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牛车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5-09-14 14:22:44)转载▼
牛车
(2015-09-14 14:22:44)
转载▼
标签: 牛车
蓬草
轩辕氏
年深日久
淮南子
分类: 往事钩沉
牛车年深日久。华夏民族的祖先黄帝号称轩辕氏,单从“轩辕”二字均从“车”旁这一点来看,足见牛车的渊源。《淮南子·说山训》也道出,我们的祖先“见飞蓬转而知为车”。
行驶了几千年的牛车,“养育”了雁北大地上一代又一代的人。五十年代,一条条辙沟如乱绳绑在粗糙的黄土高坡上,那就是牛车的辙印。在那一条条黄土路上,随处可见牛车上载着肥料或收割的作物。车前坐着劳作一天归来的农人,他们手握着牛绳,时而不轻不重地向着埋头拉车的牛打去,那哒哒的牛蹄声和车轮的嚯嚯声就慢条斯理地响起,古老的土地因此充满了生机。
牛车因其简易、实用深得庄稼人喜爱。他们对牛车有一种特别的依赖情结:农肥拉到地里需牛车;秋收的庄稼运回场面需牛车;粮食归仓还得要牛车。起房架屋离不开牛车;走亲窜戚离不开牛车;有时甚至娶亲嫁女也要用到牛车,牛车简直就是他们的左膀右臂。那时,只有光景殷实的人家才有牛车,牛车也是好人家的门面工具。
“柳木的车身杏木的轴,榆木的轱辘累死牛”,就是那时候人们对牛车形象而又传神的总结和描述。
牛车从辕条、横木,到耳柱、装板一律是榆槐类硬木。加上所附的各种大帽钉、绳钩环,及包皮裹套等铁件,处处显示着无比的固实。
牛车有两个漂亮的木轱辘。木轱辘有坚实的木轴套,轴套两侧皆有外有角,内成圆的铁瓦;木轴对应位置上,周围镶嵌着钢键。木轱辘有匀称粗实的木辐条,将轴套与外圈车辋相连。车辋用硬质木材靠卯榫相连,两侧钉入直径3厘米左右大帽铁钉加固;车辋外部有煅铁车瓦,用1厘米厚,宽一寸,长2寸的铁钉钉在车辋上。
听舅舅说,在牛车的制造中,木料的好坏非常重要。造一辆质地优质的牛车,必须选用最好的青槐木,经三冬两夏干燥、脱水、变形后,才能使用。如此打造的木制硬轱辘牛车虽经严寒酷暑、日晒雨淋,道路曲折泥泞,仍然坚固、结实。
为了减少摩擦力,要经常给牛车轴“膏油”。所有牛车的屁股后面都挂着一个油葫芦,油葫芦里插一根膏油用的毛刷子,雁北人把这玩意儿叫“油捻子”。每走几里路就得膏一次油,次数虽多,但也用不了多少油,所以有一句俗语流传至今:“买得起车还挂不起个油葫芦?”
牛车,当然都由牛来拉驾。由于轮缘比当今轮胎窄的多,所以对路面的压强很大。别说下田,就连稍软的路面都难以行驶。又因它没有钢板弹簧、橡胶之类,所以弹性极差。行进在坚硬的路面上,颠的你头晕关节痛,人称“振骨器”。就连车夫,也常常宁随不坐。
童年时常听舅舅说,会赶车的人用心,不会赶车的人用鞭。对这句颇含哲理意味的话,那时的我颇感迷惑,及至成年才有所感悟:用心赶车的人对牛总是充满感情,经自己百般照料的牛仅用一声“得得、咧咧、球的”口令就可以达到轻松驾驭的效果,即使牛不高兴了也从不鞭打,而是用牛喜爱的东西在前面导引,诱惑它奋力前行;而用鞭赶车的人,从来不懂得怜惜牛,只知道狠命鞭催,每当牛不听话或已竭尽全力时仍不奏效时,便挥鞭猛抽。牛背上立即出现道道血痕,牛儿那无助的泪水任是铁石心肠的人见了也会心颤!
然而,只有上坡时是个例外。上坡时要先给牲口松一下套,人畜歇一会儿,等攒足气力再上坡。鞭子一响,赶车人豹眼圆睁,发出粗鲁的喝喊声,不停地用力抽打拉套的牲口。此时牲口全身前倾,蹄下起尘,喘着粗气,在土坡踏踩出一个个小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硬叫挣死牛,不叫打住车”。不是人心狠,要是拉不上坡,车就会倒滑下去,弄不好车辆倾覆、人仰牛翻,那就痛悔不及了。同样,老牛车下坡时,也有点惊心动魄。必须把“刮木”拉紧,刮木起着像现在自行车闸的作用。拉不紧,车轱辘就会加速飞转起来,会把驾辕的牲口冲倒,赶车的人也会被压在下边,出现人畜伤亡的残局。
记得那年冬天,我感冒了,高烧不退,半夜,舅舅用牛车送我去公社医院。烧的昏昏沉沉的我,被冷风一吹精神了不少。记得那是一个晴朗的夜晚,我躺在牛车上,心情却很好。也许是少年不知愁吧,发着高烧还叫舅舅抬头看北斗星。夜静极了,古老的大车轱辘发出的咕噜咕噜、吱扭吱扭的声音,格外地响,几乎震动山峦。冷风把老牛的喘息和轱辘声响的和弦吹向远方……
我盖着棉被,戴着棉帽躺在牛车上,望着满天的星斗,舍不得闭一下眼睛。多么美妙夜晚,难忘的牛车之旅,难忘的夜……
八十年代初舅舅去世后,牛车也彻底废弃了。牛车上的油汗水的味道还在,铭记着主人当年的恩泽。老屋也人去房空,看到那些胡乱堆放着的农具,不禁潸然泪下。犁、铧、铲、镰、锄,这些曾经与舅舅朝夕相伴了一生的农具,也曾是舅舅生命的一部份。
数十年没回老家了,听说那些破败不堪的农具,早已生锈的生锈,脱榫的脱榫,散落的散落,回归于泥土之中。天地玄黄,牛车也成绝唱。
现在,我想用一首诗来哀挽那梦境中的牛车:
一辆老牛车
静静地躺在老屋檐下墙旮旯里
苍老 衰弱
孤独 寂寞
有些年头了 无人问津
仿佛不存在一样
白天晒日头
夜里数星星
孩子们在它身上玩耍
蚂蚁在它身下扎寨安营
麻雀 对 只有麻雀
有时偶尔对它叽喳几声
它就高兴得好几天睡不着
它的老伙计黑犍子 大黄犊
早被卖到村里的牛肉铺子
它还听到它们垂死时的哭嚎声
想到这些
老牛车禁不住长吁短 老泪纵横
自言自语道:“想当年………”
嘀——嘀——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怀念:15种农村老物件有的已经消失,70后都叫不出名字,你见过吗|老物件|手艺人|农具|打谷机|70...
宋传恩:农具百事——石 磙
定西笔记
【视点】以前农村最常用的9种老农具——你还认识几种?
【郁氏文化】话说牛车(文/范俊来)
远去的老物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