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陆 | 浅析纵深作战: 纵深机动的选项
userphoto

2023.02.26 天津

关注


很多朋友甚至长者,对小组能够在当前这种无偿的情况下,保持持续蓬勃发展很不理解,并且认为小组不会长远的存在下去。那么,今天,我们用一位小组大神的留言来回答各位的疑问:

我们如同美剧《失落的房间》(the Lost Room),这个房间的所有物品都有奇特的功能(如眼镜能防弹和灭火),传说这个房间的主人是上帝。有一天这些物品都失散了。但只要有一件物品出现在房间,其余的物品都会神使鬼差般循踪而来。

做人当知,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行事要为善

治学应晓,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开卷必有益

●作者/戴维·莫克少校

●编译/Maverick
●取材/Deep Operations


现代战争史上纵深作战的目标有4:封锁交通线、限制预备部队的部署、摧毁补给基地、切断撤退路线。
本文旨在阐明纵深作战条令在机动层面的运用。全文首先分析了卡尔·冯·克劳塞维茨、J·F·C·富勒、B. H .利德尔·哈特、唐恩·斯塔瑞和理查德·辛普金等军事理论家的纵深作战概念。接下来,通过现实中纵深作战的实践进一步验证了纵深作战理论,这一系列实践的主题有:在1941年俄国的德军、在1944年西欧的美国第4装甲师、在1967年西奈半岛的以色列部队。
最后,本研究回顾了当代纵深作战理论的演变,同时探索了火力和机动之间的动态平衡,以及在火力与机动并重的情况下预测战争性质的变化。纵深作战的概念在现代战争中仍然有效。然而,目前我们在牺牲机动性前提下仅依靠技术条件运用火力进行纵深作战。在敌方视角下,这种一元化的火力方案解决起来相对简单。故本研究的结论是,现代战场上的成功只能来自于纵深作战中火力和机动的平衡。
1982年,美国陆军将空降作战作为作战条令的主要内容。而新条令与1976年版大相径庭,据新条令定义,现代战场不仅有部队前沿(FLOT)的战斗,同时还有在己方及敌方纵深线上的战斗。由此恢复了长期作为军事遗产的作战类型。空降作战所设想的战场由三个相互关联的作战组成:近接(部队前沿作战)、己方后方(部队前沿后方作战)和纵深(敌后作战)。如标题所述,本文的范围是战术层面的纵深作战。在通用的参考体系中,野战条令(FM)100-5将纵深作战及其目的定义为:
避免与敌军接触的作战,旨在影响未来近接作战的走向。在战术层面上,纵深作战旨在塑造战
本章是大卫·莫克少校论文“浅析纵深作战: 纵深机动的选项”(1987年12月31日,堪萨斯莱文沃思堡美国陆军司令部和总参谋部学院高级军事研究学院论文)的重印本。
纵深作战并不是一个新概念。纵深作战在美国战争史上很常见。封锁交通线、延迟或拒止增派部队参战、摧毁补给基地、切断撤退路线以及夺取或摧毁指控设施确保了许多军事行动的成功。从历史上看,敌后作战会成倍放大敌军作战失败的影响,从而导致整个敌军的崩溃。简而言之,施加相同力量的条件下,敌后作战较正面对抗所产生的杠杆效应的效果更好。正如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所说,“对后方或侧翼的行动的效果并不会成为我们力量的倍增器。相反,这将把进攻部队的潜力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今日遂行纵深作战的手段比过去要复杂得多,但目的仍然是一样的。当前美国陆军条令将这一概念解释为:
所有(纵深作战)行动的目的是将我们的意志强加给敌人,以达到我们的目的。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从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向给予敌人强有力的打击,使其失去平衡。当对关键单位或地区进行强有力的打击时,会取得最好的效果,因为这些单位或地区的损失将削弱敌人在纵深的行动的一致性,从而最迅速和最经济地完成任务。
正如目前在野战教学手册(FC) 100-15-1《军纵深作战》中所述,实施纵深作战的手段是“作战三要素”的要素之一: 火力、指控对抗与机动(C2CM)。FM 100-5将这些要素的运用解释为:
纵深攻击的主要资产是航空、火炮和导弹。然而,常规和非常规的地面和空中机动部队也可以拦截敌人的行动,并摧毁纵深地区关键设施
条令中陈述:航空(战术层面的战场空中拦截)和火炮火力投送是纵深战役的首选方案,而使用地面或空中(攻击直升机)机动部队则不太受欢迎。如果现实情况如此,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机动部队的火力投送效率不再符合现今纵深作战的实际需求么?如果机动部队的规模足以构成一定威胁,那么这种设计是否让他们变得笨拙?或者是因为地面或空中单位进行纵深机动必须进行的协调安排使得这种选择与纵深火力打击相比过于困难?也许美国的战争方式习惯性地偏向火力导向主义?
本文旨在论述纵深作战对机动能力的影响。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文考察美国条令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并浅析了经典和当代的纵深作战理论。随后,本文通过对历史上发生的纵深作战来验证该理论。最后,本文分析了一些理论上的空白和机动部队纵深作战的可能需要考虑的因素。

纵深作战理论与历史

纵深作战理论
军队的基本原则是其作战方法、主要行动、战斗和交战的浓缩表达。战术、技术、程序、组织、支持结构、装备和训练都必须源于此。它必须植根于久经考验的理论和原则,同时又具有前瞻性,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威胁和任务
FM 100-5(行动)是美国陆军的作战条令。它立足于古今军事家的理论,这些理论在的多年的战争中的到了检验。它将今后的科学技术融入到作战指挥中。
涉及到纵深作战的问题,理解当代条令需要对现代及经典理论中的特殊基础进行剖析。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回顾一些经典理论家,如卡尔·冯·克劳塞维茨、j·f·c·富勒、b·h·利德尔·哈特,以及一些当代的理论家,如唐斯·斯塔里将军和理查德·辛普金。
克劳塞维茨通过在战争中的经验与研究,明白了战场不是线性的。他知道在成功的行动中,纵深行动在士气与实体产生影响。他用这样一句话来阐述这种影响:
纵深作战将承受两线作战的压力,更有可能面临撤退路线被切断的风险,这种两线作战的压力往往会使得部队失去机动和抵抗能力,最终影响左右战局成败。在敌军战败的情况下,运用纵深作战会扩大敌军损失,并有可能使得敌军部队被全歼。因此,对敌人后方的威胁会更有可能使敌人战败,也更具决定性。
在克劳塞维茨那个时代,骑兵这一兵种机动能力突出;因此,他们通常是预备队,作为后备力量参加战斗,放到今天来讲,骑兵要么直接派遣到敌军阵地前(增援),要么派遣到敌人的侧翼或后方。骑兵的目标是切断交通线,摧毁补给基地,阻止敌军撤退,或者在途中拦截未表态的部队以影响主战。在两种可能的应用中,克劳塞维茨非常清楚最有效的: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把快速加强失败的一方看作是简单的增加力量,从后面支撑,这是正常情况。但是当援军攻击敌人的侧翼或后方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在大多数情况下,援军要有效得多
当从侧翼或后方接近敌人时,就像长柄给予更大的杠杆作用一样。如此,原本不足以展开攻势的部队也可以对敌前线进行攻击。
克劳塞维茨认为,交通线有两种功能。它们是补给和撤退路线。如果深入行动的目的是切断通信线路,那么行动也可能有两个目标:
其目的可能是破坏或切断通讯,使敌人丧失斗志,从而被迫撤退;或者它可能旨在切断退路
他补充说,关于第一个目标,现代军队的补给线路,摧毁后可能需要时间才能产生显著的效果,关于第二个目标,只有纪律严明的部队一定可以突破。
预备队的任务并不总是用来摧毁敌军,中断其通信线路,或拒止其预备队对主要战场产生影响。用预备队来进攻敌人弱点的所产生的威胁有时足以将敌军脱离主要战斗保护这一弱点。由于在战争中,几乎不可能清楚地了解敌人的意图或兵力规模,因此使用兵力将敌人从他的主要目标引开是非常有效的。克劳塞维茨把这叫做转移注意力。
克劳塞维茨指出,对敌人后方施加力量比对其前方施加力量具有更大的潜力,但他也认识到风险也会随之更高。他提醒说:
特别要记住开头说的原则,即不能用敌人后方的部队放在敌人前线;也就是说,(派遣小队)在后方或侧翼行动效果本身不会增加我们的兵力。相反,它的潜力是无限的——风险与收益并存。
准确及时的情报对于纵深作战的成功至关重要。积极的侦察提供了敌人后方的清晰画面,这是纵深作战部队生存的必要条件。现代科技正努力实现这种能力,如果没有它,在敌人后方的部队面临的风险很高。克劳塞维茨总是对情报保持警觉,他警告我们:“不要在准确情报的情况下遂行纵深行动”,并详细阐述了这种行为的风险:
请知悉,作战双方一直在战争迷雾中摸索。作战的一方会很快意识到,敌方派人绕过侧翼突袭他的后方,就像一个人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和一群敌人在一起。他们最终会抓到他的。突袭者也会经历同样的命运
克劳塞维茨觉察到了纵深作战的目的和目标。他知道纵深作战较正面作战潜在好处,他也明白向敌人后方派遣部队的风险。认识到哪些目标值得承担风险,以及何时承担这些风险,是一个很难确定的条件。
最近的一位军事理论家J.F.C.富勒也把纵深作战作为战争的一个基本要素。他意识到,随着燃气机的出现,部队在敌后行动将会有更强的机动性与作战能力。富勒指出:机械化将会使部队更容易绕过敌军侧翼攻击敌军后部。
“由此观之,他继续说道:“如果燃气机是机动性的关键,那么油料一定是重中之重的因素。纵深行动的另一个目标将是摧毁或占领敌人的保障基地。”
富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和观察向他证明了坦克和飞机的价值。展望未来,他预言说:
这是最能麻痹敌人意志的压倒性打击,在未来,目标无疑将是同时在地面和空中联合进行打击。
尽管富勒的话中并没有具体说明纵深作战,但对纵深作战的暗示是很明显的。然而,他确实提到:战争敌后行动是战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收效(无疑)是最大的:
正面威慑和正面牵制是两种不同的作战。第一种作战的目的是迫使敌人放弃防御(阵地);第二种作战是诱使敌人保持防御(状态),换句话说,(正面牵制)就是把敌人压制于一点。敌人一旦被牵制,主攻将会在敌侧翼或后方进行。
作为机动学说的倡导者,与富勒同时代的B.H.利德尔-哈特认为机械化将重塑火力和机动之间的平衡,而这种平衡在一战中被彻底打破。利德尔-哈特认为:部队的机械化将改变战斗的性质,因为(前线作战)依靠交通线来获得补给、燃料、维修部件和弹药,而这会使敌人的后方成为其行动的'阿喀琉斯之踵'。摧毁敌人的补给线将影响战斗的结果,其效果至少与摧毁敌人的作战单位等同。与歼灭前线部队相比,攻击其补给线更容易,所付出的代价要小一些。对于纵深进攻的深度及目标,利德尔-哈特(Liddell Hart)在此给予我们一些建议:
任何针对敌人交通线的攻击计划,无论是通过侧翼迂回还是正面穿插,目标点是其中的重点——(目标点)应设在敌的战术后方,还是战略后方?一般来说,(目标点)越是靠近部队,造成的效果越是直接,越是靠近基地,效果越好。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如果攻击正在机动或正在执行任务的部队,其效果要比进攻静止部队要大得多。
利德尔·哈特还证明了这种影响不仅仅是实体上的。虽然后方部队或物资遭受了实体上的破坏,但也造成了心理效应。和克劳塞维茨一样,利德尔·哈特认为纵深攻击会影响部队和指挥官的士气,这是影响效果最大化的途径:
进一步来讲,虽然攻击敌军战术后方会瓦解敌军部队士气,但攻击敌军战略后方会使敌指挥官怠战
利德尔·哈特战术的本质是同时从两个方向攻击敌人,因而敌人在一个方向作战时,在另一个方向的力量是薄弱的。敌军由此会面临困境(在一个方向有较强的兵力,而另一个方向较弱,致使总体力量减弱)在这两种情形下,敌人的力量都不能集中或聚焦在一场战斗上:
当部队的分队牵制住敌人,压制敌人,吸引敌人注意力及预备队时,另一个分队攻击一个易受攻击和暴露的目标——在战斗中通常是侧翼或撤退线和交通线
自克劳塞维茨、富勒和利德尔·哈特时代以来,技术已经改变了战争的本质。这种变化在火力和机动之间的动态平衡中最为明显。虽然纵深作战的目的和目标没有改变,通过技术革新,攻击敌人纵深的手段已经改变。科技创新同样使天平先向火力倾斜,然后再向机动倾斜。当代理论家,如理查德·辛普金将军和唐·斯塔瑞将军,将纵深作战的概念应用于现代和未来的战场,着眼于这种不断变化的平衡。
不像他们的前辈,当代军事理论家(特别是斯塔瑞和辛普金)的概念是一般性的,即重点关注一个特定的战场和敌人。这种观点相当正确因为今天我们的主要威胁来自苏联,从逻辑上讲,我们的条令应该把重点放在他身上。
斯塔里将军的概念推动了美国陆军从关注越南的空中机动战到关注欧洲的当代威胁和战斗之转变。他把纵深作战视为胜利的必要条件,但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做了些许修改。他特别指出,是否需要进行纵深攻击取决于我们潜在敌人的性质:
重要的是,敌军数量上的优势,故敌军能够将他的相当一部分兵力远离战场,可以自由选择是进行压倒还是绕过友军。这些后续梯队的存在给了敌人一个强有力的主动权,我们必须从他那里夺取并保留这个主动权,以取得胜利。
斯塔瑞将军的纵深作战概念旨在通过控制敌人新增作战兵力的速率来调整临近作战的节奏。在敌人未投入战斗的梯队到达主要战场之前阻止他们将创造机会,从其手中夺取主动权。斯塔瑞将军对美国陆军结构的设想是基于纵深作战的基本需要。
与斯塔里将军一样,理查德-辛普金将军认为纵深作战的目的(在当前)是破坏敌人未投入的部队,使其偏离计划,从而为友军夺取主动权创造条件。他将纵深作战的概念延伸到了未来,着眼于提高弹药效果的技术,使其在功能上不仅仅可以拖延和破坏,还可以摧毁目标。他的概念“互换性”中说:在未来,火力打击和地面部队的效果可能十分相似,以至于纵深作战可以通过火力或机动遂行。他的纵深作战概念并不集中于某一特定技术或单一系统。相反,辛普金提出了未来纵深作战的替代方案。
纵深作战的历史案例
前面的军事理论家通过对历史实例的分析,提出了纵深作战的概念。虽然古代和现代都有许多纵深作战的例子,但本文用三个较近的历史案例来分析说明。第一个战术性纵深作战的例子发生在1942年德国军队在俄罗斯的作战中。
到1941年8月,德军攻势暂时停止,在德军第九集团军的左侧有一个相当大的突出部,这个突出部向西延伸到大卢基(Velikiye Luki),由俄国人控制。空中侦察证实了苏军的大规模集结,其目的是为了切入第九集团军的后方。
意识到苏军的意图,德国人决定先下手为强。他们的任务是削弱突出部的部队。行动于8月22日开始,由三个步兵师对突出部的南肩进行攻击,强行突破。突破后,两个装甲师,左边的第20装甲师和右边的第19装甲师,迅速通过缺口前进。
第19装甲部队是主力部队,同时拥有良好的道路网络来支持其行动,而第20装甲部队则守卫其左翼。第19装甲部队的目标是切断苏联的交通线并与40英里外的第23军团会合。事实上,第19装甲部队将独自完成这次行动。
对师长来说,显然只有通过速度和不断的机动才能保持安全。他为该师组建了一支由一个装甲团、一支装甲炮兵部队和一批工兵和反坦克分队组成的先遣部队。主力部队分成了两支特遣部队。第一支特遣部队由一个装甲步兵团、两个装甲炮兵营、一个工兵营和各种支援单位组成。第二支由一个装甲步兵团、一个炮兵营、一个火箭炮营和各类支援部队组成。侦察营是依照任务属性与反坦克连的分队合并,以提供侦察和安全保护
侦察工作队和突破师一起被部署在前方。当穿透力足够时(约1200小时),第19装甲师向苏军后方发起进攻。当它这样做的时候,它加入了提供早期预警和近距离空中支援的德国空军飞机。
侦察特遣部队与突围的各师一起被安排在前方。当缺口足够时(大约12时),第19装甲师向苏联后方发起进攻。这时,德国空军的飞机加入战斗,为其提供预警和近距离空中支援。
17时,第19装甲师已经到达昆亚(Kunya),从而切断了通往大大卢基(Velikiye Luki)的铁路线路。主力部队的一支特遣部队奉命掩护师的左翼(西南方向)从昆亚(Kunya)向北移动到塔波里(Tabory),而侦察营则守卫右翼。师先头部队行动非常迅速,在18时前进入塔波里(Tabory),并夺取了昆亚河(Kunya)上的一座铁路桥和一座公路桥。然而,这些并不足以支持大型车辆的移动。桥头堡被扩大到河的西面,师的工兵被命令为师的重型车辆建造一座桥。这种情况使得该师当天停止行进,并仓促地进入了防御状态,以应对苏军当晚的反击。
师长计划在桥建成后继续进攻,并在当天与第23军团在大卢基(Velikiye Luki)会合,从而完成对苏军的包围圈。该师直到15时左右才全部过桥,使得当天的联合作战无法进行。然而,在过桥之后,他们遇到了一些抵抗。他们击溃了一个小队,俘虏了另一个小队,并歼灭了第三个小队大多数成员,包括一些坦克和反坦克部队。
白天,空中侦察发现了一个大队的苏军向西北方向移动。1时左右,苏军对第19装甲部队发起了大规模进攻。战斗很激烈,双方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最终苏军被击退了。
第二天,德国人再次向大卢基(Velikiye Luki)进发。苏联人继续努力突围,从而推迟了第19装甲军和第23兵团之间的联系。最后,在经过三天半的战斗后,8月25日凌晨,双方达成了联系。经过两天的战斗,突出部被缩小了。德国人消灭或俘虏了八个师,结束了对第九集团军的威胁。
次日,德军再次向大卢基(Velikiye Luki)移动。苏联人继续努力突围,从而拖延了第19装甲部队和第23军团之间的连接。最后,经过三天半的战斗,在8月25日早些时候,双方汇合。再经过两天的战斗,突出部被缩小。德军歼灭或俘获了敌军的八个师,解决了对第九军的威胁。
在这个例子中,德军通过采用纵深作战的方式从敌人手中夺取了主动权。部队的架构与指挥方式完全是为了对苏军后方进行快速推进。空中与地面的侦察是成功的关键。空中和地面部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合作。
装甲师在敌人后方的存在对身体和心理都有影响,并导致优势兵力的减少。对敌人的后方使用数量上劣势的兵力是一种冒险的行动,但是比用在突入点上的回报要大得多。
在敌人后方的装甲师对敌军产生了实体和心理上的影响,并导致了一支精锐部队的减少。将人数较少的部队部署在敌后是一次冒险的行动,相较之下,直接将该部队部署在敌方缺口处的收益要大得多。
美军历史上纵深作战的一个典型例子是1944年9月在法国南锡的第4装甲师。该师是第十二军团的一部分,参加了法国大大小小的战争,到9月时已经将FM 17-100的理论铭记在心并得到了验证。
装甲师的组织主要是为了执行需要强大机动性和火力的任务。它主要承担决定性任务。它能够参与大多数形式的战斗,但它的主要作用是对敌后地区的进攻行动
作为一个团体,该师认为第4军适合派遣到敌人的大纵深处。
在穿越欧洲的战斗中,第4装甲师完善了组织和程序,以确保其作战行动的成功。跟据习得经验,第4装甲师与第十九集团军空军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为第4装甲师提供灵活的侦察监视和目标获取,以及有效的近距离空中支援和战场空中拦截。这种密切的空地合作帮助了第4装甲师引导绕过敌人重点防守区域和进入敌人后方的关键地区。
到8月31日,该师已迅速渡过默兹河,以至于守军无法摧毁桥梁。由于汽油的短缺,第4装甲师减缓并停止了行动。然而,在这一周内,第十二军团已经储存了足够的燃料,可以命令三个师(第80步兵师、第35步兵师和第4装甲师)发动攻击,渡过摩泽尔河并继续追击。第十二军团的最终计划命令第35步兵师和第4装甲师在南锡以南渡过摩泽尔河,而第80步兵师和第4装甲师的作战指挥部A(CCA)则在该城以北继续前进。
糟糕的路况与敌人的抵抗延缓了在南部的攻势。为了保持主动权,师长 'P '伍德少将将第4师的主要精力转移到南锡以北的CCA。
A装甲战斗团(旅级)由一支侦察连、一个坦克营、一个装甲步兵营、一个步兵营(从第80师借来的)、三个炮兵营和一个加强的工兵营组成,于9月13日天亮前越过了第80师修筑的桥头堡。'克拉克[Bruce C. Clarke上校,A装甲战斗团(旅级)指挥官,第4装甲师]的任务是执行一次纵深攻击,当天的目标是......大约20英里远。'
该编队由一支坦克重装特遣部队领导,后面是一支步兵重装特遣部队。后方包括工兵、步兵和火车。A装甲战斗团(旅级)携带了足够独立行动七天的物资。
行动的第一天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因为A装甲战斗团(旅级)现在处于敌人的后方。傍晚时分,它已经到达了它的目标,在敌人后方大约20英里处的萨林城堡附近的高地。CAC俘获235名士兵、2辆坦克、85辆车和5门火炮。
A装甲战斗团(旅级)只有13人死亡,16人受伤。当晚,A装甲战斗团(旅级)占据了一个防御阵地,等待后方赶来,到了早上,得到了补给,准备继续进攻。随后CCA将绕过萨林堡,继续向阿拉库尔进发,切断德军通往南锡的交通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突防师对多域作战的影响
骑兵下马后空马放哪儿,遭遇战怎么打胜算最大?骑兵攻击真不是敢冲就能赢
俄军打的很烂?那美军研究文中这些又有什么意义?
穿插分割战术还有效吗?
科普几个陆军战术
美军装甲条令:尽量避免坦克对决,充分打击敌后高价值目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