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潘良楨先生臨唐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userphoto

2022.09.30 北京

关注

褚遂良畫像

潘良楨先生臨

唐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

請將手機横放觀看(可點擊放大)






潘良桢先生跋

潘良楨先生跋

--------------------------------------------

橅唐《雁塔聖教序》,永徽四年褚遂良書。褚書碑版之傳世完整者,此刻之外,有壯時之《伊闕佛龕》、《孟法師碑銘》及略早之《房梁公碑》。房碑與此刻皆曾有疑為善學褚書者託名,如墨蹟本《大字隂符經》然。而賜葬昭陵重臣房玄齡碑記,豈有冒褚之名書之者邪?此刻為二代帝君御撰文字,亦無假託之理,今皆以為真也。

王昶《金石萃編》載之卷四十九之首,揔標之曰《慈恩寺聖教序》,下依碑文分題《大唐三藏聖教序》與《大唐皇帝述三藏聖教序記》,分別記曰:“碑高六尺三寸,廣三尺五分,共二十一行,行四十二字,正書篆額,在西安府慈恩寺”,又“碑高廣與序同,共二十行,行四十字,正書左行,篆額,與序同在慈恩寺”云。明人趙崡《石墨鐫華》記曰:“此以序與記分刻二碑於慈恩寺塔下,分東西兩龕置之,風雨與童牧俱不能及,是以能久而不毀。後署'永徽四年書’,似不及同州本。”是亦一時人之所見。

略早之王世貞《弇州山人藳》記曰:“余舊藏褚登善《聖教序記》,婉媚遒逸,波拂如鐵線,蓋善本也。後陝省致一紙,輕弱不足言,或以為翻刻,或以為有二本,第俱有可疑者。舊藏本稱'龍朔三年建’,按:遂良以永徽六年貶潭州,顯慶二年徙桂林,未幾貶愛州,嵗餘卒。蓋未嘗生及龍朔也。豈遂良嘗書之,至是始摹搨上石耶?陝省本則云'永徽四年中書令臣褚遂良書’,攷之本傳《宰相表》,遂良貞觀末為中書令,後罷,永徽三年以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四年進尚書左僕射,疑皆後人附益之耳”。

孫鑛發揮王弇州跋作《書畵跋跋》,謂“高宗記自左向右,若倒書然者,果輕弱不足觀。斷是重摹本。此文撰在貞觀廿二年,應係永徽間勒石。同州刻想在龍朔年,是唐初翻本,故猶不甚失筆意。雖筆法可玩,安知非彼時善書者書耶?”

度彼等意,猶疑雁塔、同州是否爲褚之親書,且以翻本同州刻為好。而後漸認定雁塔之刻為褚手書,而同州為摹刻。

至褚之結銜之疑,錢竹汀《潛研堂金石文跋尾》為理之曰:“序並記兩碑皆建於永徽四年,一在十月,一在十二月。而遂良題銜一稱中書令,一稱尚書右僕射上柱國河南郡開國公,殊不相合。考《唐書·宰相表》,遂良以永徽元年罷中書令,三年拜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四年進尚書左僕射。舊史《遂良傳》亦同,惟以左僕射為右僕射。此碑正作右僕射,可證表'左’字之誤。其稱'中書令’者,王元美以為出於後人附益理當然也。

王昶據諸載記綜述:元奘譯經,太宗御製序文,高宗為太子時撰記事,貞觀廿二年太子撰記,宏福寺主圓定請鎸二文於石,藏之寺中,乃有寺僧懐仁始集右軍書勒石。同年,大慈恩寺造翻經院,元奘請寂後存慈恩塔,因於塔南立二聖三藏聖教序、記之碑。當時惟此刻與後成之懐仁集王之刻。同州本當為龍朔間據褚書覆刻,以其筆畫沉著而獲賛譽。

吾少時亦聞諸前輩曰:“學褚書《聖教序》,宜先依《同州》,後效《雁塔》”云。楊守敬《評碑記》於同州本謂:“遂良永徽元年出爲同州刺史,三年徵拜吏部尚書。公沒後,好事者以雁塔本更刻一本,以志甘棠不忘之義。對校雖肥瘦逈殊,而波拂、間架無一字不類,摹者亦是高手,非率爾者”云。而於雁塔本謂:“王元美深詆此碑輕弱,以為不及《同州》,趙崡亦云爾。初以二公言為然,後見《房梁公碑》,又見張嶰山藏宋拓本,稍肥重,然亦不甚懸遠。待見劉寬夫批此碑'結體用筆之法苦心搜求,字字較量’,乃知褚公空前絕後之作,愈看愈佳。為褚公始以帖法入碑,點逗相生,波掠相配,無一筆不轉,無一字重復,一洗從前癡重積習。所謂瑤臺青瑣,窅映春林,美人嬋娟,不勝羅綺,仿佛遇之。故知凡物之一覽即盡者,必非精詣也”。

此刻為褚公銘石書之代表作,《房梁公碑》其先行者耳,後世評議傳揚皆緣據於茲。然惺吾老人此評,當與其評《伊闕佛龕》並觀,謂:“猶沿陳隋舊格,登善晚年始力求變化,知嬋娟婀娜先要歷此境界”云,然則庶得免一偏之誤也。

《雁塔聖教序》書藝之諸般評議,要皆帰於隂柔之美,蓋輿黃賓虹先生極不喜之軟美甚近。然賓翁書自褚入而不染軟美,以其深於三代金文,歷此境界,由上貫下故爾。

余及冠之前,甞肄習此碑。越五十餘年,今逾古稀矣,所習略多,見聞稍廣,再作臨倣,別有心解焉。南朝人評鍾元常擅三體書——銘石、行狎、章程,各有其用,亦各有其相應之法。然亦未甞不相互借鑒滲透,分別與互通亦勢之所必然耳。帖法入碑,於褚公前古已有之。行書入碑,亦非唐太宗之獨創。然唐初形勢又有其特點,唐太宗繼梁武帝後,更以至尊權威力推右軍書,至親撰《晉書·王羲之傳論》。褚公為太宗倚重,又主內府董理右軍法書重任,自遵太宗意於書學,亦斯時之主流也。唐人響搨久負盛名,人稱僅下真跡一等,人相爭學,故轉展摹寫自多。唐人因有集王、學王之法,凡遇右軍曾書字,即摹學以應之。結撰成篇,今見者,墨蹟若陸柬之書《文賦》,碑版若高正臣書《明徵君碑》,皆然。一時蔚為風氣,以能見資料有限,不免有重出字雷同之弊。另一法為承學右軍書傳人永禪師,真書如虞世南者。褚公學王雖亦取之,而不露聲色,以其有自家字勢也。試看此刻之見於禊帖者,多所依從而加以變化,混跡其自家書中,人竟不覺耳。此亦褚公學王逈出諸家之上者也。

或曰褚書同漢《禮器碑》用“三分”筆。但見其輕也,不知《禮器》亦有極重之筆,多見於波發近末端處,褚公此刻亦然。幾每字有一二處極重,或見於點,或見於鉤,或見於捺筆出鋒前之頓挫。如所謂板上釘釘,字勢立見穩重。其筆輕處亦如《禮器》,細勁而不飄忽。吾嘗以“薄刃切肉,一刀直達案板”譬禮器之筆。褚未必學自《禮器》而筆致一也。惜至末學一味輕浮矣。人有不善學,可怪其所師者乎?

此刻復多以曲其頭下筆入紙,其勢搖曳靈動,而鋒得衂正,更其筆下輕重起伏尤多,折鋒換筆常以提按成之,故行筆之際多小動作,此與漢魏古法之質樸異其趣也。右軍無銘石書,人多憾之。褚(公)此刻略帶行意,融入右軍書而作變通,兼取六朝書法,貫通古今,遂為開宗立派之大宗師也。  

此刻墨本,以方若之博識,《校碑隨筆》謂:“《序》中第十五行'東垂’下'聖’字未剜作'望’者,相傳為宋拓,予未之見;明拓本《記》中兩'治’字作'治(缺末筆’。至王蘭泉精拓本,則'垂拱而治’之'治’字已添末筆封口,后一'治’字尚未封口。迨后因避廟諱,將凡有'玄’字末點俱剜之,使泐(當避清諱),不止兩'治’字之封口也。”王壯弘《增補》甚詳,列述所見宋明清拓九種,列陳存字情況與出版印行底本之各異。

吾此臨之所據,為人民美術出版社二〇一〇年一月一印之《中國美術分類全集·中國碑刻全集》卷四《南北朝  唐》所收明拓本,乃何義門舊藏。後歸息齋陳東望,今存北京故宮博物院。有義門雄黃圈點並附跋六則,訓示其子三學,有曰:“褚公此碑,參和南北,兼有篆隸,然頗傷於雜,欲趁姿媚,反乖自然”云。

又知有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宋拓雙鉤章草題籖《褚河南聖教序》,兩邊題注:“北宋茶葉末拓  良字未偏本”與“徐梧生魚鄉故物 辛夷館臧”。內附二舊籖真書。一題《宋拓雁塔聖教序》,左側署名,以網路圖小難盡辨識,蓋為王姓老人也;又一真書題《北宋拓本雁塔聖教序》,下小字署“寶熙”。後有二跋,亦以圖小字細、老眼昏花,不堪識讀。惟盼能影行問世,亦使老眼摩挲,頓覺一番明淨焉。

庚子七月十八日,入秋而暑氣未盡退,新冠疫情尚未解除,日日宅家,幸有書史筆墨聊慰寂寞耳!  良楨記

褚公此刻於二石分別為“序”與“記”也,其間相差二月耳。而十二月書記文行格略少,而字徑略大。故突然下筆見重,字勢亦端莊,蓋有意無意間遵銘石書之規歟?其標題及前數行尤顯,以後雖漸放開,終與前石之書有些微差別,論者少所注意耳。

又何義門跋且謂:“褚書於鍾王之外橫騖別驅,要之書家正派必在永興,渤海乃其亞匹。永興如孔門之有顏子,渤海廉鍔太勝,近於孟子。河南源遠末分,荘周氏之倫歟?”蓋亦一時一派之見,久矣。夫論書多以右軍為宗,若後世書家有成者,得其一隅爾。一元為宗,未必盡然。而褚公於書史之傑出貢獻,義門“源遠末分”四字,頗得要領,正在融鑄古今,妙用右軍法而成唐人之書;或稱唐人闡釋右軍書運之銘石為當也。

次晨覺醒,念及昨跋未寫入者,起身飯罷,即補記之如右。   良楨

潘良楨



潘良楨先生,别號函三樓主,中國滄浪書社社員、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書法家協會理事,虹口區書法家協會首任主席。1947年生,上海市人。復旦大學哲學係畢業,先後執教華東政法學院、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硏究所。六歲學書,初規模唐宋名家,後學馮摹蘭亭。弱冠得識來楚生先生,乃上溯秦漢。負笈復旦而入王蘧常先生門下,獲識書道沉着痛快之理,遂搜羅古金石題刻、簡牘殘纸與法帖墨蹟,取其心儀之佳者力學不輟。數十年上下求索,硏求筆法,探其流變,其書以循寐叟、明两二翁相承之學脉,重新檢視新舊材料,再探如何鎔碑帖於一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 褚遂良楷书《雁塔圣教序》精拓本
唐楷名碑《雁塔聖教序》(高清典藏版!)
褚遂良楷书《雁塔圣教序》纤细俊秀
唐楷五家作品对比欣赏
唐楷【褚遂良】代表作《雁塔圣教序》高清大图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集字唐诗》(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