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進化論心得

B89611001

姓氏: 呂宏信

電子郵件: b89611001@ms89.ntu.edu.tw

    這次看的是有關達爾文的進化論,這個理論已經被人類盲目的相信了100多年。但是這個理論於21世紀的今天,已漸漸地動搖了,許多學者對進化論抱持著保留,懷疑,甚至於不信任的態度,雖然它的確有著不太正確的地方。

 

    古希臘學者蘇格拉底在距今2400年前提出了哲學和生物學中一個帶根本性的問題:我是誰?距今100多年前達爾文創立了進化論,回答了這個問題:我是猴的進化物。為了支持進化論的觀點,幾代古生物學者付出大量精力在世界各地尋找類人猿化石,證明類人猿骨骼與人類的相似之處。這種研究方法對嗎?合乎邏輯嗎?讓我們設想,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的驢都死絕了,後人找出驢的骨骼化石和馬對照,並因此做出判斷:馬是由驢變來的!(馬和驢比人和猴更接近,馬和驢同屬奇蹄目馬科,人和猴雖同為靈長目但不同科)這種設想和判斷有理由使我們對達爾文以來的古生物學者的思維路線的正確性表示懷疑。

 

    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確立了物種演化的基礎。而1973年人類基因工程出現,使人類能更進一步探索生物進化及人類本身健康體質的改變,甚至可改變操控人類命運的遺傳因子。但到了世紀之交的現在,英國一名權威基因學家指出,人類進化已到了極限,不會出現進一步的演化!

  英國倫敦大學基因學教授瓊斯表示,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巳經不適用于現代社會。瓊斯認為,物競天擇中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說法,已經過時,因為弱者的繁殖能力就和強者一樣有效率。瓊斯斷言:人類的進化已經終結──至少在已發展的西方國家。

  瓊斯分析了達爾文提及進化的三個因素──突變、自然選擇及隨機改變。瓊斯認為,現代社會人類的生活方式以及人類改變世界的能力,已使這些因素消逝。以突變為例,輻射、食物以及脫氧核糖核酸(DNA)等因素都會造成突變,然而最主要的因素卻是年紀,即母親的年紀愈大,子女遺傳的突變因子愈多。瓊斯發現西方國家父母親的年齡正逐年下降,這意味著子女體內攜帶的突變因子也減少。突變因子愈少,則人類之間多樣性引致物競天擇的機會也減低。再加上隨著社會進步、新藥物發明、交通及生活質量的改善,使人類能找到更適當的伴侶,混合的基因越來越多越平均,即使是傑出的基因,也會在混合的過程中消失不見。

 參考資料 : 北京青年報--網路版

 

B89611002

姓氏: 林洛廷

電子郵件: linrh@ms33.hinet.net

                達爾文進化論觀後感

    這次所看的影片深深使我覺得要從事考古等相類似的相關工作真的是得付出相當多的時間與體力,一來他的考證工作相當不易,二來其證據並不是那麼齊全,畢竟經歷了這麼長久的時間,有些證據早已不知去向,或是支離破碎,或是還未挖掘,考證者必須有相當多的耐心才能在這樣一個資料匱乏的情況之下不斷的從事考證,位考學家說他研究了二十年才發覺出兩個化石之間的一些些關聯性,但這又有些推測的成分,達爾文窮畢身之經歷所寫出的物種原始一書,其內容也大多推測的,他所提出的天擇說至今仍是議論紛紛,到底像長頸鹿這樣的一種長脖子生物,難道真的是因為先前短脖子的物種都被淘汰才逐漸形成的嗎?有人也認為其學說根本是大錯特錯,因為缺乏證據,使演化論的立足點產生疑問,但我的想法是:不論其學說是否正確,至少他在相對於創造論的觀念上是真的給了我們一個新的看待生物起源的視野.

    看完這影片後,讓我想好好把物種原始一書看一看,看看他們是怎樣從事研究,他們所用的方法是怎樣的,一直很嚮往這些學者的工作,從事研究真的是個單純又充滿樂趣的工作阿!每次在看像discovery或國家地理頻道的節目時,就覺得他們的生活一定是辛苦卻充實,但又樂在其中的!

B89611007

姓氏: 陳彥廷

電子郵件: b89611007@ms89.ntu.edu.tw

  達爾文所提出的物競天擇經過這幾個世紀的研究與探索下似乎有令人出乎意料的結果,他說錯了嗎? 事情的經過似乎跟他所提出的理論有很大的出入,國中時候依稀記得生物課本上也引用了馬蹄的化石來證實達爾文理論的重要依據.

  只是透過了現代人的研究,大滅絕是幾千年的時光就會有一次,而馬蹄數目的分布地點也使人開始懷疑自己所相信的理論是否為真正的事實,現在科技更到了直接研究染色體的部分,雖然沒啥了不起,不過我們也是可以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實驗,對果蠅對小老鼠等生物上的研究,不難發現如果光只是改變環境的因素就能使生物達到下一代會更好的能力似乎是很難發生的.

  種種的一切好像都跟我們以前奉為圭臬的達爾文進化論不盡相同,然而我不懂得是為何有些科學家研究了幾顆化石花了數個春秋的時間而提出來的理論不過互揭對方瘡疤而已.

  染色體並不祇是會停留再生物體中某一個細胞而已,它是會成不規則跳動,東跑跑西竄竄,,這卻會造成同屬不同種生物間的差別,或許,之所以猩猩與人類在現今的生態體系中懸殊相差這麼大,就是因為幾種不同的染色體的移動有關.

  加緊研究DNA相信是一條能找出演化理論的直接路線,更可以藉此來改善人類身體中的疾病.

B89611015

姓氏: 黃維凡

電子郵件: kiwifruit526@kimo.com.tw

今天的影片其實相當不錯,因為充滿了對比性.
起初讓我們了解達爾文的學說,以及由來,第二部片子來對比.
達爾文錯了嗎?其實我覺得一個學說跟本沒有對錯,
只會有不斷的改進而已.
人類的科學就是這樣才會如此不停進步.
只不過我最不同那些創造論的傢伙,
如果我們是創造者創造的話,那是誰創造創造者的.
這比外星人說更難令人信服吧!
說真的,達爾文最讓我敬佩的不是他的理論,而是他的勇氣.
在那種神權至上的時代.他敢於表現出自我的理論,
實在是讓人佩服.
以自己的生命做賭注,勇於發表,創新,真是一個真正科學家的.
雖然兩片銀幕都不太清楚,看起來很傷眼睛,不過那個怪東西終於消失真讓人高興.
但第二部影片好像太舊了我想應換更新的版\了吧!
其中的人好像跟現代人有點差距,而且其中的電腦一看就知道好像跟現代脫節了喔!
我想這是須要改進的.
…….
銀幕畫質不好,眼睛一吃力自然會想睡覺,這是很正常吧!
所以這和時段是無關的,請教授別太在意吧!

B89611016

姓氏: 卓泰羽

電子郵件: scott.ck@kimo.com.tw

進化論之肇始~加拉巴哥群島              卓泰羽    B89611016

  (以下兩篇文章引用自中山大學生物系bbs站上的精華區)

-------------------------------------------------------------------------------

   最近有點瘋瘋的,對生物蠻有興趣的,閒暇時也在看有關進化論的書籍,對演化這方 面有點想法,希望大家不吝指教...

 

    不過在繼續寫下去的同時,想先下一個但書,就是先不論生命的起源,我不想掉入這個見不到底的深淵裡,只是就單純的"進化論"來探討.

 

    美國著名的遺傳學家馬勒(1946年諾貝爾醫獎得主)在物種原始出版100週年時,悲嘆的說:整整一百年來沒有人了解達爾文,這段日子太長了.或許這句話在"物種原始"出版100週年慶時說出來或許不重聽,不過倒也是事實,達爾文在物種原始所要詮釋的核心是"天擇",而非"進化";物種原始在出版10年後,已讓大部分學術界人士相信"演化"在但一直到1940年才讓科學家普遍相信"天擇說","天擇""進化"的核心思想,"進化" 乃是"天擇"所衍生出來的結果,天擇首先陳述天擇說的三樣基礎1.生物會改變2.生物所產生的後代很多,但並不是所有後代接有生存機會3.一般來說在眾多發生個種變異的個體中,最適合的環境的個體,將是最容易生存,而利用這些個體上的差異,便能夠經由天擇在族群中獲得一定的"累積",產生差異.以上三點中還必須加上兩種限制,首先個體所產生的變異必須是隨機的,而並非朝向某個偏好特定的適應方向,因為如果變異只朝著某"正確方向",那天擇就失去其隨機性的角色而成為有目的的預謀,其次相對於產生的演化差異,在族群的變異性一定要很小,換句話說,如果物種是"突然"冒出來的,那這些新種就不能算是由天擇所塑造出來的,甚至會被有心人士解釋為上帝所創.&"演化""進化"

 

     一如前文所提到的,物種的演化並不會朝特定的"正確"方向,而在達爾文所用過的字眼裡,並不曾使用"進化"這個詞,他所用的較正確的言語是"代代相傳,略有差異",但大部分的科學家卻簡化成略帶有進步意義的"演化",甚者更改成"進化",所有的演化是趨向對於適應環境較有利的方向,並不是每種生物都會朝向複雜化的方向進行,譬如說地區性的適應,常常會使生物設計退化,有些寄生蟲的型態,就經常越來越簡化.

 

      達爾文的演化論最大的敗筆在於說人的壽命不夠長,以致於不能夠看到生命的演化過程,而達爾文的演化論裡,最讓我信服的莫過於加拉貝哥群島的雀鳥,在不同生態的島嶼,相同的雀鳥,卻有不一樣的喙,我們假設三種情形1.鳥與環境同時產生2.先有鳥再有適合的環境3.先有環境再有適應的鳥;首先1.鳥與環境同時產生: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加拉貝哥群島在地層年代算蠻年輕的,如何解釋在那時刻裡突然冒出如此的島嶼與特殊的雀鳥2.先有鳥再有適合的環境: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在加拉巴哥群島所發現的雀鳥是獨一無二的,若先有鳥兒,則在其他附近生存條件相同的地方理應發現相同的雀鳥,而卻只在加拉巴哥群島所被發現3.先有環境再有適應的鳥兒:這或許會是比較正確的解釋,相同的鳥而由於環境的不同而演化出適合環境的喙,如長喙的雀鳥適合在充滿花朵可吸取花蜜的地方生存,短喙的雀鳥適合在可食樹脂的環境生存(PS.以上舉例憑印象所及,有點小忘記),不斷的累積結果造成雀鳥外表上普遍的差異,天擇是種過程,演化是結果.

 

    想表達的大概是醬子吧!對於大部分的人對於達爾文誤解所做的一點澄清,而生命的起源諸子百家爭鳴,眾說紛紜,人類的起源更牽扯到道德,宗教..等許許多多的價值觀,我並想掉入醬子的坑洞裡,只是想明確的表達演化的必要性,以及存在性.而有關更多相關的推演並不是我所能探討的.感謝各位能耐心看完此篇...阿李阿豆....

 

 

 進化論不值得相信                            呂應鐘教授

 

 

  我在 1977 12 就發表過〈為何要相信進化論?〉一文,堅決相信進化論是錯的。廿多年來仍然如此觀點,在我出版的《宇宙科學與生命哲學》一書中,也對達爾文的進化論提出極科學的批判。

 

  1998 6 6 日《民生報》編譯賴慧芸報導法國生物學家雷米夏文最近發表了〈達爾文主義:一個神話的破滅〉,提出達爾文的進化論發表已經 100 多年了,科學家非但無法繼續發揚這個理論,還開始懷疑這個理論的真實性。讓我這位長久以來反對進化論的人大為振奮。夏文說〈創世紀〉理論告訴我們,一切都是上帝所造的,但是上帝從此不再創造,我們也無從得知這個理論是否正確,達爾文理論最大的功勞是啟動了科學對生命起源的研究,一百多年來,我們對生命、對世界有了更深的了解,卻無法證實達爾文理論的真偽。

 

  譬如生活在深海中的章魚和烏賊。其生活環境中一片漆黑,這裡大部份的魚類也都盲目,卻生活得很自如;但是章魚和烏賊的眼部構造,為何又和人類的眼睛雷同?啟人疑竇的是,在漆黑的環境裡,擁有一雙亮眼有什麼作用?而且生活環境相同,為什麼會產生兩種完全不同的適應法呢?可見為了順應環境所強調的「適者生存」理論,並不一定成立。又如寄生在羊肝中的肝吸蟲,母蟲每次產 1500 萬個卵左右,卵會隨著糞便排出,這時必須有一種蝸牛爬過,卵附著上蝸牛,經由蝸牛移生於植物上,再由羊隻吃下植物,回到羊肝中繁殖。在此過程中,1500 萬個卵大約有十多個卵能存活,這種繁殖過程簡直太荒謬,早該在物競天擇中被淘汰,但是肝吸蟲幾百萬年來.都是用相同的方法繁殖。

 

  生活在澳洲樹上的樹獺,行動非常緩慢,排泄時必須爬到地上來,這個舉動非常可笑,雖然它在土地上的排泄有助於增加樹木的養份,但是由於它行動緩慢,地面上的捕食者很容易得逞。為了排泄,冒生命危險,也太不合理了。還有很多動、植物的繁殖、生存過程,很類似這樣不合理的情況,按照物競天擇的說法,早就滅跡了,但是它們比人類在世間的時間還久遠,而且許多動、植物的結構在百萬年間都沒有重大改變。「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原則,就如同上帝造物一樣,也只是一個我們無法證明的神話。

  此外,依據達爾文的演化理論,生物由簡單演化到複雜的過程中,中間應還有許多階段,但是根據化石的研究,這一演變過程的脈絡至今仍無法建立起來。現在有很多的物理學家、生物學家開始認為,宇宙有一個目的、有一個方向。他並沒有提出上帝的說法,他說的是電腦中使用的「程式」,一個簡單的程式,常會有出人意料的發展。尤其是當電腦有了內部的邏輯之後,常會出現設計人意想之外的反應,我們的世界可能也早已有這樣的「程式」。

 

  我相信到下個世紀,就會證明進化論的謬誤的,不過目前我說此話,會有不少自認為科學的學界人士會反對我,但我要說「時間會證明我是對的」!

 

--------------------------------------------------------------------------------

 

 

      以上的兩篇文章,提供了課堂上影片所沒有提到,或不同的一些觀點。當然,和演化論相關的討論非常的多,但我覺得,討論達爾文進化論,不僅僅是科學上的問題,更清楚的闡明了一個人的人生態度。面對科學上一切未知的事物,堅持己見並不值得驕傲,適時的改變自己的想法,也不應被批評為牆頭草。真理是越辯越明,一個偉大的定律,往往都是經過多年的研究,多人的討論,甚至一再推翻,重新架構而成。

 

      只是,當我們在討論別人的學說, 是否應該小心一件事:會不會把自己的偏見送進去?而演變成無謂的批評。我們不能用推翻一部分,就去否定全部的原始學說,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除非,我們發現更適合的學說來取代它....  科學不是用談判來得到真理,也不是絕對的輸或贏,成立與被否決。雖然科學方法容易使用,理性的思考及態度,很多人卻難以作到...我想這也是我們在學校裡頭,所應該真正要培養的吧!!

 

B89611018

姓氏: 廖柏鈞

電子郵件: b89611018@ms89.ntu.edu.tw

演化思想:

           1.拉馬克(1809)

                    核心:用進廢退說---( 後天獲得性狀)-->可以遺傳---(遺傳學)-->否定之

                       物種演化-->漸變說-->異源說(用進廢退說)

           2.達爾文(1859)

                    核心:天擇說---(先天獲得性狀)-->始可遺傳---(遺傳學)-->支持之

                       物種演化-->漸變說-->同源說(天擇說)

天擇說孕育成功的因素:

           1.賴爾,地質學原理-->生物演化說,漸變說.

           2.加拉貝哥群島之旅-->達爾文雀之同源

           3.馬爾薩斯的人口論-->過度繁殖,生存競爭.

           4.家鴿繁殖(育種經驗)-->確知某些變異可遺傳

           5.葉萊士的信-->因天擇而導致物種起源 之論文

演化證據:

           1.化石證據 (最直接的證據)        ex:人類的化石

           2.生物地理學證據                        ex:澳洲的生物演化

           3.解剖學證據                                 ex:同源器官,痕跡器官

           4.胚胎學證據                                 ex:魚類,兩棲類,爬蟲類,鳥類,哺乳類,人類之胚胎發生

           5.生化學證據     ex:DNA,RNA,蛋白質之相似程度

                       .血液化學能提供演化的證據:抗體--抗原反應會沉澱的,親緣關係愈大

                       .同源異構脢:愈相似,則親緣關係愈親近

 

        這堂生命科學概論看完影片,這才讓我恍然大悟,國高中時上生物課,課堂上,課本裡都只有提到達爾文的進化論,還有有關此論點的例證,我都一直認為進化論已經是經過證實,且已被大家認同,到現在才發現原來進化論只是個學說,到目前還是有許多學者有不同的看法,真讓我驚訝啊.

         其實進化論只是在生物演化理論中的主流派而已,還是有許多學者不認同,神學的理論,便認為我們人類是神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象造男造女,並非達爾文進化論中,人類是由猩猩,猿猴類的動物演變而成,反對進化論者認為進化論並沒有科學根據,所以進化論並不成立,且認為各種類的生物,都是「各從其類」,並無中間生物.各種學說都各有其理論,也都不無道理,但從小我們就被灌輸進化論的觀念,因此創造論對我來說是陌生了點,可是這次一接觸,不免覺得有點矛盾,原來以前我都沒注意到,我之前一直相信進化論,但我又篤信人類是上帝創造出的產物,這不是矛盾嗎?只是我都沒發覺罷了.

         生物演化過程到底哪一門派的學說才是真正正確的,說真的,我倒不希望太快有結論出現,因為進化論與創造論我都覺得很有趣,其實我一直覺得我們人類是萬物之靈,是上帝的傑作,不可跟一般生物相提並論,因此我蠻喜歡創造論的論點,可是按照所有證據顯示,都是一面倒向達爾文的進化論,使我也認同其他生物的演進過程,啊唉,真是矛盾又掙扎啊,所以還是保持現狀好,讓兩學派繼續為真理爭辯下去.

B89611019

姓氏: 林謙

電子郵件: chienlin@pavo.seed.net.tw

達爾文錯了嗎?

    從小到大,在我們所接觸的生物教科書中,幾乎都一致地將達爾文的進化論奉為至高無上的法典,而物種演化的觀念也深深地烙印在我們的腦海中。然而事實上,進化論在被提出後的一百多年來,始終停留在理論、學說的階段,說明了其實進化論本身還有著許多的缺點。

    達爾文其進化論並非由事實歸納出來的,而是觀察了許多現象後,經過猜測和推論所得到的結果。首先他觀察許多遺傳性狀的變異,觀察人為選種所造成的影響。又發現由於環境限制,生物其增加的後代不可能全部生存,因而產生了生存競爭。達爾文描述許多生存競爭個例,結論最適者生存,演繹出天擇的運作方式。他是由人為選擇類比出天擇的假說。其後他檢討自發變異及天擇理論所不能解釋,甚至衝突的許多現象,並猜測原因。在這推論當中,他整理了大量地質學紀錄及物種地理分布的證據。最後由形態學、胚胎學、分類學來討論共同祖先的論據。達爾文的推論皆不能由經驗證實,即是不能驗證的。

    根據進化論,現今存活在地球上的生物,都是由最早期的低等生物所演化來的,而其演化的過程是一直連續不斷的。但是近五十年來受到許多考古學家的質疑,發現了演化過程中「失落的環節」,在被視為是同一物種的演化過程中,其低等與高等之間並沒有介於兩者之間的生物被發現,因此進化論的正確性開始有了動搖。

    雖然進化論有著許許多多的缺點,但在與虛無漂渺的創造論以及玄妙荒誕的外星人說相比之下,它仍是目前最能夠說服大家的學說,畢竟在有關物種的起源這個問題中,仍有著太多未知的區域等著我們去探索。

B89611020

姓氏: 陳家宏

電子郵件: ctchen97@ms15.hinet.net

演化

 

     生物的多樣化是由何而來的呢 人是由何而來的呢 當我們想到這個問題時 再古代我們通常訴諸於創造者 也就是上帝 而後隨著科學的進步 我們意識到演化的存在 所以人是由動物演變而成的 由最簡單的生物為了生存不斷的累積遺傳變異而成的 我們試著用馬的化石 因人為因素多品種的鴿子等來證明 再用基因突變的證據使其完整 就這樣 一切是如此的典雅合乎邏輯 達爾文的物競天擇似乎無懈可擊

    但是這100年來我們發覺這只是我們一相情願的完美邏輯 以證據而言 我們的化石學告訴了我們一種物種的消失或變成另外一種 並不是漸近的 而是在某一時期大量的消失 而另一種大量的出現 取代之 而改變的只是大小 在長久的演化中物種的結構是不變的 像是三葉蟲一樣 這是我們不願意承認的一件事 因為他太不完美了 演化如果不是連續的那是捨麼去推動的 把一切推給造物主的想法未免過於粗糙 演化論必然的要有很大的修正

    無疑的 基因依然是我們了解其本質的最佳利器 我們在騎研究中認為拉馬克有可能是對的 有可能用盡廢退的基因存在 使得某一時期因為此種物種因大量的使用某一功能 但這樣的解釋不景沒有得到實驗的認同 在邏輯上也不太美 那答案究竟是何呢 有可能有一種基因決定了這種物種的種族生命吧那是否證明有一造物者在呢...

 

B89611022

姓氏: 黃鼎傑

電子郵件: b89611022@ms89.ntu.edu.tw

進化論之肇始 - 加拉巴哥群島

 

十九世紀中的英國,人們只相信聖經上所記載的是對的,他們認為是神創造了這個世界,是神帶來了生命,但是在1831年的時候,這個觀念將被推翻了,是誰有這種能耐呢?他就是達爾文,一位神職人員。那時的他搭上了小獵犬號,為了印証【聖經】﹝創世紀﹞章節上所說的一切。開始了長達五年的長期旅行,方向是朝加拉巴哥群島,其原本的目的只是要繪製地圖,但沒有想到卻因此聯想到了進化論。而進化論並不是在這五年中完成的,而是當達爾文回國後,發現了他所搜集的資料,有一種奇妙的現象,像是同一種的鳥類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特徵,類似這種的問題一一的發生,也導致了達爾文的好奇心,所以,進化論就漸漸的發展出來了。

達爾文的進化論正確嗎?有一半的學者會說馬的演化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但是在這部影片中,就清楚的提出那些不過是大小不同的化石擺在一起,乍看之下好像就是馬的演化史,實際上,這些馬的化石出處不同,而且時間也沒有一定的順序,而且目前為止也沒有確切的証據能証明達爾文的理論【物種原始】是對的,真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科學家能解開這個世紀之迷。我覺得無論事實的真相是支持或反對達爾文,這都會是人類最大進步,尤其是加上基因科學,我想未來的世界將更開闊。

B89611023

姓氏: 歐檀立

電子郵件: lavazza@taiwan.com

生命科學概論心得

進化論及創造論乃是兩種不同的觀點來看待生命的產生及演進,但既然稱之為「論」就表示事實仍是曖昧不明。從國中以來,由課本上得知進化論,似乎就成為事實,但隨著自己看的書、或電視上的介紹,才知道原來這只是一種「說法」

像造成恐龍大滅絕的原因亦是眾說紛紜一樣。近年來,美國有好幾個和學校當局反對在課堂上教授進化論,因為有關人士認為進化論只能算是「學說」不能稱為「事實」。就我而言,我認為雖然進化論是現今生物界主流,但仍有許多其無法解釋的漏洞

  第一就是一直以來被視為進化論「主要證人」的化石,其可信度仍嫌不足。就像影片中所提的,可靠的化石紀錄首先出現在地質學家所稱的「寒武紀」的岩層中在此以前的岩層,任何假定的化石都極為罕見,可是在寒武紀的岩層中,化石卻突然大量出現,不但種類繁多,且極為複雜。以昆蟲化石為例,它出現於化石紀錄中,不但以高度發展,而且種類繁多,在此之前我們找不到「原始昆蟲」的化石,昆蟲生物是以複雜型態「突然產生」。進化論又說,有些魚類化成兩棲類,有些兩棲類進化成爬蟲類,有些爬蟲類變成哺乳類,有的變成鳥類,這些過程常達數億年。可是我們從化石證據來看,並沒有介於兩棲及爬蟲類之間的「進化中」的化石嗎?毫無疑問,各類生物進化過程充滿了難以置信的空白,化石紀錄只告訴我們生物各從其類,並未說明其間的演變關係。

  第二,突變也無法解釋進化論。我們知道某些細菌突變後能抵抗抗生素。有些蘭花經過突變後能改變顏色變得更美麗。但細菌仍是細菌,不可能變成昆蟲;蘭花依舊是蘭花,不會變成大樹。其實突變不是一種進化,他們只是生物類別中的少數變異,而這種變異相當有限,生物各有其品種,絕不會越過本身族類的範圍而變成其他生物。

  達爾文的物種原始是用歸納法加上想像寫成的,並不是依靠嚴謹的科學實驗得到的結果。達爾文本身只是喜愛生物的業餘博物蒐集者,並不是科班出生的生物學家,他的進化論只能代表其個人的見解,無法給大自然提供有利的線索。可以說它為生物學開啟了一扇門,但裡面的事物仍需要我們親眼去驗證---我們必須用全新的觀點來看進化論。

B89611024

姓氏: 胡嘉恒

電子郵件: b89611024@ms89.ntu.edu.tw

    這週看的是Discovery頻道的影片,主要是在介紹十九世紀英國達爾文的進化論。達爾文1831年搭上了探險船『小獵犬號』遠航南美海岸及太平洋各島嶼,而來到了與世隔絕的加拉巴哥群島,看到了與外界截然不同的的生物生態,進而寫出了進化論。

達爾文的確是科學史上的罕見人物,他的進化論是受現代生物學家推崇的新發現,但也同時影響了當時的文化發展。尤其是他的思想違背了教廷宗教上的思想,而備受壓力。不過進化論也有其缺點,因為至今仍沒發現介於兩種有演化關係的物種之間有生物生存。而且也無法解釋為什麼地球上唯獨人類具有高等智慧。因此有人認為人類是外星人在地球為了進行某項實驗利用基因科技所創造的生物。也有人甚至認為歷史上的聖人、偉人比如耶穌、釋迦牟尼都是外星人,所以才能創造神蹟、奇蹟。而這些聖人頭後都有的光環則是為了適應地球空氣的透明頭盔。

生命是如此的難得與珍貴,在新的世紀,也許能隨著生物科技的發展,更深入的發掘生命的答案。

B89611025

姓氏: 李冠霖

電子郵件: leelian@ms21.hinet.net

這部影片提到了兩種學說,一種是創始於達爾文的「演化論」,以及一種我覺得比較偏宗教領域的「創造說」。整部片的標題是「達爾文錯了嗎?」,在介紹一所關於演化論中有些出錯,或遭別的學者強烈質疑的地方。科學是講究證據的,所以在當演化論被質疑的時候,當然得拿出一些證據証明自己是對的,而所缺少的證據卻也是在影片當時的時代所找不到的,兩種種類生物中間過渡期的生物,因此,似乎因為這個原因,演化論好像就變成錯的了。不過,在我的認知和觀念下,達爾文的演化論是對整個生物種類變化最合理的解釋,至少在我心中,它遠比所謂的「創造說」還合理多了,因為,我覺得所謂的「創造說」,只是一種用宗教或是一然比較超現實的講法去解釋自己所不知道的東西,它們所缺的證據更多,假是世上有生物是由一個叫「創造者」的所創造出來的,那又是誰把這個「創造者」所創造出來的呢?這樣的話,就永遠追不回所有事情發生的原點了。而在「演化論」中所提到,所有生物的演化是一種機率,和對周圍環境的適應程度,而既時這個突變的機率再小,但是,它還是存在的,我們只能說它是一個可能性極小的機會,卻不能說它是不可能的,時候整個演化的時間是長到不能想像的,因此,在這麼長的時間下,這麼小的機率也有它發生的可能,而我覺得這種解釋遠比所謂的創造者創造了世上所有的東西還合理得太多了。在當時達爾文提出演化論的時候,這只是一種想法,也當然會有錯的可能性,當似乎所有證據都顯示出它應該才是最合理的,既使在細節部分是錯誤的,或是還沒找到證據的,但整體上我相信它是比較合理,也比較正確的。而那過渡期生物的化石,雖然還沒被找到,但我們也絕對不能說它們完全不存在,在片中的一位英國學者也說了,其實在整的土地上所保存的生物化石是當時生物的極少數,因為大地保存它們的方法就只是讓它們埋在土裡,而久了受到一些自然的因素,譬如大雨沖刷,或被一些生物破壞,所以其實生物的化石保存不容易,能被我們挖到的,都算是少數沒被破壞的,而說不定那些過渡期的生物的極大多數都是被破壞而沒被發現的,這也是算很可惜的地方吧。

B89611029

姓氏: 許超傑

電子郵件: b89611029@ms89.ntu.edu.tw

達爾文錯了嗎?多麼聳動的一個標題啊!原來那四張我們所謂馬進化的骨骼圖竟然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四隻馬。不過對於影片當中的人所謂『沒有血緣關係』這一句話我卻相當感到質疑?打個比方好了,一個和我素未謀面的人,儘管我們的DNA當中早已沒有了任何一絲絲的『血緣關係』,但是誰敢說我們的老祖宗一定不是亞當、夏娃呢?但是說不定我與那個我素未謀面的『超遠房親戚』我們之間的演化程度早已大大的不同了呢?如果以後人類發生了大滅絕,而統治地球的另一種生物同時找到我與我那超遠房親戚的骨骼,難道就說因為我們找不到任何所謂『血緣關係』而說我們之間並沒有『演化』的關係,已我們現在的觀點來看,那不是『大錯特錯』(不要來)了嗎?所以就算是『馬』,我認為他們也應該有同一個共同的祖先,不是嗎?

 

B89611031

姓氏: 楊梓棋

電子郵件: gabardine@kimo.com.tw

         在影片的介紹中,達爾文隨著小獵犬號出航探險,對於自己在自然環境中所看到的種種物種,而開始對於神學說對於物種起源的說法開始產生疑惑與懷疑。

 

         像其在加拉巴哥群島的觀察中,達爾文警覺到一個事實,在島上的物種都是新型的品種,在世界各地都看不一到的,包括植物、昆蟲、爬蟲、鳥類等,而這些物種與其鄰近的南美洲大陸的品種看起來很相似,但是卻又有那麼不一樣的地方。

 

         而達爾文的另一個發現是物種的形態會隨著島嶼不同而不同,即使島嶼只距離五、六十英里。尤其在雀鳥的長相上,這些雀鳥都具有短尾,也都具有相同的習性,羽毛色和所住的環境類似,但是很令達爾文困惑的是雀鳥種類的數目和他們口喙的差異。  在某座島嶼上,牠們發展出又強又厚的口喙,以便嚼碎果核。在另一座島嶼上,口喙卻變小以便他們啄食蟲子,到第三座島上,口喙形狀又變得剛好可以啄水果和花朵。很顯然的,這些鳥兒各自在自已的島上找到方便他們取食的方式來調整自已的需求。

 

 而根據我在以前學到,我想達爾文所提出的天擇說,應該可綜合為下列四點:
(1)
產生變異:個體間的性狀常有許多差異,這些變異可以遺傳。
(2)
過度繁殖:各種生物經生殖作用產生的後代,其數目常較親代大很多。
(3)
生存競爭:食物和空間的有限,引起生存競爭。
(4)
適者生存:生存競爭的結果,使得性狀適合的個體生存下來。
最常舉到的例子應該是下面提到的長頸鹿的變異:
    
原本長頸鹿的祖先有長頸的和短頸的(1),後來長頸的和短頸繁殖的愈來愈多(2),當樹較底下的葉子吃完後,長頸鹿可以吃到較高的樹葉,而短頸鹿則吃不        到樹葉(3)。最後短頸鹿因為吃不到樹葉而遭到淘汰死亡(4)

 

         然而達爾文的學說論點有其瑕疵與不合理的地方,很多的學者也針對其學說而提出批評與提出新的說法。這些都在影片中有提到,但由於高中時是二類組的,因此對於生物遺傳方面已經少有涉獵,故在其他學者的學說上,便無法多作敘述。

 

B89611034

姓氏: 侯詠德

電子郵件: b89611034@ms89.ntu.edu.tw

生科報告

物種的演化其實是一個很奧妙的過程,在科技發達的今日社會裡,我們已經可以慢慢接受所有物種起源於同一來源的觀念,但在一百多年前達爾文生存的時代裡,他竟能力排眾議,推翻過去幾十萬年來人類一直篤信的聖經理論,而提出物種原始,天擇說等影響近代生物學蓬勃發展的重大理論,達爾文在他的物種原理理論中,首先提出了 生物變異” “過度繁殖” “生存競爭” ”適者生存 不適者淘汰等四個觀念,由孟德爾的豌豆論中,達爾文認為每個生物都有許許多多不同的性狀與基因來分隔出每一個獨立個體,( 那時還沒有基因這個正式名稱) 而這種性狀會藉由受精之後來遺傳到下一代,而在大量繁殖之後,由於生物種類增多, 但可供給的空間與食物卻不能配合物種增加的速度,因此物種彼此產生了競爭, 而能夠生存下來的,就是最能夠適應這個環境的勝利者,以上這四點,可以說是達爾文演化論的精隨,而尤其後面這兩個觀念,更是打破了拉馬克的用進廢退說, 本來拉馬克是以長頸鹿的頸長為例,認為越來越長的原因是為了吃到更高的樹葉而漸漸伸長的,但達爾文由孟德爾的豌豆理論中發現,後代獲得的性遺傳,是無法傳給下一代的,要改變後代的遺傳基因 唯有從生殖細胞才有可能,因此提出適者生存的概念,認為長頸鹿本來頸長是有長有短, 但由於生存競爭的關係,唯有頸長的才能吃到更高的樹葉,因此能夠順利存活下來,而這種生存競爭的例子,在我們周遭是不停的上演著,例如我們,就是兩億中取一的最好見證

達爾文的理論,綜合了孟德爾的遺傳學理論,馬爾薩斯的人口論,以及自己在加拉貝哥群島的觀察,最後再加上生物學家華來士的協助之下,才終於問世 儘管這再當時民智未開的時代中是屬於異端邪說,但時間會證明一切,在今日的社會中,其實達爾文的學說對我們的生物發展影響力還是非常大的,畢竟 真理是不會被埋沒的.

B89611035

姓氏: 游富勝

電子郵件: b89611035@ms89.ntu.edu.tw

回望演化

      「演化論」不但打破原有西方千年來思潮,也因它威脅了宗教原先穩固的地位,使得反對聲浪一直存在。

從一種思潮轉變成另外一種思潮,通常相當緩慢,有如浸潤玉石般;但有時一種思想有如狂風暴雨,能橫掃當代,力摧主流思想,這就可稱為「革命」了。在西方思維中,最有震撼力的革命,非「達爾文革命」莫屬!他的《物種原始》一書於一八五九年出版之後,使得許多人觀看世界時執持的眼光,都截然不同於一八五九年之前。而現代受過科學教育的人,也很難想像十九世紀初西方人的世界觀,縱使能想像之,恐也難以接受。

        十九世紀初的西方思想界,受科學革命及啟蒙運動的影響,已經處於激盪狀態。哥白尼革命使得地球從宇宙的中心,退居於太陽系的一顆行星;而牛頓在物理學上的驚人成就,也使上帝的地位,由無時無刻不停地指導人間事的角色,退居為世界創始者的角色,由祂創造一個鐘錶般的世界,再給它運行的規律,它就能夠運轉不停,此時上帝即可退居幕後,像退休的太上皇,悠遊林園。

 

達爾文欲打破的迷思

       在這個新思想紛起的時代,一般人仍持有以下的幾個觀點,而這也是達爾文所要對抗的目標。

(一)宇宙存在僅幾千年

        這是源於《聖經》的說法,上帝在六天內創造了世界,且從亞當夏娃以來,猶太人一代一代領袖的家譜俱在,故宇宙存在的時間實在有限。因此十七世紀大主教烏舍(James Ussher)用家譜向上推算,得到世界誕生的日期在西元前四千○四年,而劍橋大學副校長(Vice Chancellor 賴特福(John Lightfoot)更精確地宣告:「人之創生,起於西元前四千○四年十月二十三日週日早上九點鐘。」雖然這兩位言之鑿鑿,但經十九世紀早期地質學家從地層厚度,河海沈積的速率等自然程序,就推算出地球至少得有幾千萬年,甚至遠至無可臆測。

(二)生物不變

        這也是源於《聖經》,上帝創造萬物後,動植物與人就不可能變化。因為大自然的力量只會維持原來的生物型態,沒有任何創新力,相信這靜態宇宙的人,當然也承認諾亞時代的大洪水會改變地貌,但除此之外,這世界與初創時相同。古希臘亞里斯多德的思想,對「生物不變」的想法也有貢獻。因亞氏認為每種生物皆有其「標準」型態,經代代生殖仍維持不變,而且自然界有高低的階級,從最低下的生物一級一級上升,這是造物者的藍圖,也是絕不可易的。

(三)上帝創造萬物

        這觀念可說是前兩觀念的根源,當然普遍存於眾人心中,而十九世紀初期的自然學者,也用「設計論證」來證明上帝的存在。他們認為,各種生物的複雜結構,以及合於生活方式的精妙「適應」,都不可能由盲目亂動產生,背後定有一高超智慧及大慈悲心在設計,這即可證明上帝的存在。

        十九世紀初的古生物學家因觀察不同地層中,有不同的化石存在,故也接受「分期創造」的說法:在地球不同時期,上帝也不辭辛勞地再創造一批生物,以豐饒大地。 而另外也有更微妙的說法,將上帝創造萬物的工作變為間接些:笛卡兒所創「機械觀哲學」主張,漂浮在宇宙中的物質,因旋轉聚集而成地球,但宇宙之所以有這些物質及物理定律,也是上帝預先設計好的。上帝啟動它,讓它逐步發展,才形成宇宙。

(四)人的地位是特殊的

        既然人是上帝最後所創造,因此上帝疼惜人,讓人控制其他的萬物,且賜人以靈魂,這是其他生物一概沒有的寶貝。於是人在自然之上,動物的行為與感官都不能與人相通。

以上四種信念都與基督教信仰有關,以下則為俗世思想。

(五)本質論哲學

       在西方思潮之中流行兩千多年的本質論(Essentialism),始於畢達哥拉斯的幾何學思想。這一學派主張:一個三角形,不管它三個角度怎麼不同,都是三角形。三角形是許多多邊形之一,而各種三角形萬變不離其宗,均歸屬這「三角形」的理念之下。這一派人因此用比擬法主張:大自然各種現象,也只是反映他們永恆的「本質」而已。這種「本質論」一般人歸源於柏拉圖,在他著名的洞穴比喻中,世界萬物乃是光把實物投在洞牆上的影子,我們永遠見不到實物,而「變異」不過是本質不完美的投影罷了,是虛而不實的。

本質論完全輕忽變異,認為那是虛幻且不重要的,所以在此思想指導下,各物種均有一個理想型態存在,不可能互變,正如三角形不可能變成四邊形。

(六)精確預測

        十七世紀以來的科學觀念,完全由物理學家及數學家所主導,從培根、笛卡兒到康德,他們都同意理想的科學是基於數學化的恆定定律,要檢驗這學說的好壞,可以用數學推論及精確預測來查核,而牛頓物理學就是最佳範例。

但這種基於物理學的想法,是「本質論」的,在生物演化過程中,機運、歷史偶然因素均影響極大,因此難以精確預測,像當時的哲學家賀雪就很難理解天擇,稱之為「雜亂胡搞」。

(七)對「目的論」的信仰

        西方最早期的哲學家即相信世界一定有「目的」,亞里斯多德曾說過:「自然不做無用之事」;基督徒當然也說:「上帝不做無聊事」;哲學家康德也認為生物現象也均有最終目的。他們相信宇宙萬物都有終極目標,並堅定地朝著目標前進,這種想法就叫「目的論」。例如動物的受精卵逐漸發育成成熟的個體,即是最佳證明。

在十七、十八世紀「目的論」遇到肥沃的土壤,那時西歐一般人在政治及經濟上日益解放,樂觀地認為未來日子會更好,甚至能步入「千禧年」之佳境。

 

達爾文學說

        以上七種思潮是十九世紀初籠罩西歐的想法,而達爾文的學說則對此提出挑戰,在一個名詞「達爾文主義」(Darwinism)之下,實在包含了很多指涉不同的說法,如果我們能予以分別述明,比較能說清歷史上為何有如此多人對之誤解。

(一)「演化學說」指出世界非一成不變,它不但有極久遠的歷史,尚且逐漸變化,其生物也隨時而變。這說法否認了「神造說」(Creationism),也推翻了當時一般人所相信的「地球基本上是年輕的,其內生物是不會變的」。當一八二七年達爾文從愛丁堡大學轉學到劍橋大學修神學時,他是正統基督徒,在他自傳中說:「那時我不懷疑《聖經》中所說的每一個字句。」他也相信奇蹟及超自然現象均會發生,當登上小獵犬號時,與船上軍官談話,經常引用《聖經》的話來談道德,被嘲笑得很厲害。

        但五年的航海下來,讓達爾文眼界大開,也開始懷疑《聖經》的話:明智與善良的造物者怎允許殘忍的蓄奴制度?造物者怎會啟動地震及火山爆發,以害死成千上萬的人呢?他在博物方面的研究也與基督教條相衝突:何以寄生蟲會殘酷地折磨殺害牠的寄主呢?

達爾文下船後開始思索物種改變的可能性,因此在他當時的筆記本裡面,有很多唯物觀的思想。一八三九年他與表姊愛瑪?魏吉吾結婚了,她是頗虔誠的基督徒,達爾文怕他的宗教意見影響了婚姻,因此下筆時格外地小心(或者那時他仍有一絲的猶疑),因此無神論不但吸引他也嚇壞他。一直到一八五一年十歲女兒安妮因病去逝後,他悲傷之至而問天:「這麼善良完美的小女孩怎麼會夭折呢?」使他完完全全排除了心中最後一絲有神論的情結。這項單純的演化理論其實相當符合地質及生物學界的研究,所以在十年內幾乎說服了大部分科學圈內的學者。

(二)達爾文也主張「生物均有一共同最早祖先」的說法,不但每一群相似生物是由一群共同祖先分岐演化而來,而且地球上所有動植物、真菌及微生物皆由一最早始祖衍生而來。

        這想法起於達爾文下船後,他將從加拉巴哥群島上蒐集的鷽鳥(Mockingbird)標本拿給大英博物館內鳥類專家古爾德(John Gould),古氏居然把三個島上的鳥分成三種,而達爾文看到牠們頗相似,認為該算是變異而已。達爾文認為,這三種鳥與南美大陸上鷽鳥相似,明顯是由大陸鳥祖先到達加拉巴哥群島上後,才演變出來。因此,達爾文就推論相似之一群生物,是由同一祖先分歧演化而來。若把這過程加以推衍,則地球上生物皆有共同來源。達爾文所主張的「共同祖先論」可以解釋生物在地理區的分布,也可以說明生物界何以如此繽紛複雜。

        其實「共同祖先」理論並非由達爾文創始,法國生物學家布方(Buffon)早就認為馬與驢有共同祖先,但他不考慮演化,所以不曾發展之,使成為有系統有解釋力的學說。

(三)達爾文也提倡「物種能衍生新種」,而其方式主要是族群分裂成地理上互相隔離的群體,然後因適應不同的環境條件而分歧。

達爾文在小獵犬船上回國時,整理標本時發現很多變異,埋下了懷疑物種恆定的種子。那時發現了南美鴕鳥,比非洲鴕鳥略小,於是他創造了「跳躍說」來解釋其起源。但一物種突然跳著改變成另一新種,不但難以提出原因,也不是演化,所以他就放棄了。直到他遇見古爾德,使他明白南美大陸的鳥到海島上後可能產生新種,才提出「緩慢轉變」說來解釋新種之產生。

(四)「緩變論」(Gradualism)提倡物種變化不是突然或跳躍式,而是群體逐漸變化的。雖然達爾文深受萊爾影響,認為天律不變,因此地質改變過程極為緩慢。但如果「本質論」的想法仍存於一般人心中,怎樣說服他們生物群體也可以放棄本質而漸變呢?

讓達爾文相信生物會緩變,是基於三項觀察,一是他發現南美大陸與加拉巴哥群島上鷽鳥之間,其實只有很小的差異;二是基於他自己進行八年的滕壺(Barnacles)研究,他不停埋怨所謂種與變異之間,性狀重疊得厲害,使得分類幾乎成了任意分界的工作;三是他觀察家鴿的心得,從玩鴿家,他知道最奇怪的鴿種是玩鴿家長期選擇的結果。

有了這些實地觀察後,達爾文終採取這種「緩變論」,來說明演化速率該是很慢的,這說法甚至於赫胥黎也不完全接受呢!

(五)達爾文的「天擇論」是最難懂又最美妙的理論了。它解釋演化機制為兩階段,其一是群體中有變異不停產生,其二是這些變異不但有遺傳性,而且變異間之存活機會及生育能力不同,存活下來的下一代,某些變異可能略多,長期淘汰下去,某些變異的頻率增加了,因此群體的組成也跟著改變。

        一八三八年九月二十八日達爾文得到這「天擇」創見。近幾年來分析這一段「科學發現」的研究很多,依照麥爾的說法,達爾文下船的一年多時間,有下面的思想變化。首先是自我打破了「本質論」思想,而相信群體中每個體都是不同的,沒有一個理想型態,更沒有任何性狀是永不變化的。其次他也逐漸認為,性狀的遺傳是「硬性」的,而非「軟性」的,即環境不會直接改造性狀。再其次是他放棄了「自然平衡」的觀念,以前認為上帝善意維持物種不多不少,共存世界上;而達爾文則主張自然界各種競爭或戰爭,使物種間有一平衡的假象。最後,達爾文拋棄了宗教信仰,用純唯物論觀點分析大自然現象,不再相信神的干預。

        在這種心理準備之下,他便能體會自然界生存競爭,不止於物種間的競爭,同種個體間競爭可能更為強烈。在九月二十八日唸到馬爾薩斯《人口論》時,便靈光一現,將所有思緒結晶下來,完成「天擇」的創見。

很巧的,在馬來亞收集標本的華萊士(Alfred Wallace),也有相同的博物學家經驗,又讀了同一本書,所以在一八五八年也同樣發現「天擇原理」,促使達爾文倉皇出書。

        把達爾文學說分成五個細部理論後,我們便可見「物種原始」出版後,爭議何以依舊不斷。例如赫胥黎自稱是達爾文的牛犬,但並不相信「新種緩慢產生」的理論,也不全然同意「天擇說」。新拉馬克主義的信徒雖接受「共同祖先」及「新種漸生」理論,卻全不同意「天擇說」,甚至於遺傳學早期重要人物摩根(T.H.Morgan),也認為天擇不重要,更完全否認「新種漸生論」,而主張新種是跳躍地立即產生。

 

結語

      「演化論」不但打破原有西方千年來思潮,也因它威脅了宗教原先穩固的地位,使得反對聲浪一直存在。最近美國堪薩斯州州議會決定「不教演化」就是最新的攻勢,或許西方人生價值及道德皆與宗教緊密相連,才會有如此根本的衝突吧!

 

本文轉載於科學月刊 358 1999 10月號

本文作者︰程樹德任教於陽明大學 微生物及免疫研究所

 

心得

        看了有關演化論的文章和影片之後,讓我深深了解到,演化對與於有的生命體的重要性,是何其大。從最原始的無機物,轉變成簡單的有機體,再漸漸的發展為含有細胞的生物,然後再逐漸分枝,經歷了數以千萬次的突變、進化,才有今天各式各樣的生物。而達爾文無疑是研究生物進化史中貢獻最大的人,他不受傳統思想與宗教觀念的束縛,發表了演化論一書,引導人類進入一種全新的思維,也啟發了後代對有關這方面的研究。

B89611036

姓氏: 黃慶俊

電子郵件: kfc047@sinamail.com

生命起源於何處 人從何而來,幾百年來一直被人們所追尋著, 達爾文的探索與發現, 掀起了一股前所未見的狂潮 ,衝擊著當代的學術思想與認知,對以前所知的事又有一番新的突破,引發了聖經與演化的衝突與矛盾, 達爾文的發現違反了他的上帝所賜與的知識, 推翻了所有的思想認知, 達爾文的進化論, 天擇說,有人認同 也有人反對 ,但無論如何 至今仍無所結論, 因為演化與歷史主要都是依賴權威人士的看法, 但這些充滿了主觀意識,不能完全滿足每人的需求, 所以爭論不斷, 達爾文的演化論 雖然並非完全的正確, 但卻市我們現代大部分人所能接受的 ,生物的生存延續,最基本的需求是食物,在有限的食物條件下,生物之間的競爭顯示出種族間的差異, 有了差異, 適者生存 不適者淘汰, 環境因素控制了來源, 而地理位置的影響造成特殊氣候, 特殊環境 ,而限定了物種種類以及分布 ,達爾文的發現 我們是毫無疑問的, 但他的逐漸演化的論理 ,從目前的化石研究考察發現 並非如此, 而是突然的出現相異物種 ,以馬為例子, 一般大部分的人 認為馬擁有一連串的演化歷史, 但那些化石祇是被排列在一起而已, 他們的出土位置完完全全的不同 ,根本毫無任何關係, 祇能說是勉強的湊合在一起而已 ,所以現在沒有任何一類物種具有完整的演化歷史被發現 ,而達爾文的演化論說 也只能歸於他的推測罷了.

B89611039

姓氏: 蔡政村

電子郵件: chun0118@pcmail.com.tw

心得這次上課所講的主題是進化論,包括進化論的發現過程.基本理論以及反對進化論的各種理論加拉巴哥群島上的各種奇特生物以及特殊的地形氣候,並且靠著達爾文不斷的努力研究.思考.創造出了"進化論"雖然在某些生物上確實有不能解釋的地方,然而進化論對生物學的貢獻共賭的.它提供了人們另一個思考的方向,不再以神創造萬物為唯一宗旨,讓人們對"生物究竟源於何處"這個問題不再只有惟一的解答.不能說神學論一定錯誤,也不能因為進化論的缺失就全盤否認它的貢獻,畢竟在人類的歷史中都有著重大的貢獻!

     雖然忽略了不少地方,但是達爾文對島上生物的觀察,對其不同之處能有這樣的思考模式實在令人佩服.他的理論確實帶給當時以神惟尊的社會相當大的衝擊,但經過了這麼久的時間衝擊卻仍然存在.原因在於支持進化論的人與反對者始終沒有能發現證據.證明對方的理論錯誤.支持者對於進化論的盲點始終無法解釋,反對者卻也無法發現更完美的理論來取代進化論.於是造成兩方的人至今仍爭論不休!支持演化論最重要的東西-化石.在寒武紀之前非常罕有,然而在寒武紀卻又大量出現,種類繁多,而且極為複雜.就像辛埔森所說:『化石突然大量出現,是生物史上最大的神祕。』至今仍無法提出有力論證來解決這個生物學上的難題.

      或許進化論有許多缺失,個人也認為它實在不能被當作理論來教導下一代,因為其中還有許多的疑點還未澄清.然而它對許多令人充滿疑惑的問題卻也有合理的解釋.例如陸龜的脖子可以伸得高又長去吃矮樹的葉子; 靠海的蜥蝪和陸上的蜥蝪身體的構造不太一樣; 仙人掌的葉子呈針狀以減少水份的散失...這就是所謂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為求生存,每種生物都保存了優良的特徵,一直瀪衍下去,生生不息.

      然而達爾文的理論卻也被不肖人是利用,作為殖民.殺戮的藉口.生物學的目的在於探索生命的奧秘,而非為了個人的私慾.近來生物科技蓬勃發展,許許多多之前不能做到的事現在都可以輕鬆完成,然而在生物學不斷發展的情況下,如何兼顧人文.道德也值得我們注意.希望生物科技的發展只會帶來正面的貢獻,而不會打亂人類社會平衡.

B89611040

姓氏: 陳心怡

電子郵件: flat1126@ms39.hinet.net

第一卷錄影帶中描述了達爾文於年乘坐了小獵犬號到了加拉巴哥群島觀察了當地生物的生態。關了島上動物們的特性後,達爾文提出演化論,但在他那時代,大家並沒有馬上接受他的觀念,

我覺得很佩服達爾文,在大家的反對意見下還能夠這樣苦心研究而後提出他的學說,至今已普遍被市人所接受了,

他的學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島上的各種動植物為了因應環境上的變化, 而藉著基因突變等方法, 改變身體的構造, 進而讓自己生存, 這都是因為牠們無法改變環境, 所以必須去適應環境,這也讓我想到一些哲理,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努力去學習適應環境,到了一各心的環境也要隨遇而安,而不是要求環境來適應你,你不這麼做就將會被淘汰掉,這各社會是很現實很殘忍的,

影片中還探討了恐龍的大滅絕,曾經地球地上的主宰的恐龍,也終究因為隕石的撞擊而毀滅,這讓我想到這也有可能降臨在們人類的身上,地球末日的那天人類會不會因科技的發達而移到了別的適合居住的星球呢,真是讓我覺得有點科幻故事的感覺耶.

 

B89611046

姓氏: 陳季鋒

電子郵件: b89611046@ms89.ntu.edu.tw

    這兩節課大概就是介紹達爾文發表進化論的背景,和達爾文的進化論是對還是錯?

    達爾文的進化論大概是我們國中學生物的時候接觸到的,但是我們學的只是他進化論中最重要的一些觀念而已,例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對於他發表進化論的背景卻是一無所知,而且我們也只是盲目的相信進化論,因為上課老師就是這樣說、課本也是這樣寫,所以我們以前對進化論的認識,是相當粗淺的,只知道了一點皮毛。

    達爾文之所以能夠發表出這篇對後世生物學影響如此深遠的進化論,是因為他在他22歲的時候,搭著小獵犬號,要見證上帝所創造的萬物,卻赫然發現世界上的一切似乎都與他所受的神學訓練背道而馳,使他不得不開始懷疑以前所學到底是對還是錯?他回國後,經過多年及多位科學家的努力,終於出版了「物種的起源」這本書。

到底達爾文的進化論是對還是錯呢?就從人類來說吧!人類是根本不能適用於進化論的,看看跟我們最像的黑猩猩吧!為什麼一樣都是進化而來的,卻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這就讓人無法相信進化論了,但是,如果去掉人類不看的話,又會覺得進化論似乎是合情合理,因為他至少提出了為什麼物種不是永遠不變的,現在的動、植物跟幾百萬年前的有這麼大的差異,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進化論給了我們一個合理的解釋,而許多化石證據也證明了這一點,真的是教我們難以判定進化論是對是錯;或許,進化論是對的,只是人類是從外面來的,不是地球原有的種類,所以不能適用於進化論,也是有這個可能性的。所以我覺得進化論到底是對是錯?是應該留給科學家去努力證實的一個課題吧,我們瞭解一下就夠了,不應該盲目相信。

B89611047

姓氏: 蘇宗碩

電子郵件: b89611047@ms89.ntu.edu.tw

    地球上的萬物都在為自己生存而努力。不斷讓自己去應周圍的環境,而不知覺

中改變了自己的型態或一些突變。

    達爾文的天擇理論,說明了只有能适應環境的生物才可存活下來,而使得下一代也能生活下去。在進化論中雖然有許多疑點,但世上沒有絕對的。如果沒有這一個開端,我們又如何會去找出其他的問題。的確,有權威的人說的話都比較動聽。科學家們的實驗都是以時間來換取的。難道每個人都要新去探討,來証明他們是對或錯嗎?那不就要浪費很多時間,而在原地踏步。

B89611048

姓氏: 吳多訢

電子郵件: b89611048@ms89.ntu.edu.tw

     從生命科學和物理科學的發展歷史來看,生命科學為物理學啟示了能量守恆定律,物理學則向生命科學提供了各種研究手段。而到了把生命過程和生命物質作為真正的物理對象加以研究時,理論物理的思維方法和數學工具在生命科學研究中才會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人類生命體從何而來,至今仍是一個謎題。目前大部分科學家比較認同的觀點是,生命起源於能自我複製的有機分子,在漫長的演化歲月中,受到環境或不明因素的影響、發生複製,接著 突變和轉化,成為有生命的萬物。這種能複製的有機分子,就是我們所知的胺基酸分子,而胺基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分子,因此蛋白質可說是生命的基礎。人類的每一個細胞主要是由蛋白質構成,然而不同的細胞是由某一種蛋白質,配合某種特定蛋白質所組 成的酵素發生生化反應而生成的。而達爾文在 「物種的起源」一書裡,提出了「物競天擇 ,適者生存」的演化理論。他認為所有的物種 都是從遠古最初的生命形式逐步演化而來的,族群中每個個體與生俱來的差異性,使得牠們在遭遇環境劇變時,表現出不同的適應能力,至今已有一些被推翻了。

   影片中介紹了,探討恐龍的大滅絕,在較早之前,科學家們大都推論恐龍是因為地球上氣候的突然改變,導致恐龍的大滅絕,他們都否認了恐龍的滅絕是因為隕石撞擊地球而產生的。但後來,有地質學家在隕石撞擊的坑洞裡,發現了有層含的地層,銥是地球上沒有的自然元素,只有可能經由外太空的隕石才可以帶來,後來在世界各地都發現了這種元素,推測到他們的年代都相同,因此確立了恐龍的大滅絕是經由隕石撞擊地球,產生相當於一百顆核子彈爆炸的大爆炸,把所有的恐龍當場都燒死了。此外,在九零年代,還在加勒比海附近找到了當時撞擊地球的大隕石坑,因此,這學說得到了完整的解釋。

    因此,我非常的些科學家呢希望我們的基因解序能快打開,人類了解自己的由來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火星生命的確證?火星隕石引激烈爭議
老子【道德經】揭開宇宙、生命、靈魂之謎
人类真的是由猿演化的吗?为什么现在的猿没有演化成人?
我们该懂的进化论以及达尔文是怎么想的?
恐龙百科——小盗龙
中生代蝉类化石研究新进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