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潘良楨先生臨唐李邕端州石室​記


潘良楨先生臨

唐李邕端州石室記

------------------------------------------------------------------

請將手機横放觀看(可點擊放大)

潘良楨先生跋

潘良桢先生跋

潘良楨先生跋

潘良桢先生跋

《端州石室記》,多歸之李北海名下。昔年負笈復旦,知朱東潤先生極為推重。歐公《集古錄》已及載,謂:“右《端州石室記》,唐李邕撰,不著書人名氏。考其筆蹟,似張庭珪,疑庭珪所書也。”然則書者尚懸疑焉。杜甫《八哀詩·贈秘書監江夏李公邕》有句:“憶昔李公存,詞林有根柢。聲華當健筆,灑落富清制。風流散金石,追琢山岳銳。……干謁走其門,碑版照四裔。”邕工文,尤長作碑頌,所謂“干謁走門而照四裔”者,乃其撰碑頌耳,未必皆其手書。邕傳世銘石書最著者為《麓山寺碑》,其餘尚有《李思訓碑》、《李秀碑》、《法華寺碑》、《靈岩寺碑》,人扳指算去,《端州石室記》亦與焉。視邕書碑,好以行書入楷,行比率與下筆輕重固相異,而一望知出一手,獨此記似迥然有別,無怪疑焉。王昶《金石萃編》卷七十七記之甚詳確,註曰:“摩崖,高四尺四寸五分,廣三尺三寸,十八行、行二十三字,正書,在肇慶府七星巗。”其地即著名硯石白端產處,早為遊覽名勝,而白端坑亦封閉久矣。據載,《石室記》於斗光洞“門外礱石壁而為之”。明人葉盛菉《竹堂稿》曰:“考廷珪孔林隸碑,字頗不類” ,且以“夏潦磨盪”,而疑已“經宋人重刻”云。顧炎武《金石文字記》曰:“有洞通明宛委,記刻在洞門石壁,不類北海書。”《集古錄》疑為張庭珪書。庭珪長于八分,凡邕文而庭珪書之者,皆八分,此則正書,恐未必然也。翁方綱《粵東金石略》則謂:“巗口又有北海書'景福’二大字,字長、寬各四尺有奇,畫痕已淺,今拓工以硃傅之,方板盡失神氣。粵人多取其'福’字張於屏障者,而莫知其為北海書也。”雖未明辯歐公之疑,其意隱然出之矣。王昶據《唐書》本傳考之:“邕素輕右相張說,與相惡。會仇人告邕,贓貨枉法,下獄當論死罪……以孔璋上書得減死,貶遵化尉”,貶所屬“嶺南道欽州寧趙郡”;邕之獲罪在開元十四年,此記之作乃在邕貶遵化時,約五十歲;邕與張庭珪素向善,載有撰書之合作,而庭珪“由御史出為沔州刺史,從蘇、米、魏三州入為太子詹事致仕,多在北方,去嶺南數千里,不至以石室短記往返”云。故長歸於北海,良有以也。吾此再橅,覺其書確與其書別碑相異。摩崖書丹,字大筆重,其有別亦固然之勢耳。而於正書之見行勢,時偶有相合。其兼有二爨及北碑之勝,與《麓山寺碑》之兼六朝勢,亦不無內在關聯。猛憶弘一法師前期之效魏碑書與極近,而有此悟焉。
庚子八月十九日避疫宅家時   良楨


潘良楨



潘良楨先生,别號函三樓主,中國滄浪書社社員、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書法家協會理事,虹口區書法家協會首任主席。1947年生,上海市人。復旦大學哲學係畢業,先後執教華東政法學院、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硏究所。六歲學書,初規模唐宋名家,後學馮摹蘭亭。弱冠得識來楚生先生,乃上溯秦漢。負笈復旦而入王蘧常先生門下,獲識書道沉着痛快之理,遂搜羅古金石題刻、簡牘殘纸與法帖墨蹟,取其心儀之佳者力學不輟。數十年上下求索,硏求筆法,探其流變,其書以循寐叟、明两二翁相承之學脉,重新檢視新舊材料,再探如何鎔碑帖於一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清字帖 | 李邕《端州石室记》
李邕《端州石室记》!
李邕《端州石室记》
李邕《端州石室记》书法展
李邕端州石室记
李邕撰并書. 端州石室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