校领导总要提起这个事情,还不停地道感谢。
为着走在校园里孩子们真诚的“老师好”,也为着学校的这些感谢,我们一起支教的三个人不敢说把工作做得有多出彩,却也决心在这一年里尽上自己的最大努力。然而问题却一直困扰着我们,为什么这里的老师如此缺乏?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一年因为有我们支教团的加入,问题暂时得以缓解,那明年呢?那以后该怎么办?
(二)
“我们这里是优秀老师的摇篮和培训基地”,相处日久,我们经常听学校领导这样讲到。
原来,学校也不是一直都缺老师。按照现行政策,每年学校都会向县教育局打报告积极争取,希望能够要几个新招录的老师。不出意外的话,每年学校也会增加几张新面孔,然而学校却面临着“留不住”的尴尬处境,尽管签有基层服务协议,新来报到的青年教师通常都待不久。
他们都去了哪里呢?当然是往外走了。教学有了成绩,能去县里的都调去了县里,能够回家乡的想办法回了家乡。去年带地理的老师教学成绩很好,结果今年便不在学校了。“我们新招一个青年老师,用了几年时间培养,好不容易工作上手教出成绩了,却又都离开了。因此大家常说我们学校是优秀老师的培养摇篮。”
一般来说,青年教师有想法有干劲,容易做出成绩,学校都愿大力培养。但是面对青年教师流失问题,学校领导也没多少办法,指望一张死的协议根本留不住人。这种现象持续久了,学校能干事情愿干事情的青年教师越来越少,又不能指望年级大的老师们持之以恒地热情付出,势必影响教学质量。
而且,频繁更换老师,初中的孩子们从心理上也难以接受。曾有孩子向我诉苦,每年都要换个老师,每次都要适应新的教学方法;也有孩子会在心底比较,如果觉得没有原来老师好,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就会减弱。而且,基于后文提到的一些原因,有些孩子会对老师产生情感依赖,如果这个老师突然离开,对于孩子的伤害是巨大的。也是基于这些原因,我在收到孩子们写的“老师,你会永远对我们好吗?”的纸条时,心情是沉重的。毕竟自己也只是一个过客,一个注定要离开的人,无法做出太多承诺。
(三)
在这一年的支教过程之中,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很多优秀的农村青年教师留不住?为什么他们会选择离开学校,离开这些孩子们?
很多人会说,那还能有什么原因?因为待遇太差呗。也许待遇低是其中的部分原因,然而在我看来,并不是所有的现象都能用这个回答来解释。
我们很幸运,支教的一年中在学校遇到了一群真心把我们当做朋友的青年教师,大家在一起工作、吃饭、玩耍,度过很多愉快时光。在与他们的交谈中,自己似乎开始明白一些以往不太了解的事情。
在我看来,目前农村青年教师正在陷入一个两难境地:一方面肩负的责任越来越重,需要他们付出更多的热情和努力;另一方面得到的保障相对不足,分散他们精力的事情越来越多。这种不对称的痛苦撕裂着他们,给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带来困扰,迫使他们不得不思考“走还是留”的问题。
责任方面,“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师道之外,青年教师正被学校越来越多地“压担子”和要求“挑大梁”。每年常规举办的数目繁多的各式活动和比赛,一般都由青年教师代表学校参加,而眼下正在力推的教学改革,在年长老师那里遇到不小阻力,也需青年教师承担主要课题。这些事情还与教师的本职工作关系比较密切,除此之外,眼下在农村地区,青年教师正在面临一个更加费心的难题:想要成为学生的好老师,仅仅做好老师是不够的,还要成为孩子们的“半个父母”。
众所周知,我国近几十年来的现代化进程,带来的不只是经济增长奇迹,繁荣背后进行着的还有千万个农村家庭的被迫分离。父母远去异乡谋生,孩子沦为留守儿童,陪伴他们成长的是年迈的爷爷奶奶。还记得一次学校开家长会,来的很多都是老人,有的带着更加年幼的孩子,有的背着竹篓刚从集市回来。对于老人而言,照顾孩子意味着让他们吃饱穿暖给零花钱就行,至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他们没有意识也没有能力来做好,于是这个责任便几乎全部推给了镇上的学校。
另外由于某些原因,这里的家庭离异率较高,不少孩子来自单亲家庭,而且当地对于女孩的重视程度也相对不足,有些家庭已经生养几个女孩仍想要个男孩。去年平安夜前,隔壁班有个女孩的母亲,因为想再生个男孩结果难产死于手术台上,面对这样的悲剧,年幼的女孩不知需要有多坚强才能承受这种痛苦。
在这些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角色的缺失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短短一年的支教里,我们不仅从其他老师那里有所听闻,也通过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了解到很多悲伤故事。坚强的孩子在周记里记下节日里对于父母的思念,有些孩子则会写到感觉自己不受父母重视像是多余的人,还有的孩子已经开始流露出那种与年龄不相符的灰心和失望。对于这些孩子而言,父母角色缺失的痛苦一直困扰着他们的成长,他们急需有人来填补这种空白。长时间生活在学校,经常接触的老师便成为自然的选择,而青年教师因为年龄相差不远,更易成为他们倾诉和寄托感情的对象。为了表达这种感情,孩子们经常会跑办公室,有时说说自己心事谈谈班级趣闻,更多的时候则是什么也不做只是想聚在老师身边。有的时候,他们会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拿给老师分享,也许是一颗棒棒糖,也许是路边的一朵花,也许是地里的一点产出。
面对孩子们这种单纯诚挚的感情表达,相信只要是有心的人都会感动不已,何况那些每日相对的青年教师。于是某种意义上,在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之余,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承担起了孩子们“半个父母”的角色。在这支教的一年里,我们也多次见到学校的青年教师拿出自己的休息时间,悉心解答孩子们的各种问题,关心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用心地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付出。
可是,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农村青年教师得到的保障却相对不足。每月那些工资也许在镇上看起来还可以,相较因为从事这份工作而放弃的外部机会却远远不如,而且有的时候还不能做到按时发放。至于住房问题,我们支教刚去的时候,学校的老师们还和学生一起挤在学生宿舍楼里,现在随着国家投入镇上建起了公租房,这一局面才能初步得到缓解。另外,由于很多青年教师是从外地考入,除了不便照顾家中老人问题之外,个人问题也在困扰他们。幸运的在学校或者当地找到人生伴侣,生活可以安顿下来;有的老师无法解决个人问题,势必会影响到工作开展。也难怪学校领导会开玩笑说,我们学校想要留下人来,还得做好相亲工作才行。
(四)
虽然是玩笑,然而笑过之后总有苦涩的感觉。毕竟生活不是玩笑,摆在农村青年教师面前的,还是现实的“走还是留”问题。留下是一种坚守,而这种坚守又过于沉重。平心而论,现在有想法的年青人,又有谁能不对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心动,甫一开始便决定把自己的人生留在安静平淡的小镇上呢?
而作为学校和当地教育局的领导,感情上表达理解之余,却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面对农村青年教师流失,该怎么做才好?也许这个问题,其他人也不能置身事外,我们的社会也得思考思考。
我们已经了然,政策上的一刀切和签订一纸限制性合约并不能解决问题。也许是受本科学的经济的影响,我对采取限制性政策和行政性手段的前景并不看好。这个问题就像治水一样,只是像鲧那样单纯地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须得学习大禹那样做好疏通引导。既然想要让青年教师多做事情多出成绩,就不能舍不得投入。有段时间我国对于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存在很多欠账,最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增强情况略有好转,不过也只能称得上是刚刚起步。六月份的时候,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出了提升待遇、保障编制、支持培训等八项举措。这项为期五年的计划如果能够得到切实落实,将对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和缓解农村青年教师流失产生积极影响。然而这件事情绝非一日之功,而且对于政府财政支出提出新的要求,新常态下地方政府财力能否支持将成新的疑问。
除此之外,针对农村青年教师留不住这个问题,我还有些不太成熟的想法。长期以来我们把它做为问题看待,也许这个想法从一开始就有问题。农村青年教师大量流失绝非好事,然而采取行政手段完全禁止青年教师流动也非合理之举。人们常说存在即合理,或许我们应该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个现象。除了提高保障水平避免农村青年教师大量流失之外,我们还应认识到,青年教师的正常合理流动也有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政府不应简单地在政策上设绊子,而应尝试在一定区域、比如以县或市为单位,明确公开透明地制定选拔标准,青年教师有想要走出去的完全可以,不用求人托项走门路找关系,也不用采取辞职离岗这样决绝的方式,不过必须在目前服务单位做出实打实的成绩来。这样有想法的青年老师就不必花费心思琢磨“捷径”,也不必因为外调无路而灰心丧气,他们能够一心一意地投入现有的教学和教研工作上来,既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也能带给孩子相对更好的学习过程。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还需做好优质教育资源的回流反哺工作,引导优秀老师等优质资源从城区向农村、从中心区向周边镇流动,这种流动不是行政上的让教师的人事关系沉下去,而是激励他们采取流动讲学、对口帮助等多种创新形式实现资源的回流。在与当地教育领导的座谈会上,有人也曾提到未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师行业可能走上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到时一定区域教师内的人事关系或许还有收口,但他们的工作地点并不局限于某一学校,比如某位教师生物讲得有心得,他就可以只讲生物,可以去全县好几所学校讲,到时工作量可以与薪酬挂钩,按照市场化的方法来。
与此同时,学校管理者也应转变视角,不能只把想要外调的青年教师视为麻烦,凡事只讲管理不讲服务,这样只会导致青年教师的对立情绪,最后大家不欢而散。相反地,如果学校能够在日常多与青年教师交流,了解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及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和关怀,反而有助于把麻烦转变为资源。有些青年教师在做选择时就会考虑这些感情因素等加分项,最后选择继续坚守,而那些最终离开的教师,也能“开开心心地工作、开开心心地离开”。他们去了更好的平台,有了更好的发展,还会记挂着曾经工作的学校和教过的孩子,还会心甘情愿地把自己掌握的教学资源回馈给学校,促进学校的更好发展。
责任编辑:凌绝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上海市园丁奖向一线教师、青年教师、乡村教师倾斜,千余名好老师当选
羊玉姣:一个念想,让生活有了更多的可能
家长要求换老师,我在深夜回了一封公开信
感动 | 一位支教妈妈和300个留守儿童的故事
陪玩吃鸡、支持恋爱、山中支教:这届年轻人如何当老师?
陆倩芳的一堂课,丰富了山区无数孩子的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