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军迫击炮战术总结
userphoto

2022.10.25 北京

关注

战前准备

部队突如其来的部署变化,让列维有些意外。毕竟阿富汗与伊拉克有太多不同,前者多山,地形复杂,天气变化快;而后者多沙漠,地形平坦,气候相对稳定。对于背负沉重装备的迫击炮分队而言,山地作战的难度显而易见。

此外,排长还告诉列维,这次赴阿富汗作战,迫击炮排不单独行动,而是分为多个小组,编入作战营的重武器连和步兵连。每个排在原有60毫米迫击炮的基础上,增加2-3套迫击炮装备。加上作战营原有的迫击炮力量,在阿富汗战区,每个营约编有8个迫击炮小组。

这样的情况,列维还是第一次遇见。装备充足自然是好事,但列维所在的迫击炮排只有1名军官和23名士兵,要把这些兵力分配到大约5个迫击炮小组,很有些捉襟见肘——照惯例,每个迫击炮小组需要6人,含班长(副班长)、射手、副射手、军械士、步枪手等角色,分别负责指挥、瞄准、发射、填弹、掩护等任务。

但是,军令已下。列维和他的战友们迅速开始了紧张的战前准备。

第一件事就是解决人手问题,他们一方面向营长建议,请求从其他连队中抽调兵力支援,另一方面开始训练步枪手和弹药员。相对迫击炮战位选择、炮架固定、射角计算等更为专业的科目而言,步枪手和弹药员的任务更具普遍性,绝大多数士兵经过短期训练就能适应。训练完成后,这批士兵就可以在迫击炮小组受到攻击时迅速替补。

他们做的第二件事,是与阿富汗战区内等待轮换的迫击炮指挥官建立联系,了解战场实际情况,比如每个小组设置多少人?部署点选择在何处?战地武器如何支援?哪些是最危险的地域等等。迫击炮小组还要了解战场地形,熟记基本方位角、预定目标的主要地貌特征。此外,还要记住目标与迫击炮阵地之间的距离。列维收到了贴着标签的照片,上面不仅有战场主要地貌特征,而且用“大石头”“山丘”等简单的方式命名,可以随身携带,随时参照。

除准备软件之外,硬件也必不可少。迫击炮小组要带上瞄准具、迫击炮计算器、瞄准圈、基座、ASIP(无线电改进计划)电台、多频段组内/组间通信无线电台等设备。在战斗中,这些东西很可能无法及时补充。

射角选择

一切准备就绪后,列维和他所在的迫击炮排到了阿富汗。他们很快发现:瞄准速度大不如从前了。

这是因为美军在日常训练时,目标一般位于迫击炮前方,设定偏转角的参考角度无非2种:2800密位(第三象限)或3200密位(第四象限)。这里需要简单介绍一下迫击炮瞄准射击的基本原理,迫击炮是通过座钣承受后坐力发射的火炮,其弹道就像抛物线一样弯曲,特别适合对近距离遮蔽物后的目标和反斜面上的目标进行射击。然而,要使抛物线状的弹药准确命中目标,却需要精确地选择射角。

目前,迫击炮射角通常可以使用瞄准具的表尺装置直接装定,或利用迫击炮象限仪,在炮口求余角的方法装定。由于后者受地表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故而靶场迫击炮试验通常采用这种方法。利用象限仪装定射角时,瞄准手先将象限仪一边与炮口处的位置刻线对齐,然后装定射角,象限仪的四个象限分别控制不同范围的射角。

通常情况下,第三、第四象限足以满足战斗需要。但是,到了阿富汗后,美军发现,迫击炮火力点是山地作战中最易受到攻击的位置。他们的对手无疑很清楚,只要清除了迫击炮的火力支援,自身受到的威胁就会小很多。面对这种情况,迫击炮小组在选择火力点时,就必须优先考虑哪里是最不易受到攻击,而不是哪里最易发起攻击。这样一来,他们就经常需要从各个位置发射,诸如反向的、侧向的、斜向的、常用的第三、第四象限倒成了罕见的特列。

于是,改变思维定势,缩短反应时间,成了美军迫击炮分队刻不容缓的任务。作战中,他们发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规律:对手似乎在计算美军迫击炮分队完成射击准备需要的时间,在火力支援准备就绪前发起攻击,然后迅速撤离。多次交火后,列维他们才能得心应手地处理对不同象限下的射角选择。除了象限选择外,迫击炮小组的战斗人员还要熟悉60毫米、81毫米、120毫米3种迫击炮系统。阿富汗战区,美军的作战营都齐备这3套系统,战斗时可能混合使用,不同口径迫击炮射速、射角射程均有不同,迫击炮手在射击瞄准时需要具备快速转换的能力。

火力点设置

正是由于迫击炮这种间瞄火力具有良好的破坏效果且不易被敌人发现,实际交战中,对阵双方通常会重点关注对方的间瞄射击武器系统,快速配置、转移和集中自身反击火力资源,以便在最短时间内消除对方可能的间瞄火力优势。于是迫击炮火力点往往成为战场上的众矢之的。

多年与美军交手的阿富汗武装分子,还自己摸索出了一套对付迫击炮的新办法:先以小波火力从一个角度发起攻击,等迫击炮小组瞄准该方向后,埋伏在其他方向的主力突然发起攻击。尽管迫击炮具有射角大、火力强的特点,但瞄准速度终究无法与步枪、机枪等直瞄火力抗衡。

对此,美军也想出了一条对策: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发现陷入包围圈,就快速朝每个方向打一遍,并记下射击诸元,迫击炮小组的组长根据对方的反应,快速判定哪个方向敌火力最大,将其锁定为重点方向,把该方向下的数据调整为习惯使用的象限,设定相应的射角。

这样一来,迫击炮小组就能在短短几分钟内锁定各个方向的敌人,火力密度和攻击效率大幅提高。遇到对方重点兵力埋伏在数个方向的情况,迫击炮就设定数个相应的瞄准点。久而久之,他们还发现了一个小窍门,阿富汗武装总是习惯把优势兵力埋伏在首次攻击相反的方向。兵行诡道,从相反方向攻击固然能增加迫击炮的调整难度,但这种刻意的选择,反倒让原本隐藏在暗处的埋伏失去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保护自己,美军通常在火力点附近设置一两个假阵地,吸引敌方火力,同时要布置一些机枪手和手雷,防止敌人近距离突袭。

由于阿富汗多山地、岩石地貌,挖坑难度大,所以火力点一般设置在地面之上。而高出地面的火力点更容易被敌人发现,这时就需要用植被。伪装网、喷漆或其他临时拼凑的物品进行伪装。

布置好火力点后,并非一劳永逸了。相关人员还需经常维护,更换伪装网,用沙包等进行加固,在周围摆设一些急救药品和灭火器。此外,相邻火力点间的通道也需经常清理,确保战斗打响时,迫击炮小组可以进退自如地在各个阵地间来回转换。

弹药管理

弹药的使用与管理,是迫击炮作战中最困难的内容之一。迫击炮的弹药,最初只有榴弹一种,后来逐渐有了榴霰弹、烟幕弹、照明弹、化学弹等,后来又发展出了破甲弹、子母弹、火箭增程弹和制导迫击炮弹。

阿富汗战场态势复杂,情况多变,美军的迫击炮分队准备了多种型号的弹药,从越战时期的弹药到最新式弹药,基本上陆军现有的各型弹药,应有尽有。由于弹药种类繁多,弹药管理,就不仅仅是把没有发射的弹药装进弹药箱保管那么简单了。各迫击炮小组的弹药补给,由一个支援连专门负责,组长定期向支援连报告弹药需求情况。支援连军官召开后勤会议,然后根据整体情况分配弹药。

就战斗实际而言,弹药管理包括——使用正确的弹药和正确地使用弹药2个方面。

前者主要靠流程控制解决。在阿富汗,美军迫击炮排的的火力支援程序一般分为3步:首先,侦察兵通过排内部网向排长报告目标地点,排长确定迫击炮排的初步任务;接下来,排长通过连指挥网向连长报告情况,与此同时,侦察兵迫击炮排内部网请求迫击炮火力支援;最后,迫击炮排做好准备,根据连指挥网命令实施火力支援。

3个环节均涉及使用何种弹药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最后一个环节。因此,必须确保迫击炮小组与巡逻点在收到开火命令后,迅速用计算机检查弹药数据,指定需要使用的炮弹,并及时反馈。

至于第二个问题,则需要迫击炮小组自己解决。迫击炮火力组的成员,不仅要熟记各类弹药的射击诸元,还要携带一份弹药信息表,弹药信息按顺序记载在一个转轮上,如有需要,转动到相应位置后,该型号弹药的发射信息一览无余。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大量时间,还步容易出错。战场就是一所大学校,复杂的阿富汗战场让列维他们学到了许多经验,而这些经验也在一点一点丰富着美军的迫击炮战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军连排级部队火力有多恐怖?可直接叫空军战斗机助阵
日军掷弹筒一发炮弹报销一个机枪阵地,为何到了太平洋就没用了?
美军在阿富汗曾有神兵相助:千里外可取敌首级,真实身份鲜少曝光
【排】基于计算机仿真的战例分析:美军阿富汗“瓦纳特战斗”仿真推演与启示
89式掷弹筒--剖析日军最趁手的武器
步兵战术图解,1个9人的步兵班如何布置火力对抗美军最强部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