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治疗中风的5种针灸法,附全套穴位图!

中风的针灸治疗,包括体针、头皮针、耳针、眼针、舌针、手针、穴位注射和艾灸等治疗方法,穴位繁多,手法复杂,技术性强,必须由针灸医师操作。以下主要介绍其中的五种方法。

1第一种方法:体针疗法

主要适宜于中风恢复期。一般在局部消毒后,用右手持针刺入穴位,在用捻转、提插手法得气后,反复重插轻提或慢慢刺入、少捻转、快速出针为补法,反复重提轻插或快速进针、多捻转、慢慢出针为泻法。肢体瘫痪者,常取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合谷、肩髎、天井、外关、髀关、伏兔、梁丘、足三里、解溪、内庭、环跳、风巿、阳陵泉、悬钟、丘墟、秩边、殷门、委中、承山、申脉等穴位,发病3个月以内者,以取健侧穴位为主,用泻法;

3~6个月者,同时取健侧与瘫侧的穴位,但健侧用泻法、瘫侧用补法;6个月以上者,以取瘫侧穴位为主,平补平泻。中风后以口角歪斜为主者,取地仓、颊车、哑门、合谷及通里、廉泉、承浆、风池;中风后以听觉障碍和语言障碍为主者,取曲鬓、悬厘、颔厌、率谷等穴;中风后视力障碍、视野缺损者,取头临泣、目窗、玉枕;中风后胸腹腰背疼痛者,取正营、承灵;中风后足部疼痛,取百会、前顶;

中风后痴呆和精神症状者,取百会、前顶、四神聪、神庭;中风后小便失禁者,取百会透后顶;中风后腕、指关节不能活动者,取百会、双侧太冲用泻法,取曲池、合谷、外关、中脘、中泉用补法;中风后踝、趾关节畸形者,足外翻补照海、泻申脉,足内翻泻照海、补申脉。

2第二种方法:头皮针疗法

适宜于中风各期。一般在局部消毒后,用右手持针与头皮呈15~30度刺入穴位,在快速捻转2~3分钟得气后行补泻手法,再留针30~60分钟后拔出,按压止血。中风后肢体瘫痪者,取顶中线、顶颞前斜线,上肢取中1/3,下肢取上1/3;中风后肢体麻木,取顶中线、顶颞后斜线,头面部取下1/3,上肢取中1/3,下肢取上1/3;

中风后口角歪斜,取顶颞前斜线下1/3;中风后语言不利,取额中线、颞前线及顶颞前斜线下1/3;中风后头痛,取额中线、颞前线及颞后线;中风后眩晕,取颞后线、枕下旁线;中风后视觉障碍,取枕上旁线;中风后共济失调,取枕下旁线;中风后并发小便失禁,取顶中线。

3第三种方法:眼针疗法

适宜于中风各期。一般在局部消毒后,用一手按住眼睑,另一手持针快速刺入眼穴1~2分,不行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出针,压迫止血。中风后偏瘫者,取上焦区、下焦区;中风后口角歪斜者,取双上焦区;中风后上肢不能举者,取上焦区;中风后并发呃逆者,取中焦区;中风并发小便失禁者,取下焦区、肝区、肾区;中风合并高血压者,取双侧肝区;中风合并冠心病者,取上焦区、心区。

4第四种方法:穴位注射疗法

适宜于中风后偏瘫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一般在局部消毒后,用注射器刺入穴位,提插得气后,将丹参注射液、香丹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当归注射液、麝香注射液、丁公藤注射液及维生素B1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等注入穴位,每个穴位的注入药量为0.1~1毫升。中风后偏瘫,常取合谷、曲池、内关、外关、肩髃、足三里、上巨虚、太冲、解溪、昆仑、阳陵泉、三阴交等穴。

5第五种方法:艾灸疗法

适宜于中风各期。一般用艾炷置于穴位上点燃,或用艾条点燃后熏灸穴位。中风发作期有阳气虚脱者,用艾炷隔姜灸关元、气海;缺血性中风所引起的偏瘫恢复期,用艾条温和灸百会、正营、神庭、曲鬓、承灵,或用艾炷灸关元、风巿、肩井、肩髃、曲池、合谷、间使、地机、血海、悬钟、足三里;中风后语言不利者,灸天窗、通里。

附全套人体穴位图


上肢正面穴位图解


上肢背面穴位图解


下肢正面穴位图解

下肢背面穴位图解


人体躯干正面穴位图解


人体躯干背面穴位图解



     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李伯群:中医针灸治疗中风的九种方法取穴详解

李伯群 针灸界 2019-05-21

中风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较大的3种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四高一多特点。近年来,由于诊疗水平的提高,中风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致残率仍然较高,80%的存活者有不同程度的中风后遗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降低中风致残率,提高康复水平是目前治疗该病的重点。

中风发病的诱因

中风发病呈现急性、突发性特点,但病理过程则多是缓慢的。病理变化过程中,中风诱发因素促使病理变化突然升级,从而发生中风。

中风常见诱因:

情绪不佳(生气、激动);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酒不当);过度劳累,用力过猛,超量运动,突然坐起或起床等体位改变;天气变化,妊娠,大便干结,看电视过久,用脑不当等;各种疾病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血友病、心脏病、血黏度高、心动过缓、血管硬化;服药不当,如降压药使用不妥等。

中风患者常对自身病情持悲观态度,不能接受突然瘫痪,特别是伴有失语的患者,情绪中风会随之而来,或烦躁易怒,或郁郁寡欢,这对治疗非常不利。其实,中风后如果治疗及时得当,使髋、膝、踝、肩、肘、腕各个主要关节恢复运动功能,同时能认真配合做相关锻炼,大部分患者可以生活自理。

针灸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首选方法。目前,WHO(世界卫生组织)已向世界宣布把中风后遗症列为针灸治疗主要适应证之一。

接受针灸治疗的时间越早越好。针灸适用于各个时期的中风,无论是急性期、恢复期还是后遗症期,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中风急性期,通过针灸治疗达到醒脑开窍的目的;中风恢复期,通过针灸能改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等;中风后遗症期,通过针灸能调整阴阳平衡,改善患者体质。

针灸治疗中风的原理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头部针灸有助于迅速建立脑血管侧支循环,促进受损脑组织血流量增加,使脑功能恢复以及代偿作用提高;体部针灸配合康复治疗可加速患肢功能改善,加快康复进程。针灸康复疗法具有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改善关节活动度、改善肌张力等作用,对该病的恢复有着重要意义。

具体治疗方法

      “醒脑开窍法:

主穴:内关穴、水沟穴、三阴交穴、百会穴。

配穴:极泉穴、尺泽穴、委中穴。

        操作注意事项:极泉穴在原穴位置下1寸(此为同身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提插泻法,以上肢有麻胀感和抽动为度。

面瘫牵正透穴法:

取穴:四白透承泣、阳白透鱼腰、攒竹透丝竹空、曲池透合谷、风池透风府、地仓透颊车、太阳透颧髎、禾髎透巨髎。

功用:祛风牵正,通经活络祛风。

       适应证:中风之中经络,症见半侧面部肌肤麻木不仁、口眼歪斜、咀嚼不利、夹塞食物、口角流涎、眼流泪、漏水等。

手足十二针法:

取穴:曲池穴、内关穴、合谷穴、阳陵泉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

功用:通经活络,调和气血。

       适应证:该法依据肘、膝以下五腧穴精选而成,为治疗半身不遂首选方法。

患侧十四针纠偏法:

取穴:百会穴、风池穴、风府穴、合谷穴、肩井穴、列缺穴、肩髃穴、曲池穴、环跳穴、委中穴、阳陵泉穴、丘墟穴、太冲穴、悬钟穴。

功用:通经活络,舒筋利节。

       适应证:风阻经络引起的半身不遂、麻木无力、头目眩晕等症状,一般患处取穴,可配合手足十二针交替使用;兼口眼歪斜加地仓、颊车、人中;不识人,刺水沟、临泣、合谷。

督脉十三针法:

取穴:百会穴、风府穴、大椎穴、神道穴、至阳穴、筋缩穴、身柱穴、陶道穴、脊中穴、悬枢穴、命门穴、腰阳关穴、长强穴。

功用:补阳益气,填髓健脑。

       适应证:半身不遂属阴阳失调、气血两虚者。

治六腑俞法:

取穴:胆俞穴、胃俞穴、大肠俞穴、小肠俞穴、三焦俞穴、膀胱俞穴。

功用:运化水谷,调理六腑。

适应证:中风半身不遂,日久不愈,六腑失和,转化功能失调,胃肠功能失调,二便功能障碍,气血脏腑功能衰弱。

刺脏腑募法:

        取穴:中府穴、膻中穴、期门穴、章门穴、巨阙穴、中脘穴、天枢穴、关元穴、中极穴。

功用:调理脏腑,益气和营。

       适应证:中风日久,气血不调,脏腑功能日衰,精血不足,气血两亏,脏腑失和。

夹脊针法:

取穴:选取支配瘫痪肢体的周围神经出椎体侧隐窝附近的夹脊穴。如果患者存在躯干肌肉瘫痪,则选取胸腰段夹脊穴;如果患者仅是肢体肌肉瘫痪,则选取相应的夹脊穴。

        适应证:各期偏瘫患者。

艾灸组疗法:

任脉灸,督脉灸,全身大艾箱灸,大艾炷重灸神阙穴、关元穴等,适用于各期偏瘫患者。

——来源:医药卫生网   

作者:李伯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外治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进展
扎针 分直刺、斜刺和横刺
针灸治疗中风综述
2015针灸科学习课件:肝胆病证针方秘籍
浅谈中医特色疗法
中医针灸技术操作视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