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疾病模式与健康模式

陆广莘先生:
循生生之道,助生生之气,用生生之具,谋生生之效
医学就必须把注意力转向发现、发展人类自身的健康能力,这也是中医的基本思想———

 1993年开始,国际上兴起了医学目的大讨论大反思14个国其中11个发达国家,3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里也包括中国。
关于《医学目的再审查》国际研究计划报告指出:当代世界医疗危机,一是医疗费用不断上涨,二是医疗社会服务分配不公。出现现在这种药越吃越多,病越治越多的困境,根源来自近代医学模式,即针对疾病的技术长期统治医学的结果。疾病医学模式发展带来两方面问题,一是加速药物淘汰,如过去用青霉素,一天5万到10万单位,现在却要800万到1000万单位;另一个是病人对纠正病理的药物产生依赖,如降血压、血糖的药必须常吃,一旦停吃,血压、血糖即刻上去。自1937年诺贝尔奖得主发明胰岛素以后,糖尿病人不是少了,而是多了,而且糖尿病合并症更多了。又比如,对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按理发展为心血管病患者的数量理应减少了,实际上,中风的病人、充血性心衰的病人减少了,但缺血性脑病、缺血性心脏病增多了,这些问题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被发现和证实了。而且细菌病毒极易产生抗药性和异化,药物淘汰速度越来越快,新药研制费用也越来越高,医疗费用不断上涨,这就陷入了恶性循环。

     陆广莘:现代医学的危机就在于拜倒在科学脚下。近现代西方科学是物质科学,是人身体之外的物质构成的科学,它的认知方向,是向后、向外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我认为,现代医学,用八个字可以概括其诊疗思想:努力找病,除恶务净。中医努力找病,除恶务净的能力是不够的,它的任务是发掘自己身体里自组深化调节的防卫抗病能力和自稳调节能力,发现它,发展它,依靠和帮助它。

    我们看美国的医疗费用,非常惊人。克林顿上台时,年医疗费用是9300亿美元,现在将近20000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全年国民经济收入,何况美国还有4600万人没有享受到医疗保险。英国有几千名医生上街游行,反对政府削减医疗投资。如果不去发现人自身的痊愈能力,在现有努力找病的医疗模式下,哪个国家都赔不起。中医承认三分治,七分养,就是说在治疗、防病上,可以发挥30%的功能,还有70%是靠病人。

    不可忽视人体自愈力

    中医并非万能,所有医学都不是万能的真正治好病的是人的自我调节能力医学的目的在于救人而不是单纯的治病中医治病把重点放在提高人本身的痊愈能力上,而不是简单地用药物杀死病毒。190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发现,锥虫红能杀死锥虫。但在人体内,杀死同量锥虫,药量仅为实验室药量的1/6,省去的5/6药量就是人体内的自康复能力。中医的研究方向就是发现这个5/6,依靠和发展这个5/6。这就是中西医的最大不同!不要把所有的疾病都看作是敌人大量地、长驱直入地使用抗生素把病毒和细菌压下去,其实会加速病毒变异,制造出新的病原体。

   上世纪70年代初,两个科学家拜因豪尔和斯马克提出一个命题:对调节机制和防卫反应的活动原则,如果一旦有所阐明,就意味着医学发展具有质的飞跃。这里还只提到了抗病、防卫和调节能力,到了1977年又加上了心理和社会因素。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曾写过《躯体的智慧》,提出了内稳态的观念,认为人体各种指标都能调节在一个稳定范围内,并认为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存的必要条件。阴阳调和过程也就是对内稳态的适应协调过程。中医强调阴阳调节,阴阳可理解为维持生命的目标动力系统,是向生命的稳态的适应性调节。这种观点的统一,也就会让人们自然而然的接受中医药,这就是国外很多地方也推崇中医药的原因。

    中医在没得病时进行预防;它不是去找病,而是养生,它的对象是生命,它的目标是生态、是保健。如果治病专注于进攻,老病没治好,新病又来了,这就是对抗疗法。根据WHO的观点,人类健康影响因素中,作为以对抗为主的现代医疗能影响的只占8%

    陆广莘:医事有三等,上医医国,医未病之病,重在生态和养生;中医医人,医欲病之病,重在稳态和保健;下医医病,医已病之病。中医注重于认识人的防卫功能、抗病能力、调节能力。在现有医疗体系下,中国百姓是生不起病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中医的办法。中医向疾病医学学习是没错的,但把中医传统贬低为疾病医学,就成了下医。中医学,是在天人之际相互作用中,以人的健康与生态和谐为目标,其目的是调动人体自我康复能力,而不是简单地用药物杀死病毒。医学的目的和本质功能,要从专注于发现和确诊疾病到征服和消灭疾病的疾病医学,上升为发现和发展人的自我痊愈能力和自我健康能力为宗旨的,为人类生命活动和生存健康发展服务的健康医学。中医的思想就很好地符合了健康医学的观念。

       陆广莘:人的自我健康能力和自我痊愈能力是中医学的目标对象和发展对象,是中医学存在和发展的根源。我从养生角度告诉大家,不要误以为医生必须开药,必须要求病人非打针不可。要站在健康医学的角度,治病于未病。中医实际上是养生医学,是关于的医学。中医思想融合在了百姓生活中,比如药食同源,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与医学思想是联系在一起的。养生不仅仅是医学的一部分,而恰恰是医学的指导思想。在这方面,媒体不仅仅要给百姓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人们思想,认识提高了,就不会再迷信药物,不会再病急乱投医。中医对生命现象和疾病现象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不同于西医,现在中医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影响日益扩大,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医学和贡献,是我国具有原创性优势的学科。如果中国百姓反倒不能享受这样成本低廉而且有效的医学,会是多大的损失与讽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疾病模式必须让位于健康模式
养生也需要境界
当下的医疗模式——努力找病,除恶务尽
中医与西医的差异
“治未病”有什么现实意义?
【国医·养生】国医大师王琦谈医学发展趋势及防病思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