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行互藏理论探源+五行在中医学中的运用+阴阳五行之性+关于阴阳五行理论最科学的解读+中药五行说+最长久的五行制化大战
《黄帝内经》在前人的五行学说基础上,利用古代哲学范畴的五行学说抽象的阐明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的规律,创立了重要的学术观点和理论,从而建立了以五行学说贯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及自然界的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五行系统,说明事物在运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联系及各种不同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平衡,充分体现了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哲学思想。ァ
将木、火、土、金、水五行按其自然特性与脏腑、脏腑功能活动,以及五音、五官、五体、五味、五季、五方等相联系,就形成了以五行属性为纲的五个脏腑功能活动系统。如《素问·金匮真言论》:"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味苦,其类火......"等即是说明了以五行五脏为核心的五个功能系统,并利用五行之间的生克乘侮规律阐述五脏之间的联系及相互作用。
与此同时,为使五行理论更能说明自然及人体千变万化的不同特性,又于五行之中寓含五行,即是五行的任何一行之中又可分有五行,即"五行互藏"理论。
五行互藏理论是五行学说的发展与延伸,从根本上进一步解释了人体以及自然界复杂多变的逻辑关系,揭示了事物无限多的层次,从多角度、多层次上论证了事物的关系及其无穷可分性,这也正符合了物质世界的纵横交错的复杂性。
1 五行互藏理论的提出以及在《内经》中的应用
《内经》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五行互藏"的理论,但在很多方面应用着这种理论,如《素问·阴阳别论》有"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其在人体器官、病理生理以及体质等各方面都对五行互藏的理论进行了具体的应用。诸如在论述人体结构中就有"目"为肝之窍,"肝主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以眼睛在五行之中当是属于肝"木"的,但在《灵枢·大惑论》中又有"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的论述,其中即孕含着五脏之意,后世将之发展为五轮属五脏之说,以金之精腾结为气轮,木之精腾结为风轮,火之精腾结为血轮,土之精腾结为肉轮,水之精腾结为水轮(《证治准绳》王肯堂),说明了眼睛虽在五行之中属于肝木,但其自身又分别有五行结构系统。又如,应用五行互藏的理论和方法,对人体体质的研究也充分反映了这种理论思维,在《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中提出"阴阳二十五人"的概念,即于五行人的大类别之中,又各区分出五个类型,如木型之人,又可分为"上角、太角、少角、右角、判角"五型;土形之人,又有上宫、大宫、加宫、少宫、右宫的不同等,五行之人各分五型,合为二十五型。另外,《灵枢·五音五味》又载:"上徵与右徵同,谷麦,畜羊,果杏,手少阴,脏心,色赤,味苦,时夏......"将五时、五味、五谷、五畜、五果与脏腑、经络相联系,并和针灸部位、各种体质类型相关联,作为养生保健和诊断治疗个体化的准则。由此,在《内经》中已经孕育着五行互藏的理论思想。
明代医家赵献可对五行理论有精辟的论述,在《医贯·五行论》中指出"五行各有五,五五二十五,五行各具一太极,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并以水火为例加以阐释:"论五行各有五,以火言之,有阳火,有阴火,有水中之火,有土中之火,有金中之火,有木中之火......以水言之,有阳水,有阴水,有火中之水,有土中之水,有金中之水,有木中之水......此水中之五行也。明此水火之五行,而土木金可例推矣。经曰:纪于水火,余气可知。"指出五行之中又寓五行,而每一五行皆是一生化之机,即五行互藏之义。
明确提出"五行互藏"这一概念的是明代著名医家张介宾,《类经图翼》曰:"五行者,水火木金土也......,第人皆知五之为五,而不知五者之中,五五二十五,而复有互藏之妙焉"。
五行互藏理论是五行学说的广泛应用,它使五行学说可以从更深层、多方位、多角度对事物及人体进行解释、划分,说明了每一事物之中,除自身所具有的某种性质以外,其内部依然包含着各种不同的因素,从而更能揭示自然界及人体脏腑组织的复杂性及功能属性的多样性2 五输穴的五行配属与五行互藏
五输穴理论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  《灵枢·本输》中又详细解释为"肺出于少商,少商者,手大指端内侧也,为井木;溜于鱼际,鱼际者,手鱼也,为荥;注于太渊,太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腧;行于经渠,经渠,寸口中也,动而不居,为经;入于尺泽,尺泽,肘中之动脉也,为合,手太阴经也。心出于中冲,中冲,手中指之端也,为井木......肝出于大敦,大敦者,足大指之端,及三毛之中也,为井木......膀胱出于至阴,至阴者,足小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通谷,通谷,本节之前外侧也,为荥;注于束骨,束骨,本节之后,陷者中也,为腧;过于京骨,京骨,足外侧大骨之下,为原;行于昆仑,昆仑,在外踝之后,跟骨之上,为经;入于委中,委中,踔醒耄为合,委而取之,足太阳经也。胆出于窍阴,窍阴者,足小指次指之端也,为井金......胃出于厉兑,厉兑者,足大指内次指之端也,为井金......",明确将阴经井穴配木,阳经井穴配金,而其它四穴则无明确的五行属性。
至《难经·六十四难》曰:"《十变》又言,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俞土,阳俞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始将五输穴与五行配属关系全部指明,五输穴理论至此发展较为完善,并一直沿用至今。但是每经的五输穴为何配属五行,历代医家却少有涉及。今从五行互藏的理论对此进行解释,则可明知其理论渊源。
每一脏腑都有一条在组织结构及功能联系等各方面都与之密切相连的经脉,即每一脏腑都联系一条经脉,从而形成了《灵枢·经脉》所谓的"肺,手太阴之脉"等十二经脉。经脉的"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作用也因之而发。经脉与脏腑之间的密切关系是众所周知的,在此不再赘述。根据阴阳五行学说及脏象理论,脏腑分别具有不同的五行属性,如"心属火。肺属金"之类,因此可以推断,与脏腑相关的经脉自然也具有不同的五行属性,即"手少阴心经"当属火。而每一经脉的五输穴自然也属于其本经的五行之性,如:手少阴心经属火,其经脉中包含的五输穴也应属火。然而,事实上五输穴又各自有其独自的五行属性,其理不甚明了。其理论渊源若用"五行互藏"的理论来解释,不但说理确凿,同时也可更深入的理解五输穴的深刻涵义。
"五行互藏"即是说五行之中的每一行又孕含着五行,例如:大五行之"火"中,又包含有木火土金水的小五行。即《素问·阴阳别论》所说的"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之义。大五行的经脉之中又孕育着小五行的五输穴,例如手太阴肺经脉属金,内中又有属木之井穴少商;属火之荥穴鱼际;属土之输穴太渊;属金之经穴经渠;属水之合穴尺泽,即"金"(肺)之中,又包含有木火土金水。从而可以发现五输穴与五行配属关系的理论完全符合《内经》的"五行五藏"的理论。同时,五输穴配属五行又进一步反证了"五行互藏"的理论价值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3 五输穴主治作用质疑
对五输穴临床应用记载最早。最详细的当属《难经》,在《难经·六十八难》中对五输穴的治疗作用记述为:"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高度概括了五输穴中每一个穴位不同的主治特性,但却语焉不详。后世医家对此解释莫衷一是,如明代高武把其主治分别纳入十二经病证的治疗中,清代廖润鸿认为此五大主证主要与五脏病机相关,因此,将其主治与五脏病机统一起来,在其所著的《针灸集成》中说:"井主心下满,肝邪也;荥主身热,心邪也;输主体重节痛,脾邪也;经主喘咳寒热,肺邪也;合主逆气而泄,肾邪也。"现代医家也多将之归于五脏病证之中,如阴经井穴属木,应肝,故治因肝失疏泄。肝气横逆的"心下满";荥穴属火,心属火,身热为心火亢盛的主要病证之一,故取荥穴以清心安神,泄热凉血;输穴属土,脾属土,体重节痛是脾失健运,水湿阻滞为患,故输穴可健脾和胃,运化水湿等等。现代则明确将五输穴的主治作用按其五行属性进行归类,如杨甲三主编的《针灸学》中,认为井穴具有疏肝熄风、理气解郁的作用;荥穴可清心安神、泄热凉血;输穴可健脾和胃、化水湿;经穴有宣肺解表、止咳降气的作用;而取合穴以补肾育阴等。这种立论对于阴经的五输穴主治作用尚可差强人意,但却无法说明阴经五输穴的主治作用,因阳经井穴属金,荥穴属水......依此,则很难解释属金的阳经井穴何以治疗表现为肝的症状的"心下满",属火的阳经经穴,何以治疗表现为肺失宣降、邪袭肺卫的"喘咳寒热"等症;同时,根据历代医家的解释,五输穴依次用于治疗肝、心、脾、肺、肾的症状,这种主治规律表明,十二经之井穴,无论是属于阴经或阳经,亦无论其属于五脏或六腑,五行是属木或属金,皆用于治疗肝之病证,这不符合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原则,同时也与临床实际治疗用穴不符。
五输穴治疗作用按五脏主证的主治规律已成为当今中医界的共识。但是怎样理解五脏六腑的十二个井穴都可用于治疗肝病,如心经之井木穴可治肝病,而对于阳经来讲,小肠经、膀胱经的井金穴也应治疗肝病,令人难以理解,同时也与五脏六腑配属五行的规律不符。同时,一经之中的五输穴又可分治不同的五脏病证。如心经五输穴既可治心病,又可治肝病、脾病、肺病、肾病,这在中医针灸理论上又应如何解释呢。
如果以"五行互藏"的理论认识五输穴的五行属性及其主治作用,则可充分揭示五输穴理论中孕育的丰富内涵及理论精要。
4 五行互藏与五脏互藏理论对五输穴主治规律的指导
根据五行学说,五脏可类分为五行,"五行互藏"亦即有"五脏互藏",就是说,五脏中的每一脏又孕含着五脏。这在金元诸医家的医论中广有论述。如补土派李东垣的《脾胃论》中就曾提出"肺之脾胃虚"的问题,但实际是指脾胃气虚而见"洒淅恶寒。惨惨不乐"等肺虚证候。至明代周慎斋继承东垣之学,在补土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心之脾胃,肝之脾胃,肺之脾胃,肾之脾胃,胃脾之脾胃"的每一脏皆有脾胃的观点(《慎斋遗书》)。
后世则发展为五脏之中又有五脏的理论,如清代医家岳含珍著的《经穴学》中对每个经脉的穴位的主治作用就明确提出治疗五脏病的论述。如手太阴肺经太渊穴就可用于治疗肺之肺病:胸痹逆气,善哕呕,饮水咳嗽,烦闷不得眠,肺膨胀,臂内廉痛,乍寒乍热,缺盆中引痛,掌中热,数欠,肩背痛,寒喘不得息,咳血,振寒,咽干。肺之心病:心痛脉涩,狂言口僻。肺之脾病:噫气,上逆,呕血。肺之肝病:目生白翳,眼痛赤。肺之肾病:溺色变,卒遗矢无度。充分说明了每一脏腑经脉之中都包含有其它五脏病证,而五行互藏及五脏互藏理论揭示了五行及脏腑之间的复杂联系,这也正是中医学哲学辩证思维方法的精华所在。
因此五输穴的主治作用可以解释为,五输穴中的每一个井。荥。输。经。合穴,根据各自的五行属性可以用于治疗在其所属脏腑基础下的五行相通的五脏病证。如肾经之五输穴因肾属水脏,其经脉中之经穴也皆属水,肾(水)经之下又有五行之木(井)、火(荥)、土(输)、金(经)、水(合)穴,其井木穴涌泉就可治疗肾脏之偏于肝(木)性病证,如坐欲起,目无所见,善恐,如人将捕之,风痫,巅顶痛;荥火穴然谷则治疗肾脏之偏于心(火)性的病证,如舌纵烦满,心痛如刺,暴胀,胸胁支满,无积;而输土穴太溪,则治肾之脾病,如呕吐痰实,口中如胶,善噫,痿,牙齿痛,痃癖等,又因其为原穴,故又治本脏病,即肾之本病,如热病汗不出,默默嗜卧,溺黄,伤寒手足厥冷,大便难,消瘅等;经金穴复溜,则治肾之肺病,如盗汗不止,肠癖,血痔;合水穴阴谷,则为水经水穴,即本经本穴,则力专治肾之本病,如膝痛如锥刺,不得屈伸,小便难,急引阴痛,阴痿,股内廉痛,妇人漏下不止,腹胀满不得息,小便黄,男子如蛊,女子如娠。余皆类此。六阳经亦是如此,如胆经的井金穴窍阴,偏于治胆之肺病,如喉痹舌强,口干;荥水穴侠溪治疗胆之膀胱病,如寒热,伤寒汗不出等;输木穴足临泣,为木中之木穴,属本经本穴,则专治胆腑之病,如胸中痛,缺盆中及腋下马刀疡瘘,善啮颊,目眩,枕骨合颅痛,洒淅振寒,心痛,妇人月事不利,季胁支满,乳痈等。如此则能较合理的解释每一经中五输穴又治疗五脏病证的理论渊源。   综上所述,五行互藏是中医五行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解释自然界及人体的多维。多层次的立体结构,反映脏腑。经络之间内在的错综复杂的联系,其在针灸学上的具体应用就是五输穴配属五行的理论,它一直有效地指导着针灸的理论与临床实践。
五行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1)归属人体组织结构
中医学运用了五行类比联系的方法,根据脏腑组织的性能和特点,将人体的组织结构分属于五行系统,从而形成了以五脏(肝、心、脾、肺、肾)为中心,配合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主持五体(筋、脉、肉、皮毛、骨),开窍于五官(目、舌、口、鼻、耳),外荣于体表(爪、面、唇、毛、发)等的脏腑组织结构系统,为脏象学说的系统化奠定了基础。
此外,中医学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运用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方法,将自然界的有关事物或现象也进行了归属,并与人体脏腑组织结构的五行属性联系起来。如人体的五脏、六腑、五体、五官等与自然界的五方、五季、五味等相联系,这样就把人体与自然环境统一起来,反映了人体内外环境之间的相互收受通应关系。例如春应于东方,风气主令,故气候温和,阳气生发,万物滋生,人体之肝气与之相应,故肝气旺于春。  (2)说明五脏病理变化的相互影响
脏腑病变的相互影响和传递,谓之传变,即本脏之病可以传至他脏,他脏之病亦可以传于本脏。从五行规律来说,则病理上的传变主要体现于五行相生的母子关系及五行相克的乘侮关系。
A.相生关系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种情况:
母病及子,又称"母虚累子",系病变从母脏传来,并依据相生方向传于属子的脏器。临床多先见母脏病候,继则又见子脏病候。如水不涵木证,即肾阴亏虚,不能滋养肝阴,阴不制阳,以致肝阳虚亢,临床可见腰膝酸软,耳鸣遗精,眩晕,健忘,失眠,急躁易怒,咽干口燥,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等症。
子病犯母,又称"子盗母气",系病变从子脏传来侵及属母的脏器,临床多见先有子脏病候,继则又见母脏病候。如心肝火旺证,即心火亢盛而致肝火上炎,可见心烦失眠,或狂躁谵语,口舌生疮,舌尖红赤疼痛,又兼见烦躁易怒,头痛眩晕,面红目赤等症。
B.相克关系传变包括"相乘传变"和"相侮传变"两种情况:
相乘传变,即相克太过而致疾病传变。如木亢乘土,即肝脾不和证或肝胃不和证,临床多见肝气横逆,侵及脾胃,导致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多先见肝病证候,继则又见脾气虚弱或胃失和降证侯。如肝气横逆,可见烦躁易怒,胸闷胁痛,眩晕头痛等证。横逆犯胃则继见恶心,嗳气,吞酸,呕吐等症。横逆犯脾则继见纳呆,厌食,脘腹胀满,大便溏泄或不调等脾虚失运病证。
相侮传变,即反克为病。如木火刑金,即肝火犯肺之证,临床多见心肝火旺,肝火亢逆,上犯肺金,灼伤肺津或肺络,一般先见胸胁疼痛,口苦,烦躁易怒,脉弦数等肝火亢盛之症,继则又见咳嗽,甚则咳血,或痰中带血等肺失清肃之候。由于肝病在前,肺病在后,病变由被克脏传来,故属相侮规律传变。
应当指出,所谓五行母子或乘侮关系之传变,在临床上并不是必定要发生的,此种传变发生与否,还与脏气虚实、病邪性质,以及护理治疗等多方面因素或条件有关,一般来讲,脏气虚则传,脏气不虚则不传或难以传变,对此应灵活看待,不能机械理解。  (3)说明脏腑生理功能与某些相互联系
中医学根据五行之特性,用以说明五脏的某些生理特性和功能作用。如木性可曲可直,条顺而畅达,肝属木,故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并有疏泄之功能;火性温热而炎上,心属火,故心阳有温煦之功能,心火易于上炎;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之特性,脾属土,故脾有消化水谷,运输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功能,又为气血生化之源;金性清肃收敛,肺属金,故肺具有清宣肃降之功能;水性润下,有下行、闭藏之性,肾属水,故肾主水液代谢之蒸化排泄,并有藏精功能。
中医学认为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着的。五脏是人体生理活动的中心。五脏之间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整体的生理活动。五脏配属五行,不仅阐明了五脏的某些功能特点,而且认为五脏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和相互制约的联系,并由此说明五脏之每一脏都与其它四脏发生着关系,从而概括出五脏的整体联系。试从相克和相生两方面来进行叙述如下:
脏腑之间的相互资生联系,如肾能藏精,肝能藏血,肾精可以化生肝血,此即肾水滋养肝木,即水生木;肝藏血,心主血脉,肝之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功能正常,则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此即肝木上济心火,即木生火;心主血脉,又主神志,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又主统血,心之阳热可以温运脾阳,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荣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之功能,此即心火温运脾土,即火生土;脾能转输精微,益气以充肺,从而维持肺主气之功能,并使之宣肃正常,此为脾气生养肺气,即土生金;肺主气,职司清肃,肾主藏精纳气,肺气肃降则有助于肾精之闭藏和气之摄纳,肺气肃降,水道通调,又能促进肾主水功能的发挥,此即肺金滋养肾水,即金生水。
可以看出,五脏之间相互资生的关系,即是运用五行相生的理论来阐明的。
脏腑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肺气肃降,气机调畅,可以抑制肝气之上逆和肝阳之上亢,此即金克木;肝气的条达,可以疏泄脾湿之壅滞,此即木克土;脾气运化,可以调节肾主水功能,以防止水湿之泛滥,此即土克水;肾水的滋润,上济于心,以制约心火的亢炎,此即水克火;心之阳热,可以制约肺气的清肃太过,此即火克金。亦可看出,五脏之间在生理功能上的相互制约,亦是运用五行相克理论来阐明的。
总之,五脏之间的生克关系,说明每一个脏在功能上均有他脏资助,因而本脏不至于虚损;又能制约其它脏,因而使它脏不致过亢;若本脏之气过盛,则有他脏之气制约之;而本脏之气虚损,则又有他脏之气以滋养之。可见,通过这种生克关系,即把脏腑紧密地联结成一个整体,从而维持了人体内环境的协调统一。
此外,关于人体与外界环境,如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的关系,中医学亦是用五行之规律来加以说明的,在此不一一列举说明。  (4)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部脏腑有病可以反映于机体的体表,从色泽、声音、形态、口味、脉象、舌苔等多方面反映出来。由于对五脏与五色、五音、五味等都以五行进行分类归属,作了一定的联系,形成五脏系统的层次结构,所以为疾病的诊断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在临床诊断上,我们即可以综合四诊材料,根据五行所属及其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两胁胀痛,脉弦,即可诊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舌尖红或糜烂,脉洪或数,则可诊为心火亢盛;而脾虚病人,面色见青,口泛酸水,则可诊为肝木乘土,即肝脾不和之证。
一般来说,中医诊病很重视色诊和脉诊的结合应用,且能在客观上大致反映出疾病的状况。但是,欲从色脉来判断病情的发展趋势,则主要是运用五行的生克关系。如《医宗金鉴。四诊心法》指出:"色脉相合,已见其色,不得其脉,得克则死,得生则生。"即色脉相符,为病情发展正常;脉克色为逆;脉生色为顺。如肝病,色青而见弦脉,是为色脉相符;如不见弦脉而反见浮脉(肺脉),则属相克之脉,即脉克色(金克木)为逆;若得沉脉(肾脉),即脉生色(水生木),则为顺。此种判断预后的生克关系,在临床上虽然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机械地套用。
五行学说用于临床治疗方面,则主要在于控制疾病的传变和确定治则治法两方面。
A.控制疾病传变
疾病的发生,主要在于机体脏腑阴阳气血功能的失调。而脏腑组织的功能失调也必然反映于内脏生克制化关系的失常。因此,疾病的传变,则常是一脏受病而波及他脏,或他脏受病而传及本脏。因此,在临床上除对所病本脏进行适当处理外,特别应考虑到与其有关脏腑之间的传变关系,并应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来调整其太过或不及,以控制或防止其疾病的传变,使之恢复其正常的功能活动。如肝脏有病,则应经常注意强健脾胃,以防其传变。脾胃不虚,则疾病不易传变,且易于痊愈。故《难经》说:"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实脾气。"
B.确定治则与治法
确定治则与治法主要是根据相生、相克规律来确定某些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
①根据相生规律来确定治则治法:多用于母病及子或子病犯母(即子盗母气)等病证。基本原则是补母或泻子,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难经》)。
补母:主要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虚证。如肺气虚弱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影响及脾之健运,而致脾虚。脾土为母,肺金为子,土能生金,故可用补脾益肺方法进行治疗,此即虚则补其母之含义。
泻子:主要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实证。如肝火炽盛,有升无降,出现肝实证时,可采用清心泻火法进行治疗。肝木为母,心火为子,故泻心火则有助于泻肝火,此即实则泻其子之含义。
此外,运用相生规律来进行治疗,除母病及子及子病犯母外,尚有单纯的子病虚证,亦可运用母子相生关系,兼顾补母以加强其相生之力,从而有助于子脏虚证之恢复。
临床上依据五行相生规律所确定的治疗方法,常用者有以下几种:
滋水涵木法:指通过滋养肾阴以养肝阴,从而涵敛肝阳的治疗方法,又称滋肝养肾法、滋补肝肾法、乙癸同源法。主要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致肝阴不足,甚则肝阳偏亢之病证。金水相生法是滋补肺肾阴虚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补肺滋肾法、滋养肺肾法。主要适用于肺虚不能输布津液以滋肾,或肾阴不足,精气不能上荣于肺,以致肺肾阴虚病证。
培土生金法:是指补脾益气而达到补益肺气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脾虚胃弱不能滋养肺脏而致肺脾两虚之病证。
②根据相克规律来确定治疗原则:多用于临床上由于相克关系紊乱而出现的乘侮病证,主要有相克太过、相克不及和相侮(反克)之不同。其治疗原则主要是抑强或扶弱,并侧重于制其强盛,以使弱者易于恢复。此外在必要时,亦可在其强盛之一方尚未发生相乘病变时,利用相克规律,预先加强其被克者力量,从而防止病情之发展。
抑强:主要适用于相乘或相侮病证。如肝气横逆犯胃或乘脾,出现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调之病证,称之为木亢乘土。治则应以疏肝、平肝之法为主。若由于脾胃壅滞,影响及肝,而致肝气失于条达疏泄,形成土郁病证,是为相侮(反克)病证,其治疗则应以运脾和胃为主。总之,抑制其强,则被克者之机能自然易于恢复协调。
扶弱:主要适用于相克之力不及,或因虚而被乘袭所产生的病证。如肝虚气郁,影响脾胃之健运,则称木不疏土,治宜补肝和肝为主,兼顾健脾之法。若因土虚木乘所致的肝脾不调或肝胃失和病证,则应以健脾和胃和疏肝理气为法。总之,扶其弱则有助于相互制约协调关系的恢复。
临床上依据五行相克规律所确定的治疗方法,常用者有如下几种:
扶土抑木法:是以健脾疏肝药物治疗脾虚肝气亢逆病证的一种方法,又称健脾疏肝法。主要适用于脾虚肝郁病证。
培土制水法:是指用温运脾阳或健脾益气药物,以治疗水湿停聚病证的一种方法,又称健脾利水法。主要运用于脾虚不运,或脾阳虚损,水湿泛滥而致的水肿等病证。
佐金平木法:指通过清肃肺气,以抑制肝火亢盛病证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清肺泻肝法。主要适用于肝火亢逆,灼伤肺金,影响肺气清肃而致的"木火刑金"病证。
泻南补北法:指通过泻心火,补肾水以交通心肾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泻火补肾法、滋阴降火法。主要适用于肾阴不足,心阳偏亢,水火失济,心肾不交病证。
此外,在针灸疗法中,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四肢末端的穴位亦分属于五行,即井、荥、输、经、合五种穴位,分属于木火土金水,临床上即可根据不同病情,运用五行生克规律进行选穴针刺治疗。
同样,五行生克关系,对于精神疗法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临床上即可以运用情志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而达到治疗目的。如《素问》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等,即是运用五行相克关系来调整情志,从而达到治疗精神性病症的目的。
《中医事物属性及五行归类表》编者:春风微拂
0 五类 仁 左青龙辰(水星)义 上前 朱雀 荧惑星(火星 )信 中土 黄龙 岁星(土星)镇星 礼 右 白虎 太白星(金星) 智 志下后 玄真武 镇星(木星)岁星 1
1、 五方 朝阳东崇文 前门南正阳 中央 阜成西宣武 肃杀 安定北德胜
2、 五时 平旦 日中 日西 日入 夜半
3、 五季 春 夏 长夏 秋 冬
4、 五化 生 长 化 收 藏
5、 五气 风 暑热 湿 燥 寒
6、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7、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8、 六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9、 五官 目 舌 口 鼻 耳 二阴
10、 五体 筋甲 血脉 肌肉 皮毛 骨牙
11、 五华 面 爪 唇 毛 发
12、 五液 泪 汗 涎 涕 唾
13、 六神 魂魄 神明 意志 魄力 志向
14、 五志 怒 喜 忧 思 恐
15、 五色 青 赤 黄 白 黑
16、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17 五禁 辛 咸 酸 苦 甘
18、 五臭 羶 薰 香 腥 臭
19、五音 角 徵 宫 商 羽
20、 五声 呼 笑 歌 哭 呻
21、 五变 握 厥 哕 咳 栗
22、 五脉 弦 洪 缓 浮 沉
23、 五谷 麦 米 糯米 稻粳米 菽黑豆
24、 五畜 鸡 羊 牛 马 彘 猪
25、五菜 韭 薤白 冬葵菜葱 霍豆叶
26、 五果 李 杏 枣 桃 栗
27其它器官 内分泌 及神经 脑 血管 甲状腺 胰 十二指肠 鼻 气管 支气管 肾上腺 性腺 生殖器
阴阳五行之性
阴阳五行之性
四柱八字之阴阳五行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行四方: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中央属土。
五行生克:
五行相生: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五行相克: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五行生克制化宜忌:
金: 金旺得火, 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强金得水, 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 木多金缺; 木弱逢金, 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 土多金埋; 土能生金, 金多土变。
火: 火旺得水, 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 强火得土, 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 金多火熄; 金弱遇火, 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 木多火炽; 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
水: 水旺得土, 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 木多水缩; 强水得木, 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 火多水干; 火弱遇水, 必不熄灭。
水赖金生, 金多水浊;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土: 土旺得水, 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 金多土变; 强土得金, 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 水多土流; 水弱逢土, 必为淤塞。
土赖火生, 火多土焦; 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
木: 木旺得金, 方成栋梁。
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 强木得火, 方化其顽。
木能克土, 土多木折; 土弱逢木, 必为倾陷。
木赖水生, 水多木漂; 水能生木, 木多水缩。
四柱八字五行之性
木主仁, 其性直, 其情和, 其味酸, 其色青。 木盛的人长得丰姿秀丽, 骨骼修长, 手足细腻, 口尖发美, 面色青白。 为人有博爱恻隐之心, 慈祥恺悌之意,清高慷慨, 质朴无伪。 木衰之人则个子瘦长, 头发稀少, 性格偏狭, 嫉妒不仁。木气死绝之人则眉眼不正,项长喉结,肌肉干燥, 为人鄙下吝啬。
火主礼, 其性急, 其情恭, 其味苦, 其色赤。 火盛之人头小脚长, 上尖下阔,浓眉小耳, 精神闪烁, 为人谦和恭敬, 纯朴急躁。 火衰之人则黄瘦尖楞, 语言妄诞, 诡诈妒毒, 做事有始无终。
土主信, 其性重, 其情厚, 其味甘, 其色黄。 土盛之人圆腰廓鼻, 眉清木秀,口才声重。 为人忠孝至诚, 度量宽厚, 言必行, 行必果。 土气太过则头脑僵化,愚拙不明, 内向好静。 不及之人面色忧滞, 面扁鼻低, 为人狠毒乖戾, 不讲信用,不通情理。
金主义, 其性刚, 其情烈, 其味辣, 其色白。 金盛之人骨肉相称, 面方白净,眉高眼深, 体健神清。 为人刚毅果断, 疏财仗义, 深知廉耻。 太过则有勇无谋,贪欲不仁。不及则身材瘦小,为人刻薄内毒, 喜淫好杀, 吝啬贪婪。
水主智, 其性聪, 其情善, 其味咸, 其色黑。 水旺之人面黑有采, 语言清和,为人深思熟虑, 足智多谋, 学识过人。 太过则好说是非, 飘荡贪淫。 不及则人物短小, 性情无常, 胆小无略, 行事反覆。
四柱五行宜从事的行业与方位
宜木者, 喜东方。 可从事木材, 木器, 家具, 装潢, 木成品, 纸业, 种植,养花,育树苗, 敬神物品, 香料, 植物性素食品等经营和事业。
宜火者,喜南方。可从事放光,照明, 光学, 高热, 易燃, 油类, 酒精类,热饮食, 食品, 理发, 化妆品, 人身装饰品, 文艺, 文学, 文具, 文化学生, 文人, 作家, 写作, 撰文,教员,校长, 秘书, 出版, 公务, 正界等方面的经营和事业。
宜土者,喜中央之地,本地。可从事土产,地产,农村, 畜牧, 布匹, 服装,纺织, 石料, 石灰, 山地, 水泥, 建筑, 房产买卖, 雨衣, 雨伞,筑堤,容水物品,当铺, 古董, 中间人, 律师, 管理,买卖,设计,顾问,丧业, 筑墓, 墓地管理, 僧尼等方面的经营和事业。
宜水者,喜北方。可从事航海,冷温不燃液体, 冰水, 鱼类, 水产, 水利,冷藏, 冷冻, 打捞, 洗洁, 扫除, 流水, 港口, 泳池, 湖池塘,浴池,冷食物买卖,飘游, 奔波, 流动, 连续性, 易变化, 属水性质, 音响性质, 清洁性质, 海上作业, 迁旅, 特技表演, 运动, 导游, 旅行, 玩具, 魔术, 记者, 侦探, 旅社,灭火器具, 钓鱼器具, 医疗业, 药物经营, 医生, 护士, 占卜等方面的经营和工作。
宜金者,喜西方。可从事精纤材或金属工具材料,坚硬,决断, 武术, 鉴定,总管, 汽车, 交通, 金融, 工程, 种子, 开矿, 民意代表, 伐木, 机械等方面的经营和工作。
四柱五行生克中对应需补的脏腑和部位
木: 肝与胆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筋骨和四肢。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肝,胆,头,颈,四肢, 关节, 筋脉, 眼, 神经等方面的疾病。
火: 心脏与小肠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血脉及整个循环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小肠, 心脏, 肩, 血液, 经血, 脸部, 牙齿, 腹部, 舌部等方面的疾病。
土: 脾与胃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肠及整个消化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脾, 胃, 肋, 背, 胸, 肺, 肚等方面的疾病。
金: 肺与大肠互为脏腑表里,又属气管及整个呼吸系统。过旺或过衰,较宜患大肠 肺,脐 咳痰,肝,皮肤,痔疮,鼻气管等方面的疾病。
水: 肾与膀胱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脑与泌尿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肾,膀胱, 胫, 足, 头, 肝, 泌尿, 阴部, 腰部, 耳, 子宫, 疝气等方面的疾病。
阴阳属性之普遍性和相对性
阴阳属性的普遍性,是指阴阳的概念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事物,而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各种事物或现象之中,代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其一,阴和阳可以代表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如天为阳,地为阴;热为阳,寒为阴;动为阳,静为阴等。其二,阴和阳又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如人体气为阳,血为阴;药物的性属阳,味属阴等。一般地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向外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而从总体来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事物这两个侧面的属性,既不能任意规定,也不能随意颠倒。
阴阳属性的相对性,是指对于具体事物或现象来说,其阴阳属性又不是绝对的、不可变的,而是相对的,可变的。其一,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以互相转化。其二,阴阳有无限可分性,例如,昼为阳,夜为阴,而上午与下午相对而言,则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前半夜与后半夜相对而言,则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所以说,阴阳之中仍有阴阳可分。
《三命通会》论五行
五行者,往来乎天地之间而不穷者也,是故谓之行。北方阴极而生寒,寒生水;南方阳极而生热,热生火;东方阳散以泄而生风,风生木;西方阴止以收而生燥,燥生金;中央阴阳交而生湿,湿生土。其相生也,所以相维,其相克也,所以相制,此之谓有伦。火为太阳,性炎上;水为太阴,性润下;木为少阳,性腾上而无所止;金为少阴,性沉下而有所止;土无常性,视四时所乘,欲使相济得所,勿令太过弗及。
夫五行之性各致其用。水者,其性智;火者,其性礼;木者,其性仁;金者,其性义;惟土主信,重厚宽博,无所不容,以之水则水附之而行,以之木则木托之而生,金不得土则无自出,火不得土则无自归,必损实以为通,致虚以为明,故五行皆赖土也。
推其形色,则水黑、火赤、木青、金白、土黄,此正色也,及其变易则不然。常以生旺从正色(当生旺则正气全,可见正色),死气从母色(水者,木之母,木死绝则黑;木者,火之母,火死绝则青;火者,土之母,土死绝则赤;土者,金之母,金死绝则黄。夫五行死绝则气归根,见母之色。凡人遇苦楚而呻吟,母者乃其义也),成形冠带从妻色(少壮之年及衰老之际,仰妻之是也),病败从鬼色(病败之地是鬼旺之乡,受克则气归鬼),旺墓从子色(旺为传,墓为敛藏,故色在于子)。
其数则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生旺加倍,死绝减半。以义推之,夫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过与不及皆为乖道。故高者仰之使平,下者举之使崇,或益其不及,或损其太过,所以贵在折衷,归于中道,使无有余不足之累,即财官印食贵人驿马之微意也,行运亦如之。识其微意,则命之说,思过半矣。
喜:琢削、生扶、助火、土培、生旺、有党成林.
忌:空折、飘落、空亡、动摇、死绝、枯槁、自焚、耗泄、湿烂
木性腾上而无所止,气重则欲金任。使木有金,则有惟高惟敛之德。仍爱土重,则根蟠深固。土少则有枝茂根危之患。木赖水生,少则滋润,多则漂流。甲戌乙亥木之源、甲寅乙卯木之乡、甲辰乙巳木之生,皆活木也;甲申乙酉木受克、甲午乙未木自死、甲子乙丑金克木,皆死木也。生木遇火而秀,丙丁亦然;死木得金而造,庚辛必利。生木见金自伤,死木得火自焚。无风即止,其势乱也;遇水返化其源,其势尽也。金木相等,格为斫轮,若向秋生,反为伤斧,是秋生忌金重也。阴木重火,舌辩能言。
生于春月,余寒犹有。喜火温燠,别无盘屈之拘。藉水资扶,而有舒畅之美。春初为宜水盛,阴浓则根损枝枯。春末阳气烦燥,无水则叶竭根干,是以水火二物既济方佳。土多而损力,土薄则财丰。忌逢金重,伤残克伐,一生不闲。设使木旺,得金为良,终身获福。
夏月之木,根干叶燥,盘而且直,曲而已伸。欲其水盛,而成滋润之力,诚不可少。忌其火旺,而招焚化之忧,故独为凶。喜土在薄,不宜重厚,厚则反为灾咎。恶金在多,不可欠缺,缺则不能琢削。重重见木,徒以成林。叠叠逢华,终无结果。
秋月之木,气渐凄凉,形渐凋败。初秋之时,火气未除,犹喜水土以相滋。中秋之令,果已成实,欲得刚金而修削。霜降后不宜水盛,水盛则木漂。寒露节又喜火炎,火炎则木实。木多有多材之美,土厚无己任之才。
冬月之木,盘曲在地。欲土金而培养,恶水盛而亡形。金纵多不能克伐,火重见温燠成功。归根复命之时,木病安能辅助。惟忌死绝,只宜生旺。
喜:和暖、生助、空亡、炎上、高远、土照、水济.
忌:局促、急燥、清冷、水重、木枯、杂党、木败、死水之木.
炎炎真火,位镇南方,故火无不明之理。辉光不久,全要伏藏,故明无不灭之象。火以木为体,无木则火不长焰。火以水为用,无水则火太酷烈。故火多则不实,太烈则伤物。木能藏火,到寅卯而方生。火不利西,遇申酉而必死。生居离位,果断有为,若居坎宫,谨畏守礼。金得火和,则能熔铸,水得火和,则成既济。遇土不明,多主蹇塞,逢水旺处,决定为荣。木死火虚,难得永久,纵早功名,必不久长。春忌见木,恶其焚也。夏忌见土,恶其暗也。秋忌见金,金旺难克制。冬忌见水,水旺则灭形。故春火欲明不欲炎,炎则不实。秋火欲藏为欲明,明则燥。冬火欲生不欲杀,杀则暗。
生于春月,母旺子相,势力并行。喜木生扶,不宜过旺,旺则火炎。欲水既济,不愁兴盛,盛则沾恩。土多则蹇塞埋光,火盛则伤多爆燥。金见多可以施功,纵重叠妻财犹遂。
喜:生扶、坚厚、疏通、生金
忌:崩颓、木重、水多、空亡、气寒、金重、虚浅
五行之土,散在四维。故金木水火依而成象,是四时皆有用。所忌者,火死酉也,水旺子也。盖土赖火印,火死则土囚;土喜水财,水旺土虚。土得金火方成大器。土高无贵,空惹灰尘。土聚则滞,土散则轻。辰戌丑未,土之正位,分阴分阳,土则不同。辰有伏水,未有匿木,滋养万物,春夏为功。戌有藏火,丑有隐金,秋火冬金,肃杀万物。故土聚辰未为贵,聚戌丑不为贵,是土爱辰未而不爱丑戌是也,明矣。若更五行有气,人命逢之田产无比,晚年富贵悠悠。若土太实无水,则不和柔,无木则不疏通,土见火则焦,女命多不生长。土旺四季,惟戌土困弱,戌多为人好斗,多瞌睡。辰未人好食。丑人清省,丑有艮土,有癸水,能润而膏,人命遇此,主能卓立,
生于春月,其势虚弱。喜火生扶,恶木太过。忌水泛滥,欲喜比助。得金而制木为祥,金若多仍盗土气,
夏月之土,其势燥烈。得盛水滋润成功,忌旺火煅炼焦赤。木助火炎,生克无良。金生水泛,妻财有益。见比肩蹇滞不通,如太过又喜木袭。
秋月之土,子旺母衰。金多而耗盗其气,木盛而制伏纯良。火重重而不厌,水泛泛而非祥。得比肩则能助力,至霜降不比无妨。
冬月之土,外寒内温。水旺财丰,金多子秀。火盛有荣,木多无咎。再加土助犹佳,惟喜身强足寿。
喜:木象、土生、空亡、煅炼
忌:木旺、火旺、墓败、水寒、金销、刑煞克害
金以至阴为体,中含至阳之精,乃能坚刚,独异众物。若独阴而不坚,冰雪是也,遇阳则消矣。故金不炼不成器,聚金无火,难成脱朴之名。金重火轻,执事繁难。金轻火重,煅炼消亡。金极火盛,为格最精。金火全名铸印,犯丑字即为损模。金火多名乘轩,遇死衰反为不利。大火炼金,幸功名而退速。纯金凑水,遇富显以赢余。
金能生水,水旺则金沉。土能生金,金贵则土贱。金无水干枯,水重则沉沦无用。金无土死绝,土重则埋没不显。两金两火最上,两金两木财足。一金生三水,虚弱难胜。一金得三土,顽钝自损。金成则火灭,故金未成器欲得见火,金已成器,不欲见火。金到申酉巳丑亦可谓之成也,运喜西北不利南方。
生于春月,余寒未尽,贵乎火气为荣,性柔体弱,欲得厚土辅助。水盛增寒,难施锋锐之势。木旺损力,反招锉钝之危。金来比助扶持最喜,比而无火,失类非良。
夏月之金,性尚在柔,形未执方,尤嫌死绝。火多而却为不厌,水盛而滋体呈祥,见木而助鬼伤身,遇金而扶持精壮。土薄而最为有用,土厚而埋没无光。
秋月之金,当权得令。火来煅炼,遂成钟鼎之材。土多培养,反为顽浊之气。见水则精神越秀,逢木则琢削施威。金助愈刚,刚过必缺。气重愈旺,旺极则害。
冬月之金,形寒性冷。木多则难旋琢削之功,水盛而未免沉潜之患。土能制水,金体不寒,火来取土,子母成功。喜比肩聚气相扶,欲官印温养为利。
喜:清洁、宽远、相生、火济、润下、西北
忌:空亡、泛滥、克害、木多、气寒、枯涸、死绝、焦燥
天倾西北,亥为出水之方,地陷东南,辰为纳水之府。逆流到申而作声,故水不西流。水之性润下,顺则有容。顺行十二辰,顺也,主有度量,有吉神扶助,乃贵格。逆则有声。逆行十二辰,逆也,入格者主清贵有声誉,忌刑冲则横流,爱自死自绝则吉。水不绝源,仗金生而流远。水流泛滥,赖土克以堤防。水火均则合既济之美,水土混则有浊源之凶,四时皆忌。火多则水受渴,忌见土重,则水不流。忌见金死,金死则水囚。忌见木旺,木旺则水死沉芝。云:水命
动摇,多主浊滥,阴人尤忌之。口诀云:阳水身弱穷,阴水身弱贵。
生于春月,性滥滔淫。再逢水助,必有崩堤之势。若加土盛,则无泛涨之忧。喜金生扶,不宜金盛,欲火既济,不要火多。见木而可以施功,无土而仍愁散漫。
夏月之水,执性归源,时当涸际,欲得比肩。喜金生而助体,忌火旺而太炎。木盛则耗盗其气,土旺则克制其流。
秋月之水,母旺水相,里莹表光。得金助则能清澄,逢土旺则嫌混浊。火多而财盛,太过不宜。木重而妻荣,中和为利。重重见水,增其泛滥之忧,叠叠逢土,始得清平之意。
冬月之水,司令专权。遇火则增暖除寒,见土则形藏归化。金多反曰无义,木盛是谓有情。土太过克制水死,水泛涨喜土为堤。
徐大升曰:
金旺得火,方成器皿。火旺得水,方成相济。水旺得土,方成池沼。土旺得木,方能疏通。木旺得金,方成栋梁。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赖金生,金多水浊。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盛水缩。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变。
金能克木,木坚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能克火,火炎水热。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金衰遇火,必见销熔。火弱逢水,必为熄灭。水弱逢土,必为淤塞。土衰遇木,必遭倾陷。木弱逢金,必为砍折。
强金得水,方挫其锋。强水得木,方泄其势。强木得火,方化其顽。强火得土,方止其焰。强土得金,方制其害。
斯言简而尽也。
四柱八字之天干地支
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的含义: <<群书考异>>中说:
甲是拆的意思, 指万物剖符而出。
乙是轧的意思, 指万物出生, 抽轧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 指万物炳然著见。
丁是强的意思, 指万物丁壮。
戊是茂的意思, 指万物茂盛。
己是纪的意思, 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是更的意思, 指万物收敛有实。
辛是新的意思, 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 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 指万物可揆度。
四柱八字之十二地支的含义:
子是兹的意思, 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丑是纽, 系的意思, 既萌而系长。
寅是移, 引的意思, 指万物至此已毕尽而起。
卯是冒的意思, 指万物冒地而出。
辰是震的意思, 物经震动而长。
巳是起, 巳的意思, 指万物至此已毕尽而起。
午是仵的意思, 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昧的意思, 指阴气已长。 万物稍衰, 体暖昧。
申是身的意思, 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 指万物老极而成熟。
戌是灭的意思, 指万物老极而成熟。
亥是核的意思, 指万物收藏皆坚核。
天干喻人含义:
甲木属阳, 一般指森林大树, 性质强壮。 甲木有恻隐之心, 具上进心, 好华美的事物而有风雅的性格, 进退有情有义, 处事负责, 但缺乏应变能力, 又因常烦恼故做事多老苦。
乙木属阴, 指小树花草之类, 性质柔软。 乙木富同情心, 性情和蔼, 外表谦虚,但内心占有欲强,虽有才能,但常烦心。
丙或属阳, 指太阳,炎炎炳照之意。丙火为火之兄, 含有朝气蓬勃,热情开朗之意。 还含有适合各种社交活动, 但也易被误解为好大喜功。
丁火属阴,指灯火,炉火等,火势不稳定,得时有力,失时无力。丁火为火之妹,具有外静内进,思想缜密的性格。 但是多疑与心机是其缺点。
戊土属阳,指大地的土,广厚茂盛, 又指堤坝之土, 可有力地防止河川泛滥。戊土诚实,厚重, 性情笃实沉稳, 为人憨直。
己土属阴, 指田园之土, 不如戊土广厚但易栽植。 己土重视内涵, 多才多艺,行事依循规矩, 但度量欠广, 易生疑心。
庚金属阳, 指铁, 刀剑, 矿石等, 性质坚硬。 庚金精神粗旷豪爽,意气轻燥,性情刚烈而重义气,个性好胜,具有破坏性, 人缘佳, 容易相处。
辛金属阴,指珠玉,宝石, 砂金。 辛金性较阴沉, 温润秀气,重感情,虚荣心强而爱好面子,有强烈的自尊心。 但缺乏坚强的意志。
壬水属阳, 指大海之水。 壬水为水之兄, 含有清浊并容, 宽宏大度之意, 能潜伏和包容, 富于勇气。 但也有依赖性强, 凡事漫不经心之意。
癸水属阴, 指雨露之水,也有闭藏和内在萌生之意。 癸水为水之妹,其人平静, 柔和, 内向, 勤勉力行, 然而每爱好猜臆, 注重原则, 不务实际, 故内心常蓄不平, 并时有破坏性, 并且有重情调, 喜钻牛角尖的倾向。
四柱八字之干支阴阳:
甲乙同属木,甲为阳,乙为阴 丙丁同属火,丙为阳,丁为阴
戊己同属土,戊为阳,己为阴 庚辛同属金,庚为阳,辛为阴
壬癸同属水,壬为阳,癸为阴
亥子同属水,子为阳,亥为阴 寅卯同属木,寅为阳,卯为阴
巳午同属火,午为阳,巳为阴 申酉同属金,申为阳 酉为阴
戌未同属土,子为阳,未为阴 辰丑同属土,辰为阳,丑为阴
四柱八字之干支方位:
甲乙东方木 丙丁南方火 戊己中央土
庚辛西方金 壬癸北方水
亥子北方水 寅卯东方木 巳午南方火
申酉西方金 辰戌丑未四季土
四柱八字之干支五行旺季:
方 位 旺 季 天 干 地 支
东方 春 甲乙 寅卯
南方 夏 丙丁 巳午
中央 四季末 戊己 辰戌丑未
西方 秋 庚辛 申酉
北方 冬 壬癸 亥子
阴阳五行之性
一、木性
木性人的外表,面长瘦而露骨,上宽下窄,色偏青,身材细高,肩背耸直,脚步高压有声,语音直而短,齿音重,气度轩昂,生气时面带凶气,多现青色。木性分阳木阴木,形同,而气质清浊随心性变化。
阴木性情粗暴,出言撞人,好阴沉,因小失大,以私害公,以情悖理,性多偏激,执拗顽梗,高傲自大,不易接近。不服人,好毁谤,掘人隐私,好抗上,宁折不弯,不爱接受意见,做事不许人反驳,器量窄小,不耐激触,难成事功。在家庭多亏孝道。平生遇事多难,常不如意,因之怒气填胸,愈形乖戾。
阴木好怒,怒的表现:
1. 受人压制,到在忍无可忍的时候,竟气得浑身发抖,一旦暴发,便燃起怒
火,甚至一试决斗,后悔莫及。
2. 人之所为,违背己意,大发脾气。
3. 见事不合理,出于气愤,打抱不平。
4. 不满情感,发泄于外,有时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不考虑后果。
5. 怒的特点: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往往干出无法挽回的蠢事。
阴木内存,好怒伤肝,肝气不舒,胸肋疼痛,肚腹膨胀,头迷眼花,两臂麻木,四肢无力,耳鸣牙痛以及中风等。这便是受阴木之害。
要想愈病,必须拨阴反阳,化阴木为阳木,生出仁德、爱人爱物之心。
阳木即是真木,是木之本性,主仁德,正直有主意,有担当力,敢做敢当,好生恶杀,公而无私,心口如一。遇事不盲从,有定见。处事不谄谀,行为端正,能忍辱。所以先生说:“木是能立的”。常存悲天悯人之心,化俗救世之愿,舍己为人,古往今来,凡成大业者,皆俱阳木之性。
阳木的核心是一个“仁”字,它体现了天地的好生之德,正如果木核中之“仁”,具有生生不息之机。“仁者爱人”一个人常存仁德之心,便可心性清明,身体安和,少私寡欲,常乐无忧,既无嗔怒之侵,又无物欲之累。因为仁者不看他人过错,他人有过错,则发出怜悯心,他人有优点则生出赞美心。孔子说:“仁者寿”,正是指此类人而言。所以先生说:“有真木才能有真仁德,才能成道。”
阴木性的根子是“不服人”。在家庭里常存不服之心,好说过头话,则家庭很难和睦,易形成夫妻反目,父子不和。在群体里,互不服气,则必然有失团结,严重时可引起殴斗,甚至凶杀。家庭内,邻里间,以及社会上,此种惨状,并不少见。其实原本可以避免的现象,却不时发生。归根结底,无不是由于一念“不服”所引起,由于不服,引动暴怒,发展到殴打,最终导致凶杀。由此看来,一念不服,却含藏着可怕的杀机,所以阴木性人一生多难。
先生说:“不服人的人,他的心境,好像被人绑着似的,能服人,就松开了。”殊不知这种“被绑着”的不服心理,一旦把劲憋足了,必然冲断绳索,其“爆破力”足以酿成一场大祸。所以必须用阳木的仁德来照化粗暴的阴木。
二、火性
火性人,面上尖中宽,多丰满,色偏红。走路摇摆,行动急速,说话声音尖多破,舌音重,毛发稀疏,气度岸然。生气时,面红耳赤。火性分阳火阴火,形同,而气质清浊随心性变化。
阴火性,急躁多贪,喜虚荣,好夸张,行多狂妄,奔高贪好,争名逐利。外明内暗,见人不见己,知进不知退,得理不让人。常以屑琐细故,致使全家不欢。欺负老实人,吹毛求疵,好争理,喜奉承。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富贵。做事虎头蛇尾,态度拘谨,行多过失,屡改屡犯。老年多昏馈。
阴火好恨,恨的表现:
1. 个人利益被伤害,气愤得不到发泄时的心情。
2. 内心潜藏着不满,伺机报复;满足不了私欲,便耿耿于怀。
3. 自尊心受到伤害,一有触动,便引起愤恨的火焰。
4. 愈得不到发泄,埋藏在心底里的祸源愈强烈,一旦爆发,便可酿成大祸。
5. 恨的特点:隐而后发,一发便易引起狂涛巨浪,往往存有预谋。
阴火内存,恨多伤心,心跳心慌,头晕目眩,惊怖不眠,甚者神经错乱,颠狂谵语,暗哑疔疮危及身命,这是受阴火之害。
要想愈病,必须化阴火为阳火,以辞让为心,责己达时。
阳火即是真火,是火的本性。光明磊落,通情达理,温恭安祥,守礼守分,文采节制,表度有章,聪明谦让,举止大方,事无巨细,考虑周详。能高瞻远瞩明理达时,有“无入而不自得”之象。所以先生说:“火是拨正的。”古今创制大经大法的伟人哲士,皆是阳火性的功能。
阳火的核心是“明理”。不明理就等于在黑暗中走路,随时有落进陷阱的危险。先生说:“世界是个万迷阵。”财色名利,权势地位,以及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其诱惑力是非常强的,一旦失足,陷入其中,便可断送了个人的一生,悔恨莫及。只有明理的人,才不会被这些奢侈繁华,扑朔迷离的假像所迷惑,所以“明理”是黑暗中的明灯,它会指示人们走一条永无懊悔的坦荡之路。处事通情达理,为人光明磊落。明理者自会达时,达时者当能契机。
阴火的根子是“争贪”二字,试看古今中外,有多少恶贯满盈、身败名裂的人,不是被争贪二字拉入陷阱而走上绝境的呢?想当年,他们又何尝不是手握权柄,富甲一方的耀眼人物?贪财者往往不择手段,无不损人利己,以私害公。原来,贪得无厌,欲望无穷,是阴火的特点,而争功争理是阴火的本能。凤仪先生说:“争理火就外攻。”既伤人又害己,伤人则是由于争理,破坏了人我关系;害己乃是觉得自己有理,错在对方,心中过不去,想不开,耿耿于怀,无明之火上炎,心脏必然受病。争功的人,多因私心膨胀,名利第一。其实,越是争功,越会降低自己的价值,不但败坏声誉,且染污了心灵。所以先生说:“为自己争功的,正是败德败道之苗。”
黏滞性是阴火的又一特点,遇物黏物,遇情黏情,情牵物累,不能自拔,必以真火方能断之。先生说:“真刚就是真火。”
先生说:“人得知进知退,若打算化火性,一退就化啦。若一味的前进,哪能化火。”
三、土性
土性人,面容丰厚多方,色偏黄,背隆腰厚,唇厚,手背厚,行动稳重,语音宽宏,唇音重,气度沉稳,生气时面色发黄。土性分阳土阴土,形同,而气质清浊随心性变化。
阴土性人,固执呆板,朴拙,思想单纯,蠢笨蛮横,心小量窄,近于愚直,易上当受骗。不开通,言信行果,未必中理。寡言少语,好生怨气,疑心特大,无中生有,以假当真。一生多累。
阴土好怨,怨的表现:
1. 受欺侮或受压抑,敢怒而不敢言的心理状态。
2. 事情没做好,受斥责,内心委屈。
3. 吃亏了,口不言,心憋屈,疑忌他人。
4. 事不遂心,埋怨别人。
5. 怨的特点:含而不露,忍而不发,不伤他人,伤自己。
阴土内存,怨气伤脾,脾胃软弱,膨闷胀饱,胃寒腹痛,上吐下泻。消化不良,食欲减退,重则噎膈转食,有伤元气,中亏气短,或气淤气窒。
要想愈病,必化阴土为阳土,明因果,生信实,法自然。
阳土即是真土,是土之本性,信实忠厚,笃诚淳朴,宽宏大量,能容能化,勤俭朴素,克尽职责,举止稳重,言行一致,为人谋而忠,与人交而久。所以先生说:“土是存良心的。”对奇才异能,可兼收并蓄,厚德载物,为成功之母。
阳土性的核心是一个“信”字。信是诸德之根本。没有信字的人,在人群中是立不住脚的。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佛家讲:“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凤仪先生说:“人必有大信力,才能得道。”可见“信”,在为人处世修道立命中是何等重要!
人们为了一种理想而奋斗,或对某一宗教的信仰,其信力是非常重要的。信的劲头越足,其感情越强,则所产生的力量便越大。如历史上“李广射虎”一事,便是说明信能产生力量的最好实例:西汉将军李广夜间行军,忽然发现前面山角下有一只老虎,他拿起弓箭,使尽全力射了过去,一箭射中。兵士们走近一瞧,原来中箭的不是老虎,竟是一块大石头,而且箭陷得很深,拔都拔不出来。李广过去一看自己也纳闷起来,石头怎么能射进去呢?他回到原地,对准那石头又射了几箭,却再也射不进去了。怎么回事呢?原来第一次射的一箭,绝信是老虎,所以产生不可思议的力量,后来知道不是老虎了,没有那射杀老虎的感情,所以就射不进去了。这充分说明信是力量的源泉。它们的相互关系是:信——感情——力量。所以在信仰的对象确定之后,便实实在在的信。信而不实,等于不信,就不会产生明显的效应。信有几种不同的层次:
l 浅信,即半信半疑,待他信仰之后,没见到任何利益,便不信了。
l 深信,认为自己所信仰的是一种真理,绝无反悔,如树之根深,大风虽然可以摇动,但是吹不倒。
l真信,是阳土的本质,与所信仰的对象,已打成一片,成为一体,中间毫无间隙,雨打不透,风吹不进,已将信仰体现在实践中。生命的性质,被所信仰的对象所融化。所以具备信德之人,言行一致,心口如一。然而其信必为正信,而非迷信才是。
大地厚德载物,万物土中生,因其宽宏大量,容而能化,所以阳土的景象,是大大方方,平平和和,自自然然。
阴土的根子为“怨”、“疑”二字。“怨”是五毒(恨怨恼怒烦)的总根,“行有不得者”皆怨人,从不责己,所以不仅人际关系不和谐,且诸事无成。怨气就是阴气,越怨人,阴气积的越多,五脏六腑被阴气所薰蒸,岂能不病!
狐疑之心常存,对人便不能以诚相待,常常无中生有,处处提防他人,在家庭则夫妻失和,在社会则孤立自己,其心境难得平静,总是自我煎熬,痛苦不堪。必把怀疑变为信实,心里彻底放下,撒手落地,相信因果,才能化阴土为阳土。
四、金性
金性人面形长方,色偏白,颧稍高,唇薄齿利,身段苗条,眉清目秀,举止轻灵,气度活泼,说话声音响亮。生气时面色苍白。金性分阳金阴金,形同,而气质清浊随心性变化。阴金性多虚假,好分辩,喜变更,虚妄不实,咀甜心苦,好冷笑,习于谄媚。更为甚者,残忍嫉妒,巧言令色,笑里藏刀。妒功害能,掩人善行,喜闻人过,好言人短,刻薄寡恩,得权在位,便能乱世,凶奸之徒,多由此出。在家庭,则父子责善,夫妻寡义,分崩离析。
阴金多恼,恼的表现:
1. 对环境不满意,但又难以摆脱的心理状态。
2. 看不上的人,还躲不开;孤芳自赏,“患人之不己知”。
3. 琐事缠身,哓哓不休;或事不遂心,说不出,道不明,处于自我折磨的心境。
4. 处事虚伪,但又露了破绽时的心情。
5. 恼的特点:多出于嫉妒,好表现小动作。
阴金内存,好恼伤肺,气喘咳嗽,咯血,甚则肺痨、肺癌以及各种肺经疾病,这便是受阴金之害。
要想愈病,必须化阴金为阳金,生出义气,遇事多想人之好处。
阳金即是真金,主义气,性豪爽,善交际,善言谈,活泼开朗,敏捷果断,取人之长,知过必改。危难不避,劳怨弗辞,见义勇为,见得思义。所以凤仪先生说:“金是分清的。”善于判别善恶是非真伪。古今成大功的奇才义士,光彩人物,多属阳金之功力。
阳金的核心是一个“义”字,古人注释:“义者,宜也。”即应当的意思。孟子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意思是说仁是人之本心;义是人之正路。善恶、是非、真伪,都是用义字来判断。义的另一个含义是“义气”,即为了他人,或公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古人极赞有大义的英雄豪杰,称为“大义参天”。可见仁人义士的形象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何等崇高!
义的精神实质是“无我”,放弃小我,而成就大我。历史上“舍身取义”者,不乏其人。义与仁字或忠字常常连用,称“仁义”或“忠义”。具有此种高风亮节的人,可谓人类中之精英。
具有阳金性的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善于取人之长,凤仪先生说:“找好处是真金。”心中常存他人的好处,自然会生出义气来,才能与人溶为一体。否则常存他人的缺点,便是集聚阴气,不仅徒增烦恼,且有害身心健康。老子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意思是说,你善良我用善良之心对待你,你不善良,我也以善良之心对待你,这样,我的德性就增长了。其实,不仅从好人身上找出好处,更要从劣人身上找出好处来,这正是拨阴取阳,以义用事。
阴金的根子是“分辩心”。好计较小事,过分地着意利害得失。更为严重的是不愿意让人指责缺点,常常进行辩白。它与辨别是非,分清善恶的心理是不同的。分辩心是一种不老实的表现,不愿暴露自己的过错,为掩盖缺点而进行分辩。惟恐被人割掉他身上的“毒瘤”,所以恼气常存。不论对谁,都不能推心置腹。这种心理在某些人身上是根深蒂固的,习惯把责任和过错推到别人身上。由于这种心理的发展,便可产生说谎、嫉妒、虚伪、欺骗,甚至出现奸诈、凶狠等等恶劣行径。以高质量的要求来讲,分辩心是人我溶为一体的死敌。
分辩心是自私心膨胀的产物,其深层常常包藏着祸心,发作起来,危害极大。有时外面伪装的很巧妙,不易被人们识破。
琐碎好叨咕的人是分辩心的异化状态,由于好看别人不对(看不见自己的不对)的心理发展变化而形成的。
欲变阴金为阳金,必须从分辩心的萌芽时期下功夫,多找人的好处,否则待到成熟之后,才想改变就困难了。
五、水性
水性人的面形多肥,漫团,下稍宽,色偏黑,眉粗目大,行动迟缓,语音慢而低,喉音重,气度和蔼。生气时,色发暗。水性分阳水阴水,形同,而气质清浊随心性变化。
阴水性人,多愚鲁,好烦闷,遇事退缩,习惯邋遢。行多迂阔,多忧多虑,自卑自弃。好包屈,喜生回头气,优柔寡断,缺独立性,进退失据,处事失机后时。一生多受气。
阴水多烦,烦的表现:
1. 窝囊苦闷,自卑退缩的心境。
2. 随不上大流,别人嫌他慢,他反嫌别人急。
3. 不合群,人家看他无能,他自己烦闷,最不喜欢看不对他心的人。
4. 性缓慢,失机后时,好后悔,犹豫不定。
5.烦的特点:自我封闭,人我思想感情交流的通道常被堵塞。
阴水内存,多烦伤肾,腰酸腿疼,腹痛,虚痿肾亏。好生闷气,气落转寒,患疝气郁结等病。
欲好病,必化阴水为阳水,多认不是,拨阴取阳,要有自知之明,生出柔和智慧。
阳水即是真水,活泼自然,随遇而安。沉稳雅静,智慧巧思,和万缘而不变。恬淡虚静,涵养力强,功成不居。真水主智慧,性柔和,智慧之光,无处不照,所以凤仪先生说:“水是周遍一切的。”古人淡泊明志,必宁静致远。中外发明家,多为阳水之功能。
阳水的核心是“智”。孔子说:“智者乐水。”朱熹解为“智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孔子是大智者,当然乐水。至于常人,通晓世俗的知识技巧,善于社会中的营生应对,这是世俗的智慧;如能了解宇宙及众生苦乐的根源,晓悟人生了脱生死的原理,并能付诸实践,才是真正的大智慧。知而不行,并不是真智慧。
正如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智慧越高,越不显露,故曰:“大智若愚”。其实,不是有意地不显露,而是智德的本身就是柔和谦下。先生说:“真刚必至柔。”又说:“水能托地,能包天,万物的生长,日月的光明,都是水助的功。”这正是利万物而不争。水主柔和,能托底就下,和万缘而不变,功成不居,所以虚静自然。
阴水的根子是烦。烦者必自我封闭,常行自我折磨,内心世界很少与人交流,孤立自己,活得很不轻松。许多情感不得外泄,就必然关在心里,所以阴水性人忧烦思虑,阴气下凝,有伤肾水,多患腰酸腿痛病。
另有一种过分干净的人,已形成洁癖,在他身边的人,稍有不洁,或环境有一点污垢,他便烦的不得了。在他身上的烦气,要比别人多出几倍,处处不顺眼,事事不对心,烦人伤肾。所以常言说:“干净过分的人,到老年多得埋汰(肮脏)病。”因为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水受伤,便溺失禁,再加下肢不利,怎能不得埋汰病,这样他就要变烦人为“烦己”了。
凤仪先生说:“认不是能生阳水,认不是有无穷之力。”只有自知之明的人,才能真认不是。
五行主病的部位,先生有过概括的说明;“上焦的病,多半是火,下焦的病多半是寒,左右的病多半是金木犯病,中央的病多半是土性犯病。”阴阳五行具体在每个人身上,并非单一的,而是五行俱全,不过各有所偏。有的人偏于木火土性,有的人偏于木火金性,有的人偏于土水性,有的人偏于水金性,等等。但必有一种性为主,如以木为主,以土为主等等。每个人的形与色也不是完全一致的,如有的人是木性的面形,而是火性的颜色,或土性的面形而金性的颜色,或金性的面形而木性的颜色,或木性的面形而土性的颜色,声音亦是如此。当然也有形色音,同属某一行的,等等不一。先生关于形色的关系曾指出:“看人的性,要先看形后看色,就知道顺逆了。”
阴 阳 变 化
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分焉。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
枢轴运动,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化火则热,化水则寒。方其半升,未成火也,名之曰木。木之气温,升而不已,积温成热,而化火矣。方其半降,未成水也,名之曰金。金之气凉,降而不已,积凉成寒,而化水矣。
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浮沉。分而名之,则曰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
四象轮旋,一年而周。阳升于岁半之前,阴降于岁半之后。阳之半升则为春,全升则为夏;阴之半降则为秋,全降则为冬。春生夏长,木火之气也,故春温而夏热;秋收冬藏,金水之气也,故秋凉而冬寒。土无专位,寄旺于四季之月,各十八日,而其司令之时,则在六月之间。土合四象,是谓五行也。
万物运行的阴阳之道
黄帝问道:"万物为什么能够运行变化?花草树木为什么能够生长?"
天师回答说:"你仔细察看天地间万物生长变化的情形,都是以阴阳变化的规律为准则的,万物如果违背阴阳变化的规律就不能生存和繁衍,而遵循它就能兴旺荣发。服用滋阴的药物或食品来补益阳气,或与女子交媾采阴以壮阳,一定要通晓它的规律,用来扩充你的五脏之真元,补益你的三焦之精气,而且不能让它们逸出,要永远保存在体内。服食滋阴补品贵在静神定志,守护住精气,或者行房事前应保持安静,务使精气旺盛,这样在交媾时方能与女方持久对峙,如果阴茎多次抽送而不泻精,精气就会产生了,女子会发出五种呼吸声或叹息声来作出反应。缩阴根而行吸气时不要超过五次,从口中吸入,收藏于内脏中,流布于四肢,归到全身,津液就产生了。吞服口中津液不要超过五口,口中一定感觉到滋味甘美,身体就会迅速地发生变化,迫使精气运行,充实到肌理皮肤中,直到毛发末端,周身的毛孔和经络都精气畅通,阴液即可产生,激使阴茎生热,勃起强硬,刚而不衰。又调剂饮食,适合人体之需,这些就是补益精气亏损的方法。这就是天师关于服食神气的原则和方法。
这是十问中的第一问,阐述天师服食神气补益虚损的原则和方法。文中谈了两个方面:一是遵循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服食滋阴扶阳的药物或食品来补益精气;二是男女交合中采阴补阳的方法来补益精气,亦即是后世房中家所说的以人补人,男女互补的方法,这是第一问的重点。具体做法是:安神定志,护守精气;阴茎多次抽送而不泻精,候神气产生;女方发出五种叹息声神气产生,则缩阴根以口吸气五次;又吞服口中津液五次,迫使神气流布全身,终有阳强不衰而生热之感,如此则能补益虚损。
阴阳变化的规律
阴和阳之间,并不是孤立和静止不变的,而是存在着相对,依存、消长、转化的关系。现分述如下:
(一)阴阳的相对性:阴阳是说明事物的两种属性,是代表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是自然界相互联系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如天为阳、地为阴;白天为阳、黑夜为阴;上为阳、下为阴;热为阳、寒为阴;阳电与阴电等。诸如此类,说明了不论任何事物,都是对立存在宇宙间的,但是,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必须根据互相比较的条件而定。就人体而言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就内脏而言,六腑属阳,五脏为阴;就五脏而言,心肺在上属阳、肝肾在下属阴;就肾而言,肾所藏之“精”为阴,肾的“命门之火”属阳。由此可见,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
(二)阴阳的互根:古代医学家称为“阴阳互根”。中医学有“阳根于阴,阴根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和“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等论点。意思是说,阳依附于阴,阴依附于阳,在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依存的关系――即任何阳的一面或阴的一面,都不能离开另一面而单独存在。以自然界来说,外为阳、内为阴;上为阳,下为阴,白天为阳、黑夜为阴。如果没有上、外、白天,也就无法说明下、内、黑夜。以人体生理来说,机能活动属阳,营养物质(津液、精血等)属阴。各种营养物质是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有了足够的营养物质,机能活动就表现得旺盛。从另一方面来说,营养物质的来源,又是依靠内脏的功能活动而吸取的。
以上说明二者是相互依傍、存亡与共的,如果没有阴,也就谈不上有阳。如果单独的有阴无阳,或者有阳无阴,则势必如《内经》所说:“孤阳不生,独阴不长”,则一切都归于静止寂灭了。
(三)阴阳的消长:指阴阳双方在对立互根的基础上是在永恒地运动变化着,不断出现“阴消阳长”与“阳消阴长”的现象,这是一切事物运动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例如:四季气候变化,从冬至春至夏,由寒逐渐变热,是一个“阴消阳长”的过程;由夏至秋至冬,由热逐渐变寒,又是一个“阳消阴长”的过程。由于四季气候阴阳消长,所以才有寒热温凉的变化。万物才能生长收藏。如果气候失去了常度,出现了反常变化,就会产生灾害。
临床上常常以阴阳偏盛偏衰(即阴阳消长)来说明临床的不同证候。例如,寒属阴、阴盛则见寒证,如受冷后出现的胃寒腹痛、腹泻等;热属阳、阳盛则见热证,如一般的急性肺炎、有高热口渴、皮肤红等急性热病症状。有些虚弱的病症,其发病机制不是因为阴或阳的偏盛,而是因为偏虚。如果某脏腑的阴偏虚,称为“阴虚”,此为阴消,“阳”相对的突出,因为热属阳,故阴虚见热证。这种现象称为“虚热”。如果某脏腑的阳偏虚,此为阳消,称为“阳虚”,此时“阴”相对突出,因寒属阳,故阳虚见寒证,这种现象称为“虚寒”。
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常处于相对平衡的,如果“消长”关系超出一定的限制,不能保持相对的平衡时,便将出现阴阳某一方面的偏盛偏衰,导致疾病的发生。
(四)阴阳的转化:指同一体的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当其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其双方可以各自向其相反方面转化,阴可以转为阳,阳可以转为阴,称之为“阴阳转化”。
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过程的话,则转化便是一个质变的过程。《素问》所谓“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极”时,便有可能向热的方向转化,热“极”时,便有可能向寒的方向转化。如某些急性热病,由于邪热极重,大量耗伤机体正气,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可以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一派阴寒危象,这种病症变化,即属由阳转阴。若抢救及时,处理得当,使正气恢复,四肢转温,色脉转和,阳气恢复,为由阴转阳,病情好转。此外,临床上常见的各种由实转虚,由虚转实、由表入里、由里出表等病证变化,也是阴阳转化的例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五脏五行相对应,相生相克有规律
太极与人体养生
五脏相生相克,著书不明脏腑生克,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五行,何异于盲子夜行。
王正龙讲《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五行相克您听过,但您未必很了解,帮你问很通俗的帮您了解其原理!(下)
[转载]图解《四圣心源》天人解(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