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 气 论
张克杰

前言:
宇宙的产生,天地的生成,万物的繁衍,既能量而物质/物质而能量的世界,有着其相应的规律。中华的古圣先贤们,仰观天文,俯查地理,从而将这规律发现出来,为华夏民族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其功德泽被万世。
河图、洛书、太极图、太极阴阳图、太极阴阳八卦图。华夏的天人同一的哲学、文化及应用理论,全部都蕴藏在这些以象、数表达的数字图形之中。

老子的一篇《道德经》,解读了天人同一的宇宙生物哲学观。诚为万古不朽之传世经典。宇宙万物的奥秘,就在老子的这篇遗文中开解……

中国古代对于宇宙万物的认识是立体的,运动的。谓使之运动的看不见的能量为“气”或曰“阳气”。能量的收敛、聚集、相对静止状态谓之“精”或曰“阴气”。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相互转化,就是古代先贤认识的宇宙万物的能量物质运动规律。

一、宇宙中气
宇,寰宇。过去、现在、未来,能量物质运动的轨迹、位置,时间;
宙,浩瀚无垠,无边无际的能量运动空间。
谓宇宙,既是言能量、物质、信息的多维立体世界。西方的universe,或Cosmic,是静止的、物质的。不运动的。爱因斯坦二十世纪初才明确证实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分的。
因有运动!才有能量物质位置、形态的变化,才有时间的变化!宇宙,就是能量在运动中形成的。宇宙万物必定就是能量(气)运行的不同状态所生化形成。

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二气的互生互化运动就是宇宙万物的规律。这规律就是 “道”。
道生一。一谓太极。是充满了运动的能量物质的混沌世界。亦云大爆炸运动产生的世界。

一生二。二谓两仪。混沌世界的能量运动,逐渐地产生了一些有形的能量聚集的团体-物质,在能量运行规律的支配下,经历了漫长又漫长的时间,形成了现在的宇宙空间状态:在无垠的物质能量空间,分布着相对稳定运行的宇宙星球。是能量的运动,逐渐地形成了无形的能量和有形的物质组成的今天的宇宙空间。

二生三。此三,是能够参与生万物的,当然亦是能量。《内经》、《道德经》以来的二千多年,此三之定义一直不明,歧义纷纭。更无确切之说明示于世人。不过至少可以明确,生万物之三,非“不应阴阳”的三阴三阳之三也。
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
巨大的阴阳两种宇宙能量的相互运动,如何能够在广柔的空间范围里,保持有规律的运行呢?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为和”。
阴,具有形状,只是能量状态的变化,仍然可视为是能量,或者准确说是能源,具运动趋势的。
万物,大到如各星系(如银河系中),如以太阳为中心的太阳系中,各星球包括太阳之阴形物质的球体,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向心收敛的阴形能量(气)态势,但是在这各星球之间,还充满了无形的运动能量,产生着相对的运动扩散之力(阳气)。可以设想如果没有这样的相对能量运动,并且能够平衡,那么各个星球,当然包括地球,就会被太阳那巨大的形物相聚的向心收敛之力吞噬。同样,假设没有这向心的能量之力,各个星球也就会分离,并且,星系中那些无形的运动能量也就会受到其它能量的影响而它去。这两种能够导致分离的状况不论那一种如果出现,都能使得太阳系不复存在。银河系、宇宙亦然。

由于有这两种相互作用的、有规律的能量运动,就必然会形成一个能量场。而在运动的能量场中,就会有一个区域,一定的范围,形成两种能量运动能力相对平衡的状态空间。而在宇宙空间,能量的相互运动路线是曲线的,形成的能量场就会是有规律旋转的。
这其中的能量运动平衡状态的区域,会逐渐成为整个能量场旋转运动的中心。以它稳定的状态,不断地调整着扩展和收敛这两种阴阳力量的偏大、偏小或者快慢。最终趋势是导致能量相互运动的团体或个体达到一种平稳的、平和的、平衡的状态。一种处于“和”的生生不息,相对稳定的平衡运动状态。这达到阴阳能量运动平衡状态的中心能量区域,就是中气。“冲气为和”。这中气,就是阴阳二气相互运动所产生之“三”。

仰观天象的华夏先贤们,就是凭借着不间断的“玄之又玄”的观察和分析,从大量的天文信息中,明白了相对稳定运行的宇宙空间,必定有其整体和分别的能量运动中心,以及能够缓冲如“黑洞”和太阳耀斑类的能量盛衰的冲击而保持稳定的“冲气”能量,从而能够使得宇宙空间以及我们所在的银河、太阳系一直保持着平衡的运动。
中气,在调整能量扩展运动和能量聚集静止的阴阳互动过程中,是维持系统稳定的关键能力!
如果没有中气的稳定、缓冲作用,阴阳两种能量作用的任何一方只要超过对方,那么发展的趋势就只能是系统的解体。宇宙将重归于无极。
宇宙空间的产生、发展和继续存在,是互生互化的阴阳能量和平衡中和的中气能量的共同作用。三种能量作用,缺一不可。没有其它。

二、天地中气
太阳系中,有其使系统稳定的中气范围。日、地之间,必然也有其稳定能量系统的中气存在。但肯定是与其它的行星同太阳之间的能量系统有所不同。
地球上能够感觉到的能量主要由太阳而来。由于地球大气层的特殊性,进入地球范围的能量也主要在于太阳,大气层对于太阳和宇宙间的能量有过滤、折射、聚焦作用,地球的向心力对于太阳能量亦有收敛作用,故高层低温而低层温高。如此,在大气层和地球这样一个特殊的大球体的范围内,能量的收敛和贮藏透过地表向下,能量的运动又穿过地表向上。循环往复。这能量运动系统的平衡中气就形成在地表附近。她的功能是保持阴阳能量不至于一方过于偏盛而破坏生命环境。

地球上特有的阴阳能量运行方式和地表的中气,是产生地球生物生命的特殊条件。或偏或全,万物各异。但是都得益于地球特有的阴阳能量和特殊位置的平衡中气的作用。
其它星球,虽有物质能量,但是如果没有如地球这样特殊的阴阳能量的运动方式及合适位置的中气和她的平衡能力,是不可能像地球这样“三生万物”而产生生命的。

三、万物中气
    地球上的生物,主要的是植物和动物两大类。
人,为万物之长。进化,也必定是在阴阳能量和中气和谐的环境中形成的。
生物及其生命是由阴阳能量和中气运动生成的。众多生物虽然是有着相当的差异,但其体内,则是必定具有多少不等的使生命产生和延续的阴阳能量和中气。

植物,草木。其中气何在呢?
其实,植物是观察生物体内中气及其运动的最佳对象。能量的向下运动,从秋天的叶落可以观察;能量的贮藏,从冬天树木植物根的延伸生长可以观察;能量的向上运动,从春天的发芽可以观察;能量的升腾,从夏天的繁茂可以观察。
地上部分,为阳气之能量升发。白天,进行着生命的光合作用;地下部分,为阴气之能量收敛。夜晚,光合作用生成的能量向下流动。其中气所在,就在树干、树根的交界之处,在树与地表交界之处。与地表附近的天地中气共同作用而维系着植物的生命和交替、繁衍。
若没有中气的平衡作用,譬如夏天过于升腾的能量,将导致上部的能量作用产生虚盛的繁荣,因热而中气偏上,至夜而温度不降,无水而下,则下面的根部日见虚弱,没有水分向上输送,久之必干枯而死矣。

动物。无论直立的,还是爬行的,其中气都是在消化功能器官之中产生。因为,动物体内能量的很大部分,是通过摄食获取的。并且,动物的消化功能器官多生长在身体的中间部位,既是处于能量上下、前后运动的中间地带。
动物因为不同的能量系统和运行方式,从而有着不同的体温。借助天地中气和自身中气系统的调整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若没有了中气的平衡作用,能量的运动偏重于升泄,无有收敛,则生命无法生成,有生者其能量也终会耗散殆尽,生命终止;能量偏重于收敛,无有升发,则生命无法成长,逐渐成为阴形死物。

生命的规律,必须是阴阳能量由中气平衡而运动。方能够互生互化,互根互存。阴阳和合,生命才能健康。

四、人与社会中气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人身之胃气,中气也。是与天地中气共同作用的人类生命系统。
河图之中,系土胃之地。“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此地聚天地中气能量和饮食摄取的能量,经过运化,形成人类特有的人身中气。籍津血以为用。是人身生命活动的最佳能源/能量系统,谓之“后天之本”。既人身生命活动延续的根本。
“天”谓为阳,“地”谓之阴。中气,是收敛的能量之阴,蕴涵着运动的能量之阳,是共同的阴阳能量作用。于人身之中,无处不在。
如血液。血管之中,血水之阴蕴涵着能量之阳,运行在全身各处;如津液,阴水四布,调输能量煦养四肢百骸。

人身随天地阴阳升降浮沉的能量运动,也会因为受天地阴阳升降浮沉的能量异常,既阴阳能量的偏盛偏衰影响而出现异常。中气系统的平衡作用在这种状态下就是正常生命活动的根本保障。能够保证能量系统不会出现一气偏胜的阴阳分离状况,提供阴阳和合的能量以保证生命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不会出现生命系统的离析崩溃。

稳定人体之系统的中气,保持其强盛,是防止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健康的关键。故中气不可以损,不可以伤。唯必持之以强!
人体内“中气”的调偏平衡能量(能力),也就是人体的自我生命保健能力。

从以上可以推断,明白了宇宙的阴阳中气原理,自然就能够明了天地、人身的中气原理。天人同一是也。
还可以知道,人身阴阳中气态势是能够反映宇宙之阴阳中气整体态势的。人是宇宙万物生存运动的全息个体。因其三生之气同也。


人类社会,是另一种不同的能量运动系统;是一种由内而及于外的不同的生存方式。
从社会现象中同样能够观察到阴阳能量的运动变化。社会的阴阳能量同样是互依互存,和谐共生,而不是盛衰对立的、矛盾的……
同样的应该存在着平衡社会能量的中气系统。以保障人类组成的社会不至于出现一气偏盛的导致系统崩溃的状态出现。而是由强盛的中气运行,平衡着人类社会的各种能量,趋于平和、平稳、和谐、进化。

人类、社会若随自然。福矣!


                                      二○○七.八.二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3)
已知高科技亦能诠释中悘(一)
气息能量
阴阳五行是气的运行状态
(6)万病一元论
明于阴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