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教版四年级下数学知识点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乘法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积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乘数中间有0 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与上面总结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相同,三位数中间的0也要乘,有进位的,还要加上进上来的数。

3、末尾乘法计算方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4、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

第二单元升和毫升

1、容器所能容纳液体的多少就是它的容量。液体的容量用升(L)或毫升(mL)作单位(不能计量固体的体积)。

21 (L)=1000 毫升(ml mL)

3、从里面量长、宽、高都是1 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 1 升。从里面量长、宽、高都是1 厘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 1 毫升。

41 升水重1 千克。

  5、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血液总量约为 4000----5000 毫升。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 200 毫升。

61 毫升大约等于 20 滴水。

7、相同容器,盛水越多敲出的音就越低,盛水越少敲出的音就越高。

第三单元三角形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和3个顶点。

2、围成三角形的条件:任意两条边的长度和一定大于第三条边。

  3、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互相依存的。通常用三角板来画三角形的高。即把三角板的直角边与底边重合,平移三角板,使直角边到达底边相对的顶点,沿顶点画一条线到底边,这就是三角形的高,最后标上直角符号。

  4、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也就是当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会改变) ,生活中很多物体利用了这样的特性。如:人字梁、斜拉桥、自行车车架。

  4、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两个内角的和大于第三个内角。)

  5、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两个内角的和等于第三个内角。两个锐角的和是90 度。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

  6、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两个内角的和小于第三个内角。 )

  7、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都有三条高,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 180 度。 (锐角 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落在两条直角边上;钝角三角形有 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8、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就是画它的高。

  9、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外一条边叫做底,两 条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和腰的两个夹角叫做底角,它的两个底角也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跟底边高正好重合。 )三条边都 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都 相等(每个角都是 60°,所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 60° )

  10、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底角等于 45°,顶角等于 90°

  10、求三角形的一个角=180°—另外两角的和

  1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180°—底角×2=180°—底角—底角

  1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180°顶角)÷2

  13、一个三角形最大的角是 60 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14、多边形的内角和=180°×(n-2){n 为边数}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1、  混合运算中:先乘除后加减。如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既有小括号,又

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2、混合运算的关键:一看,算式有几级运算;二想,运算顺序的先后;三算,认真计算;四查,查是否抄错题,是否算错。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从一个顶点向对边可以作两种不同的高。底和高是相互依存的。一个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

  2、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不稳定性) 。生活中许多物体都利用了这样的特性。如: (电动伸缩门、铁拉门、 伸降机)把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了。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4、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平行的一组对边较短的叫做梯形的上底,较长的叫做梯形的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 (无数条)

  5、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直角梯形有且只有两个直角。

  6、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7、正方形、长方形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六单元找规律

1、搭配可以理解为把不同种类的事物组合在一起。搭配型规律(求有几种搭配方法):几种事物的个数相乘。

1顶帽子和3个不同木偶之间的搭配:由于1顶帽子和3个不同木偶之间有3种搭配,所以2顶不同帽子与3个不同木偶之间共有3=6(种)搭配。第一个木偶,有2种戴帽子的方法;第二个木偶,也有2种戴帽子的方法;第三个木偶也有两种戴帽子的方法。每个木偶都有两种戴帽子的方法,就是32种,一共有6种选配方法。

2、排列可以理解为不同种类的事物相互间的位置、顺序的变换: 三种事物的简单排列,可以先确定一种事物的位置,再对另外两个事物换位置排序。

密码是由“1”“2”“3”这3个数字组成的,可以组成几个密码。先选第1个数,然后另外两个数字换位置排列。即123,132,213,231,312.321共六种。掌握有序搭配方法,不重复、不遗漏。(1)爸爸、妈妈、我三人排列照相,有几种排法:2×3=6(种)。如果三人中每次选2排列照相有几种排法:爸妈、妈爸;爸我、我爸;妈我,我妈。2×3=6(种)(24支球队,每两个球队都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甲、乙、丙、丁。①甲要与乙、丙、丁比赛3场;②乙要与丙、丁比赛2场;③丙要与丁比赛1场;即:321=6(场),如5 个球队踢球,每两队踢一场,要踢多少场:4+3+2+1=10(场)

第七单元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分配律:(a+b)×c=a×c+b×c(合起来乘等于分别乘)

  4、衍生:(a-b)×c=a×c-b×c

  5、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两数相乘,如果有接近整百的数,可将其转换成整百数加或减一个数,再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102×35=(100+2)×353500703570

第八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

1、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的部分能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那么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判断一个图形有几条对称轴,有时需要将图形多次对折。有些轴对称图形可能有几条对称轴。

2、懂得采用对折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懂得画图形的另一半: (1)找对称轴(2)找对应点(3)连成图形。

  3、、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 3 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 4 条对称轴,正五 边形有 5 条对称轴,…… n 边形有 n 条对称轴。

  4、图形的平移:(先确定平移方向,再决定平移的距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 (本学期学习两次平移,如从左上平移到右下,先向右平移,再向下平移。 )

5、图形的旋转,先确定旋转中心点,再考虑旋转的方向和角度。即先找固定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 (注意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和角度)再连线。 (不管是平移还是旋转,基本图形不能改变。 )

6、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图案,感受数学之美。

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

1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整数整除,这个整数就是另一整数的倍数。一个数能整除它的积,那么,这个数就是积的因数。即12÷3=44×3=12,那么 12 3 4 的倍数,3 4 12 的因数。

 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如: 18 的倍数有:1836547290……(省略号非常重要)。找一个数的倍数,可以用这个数分别与123……相乘,所得积就是这个数的倍数。最小倍数就是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 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如 18 的因数有:1236918。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用这个数分别与123……相除,能整除的除数和商,就是这数的因数。

 倍数和因数是相互存在的,不能把一个数单独叫做倍数、因数,只能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只有在非0自然数的范围内才有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是 2 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 (个位是 02468 的数)

3、不是 2 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个位是 13579 的数)

4、个位上是 24680 的数是 2 的倍数,个位上是 0 5 的数是 5 的倍数。

  5、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 0 (如:10203040……)

  6、一个数各位上数字的和是 3 的倍数,这个数就是 3 的倍数。 (如:453 各位上数字的 和是 4+3+5=12,因为 12 3 的倍数,所以 453 也是 3 的倍数。 )

  7、一个数只有 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素数。 (或质数)如:23571113 1719…… 的。 )

  8、一个数除了 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其它因数的数叫合数。如:4689 10……

  91 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因为 1 的因数只有 1 个:1

  10、哥德巴赫猜想:任何大于 2 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20=3+1740=11+28=3+ 510=3+712=5+714=3+11=7+730=23+7=13+17

  11100 以内的素数表: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 53596167717379838997

  12、三个连续自然数(345) ,三个连续奇数(357) ,三个连续偶数(468) 的和都是 3 的倍数。

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因数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随着缩小(或扩大)几倍。

2、商的变化规律:

2 是素数中唯一的偶数。 (所以所有的素数都是奇数这一说法是错误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除外) (0 ,商不变。 (余数会变)

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除数不变,商也随之扩大(或缩小)几倍。

 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几倍(0 除外) ,商反而扩大几倍。

3、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简便算法:被除数和除数末尾同时划去一个0,商不变。如有余数,余数末尾要添前面划去的0

第十一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1、  用画图的策略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问题;

画图时要注意:

①按一定顺序画图;

②图中各长度的比例要一致;

③在图中适当位置标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联系图中思考,找出解决问题方法。

2、  2、用画线段图或列表的策略解决有关行程计算的问题;

     通过画线段图反映、整理题中的信息,并标注出来;

图中各长度的比例要一致;

分析数量关系,联系图中思考,找出解决问题方法。

 

第十二单元统计

1、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更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  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步骤:①写出统计图的名称;②定出横轴、纵轴及相应表示的数量、单位;③在方格描点,写数据;④连线;⑤写日期。

3、如果只需比较表中数量的多少,适合采用条形统计图,如需要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适用折线统计图。

第十三单元用字母表示数

1、用字母表示数的基本规律:

如果正方形的边长用a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那么:

正方形的周长:C=a×4

正方形的面积:S=a×a

a×44×a通常可以写成4?a4aa×a可以写成a?a,也可以写成a2,读作“a的平方。如果是a1相乘,就可以直接写成a

附:常用数量关系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a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a×4=4a)

长方形的面积=× (S=a×b=ab)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工总=工效×时间     工效=工总÷时间     时间=工总÷时间

房间面积=每块地面砖面积×块数        块数=房间面积÷每块面积

相遇的路程=(甲速度+乙速度)×相遇的时间=甲速度×间+乙速度×时间

相距的路程=(甲速度乙速度)×时间=甲速度×时间乙速度×时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复习资料(概念部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青岛版五年级上学期一概常识点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 |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归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