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体能训练中的奥妙——动力链理论

动力链理论被应用到人体科学,还要追溯到1955年,由Dr.Arthru Steindler基于工程机械领域的术语,延伸至人体动作与科学。

随着运动科学的进步,结合生活中和竞技体育中的实践运用,动力链理论不断的向前推进和发展,成为运动训练和康复训练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

在动力链理论中,以骨骼为杠杆,关节为枢纽,肌肉为动力,在神经的支配下,能量供应充足的条件下,完成身体所需要的动作。

当我们活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时,与之相邻或是远离它的“远亲近邻”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协作完成生活中和运动中所需要的复杂动作。

动力链理论为理解和分析运动模式提供了框架,也为制定训练和康复计划提供了理论基础。

动力链通常有两种划分方式,上肢动力链VS下肢动力链;开式动力链VS闭合动力链

上肢动力链包括:手指、手腕、小臂、肘、大臂、盂肱关节、肩胛骨、上肢相邻脊柱。

下肢动力链包括:脚趾、足、踝关节、小腿、膝关节、大腿、髋关节、骨盆、下肢相邻脊柱。

开式动力链是指四肢相对躯干活动或者远端相对于近端活动,比如说,躯干固定,四肢活动的运动,就被称之为开式动力链运动,也被称之为近固定运动。

对于上肢来讲,开式动力链运动包括肱二头肌弯举、卧推、肱三头肌伸展等;下肢的开式动力链运动包括坐姿腿弯举,坐姿举踵等。

开式动力链运动有一些共性,它们往往涉及单关节、小肌群的孤立运动,比如,在坐姿腿弯举中,除了小腿和膝关节,身体其他的环节都保持静态。

闭合动力链是指那些躯干或身体近端相对于四肢或身体远端活动,这样的运动模式就被称之为闭合式动力链运动,也称远固定。

上肢闭合动力链运动包括引体向上、TRX反向划船、俯卧撑等;下肢的闭合动力链运动包括深蹲、单腿蹲、硬拉、臀桥等。

闭合动力链通常包含那些多关节的、大肌群参与的复合类的动作,比如,在深蹲训练中,下肢髋膝踝是主要发力的身体环节,此外,核心和肩带区域也为保持身体的稳定发挥着作用。

开式和闭合式动力链在动作模式和神经募集上既相区别又相联系,适用于不同的训练目标和所处阶段。

动力链的影响因素

动力链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踝关节的活动度、膝盖稳定性、髋关节活动度和力量、核心力量、肩胛骨稳定性、肩关节力量和活动度等等。

我们从中可以发现关节相邻假说的身影,也就是身体相邻两个关节分别担任灵活和稳定的角色。

如果其中某一关节丧失了其主要的功能,那么与其相邻的关节就会放下自己的工作去帮助相邻的关节行使其功能,在此情况下,动力链传递力量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积劳成疾。

而高效的动力链能够减少关节的压力,产生最大的力量和速度(包括加速和减速)。

大家可能会听说过,“举重不靠手”,“用脚投篮”等等违背直觉的说法,其实就是动力链理论最好的体现。

上肢动力链和下肢动力链训练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动作使用场景,比如移动家具、搬运重物、放置行李箱、做家务等,大家会发现动作的特点都是下肢与地面接触形成闭链式远固定,而上肢倾向于在空间中活动形成开链式近固定。

此外,在竞技运动中,大部分的运动也呈现出类似的动力链模型,比如,铅球中的投掷、网球中的挥拍、篮球中的投篮等等。

在这样的动作模式里,上肢动力链和下肢动力链各司其职,相互协作,上肢能施展出的力量往往从下肢和核心区传递而来,因此,下肢的力量以及核心的稳定对最终上肢能够产生的力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一项动力链理论的研究中,对那些运动中上肢需要举过头顶发力的运动员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下肢力量,髋关节的活动度以及核心稳定性与上肢的运动表现和运动损伤存在非常高的相关性。

投掷项目中,髋关节和躯干占到了动力链能量传递中的50%,那些下肢和核心力量薄弱,关节活动度受限的运动员更依赖于手腕和手臂的关节和肌肉,从而使这些区域承受了过重的负荷和压力,加之,小肌群的力量与大肌群相比逊色很多,动力链脱节的情况下,越想发力,越会过度使用远端的手腕和手臂,从而导致这部分运动员手肘和肩部的受到损伤。

肩胛骨和盂肱关节是促进下肢和躯干向上传递能量的关键。研究中计算出如果这个区域传递给手臂的动能减少20%,就需要肩部的旋转速度增加34%才产生等量的手部力量。

总之,上肢和下肢动力链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模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为了效益最大化,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应采用整体观来制定训练计划。

开式动力链和闭合式动力链训练应用

由于开式动力链更多是涉及小肌群、单关节的孤立训练,因此更适用于以增加肌肉维度为主要目标的健美式训练,训练者可以不必过多操心稳定、平衡等其他要素,集中火力对某一肌群进行针对性的负荷刺激。

比如在固定器械上做多个角度的器械推举,由于轨迹固定,并且对核心稳定的要求较低,训练者可以专注于肌肉各个方向的雕刻,以获得预期的效果。

此外,运动损伤恢复期需要对损伤部位进行孤立的,小负荷的刺激,以逐渐恢复周围软组织的功能以及关节活动度,因此,开式动力链适用于康复的早期阶段。

与之相反,闭合式动力链更多涉及大肌群、多关节的复合式训练,更强调上下肢动力链的联结以及力量的传递,因此更适用于以运动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训练者。

在训练过程中需要稳定性、平衡力、柔韧性等多种元素的配合,更加契合生活中和运动中对身体活动的需求。

在康复期,通常利用开式动力链训练恢复局部的功能,再将闭合式动力链的训练循序渐进的纳入到康复计划中,从局部到整体,逐渐恢复身体活动能力。

大家可能会看到一些对开式动力链和闭合式动力链孰优孰劣的争论,但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它们都有自己生存的土壤,也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不同的训练目标匹配不同的训练方法即可。

就像佛陀说的那样,筏不是岸,抵达彼岸更重要。

【完】

参考文献:

Todd S.Ellenbecker and Ryoki Aoki/《Step by Step Guide to Understanding the Kinetic Chain Concept in the Overhead Athlete》

原创作者:马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运动物理治疗:网球相关运动损伤综述
Brunnstrom分期康复训练
偏瘫患者软瘫期的康复训练
关于“中风”那些事儿,这可能是一篇最详细的干货贴(建议收藏)
练拳不练腰,终究艺不高
【偏瘫康复】偏瘫病人康复训练与指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